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代表委員“會診”公立醫院改革 應回歸公益軌道

 

CCTV.com  2010年03月11日 11:10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新華社  

      綜合新華社消息 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強調:要 “開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堅持基本醫療的公益性方向。”將“公益性”作為公立醫院改革的方向,對於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無疑是個福音。公立醫院改革難在哪?出路何在?兩會上,代表委員就此進行了“會診”。

  不能再搞“GDP式”評價方式

  “公立醫院為什麼偏離公益軌道,根子是定位模糊。”全國政協委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葛均波説,“每到年底,許多公立醫院就颳起攀比風,院長們的‘政績’就是誰賺的錢多。公立醫院如果繼續攀比利潤,搞‘GDP式’的評價方法,就會産生亂象、怪象。 ”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衛生廳副廳長王正榮表示,公立醫院名義上是政府辦的公益事業,但目前政府投入只佔醫院運營成本的10%左右。“多數公立醫院徒有‘公立’之名,實際是遵循市場法則運行,將創收指標層層分解到每個科室、每個醫生,醫務人員的收入與營業額挂鉤,這必然導致看病難、看病貴。 ”

  “國家已明確醫改方向,目標就是讓人人享受基本醫療服務。”全國人大代表、著名血液病專家陳賽娟説,“只有堅持公益性才可能出現一系列‘回歸’,否則國家再多的投入也起不了應有作用。 ”

  “管辦分離、醫藥分開”亟待建立

  “組織部門管幹部,人事部門管人,財政部門管錢,衛生部門管事,還有藥監、物價等部門各管一攤……甚至個別地市的衛生局長兼任醫院院長。”山東濰坊醫學院眼科研究所所長康鳳英代表説。

  行政式管理的存在,使得一些公立醫院的資産管理、發展規劃、重大決策等責任不清,成百上千萬元的投入,院長一個人就可以拍板。康鳳英等代表建議,公立醫院應儘快實行“管辦分離”。

  我國將推行藥品“零差率”作為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重要內容,此舉將對公立醫院的補償機制産生深遠影響。代表委員們指出,切斷醫務人員和藥品收入之間的聯絡有望遏制趨利性,降低群眾用藥開支。

  全國人大代表夏績恩指出,“醫藥分開”涉及眾多複雜問題,比如病人在外自行購買的針劑能否在院內輸液,一旦出現問題責任如何認定?藥事服務費何時收取,按什麼標準收取?老百姓能否認同等?這都需要配套政策進行規範。

  把更多公共醫療資源向基層配置

  全國人大代表劉鳳説,由於缺少人才和先進設施,許多基層醫療機構陷入 “病人少—待遇差—難留人”的惡性循環。據對12個省的幾百家鄉鎮衛生院的調查,大學本科畢業的醫生幾乎沒有,大部分是中專學歷;有的鄉鎮醫院連接生都做不了,儘管在家門口,但是農民看病還是要跑大醫院。

  “公立醫院的改革基礎,最終要靠加大投入,使農村和社區醫療水平真正提高,否則肯定會出現大醫院越辦越大、越來越擁擠的現象。 ”全國人大代表、著名糖尿病專家賈偉平説。

  作為國家確定的首批16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城市之一,遼寧省鞍山市長、全國人大代表谷春立認為,公立醫院的改革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決不能再重蹈以往醫改“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做法。公立醫院改革要取得成功就必須堅持醫藥同改、城鄉同步,在全面推進基本藥物制度改革的基礎上,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強建設公立醫院和鄉鎮醫院、村衛生所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重點解決基層衛生機構醫藥衛生人才問題。

責編:王聖鑫

1/1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