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每月好稿     欄目介紹     主創團隊     主持人     大事記         



北京防非典物資保障小組臨危受命(2003.05.20)


  許多人都記得前不久北京市場上出現的防非典物資出現的搶購情況,面對突如其來的危機,北京市很快成立應急物資保障機構,通過一系列非常規措施,迅速調集各種防“非典”物資,從無序走向有序,滿足了醫療機構和首都市場的需要。請看記者來自北京市防非典物資保障小組的報道。

  在北京抗“非典”物資調配的中樞機構——抗“非典”的物資保障組,從4月19日一直到現在,每天平均上千萬元的抗非典物資就是經這裡調集,然後配送下去的。今天上午,組裏接到一家醫院的求援電話,説他們急需一萬套醫用防護服,市經委委員樊健當即組織貨源,並按這家醫院的需求種類安排配送。其實就在幾天前,樊健還是個醫用服裝領域的門外漢。

  北京市經委委員樊健告訴記者:“當時我們連什麼是防護服都不知道。陸市長要求我們務必在3天內成為這方面的專家。”樊健所面對的挑戰,也是這個物資保障組需要同時面對的,在這個臨時搭建的機構中,來自市經委、商委、財政局等7家單位的工作人員大多是半路出家,然而卻要擔負起首都所有重點、後備醫院以及廣大市民的物資保障的重任。北京能生産的就近訂購,生産不了的求助外地,國內沒有的組織進口。幾天前,藥監局的盧愛麗為中日友好醫院調集了一批紫外燈,貨剛剛運到,醫院卻突然要求增加反光板,並在24小時內送到。盧愛麗處長告訴記者:“當時我們十分著急,連夜找生産廠家,看樣、定制,按時把貨送到中日友好醫院。當時他們覺得真是沒想到。”

  在這次防“非典”物資的調集中,政府投放了一個億的啟動資金,然而不到一個月,物資保障組求民航、通海關、調水運、跑鐵路,從全球10幾個國家和地區、乃至全國近30個省份調集了3個多億的防“非典”物資。目前僅以口罩為例,物資保障組可確保市民人手一隻。其他物資除體溫計外,不僅滿足供應還作了大量的物資儲備。

  北京:打造信息平臺 確保物資供需平衡

  儘管防“非典”物資保障組是臨時搭建的,但真正令他們擔心的卻不是調集物資,而是對調什麼、調多少、市場的缺口到底有多大等供求信息如何蒐集和處理。

  北京市經委綜合處王德告訴記者:“這時我們就想能不能建立一個信息平臺,確保供求的信息對接,保障供需平衡。”這一想法迅速被決策人採納。於是,他們向北京商業、藥監和衛生系統發出傳真急件,把全市8大商場、千余家連鎖超市、600多家零售藥店、和各重點醫院的需求信息輸進電腦,同時根據組裏所掌握的貨源情況,每日製作出各類物資的市場供需圖,並隨時跟蹤分析。

  在物資保障組的電腦裏,有這樣一張防“非典”物資的供需分析圖。這上面的藍線代表物資需求量,紫線代表市場供應量,5月5號前,市場供給的缺口還是很大的,而此後僅僅幾天的時間,物資的供應就滿足了市場需求。

  北京:配送環節確保抗非典物資無障礙通達

  在防非典的物資流通中,有一個環節非常重要,就是配送,因為它決定了供給是否有效,我們的記者跟蹤採訪了一次X光機的配送運輸。

  在北京防非典物資採購辦公室的倉庫,記者看到幾箱子從美國、上海、北京等地運來的X光機,這幾臺X光機馬上就要送到北京煤炭總醫院。今天淩晨,煤炭總院的幾個“非典”患者突然病情加重,考慮到避免病原交叉感染,總院領導向市委發出緊急救援信號,請求一天之內為他們調撥3台可推式X光機,然而在不到4個小時內,市委調撥的物資就已經配送到煤炭總醫院了。倉庫負責人胡全來告訴記者:“非典”發生以來,我們已為北京市各大醫院送的X光機已是64台,現在為煤炭總醫院送的X光機已經是10多臺,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一天為煤炭總院送的X光機就是8台。” 煤炭總醫院院長王明曉告訴記者:“剛開始的時候,我們4曾樓房只有一台床旁X光機,結果就對我們的治療有一定的影響,後來我向市政府反映以後,他們當天晚上就送來了6台,保證了每一層一台床旁X光機,這樣就保證了我們醫生能夠及時對病人診斷和治療。”王院長介紹説,從接收第一例“非典”病人直到今天,煤炭總院700多名醫護人員700沒有一人感染,這一起與物資保障的及時是分不開的。

  北京:企業無條件生産防非典物資

  面對供求關係突變,各種物資全線告急的嚴峻形勢,北京市相關工商企業按照緊急部署組織生産和調配。

  在北京市大華服裝廠,前段時間,這家企業承擔起生産防護服的任務,隨著7.5萬套防護服交付北京抗非一線,今天這裡又全部恢復了以往出口服裝的生産。大華服裝廠是一家以生産出口襯衫為主的企業,4月20日接到任務後,立即對生産進行了重新安排。

  北京市大華服裝廠總經理趙芳告訴記者:“我們企業的生産任務是比較飽滿的,我們一手抓生産,一手抓出口,因為非典以後我們企業還需發展。”

  北京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濟生告訴記者:“此次定價的原則不完全是市場行為,也有政府行為,貨比三家。”

  據了解,參與防治“非典”物資緊急生産任務的北京市企業約有30多家,這些企業平時大部分都有自己相對固定的産品和市場,不過它們均把能夠參與生産防治非典的産品看作是一次新的商機。像北汽福田公司生産的隔離專用救護車原先的訂貨只有80台,而現在的産量已超過了200台。

  短短一個月來,北京市各種防治“非典”的專用物資從全線短缺到供應充足,醫藥流通企業——北藥股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為此次最主要的委託經營商,北藥股份為全市130余家一線抗“非典”單位配送了價值6億多元的醫療藥械。

  物資保障需要建立政府應對機制

  的確,這次非典疫情對政府的公共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問題和挑戰,政府和企業的行為都會因此産生新的變化。

  在危機期間,政府行為與平常不同,如政府採購,平時進行公開招標,企業公平競爭,而在危機期間,政府首先考慮的是能否滿足時間上的要求,因而會直接向企業下定單。而企業在這個時候也不能跟政府討價還價,必須絕對服從調配。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杜剛建認為:“企業是會得到補償的,政府下定單是給的是多少錢,危機結束後財政會補償到位的。”杜教授介紹,除政府下定單外,危機期間,政府還可能對民間財産進行徵用,如徵用酒店用作隔離等用途,這都需要在事後進行補償。目前我國還沒有出臺一個統一的標準,但將會遵照公平、合理的原則來進行,具體的補償的標準可能比市場價格稍低一點。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