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網友原創] 為消除“兩會”“懸案”建一言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24日 16:32)


  2月24日《中國青年報》消息, 遼寧省政協九屆二次會議日程已經過半。正式會議討論提案工作報告時,至少有10位委員對去年以來41.6%的提案辦結率提出質疑。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遼寧省政協委員提出的這些質疑,在全國有較大的普遍性。如果提案的結案率偏低,大部分提案最終變成了“懸案”,無疑對“兩會”的嚴肅性提出了挑戰。長此以往,提案者對來年繼續搞高質量的提案失去了興趣,人民群眾對提案獲得落實失去了信心。如果提案被提案者本人看成是一項不得不應付的差事,被負責落實者視作久拖即結案的“冰棍”,那樣的話,提案和一般的輿論監督有何區別?

  提案之所以被稱作提案,就在於它一經立案,則意味著進入了法定處理程序。法定處理程序的任何事情,都應該擲地有聲,響噹噹的,督促實施者將提案落實到底,使被監督者痛改前非,讓人民群眾滿意。只有這樣,才談得上尊重提案者的勞動。就遼寧省而言,如果不儘快給目前政協41.6%的提案辦結率“提速”,“懸案”積攢成“冤案”,在不久的將來,也許會有人質疑召開“兩會”的意義何在。

  只有確保所有的提案如期結案,“懸案”才不至於成為阻礙“兩會”發揮作用的絆腳石。消除“懸案”,首先要追問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一現象?

  關於這個問題,不少委員已經説了不少。不過,筆者以為導致提案變成“懸案”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提案的落實缺乏專職部門。提案涉及的領域很多,“兩會”結束後,一件件提案就像嫁出去的閨女一樣,再回政協這個“娘家”述職,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就有一定難度了。這是因為,現行的法律沒有哪個具體條文明確規定單位和個人對政協委員的提案必須處理或回復,不然就算違法。再者説,絕大多數“懸案”“懸”的原因在於提案針對的矛頭直接對著權力部門或者有權力的領導,這些部門(個人)對提案有軟磨軟抗提案的“權力資本”。試想一下,倘若提案針對的只是普通的部門,它還至於變成刺頭式的懸案嗎?

  消除“懸案”,最終還得靠細化提案的落實制度作保障。我們不妨把這種制度稱作“提案結案制度”。這種結案制度的核心內容是分離出專職的部門處理提案的落實,改變目前的僅僅由政協負責轉交相關部門的做法。只有提案被歸屬於特定的部門負責處理,提案的落實才明確了直接責任人。這樣一來,提案者可以坐享“清福”,在法定的有效處理期限內等待消息。除此之外,政協委員隨時有權監督自己或者他人提案被落實的進度。而提案處理的妥善與否,則是負責處理提案部門的事。有“懸案”,他們承擔首要責任。只有層層落實,提案的社會價值才能被充分體現出來,提案蛻變成“懸案”的危險系數才有望大大降低。

  筆者建議,在今年的“兩會”上,有必要公佈一下全國各級人大、政協提案、議案有多少已經落實,有多少還處於“懸案”階段,同時把“懸案”的內容公開、把為何懸著的原因亮相。這樣,提案的分量才能得以顯現。(劉海明)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李莽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