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期內容     小梅之約     主創人員         



《小梅之約》——不平凡的崗位 


   每一次黨和國家重大宣傳任務的來臨,對於中央電視臺的記者來説都是一次考驗、一次挑戰,這一點,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時政新聞部的資深記者周建國是深有體會。

  孫小梅:我曾經聽觀眾跟我説,我們覺得拍新聞挺容易的,那些記者不是在大會堂就是在中南海,新聞不是挺簡單的嗎?

  周建國:時政新聞顧名思義就是有關時事政治方面的報道,時政新聞往往就是我們所拍攝的大都是黨和國家領導人參加的一系列的重大活動,你看著好像簡單的幾個鏡頭,實際上它受時間、空間、人員、場景各方面的制約,一般重大活動我們只能派一兩個人,在一兩分鐘的時間裏面把所有的事件拍得全面,報道得全面,也非常不容易。97年江主席訪問美國,當時我隨同江主席到美國去訪問報道江主席在美國的活動,我記得有一天工作安排的非常緊張,江主席的日程從早到晚安排的非常密集,這一天給我印象特別深。我是早晨七點鐘出去的,到了晚上音樂會的時候,記者們累得簡直是站都好像很費勁了,因為這一天飯也沒有吃,一口水也沒有喝,又累又餓又渴,儘管這樣我們還是圓滿完成了這次的報道任務。等我們十二點鐘回到酒店的時候,酒店所有的飯堂都已經關門了,沒吃的了,後來酒店的經理自己跑到外面給我們買了一大塊比薩餅,我們就飽餐了一頓。

  孫小梅:您經歷了這麼多重大事件的新聞報道,一定有一些讓您很難忘的經歷?

  周建國:印象最深的還是“十四大”時候,當時選出了以江澤民為首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大家都非常歡欣鼓舞,紛紛擁上前去跟小平同志握手,跟江主席握手。正因為大家都擁上去了,再加上記者又多,我們的記者好多鏡頭拍不到,一急之下我們一個編輯就把記者抱了起來。當時這條新聞非常生動,還獲得了全國好新聞一等獎。

  孫小梅:説起來您應該是時政新聞報道中資格最老的記者了?

  周建國:對,最老的。

  孫小梅:您也可以説經歷了中央電視臺新聞報道全面深化改革的全過程了?

  周建國:我們當時用的設備非常簡單,用的是電影攝影機,拍的是膠片,回來還要送到洗印車間去沖洗,沖洗完了以後還要剪接,一個鏡頭一個鏡頭接,接完了以後再配音,配完音以後再播出。到了八十年代以後我們的新聞採訪、拍攝、製作都有了很大的改進,十六毫米的攝影機基本上就不用了,取而代之的是先進的電子採錄設備,我們都叫它ENG。當然了,一開始ENG的設備也不是很先進,當時攝像是分離的,攝像機是攝像機,錄像機是錄像機,記者拍,後面技術員背著錄像機,有時候工作起來不是很方便,我拍了,後面沒有錄,我跑了,他沒有跑,所以好多新聞也搶不到。九十年代,電視發展快了,我們的事業發展快了,凡是有重大事件發生的地方就有我們中央電視臺的記者,凡是中央領導活動的地方就有我們時政部的記者。

  孫小梅:您在時政新聞部工作這麼多年了,您也一定覺得時政新聞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吧?

  周建國:通過這麼多年的努力我們基本上已經改變了以前的那種握手、合影、坐下談這种老一套,我們也在逐步探索一些新的報道方式。我們有好多新聞都受到中央領導和廣大觀眾的好評,比如説,我們拍的一些新聞:《江主席訪問美國》、《空中聯歡會》、《江主席重訪永常村》、《江主席訪農家》、《代表的四次掌聲》等,都在全國好新聞評選中得過一等獎。

  孫小梅:為了適應新聞及時有效的播出,時政新聞記者經常要搶新聞,有的時候拍完新聞之後,新聞馬上要播出了,時間非常短,我想,這就要求咱們的記者的綜合素質要很高。

  周建國:要幹好時政記者,第一個要政治強,第二個要業務精,第三個要作風硬。因為有好多重大活動經常都是在五點鐘、六點鐘之間發生,為了把新聞報道出去,我們的記者經常是一路小跑,動作非常利索。比如説每年的國慶招待會,我覺得這是我們最緊張的,每次活動都非常緊張,因為它晚上六點鐘才開始,總理講完話以後,都六點二十到六點半了,這時候我們把所有的鏡頭拿到手就在大會堂現場開始編,編完了以後配音,配完音以後就直接從大會堂用微波或者是用光纜傳到電視臺,保證及時播出。在拍攝過程中儘量不要拍一些廢鏡頭,要拍一些有效鏡頭,甚至要進行無剪接拍攝,這樣回來以後我們可以省出更多的時間把新聞及時地報道出去,這就要求我們的記者平時要不斷苦練基本功。

  孫小梅:那是不是還要求我們記者要有一副健壯的體魄?

  周建國:那當然了。前年江主席出席文萊APEC會議,最後會議結束以後領導人要宣讀宣言,我們進來到領導人站的位置大概有幾百米遠,一聽説要放記者進去了,大家拼命往裏跑,因為對攝影記者來説,角度非常重要,角度佔好了,你就能拍到好鏡頭,角度佔不好,你就拍不到好鏡頭。當時我扛著攝像機,手裏還拎著一個三腳架,儘管這樣,我們還是跑了前幾名,佔好了有利位置,非常圓滿拍下了鏡頭。我們經常跟領導人出去採訪,領導人對我們的機器設備都非常關心,經常問:小周,你們的機器沉不沉?拿過來我拎拎看。一拎,挺沉的,就説:你們的設備能不能再輕一點呀?中央領導對我們還是非常關心的,

  孫小梅:黨的十六大馬上就要召開了,您將又一次擔負起新聞報道的重任了。

  周建國:我們時政部這次擔任十六大報道的主要工作,比方説,開幕、中間的一些小組會、閉幕、還有最後新一屆領導人要跟記者見面等等一系列重大活動,都是由我們時政部來完成。我們知道責任重大,在兩個確保的情況下,就是在確保導向正確,確保安全播出,確保萬無一失的情況下做到錦上添花,要有所創新。為了達到這一點,我們時政部的編輯記者都做到認真分工,把工作都細化到每個編輯和記者,比方説開幕式有哪些人搞現場直播,哪些人拍新聞,搞現場直播的要把從第一個鏡頭出現到最後一個鏡頭結束,每一個鏡頭都要列上一個鏡頭表,在以前我們做不到這麼細,因為這中間還有一兩個小時,鏡頭表就長了,但是現在我們都爭取做到這一點。我相信咱們時政部在全臺職工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十六大”的報道一定會圓滿完成。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