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期內容     小梅之約     主創人員         



《直擊幕後》——又逢亞運會 


  







  體育中心的大本營厲兵秣馬,亞運會期間,前方傳回的信號將在這裡監看播出,所以,主控機房的技術人員利用日常賽事的報道正磨合和前方的對接。亞運會再次讓中央電視臺第五套節目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讓我們回眸中央電視臺亞運報道的足跡,從1951年第一屆亞運會揭幕,之後的54年、58年等六屆亞運會,由於歷史的原因,賽場上一直沒有中國選手的身影,直到1974年中國恢復了在亞運會中的合法席位,中央電視臺亞運報道團也隨著體育代表團的出征邁出了第一步。

  這之後在1978年第八屆亞運會上,中央電視臺又派出了年輕的報道組,他們使用16毫米攝象機工作方便了許多,為觀眾發回了開幕式、籃球、足球等三場直播。中央電視臺邁著穩健的步伐前行著到了第十屆亞運會。

  1990年第11屆亞運會在北京舉辦,作為東道主,中央電視臺迎來了全新的挑戰。

  







  你還能認出當年的這些年輕的電視人嗎?一次又一次征戰亞運會,讓他們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歲月雕刻了他們的面容,同時也成就了他們穩健的報道風格。還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硬體有了大的改觀,一批精良的設備讓我們的轉播如虎添翼。我們有了各種高清晰度的攝象機,有了大型的音頻車、轉播車、衛星車,無論是何種規模的賽事,我們都能準確、及時的發回完整的報道。

  正是有了這樣一支裝備精良、經驗豐富的轉播隊伍,中央電視臺第五頻道為觀眾奉獻了諸多精彩的賽況。亞運前夕,體育記者們更是多次進行了各種形式的大練兵。9月初,在世界屋脊上舉行的環青海湖自行車賽,記者們克服有高原反應,全力報道,讓我們見識了他們的耐力與速度。之後,國際高水平的世界女藍錦標賽在我國江蘇舉行,體育中心更是出動了先進的轉播設備,為我們製作了一期又一期高水準的體育節目。隨後,在高難度的亞洲鐵人三項賽場上,體育記者們讓我們見識了他們的職業水準。就是這樣,體育記者們備戰亞運,做著全方位地熱身準備。

  







  隨著我臺第一批人員奔赴韓國釜山,亞運的腳步越來越近。

  為了加大報道力量,這次中央電視臺派出了200多人的前方報道團。工作人員本著這次亞運報道的重點,既宣傳中國體育健兒為國爭光的拼搏精神,同時也要反映中、日、韓三國體育競賽的現實,以及亞洲各國體育運動的碰撞和交流。在韓國釜山租建了800平米的報道中心,將亞運盛況會第一時間傳回北京總部。

  這次亞運轉播,報道團根據亞運會不同階段的不同特點,貫穿了不同的主題思想,觀眾朋友可以通過亞運新聞、比賽實況、現場訪談以及專題集錦等形式立體了解亞運盛況。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