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聯合國最新報告:全球未能實現生物多樣性目標

CCTV.com  2010年05月13日 10:09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  
專題:愛公益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0日在內羅畢發佈的第三版《全球生物多樣性展望》報告指出,全球未能實現此前承諾的到2010年使生物多樣性減少速度顯著放慢的目標。地球生態系統所承受壓力正在逼近若干“臨界點”,如不迅速採取根本和創新性行動保護並可持續地利用地球的多種生物,支持全球經濟和人類生計的自然系統有可能很快退化和崩潰。

現實——

一些物種滅絕速度比以往快1000倍

  2002年,第六次《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確立了一個目標,要求各國到2010年時使生物多樣性喪失的速度“明顯減緩”。2006年,聯合國把2010年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以期提高對於生物多樣性極端重要性的認識。在此背景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根據110多個締約國提交的報告,結合獨立的科學研究過程編寫了這份關於全球生物多樣性趨勢方面的最新評估報告。報告的結論將提供給定於今年10月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國大會,作為各方談判和決策的參考。

  報告通過對一些可量化的指標分析得出結論説,全球生物多樣性的狀況正逐漸惡化,直接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五大主要壓力——生態環境變化、過度開發、污染、外來物種入侵和氣候變化,要麼繼續存在,要麼在不斷加劇。雖然在增加陸地和沿海水域保護區數目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44%的陸地生態區域和82%的海洋生態區域沒有達到預期的保護目標。

  “我們繼續以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速度讓生物多樣性喪失,地球上一些物種滅絕速度比以往快1000倍。”《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艾哈邁德朱格拉伕説:“如果我們要避免給地球上維繫生命的各種系統造成不可挽救的損失,就再也不能採取一切照舊的做法了。”

  報告分析了地球生態系統壓力面臨的若干臨界點,超過這些臨界點,將導致生物多樣性嚴重喪失和廣泛的生態系統功能退化的危險,包括:由於氣候變化、毀林和火災的相互作用,亞馬孫森林大範圍枯死,帶來全球氣候變化、區域降雨變化和大範圍物種滅絕的後果;氮積聚造成淡水湖泊和其他內陸水體生態系統轉變為富營養化或藻類佔主導的狀態,導致魚類大量死亡;由於海洋酸化、海水溫度升高造成珊瑚白化、過度捕撈和污染的綜合影響,珊瑚礁生態系統變得非常脆弱,威脅直接依賴珊瑚礁資源的幾億人的生計。

措施——

必須把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同等重視

  聯合國副秘書長兼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齊姆施泰納指出,沒有實現2010年生物多樣性目標,有重要的經濟原因。大多數國家仍然沒有充分認識到多種多樣的動植物和其他生命形式的巨大價值,以及它們在確保森林、淡水、土壤、海洋甚至大氣等生態系統的健康和運作方面的重要性。他説,人類製造了這樣的假象,認為沒有生物多樣性我們多少也能照樣活著,或者以為生物多樣性同當今世界沒有多大關係。事實上,在當今社會,特別是在一個擁有60億人口、到2050年可能增加到90億人口的地球上,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生物的多樣性。

  聯合國報告指出,生物多樣性喪失應該成為國際社會的一個核心關切。國際社會必須採取有效和協調的行動減少給生物多樣性造成的多重壓力。例如,需要緊急採取行動減少陸地上的污染和破壞性捕撈辦法,這種捕撈辦法讓珊瑚礁變得更加脆弱,使之更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和海洋酸化的影響。

  報告指出,若要避免生物多樣性喪失和氣候變化的嚴重影響,政策制定者必須給予兩者同等的重視,並通過密切協作解決這對相互關聯的挑戰。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它所支持的生態系統,能幫助將更多的碳儲藏起來,減少溫室氣體的進一步積聚。如果通過減輕其他的壓力讓生態系統有更大的抵抗力,人們就能更好地適應不可避免的氣候變化。

  報告總結了沒有實現2010年目標的經驗教訓,提出了減少生物多樣性喪失的可能的新戰略。這些戰略包括解決造成生物多樣性喪失的根源或間接的成因,例如,增加自然保護區、控制污染,以及對消費、貿易和人口增長與遷徙進行更多管制等。只要拿出世界各國政府2008—2009年為避免經濟崩潰迅速籌集的資金的一部分,我們就能避免地球上維持生命系統的更嚴重的根本性崩潰。

鏈結

  生物多樣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基因和生存環境。它包含三個層級: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多樣的生物不僅能直接為人類提供各類資源,還可以為人類提供各種特殊基因,使得培育動植物新品種成為可能。

  據有關機構估計,地球上的生物約有300萬至1000萬種以上,至今有案可查的僅有150萬種,而供人類利用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據專家估計,由於人類的活動和日益加劇的氣候變化,目前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正在以相當於正常水平1000倍的速度消失,全世界目前約有3.4萬種植物和5200多種動物瀕臨滅絕。

  保持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環境健康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聯合國的一項研究顯示,全球每年因毀林和森林退化導致的損失達2萬億至4.5萬億美元。反之,如果每年向自然保護區投入450億美元用於改善生態系統,由此帶來的收益可高達5萬億美元。

  為了讓人們了解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並推動各方迅速採取行動,聯合國大會2006年通過決議,將2010年設立為“國際生物多樣性年”,主題為“生物多樣性就是生命,生物多樣性也是我們的生命”。

 

 

 

【公益文明其他熱點專題鏈結】

                   

>>>點擊進入<<<                            >>>點擊進入<<<

                          

>>>點擊進入<<<                             >>>點擊進入<<<

責編:孫立東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