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央視國際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 正文

央視“2002年涉臺十大新聞”網上評選

央視國際 (2002年12月20日 16:32)

  
臨近歲末,回顧一年來的兩岸關係,有發展,也有曲折。中央電視臺海外中心對臺部會同cctv.com網站聯合舉辦“2002年涉臺十大新聞”評選活動,該活動將於12月21日至31日舉行。觀眾可以點擊cctv.com網站參與評選,最終評出“2002年涉臺十大新聞”。評選結果于2003年1月1日在中央電視臺第四套節目(國際頻道)《海峽兩岸》欄目和央視網站的《海峽兩岸》專欄中同時以特別節目形式予以公佈,並邀請專家就這些新聞事件進行點評。歡迎大家踴躍參加評選活動。
十六大報告對臺政策展示新意和善意,海內外反響強烈
  2002年11月8日至15日,中國共産黨第十六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江澤民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闡述了中國共産黨在進入新世紀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明確提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發展兩岸關係和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並再次呼籲在“一中原則”的基礎上,暫時擱置某些政治爭議,儘早恢復兩岸對話、談判。報告指出,“一國兩制”是兩岸統一的最佳方式。台灣同胞是我們的手足兄弟,沒有人比我們更希望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我們將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並提出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什麼問題都可以談,可以談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問題,可以談台灣地區在國際上與其身份相適應的經濟文化社會活動空間問題,也可以談台灣當局的政治地位等問題。報告還強調了寄希望於台灣人民,充分尊重台灣同胞的生活方式和當家作主的願望,早日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十六大報告在海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
中美高層互訪,美方重申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灣獨立
  2002年,中美關係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2月21—22日,美國總統布什應邀對中國進行了訪問;10月22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應邀對美國進行了為期4天的訪問。在兩國首腦會見中,江澤民主席重申中國政府解決台灣問題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布什總統表達了堅持一個中國政策,反對台灣獨立,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的立場。
紀念"江八點"七週年錢其琛發表重要講話,台灣輿論反響熱烈
  1月24日,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在紀念“江八點”發表七週年座談會上指出:“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這是海峽兩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同基點。”他還指出,綜觀全局,兩岸關係的基本格局和發展趨勢沒有改變,求和平、求安定、求發展,是台灣民意的主流。廣大台灣同胞要求當家作主,與極少數人搞“台獨”是有本質區別的。廣大民進黨成員與極少數頑固的“台獨”分子是有區別的。我們歡迎他們以適當身份前來參觀、訪問,增進了解。錢其琛的講話引起台灣各界的極大關注,認為講話務實善意,並有彈性,是改善兩岸關係的契機。台灣民調顯示,76%的民眾認同講話的善意,反映出島內普遍對緩和發展兩岸關係抱有極大的期待。
陳水扁拋出“一邊一國”“台獨”言論,海內外輿論同聲譴責
  2002年8月3日,台灣當局領導人陳水扁通過電視直播發表講話時,公然聲稱“台灣跟對岸中國一邊一國”,鼓吹“公投立法”,通過“公民投票”決定“台灣前途”,這番“台獨”言論遭到海峽兩岸以及國際輿論的強烈譴責。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新聞發言人指出,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充分暴露了其“台獨”面目,與李登輝的“兩國論”同出一轍,必將對兩岸關係造成嚴重破壞。海內外輿論普遍認為,陳水扁的謬論是把台灣推向了戰爭的邊緣,是把2300萬台灣人民綁在了火藥桶上。與此同時,美國政府發表聲明指出,美國的一個中國的立場沒有改變。
在台灣同胞的強烈要求和祖國大陸積極推動下,兩岸“三通”持續升溫
  隨著兩岸貿易以及民間交往的不斷密切,兩岸人民對於“三通”,特別是兩岸直航的渴望越來越強烈。祖國大陸順應民意,提出一系列促進兩岸“三通”的積極主張。國務院副總理錢其琛分別在1月、7月和9月多次強調早日實現兩岸"三通"。他説,在實現兩岸“三通”的過程中,一切符合“一個中國、直接雙向、互惠互利”的主張,我們都贊成。只要把兩岸“三通”看作是一個國家的內部事務,即可以用民間對民間、行業對行業、公司對公司協商的辦法,可以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含義。“三通”與兩岸民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本來是一個經濟問題,不應受到政治因素的影響和干擾。台灣各界對此反響熱烈,台灣航運團體和工商界知名人士紛紛表示願意接受委託與大陸方面商談兩岸“三通”問題。
台灣高新技術産業大舉西進大陸,兩岸經貿有突破性進展
  2002年,雖然台灣當局以所謂“南向政策”來阻撓臺商來大陸尋求發展,但兩岸經貿往來持續升溫。隨著兩岸先後加入世貿組織以及島內經濟下滑,台灣高新技術産業紛紛大舉西進大陸,據外經貿部統計,臺商對大陸投資最多的行業是電子電器,其次是化學品製造。投資大陸台資企業由中小型向大型企業轉化,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資金密集型轉化。根據國家外經貿部統計,截至2002年11月底,兩岸的貿易總額已突破40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38%。祖國大陸已經取代了美國成為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台灣對大陸的出口順差支持著台灣整個對外貿易順差。年初,台灣當局為了給高新技術産業赴大陸投資降溫,阻撓臺積電和聯電等投資大陸,引起島內工商界人士強烈不滿。島內業者認為,台灣企業要國際化,不應把自己排斥于大陸市場之外;台灣高科技企業到大陸投資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發展的趨勢。
台北高雄兩市市長選舉揭曉
  2002年12月7日,台灣台北、高雄兩市舉行市長選舉,國民黨籍參選人馬英九以高票戰勝民進黨籍參選人李應元連任台北市長。民進黨籍參選人謝長廷則僅以三個百分點的優勢險勝國民黨籍參選人黃俊英連任高雄市長。國、親兩黨在北、高市長選舉中的合作,進一步推動國、親兩黨達成共推一組參選人參加2004年台灣大選的共識。
島內民眾對當局施政不滿,接連發生大規模遊行活動
  繼9月28日台灣全島教師大遊行和11月10日的台灣勞工“秋鬥”“反貧窮”大遊行之後,2002年11月23日下午,來自台灣各縣、市的12萬農漁民又走上台北街頭舉行遊行抗議活動,反對當局借改革農漁會信用部的名義削弱農漁會功能的做法。此事件引起台灣政壇的動蕩。陳水扁當局再度面臨“執政”危機。
兩岸交流日益熱絡,展現民族親情
  今年以來,台灣本島及澎湖、金門、馬祖地區嚴重乾旱,百姓生活用水告急。在馬祖民眾的一再呼籲下,台灣當局同意馬祖從福州馬尾運送淡水。2002年5月4日中午11時45分,來自馬祖的“金航二號”運水船在福州馬尾港安全停靠,在福州相關部門的大力協助下,首次從大陸運淡水到馬祖,以緩解嚴重缺水之急。5月25日,台灣“中華航空”一架客機在澎湖縣馬公外海墜毀,機上225名乘客與機組人員全部罹難,台灣華航空難事件牽動著兩岸億萬同胞的心,5月27日,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對這起事故中的不幸罹難者表示了沉痛哀悼,並向其家屬表示誠摯的慰問。大陸各有關方面盡全力協助台灣相關部門搜救和善後工作。7月9日,滿載大陸漁工的台灣“元勝號”漁船在高雄港附近的海域突然起火,台灣方面出動了直升機和搜救艇協助搶救,除一人落水失蹤外,其餘133名漁工都已獲救。2002年2月,大陸法門寺佛指舍利赴臺展出,受到成千上萬民眾的夾道恭迎。佛指舍利在台灣展出期間,有400萬台灣民眾爭相瞻仰。佛指舍利此次赴臺,為兩岸的交流史寫下了新的一頁。兩岸交流交往日趨熱絡,據國臺辦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02年11月底,台灣來祖國大陸的人數累計已超過2670萬人次,大陸赴臺人員達70余萬人次。截至10月底,福建沿海與台灣金門、馬祖、 澎湖地區之間通航589航次,運送旅客69386人次。
海內外反“台獨”勢頭強勁,反“獨”促統掀起新高潮
  2002年,海外反獨促統組織迅速發展,目前有70個國家和地區的112個和平統一促進會,在世界各地掀起反“獨”促統新高潮。“中國和平統一與世界和平——全球反獨促統大會”2月22日在澳大利亞悉尼召開。來自海峽兩岸的愛國人士和全球100多個統促會的代表四百餘人聚集一堂,發出了反對“台獨”、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呼聲。
《2002年中國國防白皮書》指出,台灣分裂勢力是臺海和平穩定的最大威脅
  2002年12月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表了《2002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白皮書介紹了中國的國防政策和近兩年來國防建設情況。白皮書指出,台灣分裂勢力是對臺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最大威脅。中國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向台灣出售武器或與台灣進行任何形式的軍事結盟,中國武裝力量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統一,有決心、有能力制止任何分裂行徑。
台灣銀行與大陸銀行實現直接通匯
  隨著兩岸經貿交往的不斷密切,兩岸直接通匯成為臺商們的普遍要求,在兩岸業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國工商銀行與台灣的銀行合作,開辦了兩岸直接通匯的業務。目前台灣當局共已核準57家金融機構辦理兩岸金融業務往來,對大陸地區匯款金額也因而大幅上揚。匯款總金額為15.98億美元,較政策開放前增加12.51億美元。
海峽兩岸體育健兒在亞運會上共奪得160枚金牌
  2002年10月,在韓國釜山舉行的第十四屆亞運會上,兩岸的健兒攜手拼搏,共奪得獎牌360枚,其中金牌160枚。中國隊在本次比賽中取得了金牌150枚,銀牌84枚,銅牌74枚,獎牌總數為308枚,金牌和獎牌總數都名列第一,中國台北隊獲得10金17銀25銅,在參賽隊中名列第八。兩岸健兒的優秀表現給參加本次亞運會的各國健兒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法輪功”分子攻擊鑫諾衛星 干擾源來自台北地區
  2002年9月8日以來,鑫諾衛星的三個轉發器多次受到境外“法輪功”分子非法對電視信號的攻擊。鑫諾衛星傳輸的中央電視臺“村村通”、中國教育電視臺和部分省級電視臺的節目傳輸受到嚴重干擾,部分邊遠農村、山區和電視教育節目的觀眾無法正常收看。經有關部門工程技術專家測定,非法電視信號源在台灣省台北市地區。此消息披露之後,海內外各界對“法輪功”分子的可恥行徑予以了強烈譴責。
台灣當局修改《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2002年9月25日,台灣“行政院”通過了《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部分條文修改草案。該草案作出了近十年來最大幅度的修改,範圍包括了兩岸協商,兩岸通航,放鬆大陸人民來臺和工作限制,經貿交流以及放寬對大陸書刊出版物的限制等,但對限制“三通”直航條款只字未提。
海峽兩岸知識大賽成功舉行
  由中央電視臺和台灣中天電視聯手籌備了一年多的“海峽兩岸知識大賽”活動在12月4日結束了賽程。預賽、復賽以及最後決賽共8場的實況錄像從12月22日到29日于北京時間22:05—23:00在CCTV—4連續播出,並於稍後時間在CCTV-1重播。本次大賽有海內外數百所高校報名,其中台灣地區報名參賽的就有50多所。經過層層選拔,來自祖國大陸、台灣和美國、法國等18支大學隊參加了比賽。兩岸及海外媒體都對大賽給予了高度關注和充分報道。
台灣當局禁播CCTV-4,島內百姓強烈反對
  從4月7日起,台灣79家有線電視臺陸續停止轉播CCTV-4。公開理由是:“業者沒有及時辦理報播手續”。而據台灣《中國時報》消息説,禁播是“北京通過中央電視臺第四套節目在臺宣傳‘一國兩制’”。CCTV-4停播後,島內百姓強烈反對,僅辛店地區就有幾萬人遊行抗議。經過多方努力,9月份,年代和東森媒體集團取得轉播代理授權,在臺“新聞局”同意後復播。不過“新聞局”僅同意一天播出8小時,而不是像其它頻道一樣一天24小時播出。

責編:繼松


[ 新聞發送 ] [ 打印 ] [關閉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