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新聞頻道 > 中國新聞


網站專稿:跟隨央視科教頻道一起走近科學  
07月10日 21:41

    央視科教頻道是在我國實行“科教興國 ”戰略的背景下誕生的,憑藉中央電視臺的資源優勢,科教頻道堅持“三品 ”的原則,力圖在電視上樹立起一面“科教興國 ”的旗幟,為教育、科學、文化開闢一塊陣地。7月9日,科教頻道迎來了她的周歲生日,經過一年的努力,科教頻道的種種嘗試取得了初步成果。

    7月7日-7月11日,央視社教中心領導及各欄目製片人,做客央視國際,與網友真誠交流,傾聽觀眾的聲音。7月10日來到我們在線主持的嘉賓是北京科學電影製片廠副廠長薛繼軍、科技專題部副主任劉民朝、《走近科學》總製片人郭之文、《週末異想天開》製片人趙虹、《科學歷程》欄目製片人門震方。

    【網友】請問《走近科學》節目的定位是什麼?主要是面向哪一些層次的觀眾?

    【郭之文】《走近科學》定位於新聞熱點背後的科學問題,科學發展中的重要問題,社會生活中的焦點、熱點、疑點、難點及新現象的科學解釋,科學事件的真實記錄。引發觀眾對科學的興趣,引導觀眾走近科學。我們面向所有關注科學技術發展的電視觀眾,但基於科技節目的特殊性,觀眾應該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網友】請問《科學歷程》的製片人,最近還要播哪些方面的科學節目?

    【門震方】最近會有很多好的節目,其中最有份量的節目是我們採訪了九位諾貝爾的獲得者,他們都是很有成績的。在《科學歷程》節目中,我們與他們面對面的交流,觀眾們也能看到他們的風采,這套節目將在八月份播出。

    【網友】不好意思,我們看不見CCTV10,《走近科學》、 《科學歷程》與CCTV1的《科技博覽》有什麼區別嗎?

    【門震方】《科學歷程》是講述科學史故事的一個欄目,有很多有趣的關於科學歷史的問題在我們欄目中播出,包括科學家的故事,著名的發現,以及科學史上偉大的事件等等有趣的故事。

    【郭之文】《走近科學》在中央電視臺十套節目開播以後從原來的一套二套節目撤出移到十套播出,我們對節目也做了一些調整,現在的《走近科學》我們追求新、快,新聞背後的科學問題和科學發展中的重要問題,每天在央視十套八點和大家見面,每次節目三十分鐘,基本上每次給大家報道一個科學主題。我們聽到的一個比較高興的一種讚揚的説法是説我們的節目是一個有點像中國的Discovery。而就我們的主觀我們不是想簡單的給大家介紹一些科學的知識,我們實際上追求的境界是希望大家通過我們對各種科學問題的報道而感受到科學的魅力。

    【劉民朝】《科技博覽》是一個科技新聞背景知識的一個欄目,它是抓住新聞熱點不失時機的對公眾作一些科普,節目比較短小,每期五分鐘;而《走進科學》則是一個科技的紀錄片或專題片,它是深入的反映一個事件一個科學的新聞或者是一個科學問題,它是有一定深度的,應該説類似于discovery,應該説有故事性,有一定的欣賞性;科學歷程它可以説是一種科學史方面比較專業的節目,它就一個科學發現、一個科學的發明創造和某些事件作一些縱向的展示,這個節目很有深度也很有文化品位,歡迎你來十套看我們的兩個節目,謝謝。

    【網友】我想問個問題,在科教節目做主持人是否要必備什麼與一般主持人不同的素質及能力,他們又怎樣來提高自己的能力呢?

    【郭之文】我想科教節目的主持人除了應具備和其他主持人同樣的素質以外,還應該喜歡科學,並且具有理解把握和表達科學的能力。

    【網友】我們注意到《週末異想天開》節目的科技含量在不斷的提高,會不會與“異想天開”矛盾?

    【趙虹】我們的《異想天開》不是胡思亂想,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學知識之上的,應該説是奇思妙想,因為他們都有理論根據。

    【網友】能不能把欄目的名字起得更生動一些,“《走進科學》、《科學世界》、《科學調查》…...”聽上去就很難接近。

    【薛繼軍】你説的太對了,這些名字看上去有點自我標榜,我們正在試圖改變他,你能給起幾個好聽的名字嗎?

    【劉民朝】您的意見很好!我們的欄目的名字確實是太嚴肅了,但是最近也有一些欄目的名字是不錯的,比如説叫《原來如此》,它就等於《十萬個為什麼》,原來我們還有一些欄目的名稱現在還沒有開辦,比如《到博物館去》等等。

    【郭之文】是《走“近”科學》,而不是《走“進”科學》,我們這些做節目的人都沒指望走“進”科學,更不想用科學來嚇唬觀眾朋友,我們希望能通過我們的鏡頭帶大家看一些新鮮的、有趣的事件。

    【網友】人人都有異想天開,但《週末異想天開》反映農村題材的太少,面能否寬點。

    【趙虹】這也是我們一直在考慮的問題,希望我們能夠一起開動腦筋,挖掘一下有關農村方面題材的問題,如果你有這方面的選題,別忘了與我們聯絡。

    【網友】你們近期的節目會播出些什麼內容呢?

    【門震方】我們正在製作的有《捍衛生命》系列節目,這是講述人類與疾病抗爭過程的片子,一共有10集,八月份播出;我們還採訪了九位物理學界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也在八月份播出,大家會有一個與大師面對面的機會,千萬別錯過。

    【網友】給你們提條建議,是否可以跟《開心辭典》等益智類競答節目合作,開展一個科普宣傳月?

    【劉民朝】您的建議很好,正式的科普宣傳月國家是在每年的5月的第三周進行,當然我們可以和《開心辭典》聯合行動作一些大家愛看的科普節目,但是目前搞成一個科普月還是比較困難的,我們一定多多努力。

    【網友】剛才問門製片人科學史上有那麼多可説的話題嗎?

    【門震方】《科學歷程》是講述科學史故事的一個欄目,有很多有趣的關於科學歷史的問題在我們欄目中播出,包括科學家的故事,著名的發現,以及科學史上偉大的事件等等有趣的故事。

    【網友】作為走近科學的總製片,您認為《走近科學》的宣傳宗旨有那些?

    【郭之文】如果説套話,我們的宣傳宗旨是為了宣傳科學精神、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科學知識,但這個套話也的確是我們追求的目的,如果簡單的説,我們節目希望達到的最高境界還是希望能讓觀眾朋友通過我們的節目去感受科學。

    【網友】在許多人的心目中科學是神奇、神秘的,在您的眼中科學是什麼? 科學離老百姓遙遠嗎?

    【郭之文】科學對我其實也是神奇的、神秘的,但是通過我們的工作我漸漸覺得它也是有趣的、有用的,就在我們身邊。

    【網友】請問趙小姐——《週末異想天開》欄目的目的是什麼?

    【趙虹】我們的欄目的宗旨是:給廣大的青少年朋友提供展示想像力和創造力的舞臺,傳遞一種全新的科學思維和方法。

    【網友】我想知道製作〈科學歷程〉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團隊?

    【門震方】雖然我們做的是一個科學史的欄目,但這是一個很年輕的團隊,我們這些年輕人對科學,對社會都很有責任感,並且他們每人都有一大堆的想法,他們的工作很累,但他們很快樂,但願大家能夠從節目中看到他們的優秀。

    【劉民朝】我來介紹一下我們的科技專題部的情況:我們現在辦有六七個欄目,《走進科學》、《科學世界》、《科學調查》、《今日氣象》、《公眾與科學》、還有一個欄目是即將播出的。還有一個即將開播的欄目《天工開物》,十套節目中還有一些兄弟單位製作的科技節目,比如:《科學歷程》、《科技之光》等等。我們會非常努力的做好自己的工作更好的為大家服務,謝謝。

    【網友】學生喜歡看《走近科學》,踏上社會的喜歡看《科學世界》,CEO希望了解《科學調查》,老百姓喜歡看《今日氣象》,《公眾與科學》就是面向全國老百姓。

    【網友】喜歡看不説教的科學節目,最好象Discovery之類的片子。

    【劉民朝】説的對!我們在努力製作像Discovery那樣的節目,增強節目的故事性、趣味性和娛樂性,不讓你感到累,這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網友】異想天開節目不錯,請問作為編導是怎樣操作節目的呢?還有如何參與你們的節目呢?

    【趙虹】簡單地説,前期準備和後期製作。其中前期包括:選題、策劃方案、落實方案、拍攝,後期包括:包裝、合成。如果有興趣歡迎加入到我們的節目中來,通過央視網站或熱線電話01068243247。謝謝!

    【網友】科學教育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我建議國家各大中小學校常開展此類活動教育,也建議廣大師生共同收看科教節目,不知國家在這方面有否規定?

    【劉民朝】您説的問題太好了,我們國家剛剛頒布了“科學普及法”,這裡面對科學普及以及對科普的接受都有明確的規定,而且要求各個機關、團體、學校、企事業單位都要重視科普,要給予物質上的和政策上的支持,對公眾的科普的需求給予保護,尤其對青少年更是這樣,如果你遇到什麼困難和問題請你和有關部門甚至我們加強聯絡,我們會盡力幫你解決。

    【網友】各位認為是否可以把幽默融入科學知識中呢?觀眾也許能好理解一點。

    【郭之文】應該可以,不過那得我們做節目的人自己先學會幽默。

    【劉民朝】是的。科技節目能做到幽默的程度,那已經是最好的境界了,我們正在努力,不過我們最近正在播出一個節目叫《原來如此》,這是一個法國的節目,很有些幽默,挺好玩,請你關注。

    【薛繼軍】我認為幽默能使人身心健康,在知識的外殼裏有一些幽默的色彩,甚至整個節目都用幽默的方式來表達,這在許多節目中是常用的,但是我們的很多製作人容易把它忽略。

    【網友】春節、五一,你們都有特別節目,十一你們有特別節目嗎?

    【郭之文】一定會有,具體內容現在還在琢磨。

    【薛繼軍】我們正在積極策劃,看起來你是一個挺內行的人,知道這些重要的節日我們都會有些動作,但不知道你們喜歡什麼樣的節日節目?我指的是適合科教頻道播出的。

    【網友】科教頻道是否考慮過除自然科學以外的科學領域,如社會科學以及邊緣科學等,這些是否在CCTV-10的欄目設計中?

    【劉民朝】 當然有,我們現在的十頻道教育、科學、文化、社會方面的節目都有,要説科學節目與社會科學的節目我們也在考慮之中,比如説像決策科學,我們準備搞一個系列節目,另外在我們的許多欄目裏都有許多社會科學的內容,比如百家講壇它就是各種學問都有,你可以聽到一些專家研究了一生的成果的精華。

    薛廠長在回答問題時説:科學不是萬能的,但離開科學是萬萬不能的。是的,只有前人對科學的一步步的探索才能造福人類,其實科學就在你我身邊,我們吃的、穿的裏邊都是科技。讓我們跟隨央視科教頻道一起走近科學。



責編:楓聆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