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網站專稿:學無止境 貴在持之以恒  
07月10日 09:41

    (央視國際記者樊輝路 7月10日報道)為了慶祝中央電視臺科學—教育頻道成立一週年,央視社教中心的編輯記者們9號晚上繼續在央視國際網絡與網友們交流。這次來在線主持的是社教中心副主任馮存禮、《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以及《希望—英語雜誌》欄目總製片人徐義鳴。交流中,網友們對中國當代教育、英語學習等問題表現出極大的興趣。

    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課堂教育和學校教育

    教育是社會發展的根本,是國家和民族進步的關鍵。在回答網友楚楚提出的關於中國當代教育的問題時,《當代教育》總製片人王橋英認為,中國的當代教育不應該僅僅是課堂教育和學校教育,它應該是從人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用一個大教育的觀念去反應教育,教育跟每個人的一生都應該有千絲萬縷的聯絡。

    有網友認為中國現在正在推廣的素質教育只是在走過場,對此馮存禮副主任認為現在還是應試教育佔上風,推行素質教育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

    王橋英則認為應試教育肯定是不好的,但應試不等於應試教育,用北京一位語文特級教師的話來説,高考應該成為素質教育的指揮棒,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也是教育需要做的。《當代教育》欄目一直在關注素質教育,請過一百多名中學校長談如何搞好素質教育,對中外教育作一些比較,如果想了解得更多一些可以多看看央視的《當代教育》節目。

    英語就像一座橋梁

    英語實際上已成為世界上通用的第一語言。普及英語讓更多的中國人掌握這門語言對我們國家的發展是有益的。英語就像一座橋梁,如果你想到達彼岸,就必須有一座橋,同別人交流是離不開語言的。

    中國人學英語最大的困難在哪呢?馮存禮副主任認為最大的困難在於中文和英語的語言體系這個差距比較大。東方人的思維方式跟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有很大差別,由於思維方式的差異帶來的語言學習時的理解不到位,所以有的時候出現一些誤解。要學好英語,要多聽,尤其要多聽原版的錄音帶、電影、電視劇等等,因為在這種真實的環境下面,理解一種語言會容易一些。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可以和英、美國家的人經常會話,通常情況下他們會非常耐心的教你一些地道的英語。這對一些偏遠地區的英語愛好者來講,直接與外賓會語的機會會少一些,可以多聽一些錄音帶,這樣英語水平會提高的快一些。

    《希望—英語雜誌》欄目總製片人徐義鳴認為“英語熱”是勢在必行的一種形式,尤其是在申奧成功和加入WTO組織之後這種英語熱的形成就不難理解了。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了,在校學生的英語學習一直都非常平穩,也可以説在這二十多年來我國在校學生的英語教育是抓得很緊的,也可以説目前年輕人英語水平比改革開放之前要高的多,所以他們對於英語國家的習俗也可以説對西方的文明了解的比較多,引起英語熱是有一定環境的。另一方面,目前年輕人就業如果會英語的話工作比較好找,就業的面比較寬,工資也比較高,這也是學英語對廣大老百姓有吸引力的一個方面。

    最後,幾位嘉賓還針對網友們提出的學習英語難等問題寄語廣大網友,掌握一門語言,最關鍵的是兩個字:“堅持”。其實這兩個字放在人生的任何地方都有著特別的意義。學無止境,貴在持之以恒。



責編:英子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