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九集 得道多助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26日 16:08 來源:CCTV.com

  主持人:1941年,風雲突變。

  中國軍民歷經四年半的獨立抗戰,使日軍深陷廣袤的中國腹地,不僅遲滯了日軍南進的步伐,同時也為北邊的蘇聯和大洋彼岸的美國爭取了寶貴的備戰時間。

  隨著1941年蘇德戰爭和珍珠港事件的爆發,毛澤東在三年前就預見到的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終於形成。從此,國際陣營中正反兩方,以美英中蘇為首的反法西斯陣線,和以德日意法西斯聯盟的大較量,正式拉開帷幕。


面對日本飛機驚恐的人們

  解説:2004年夏天,11位美國老兵應雲南省政府邀請,回到闊別60年的昆明。他們都是美國退役空軍飛行員。迪克羅西、克利福德隆、喬治塞勒、傑溫雅德……這些名字曾經跟這個城市緊緊聯結在一起。60年過去了,車窗外的街景,早已不是他們初次看到的昆明。

  這才是他們第一次所看到的昆明。

  1941年12月17日,當迪克羅西和他的戰友們剛剛踏上這片土地,就親眼目睹了日軍對昆明的這次空襲。從1938年9月開始,歷經整整3年無數次的轟炸,這個城市早已變得千瘡百孔。


轟炸昆明的日機

  日軍為什麼要如此頻繁地轟炸昆明呢?

  這是日本海軍當年駐越南的航空基地。自1940年進佔越南切斷滇越鐵路之後,日軍的炸彈就對準了中國最後一條對外交通補給線——滇緬公路。作為這條公路起點的昆明,更是日軍轟炸的主要目標。而這時的中國空軍由於得不到補充,幾乎已經消耗殆盡。中國戰場的制空權完全處於日軍的掌握之中。

  時間僅僅過去了3天, 1941年12月20日,天氣晴朗,警報長鳴。

  日軍飛行員駕駛10架轟炸機,又一次飛臨昆明。在1500米高空,投彈手像往常一樣悠閒地搜索自己感興趣的目標。突然,日軍飛行員發現,前方出現了十幾架美制P-40戰鬥機,這些飛機的機頭清一色地畫著鯊魚形象,尖利的牙齒清晰可見。

  這些飛機是從哪兒冒出來的?

  還沒等日軍飛行員醒過神來,一場空戰已經開始。


燃燒的日機

  這次戰鬥持續不到半個小時。10架日機被當場擊落6架,逃跑中的3架也在途中墜毀,只有一架僥倖逃脫。

  整個昆明沸騰了。人們抬著日機的殘骸奔走相告:昆明的天空有了保護神。迪克羅西和他的戰友們成了英雄。這個名為中國空軍美國志願大隊的航空隊從此也獲得了"飛虎隊"的美稱。

  而此時,他們的指揮官卻悄悄離開人群,獨自靠著戰機,滿眼淚花。為了這一天,他已經整整等待了4年,孤獨了4年。


陳納德

  克耐爾李陳納德,美國德克薩斯州的退伍老兵,有20年的飛行經歷,是一隻飛掉了羽毛的老鷹。

  4年前,1937年6月,應時任航空委員會秘書長的宋美齡邀請,陳納德匆匆來到上海,開始對中國空軍進行一次全面的考察。

  由於感到戰爭已經迫在眉睫,這一年,中國僅用於飛機採購的經費就多達2000萬美元。

  然而,不到1個月後,全國抗戰就爆發了,它比人們預想的還要快。陳納德正式參與了中國空軍的作戰指揮。


陳納德與中國飛行員

  李玉貞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全國抗戰爆發的時候,中國空軍的力量非常弱。當時,我們能夠用於戰鬥的飛機也就是100架左右,能夠起飛迎敵的就更少。但是,日本就要比我們強大得多。

  解説:雖然憑藉頑強的鬥志,抗戰初期的中國空軍取得八一四等空戰的勝利,但3個多月的消耗,到南京淪陷時,中國空軍幾乎已經拼光了。

  1937年底,陳納德隨國民政府來到武漢。這個時期的陳納德,內心是陰鬱的。一方面,由於日本的抗議,對中日戰爭持中立主義態度的美國政府一再要求他離開中國,另一方面,日軍從年初開始就對中國這個戰時中心實施頻繁的無差別轟炸。

  在滾滾濃煙中,陳納德毅然選擇留了下來。他在一次轟炸後寫給友人的信中這樣説道:請相信我,他們威風不了多久。

  同樣的時刻,在漢口的這幢樓房裏,幾十雙眼睛也時刻關注著武漢的天空。


陳納德與中國飛行員

  這是美國聖公會主教魯茲的故居。1938年夏天,40多位西方記者聚集在這裡。這個頂層的閣樓是他們目擊日軍轟炸最常用的地方。

  跟陳納德一樣,這些西方記者是中國人民的朋友。所不同的是,他們並沒有受到中國政府的特殊邀請,很多人是因為看了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才來到這裡的。

  到底是怎樣的機緣促成了斯諾寫這本書呢?


馬海德周蘇菲結婚照

  周蘇菲是1939年在延安認識美國醫生馬海德的。他們不久之後就結為夫妻。直到今天,周蘇菲還對丈夫去延安的經歷記憶猶新。

  周蘇菲 馬海德夫人

  1936年的5月份,中國共産黨在保安就發了一個電報給宋慶齡,希望讓她約請兩個人,一個是新聞記者,一個是一個比較可靠的醫生。

  解説:這時的宋慶齡遠在上海,中國共産黨為什麼在此時給她發了這樣一個電報呢?


宋慶齡

  林治波 北京中國抗戰史學會副會長

  到達陜北之後,中共中央的一個重要的政策轉變,就是開始進行抗戰的準備。因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本身不是説只是一個黨內政策,實際上是一個廣泛的對外政策,所以它需要新聞界特別是國外記者來宣傳這些東西。醫療上是這樣,因為紅軍本身當時的醫療條件就很差,正式培訓的醫生數量很少,在大規模的抗戰之前,中共武裝力量的醫護力量這一塊需要培訓。

  解説:很快,宋慶齡就確定了兩個人。一個是拍攝了一二九運動的燕京大學教授埃德加斯諾,一個是當時參加了上海馬列主義學習小組的醫生喬治海德,也就是後來的馬海德。1936年初夏,斯諾和馬海德幾經輾轉,來到了延安。

  周蘇菲 馬海德夫人

  那時候延安還是在張學良的部隊的管轄之下,有一個團長很好,還送給他們一個毛驢。他説這個毛驢就是你們的伴了。斯諾説我們不認識路啊,可是那個團長説毛驢認識路,他説你跟著走吧。就這樣,最後馬大夫記得很清楚,那個團長還拍了一下毛驢的屁股説,走吧。


斯諾受到中共領導的歡迎

  解説:據説斯諾和馬海德是在手持紅纓槍的兒童團的押送下進入保安的。但在這裡他們受到了熱烈歡迎。同樣也是在這裡,他們第一次見到了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人毛澤東。

  在保安,斯諾用他所帶的攝影機拍下了這組鏡頭。這使他成了歷史上為到達陜北後的中國工農紅軍留下影像資料的第一個人。


斯諾為毛澤東拍的照片

  這是斯諾拍照前執意要讓毛澤東戴上軍帽時的情景。在這次歷時3個月的訪問中,毛澤東多次和斯諾進行詳談,説到了自己的身世,説到了中國共産黨全民族抗戰的主張,也説到了未來的對日戰爭將是持久戰。

  1936年11月14日,上海出版的《密勒氏評論報》公開發表了一篇特寫《毛澤東訪問記》,作者是埃德加斯諾。第二年,這本《紅星照耀中國》便出現在倫敦的市面上,並很快被翻譯成近20種文字傳向世界各地,成為暢銷一時的名著。

  漢口的這座建築,是美國海軍青年會舊址。1938年這裡經常傳出西方記者們爽朗的笑聲。在這個二樓的咖啡廳裏,他們彼此交換前線傳來的消息,也談論著此時國共的合作。他們全都訪問過位於漢口的八路軍辦事處,並對周恩來、葉劍英等中共領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斯諾的身影再次出現在他們中間。幾乎每天他都將消息發往美國。成為當時《生活》週刊的熱門專欄。


外國記者聚會

  這個時期駐武漢的西方記者,無一例外地對中國充滿了同情。他們曆盡辛苦訪問延安和抗日前線,忠實報道中國軍民的抗戰情況,揭露日軍的殘暴罪行。世界通過他們的眼睛,看到了抗戰中真實的中國。

  1938年3月19日,上海的《密勒氏評論報》出版了一份增刊,題為《中國之毀滅》。一位美國記者這樣描述恐怖中的蘇州:"黎明時分,我們動身進城。我們所目睹的死亡和毀滅悲慘得任何筆墨都不可能形容。我們心裏真是難過極了、沉重極了。這是一幅什麼樣的場面啊。"


卡帕

  幾乎就在同時,攝影記者羅伯特卡帕跟隨荷蘭紀錄片導演伊文思從西班牙來到武漢。他的鏡頭更多地對準了這個城市中頻繁發生的轟炸、廢墟、死亡和破碎的家園。這組連續發表的照片讓整個世界真切地感受到在中國正進行著怎樣一場戰爭。

  這是漢口的京漢火車站舊址。正是在這裡,1938年5月底,卡帕的鏡頭敏銳地捕捉到這樣一列火車,它帶著30多位德國軍事顧問,離中國漸行漸遠。


接走德國顧問的列車

  漢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一列特殊的火車呢?

  1938年7月5日,美國國務院遠東司公佈了一項統計,抗戰開始以後,各國輸入中國的武器中,德國無論在品種上還是數量上都佔了第一位。中國政府自德國輸入的武器裝備,大到坦克,小到子彈,細到電纜,包括幾乎陸軍武器裝備的各個方面,其總數約佔全部輸入軍火的80%以上。

  丁學良 香港科技大學教授

  德國是最早實行了參謀總部這個體制。日本人是從德國那兒學來這一套的。日本這麼做對日本的軍事現代化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那個時候蔣介石也請德國派來顧問,訓練他的軍隊。

  解説:戰爭是塊試金石,朋友、同情者和潛在的敵人都逐漸顯山露水。1938年2月間,希特勒承認了偽"滿洲國",4月,宣佈對華停售軍事裝備,接著撤走了它的軍事顧問。

  但是很快,蘇聯軍事顧問就填補了他們的位置。


蘇聯顧問和空軍

  李玉貞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從1937年到1940年,蘇聯向中國提供了2億8千萬美元的貸款,對我們可以説是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1937年的10月,第1批飛行員到達中國,他們經過的路線是從蘇聯、阿拉木圖到中國。這批人裏頭有機械師,有飛行員,有無線電通訊專家等等,一共是447人。

  解説:武漢會戰期間,在華的蘇軍飛行員跟重新武裝起來的中國空軍並肩作戰,先後取得二一八、四二九、五三一等空戰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的士氣。

  他們給自己起了一個名字叫"正義之劍"。但是由於政治原因,他們的來華在當時是極端秘密的。


蘇聯援華空軍

  李玉貞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

  有一個顧問叫切裏潘諾夫的回憶,他們來的時候對他們的同事、他們的戰友,對外界包括他們自己的家人,都不可以説,就只能説是去執行任務。

  解説:然而他們中的許多人從那以後就再也沒有回到自己的祖國。

  李玉貞 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一共有3665個蘇聯的志願人員、各類的專家、軍事顧問到中國來直接參加了對日作戰。飛行員有200多個葬身在異國土地上,犧牲在我們的國土上。僅僅武漢戰役一次就有100多個飛行員犧牲。


戴著飛行眼鏡的兒童

  解説:這張照片忠實紀錄了當年武漢人對空軍心存的敬意。1956年,武漢人把分散在各處的15名蘇軍烈士遺骸收攏起來,合葬在解放公園內並重新立了紀念碑。這些飛行員都是在武漢會戰期間英勇犧牲的。15塊漢白玉墓碑上銘刻著烈士的名字:考茲洛夫、別索茨基、巴拉莫諾夫、基吉裏什登、師什洛夫、馬特維耶夫、斯圖卡洛夫……


紀念史沫特萊的郵票

  大多數20世紀80年代以前出生的中國人,都應該對這張紀念郵票留有記憶。它所紀念的人就是美國著名記者艾格尼斯史沫特萊。

  1938年10月中旬,日軍已經攻入武漢郊區。駐武漢的西方記者,有的已經啟程回國,有的隨國民政府遷往重慶。而史沫特萊,此時正在奔赴安徽雲嶺新四軍軍部的路上。


史沫特萊

  早在全國抗戰剛剛爆發時,史沫特萊就曾跟隨八路軍總部轉戰3個月,這段經歷使她深深了解共産黨軍隊缺醫少藥的狀況。

  這是史沫特萊鏡頭裏的新四軍豫鄂挺進支隊。在新四軍採訪的半年中,史沫特萊不斷為英國《曼徹斯特衛報》撰寫稿件,主要報道中國傷兵的悲慘命運。這些令人震驚的消息傳遍世界,許多人捐獻藥品和財物,援助抗日將士。


豫鄂挺進支隊

  章央芬當時是新四軍軍部醫院的內科醫生,在這半年中一直充當史沫特萊的翻譯。

  章央芬 時為新四軍軍部醫院醫生

  有時候她寫了文章,快樂得不得了,喝酒。她説我寫這篇報道,她説全世界沒有,我是第一個拿新四軍抗戰的情況向全世界公佈。我心裏特別高興。叫全世界的人來支援新四軍抗戰。

  解説:後來,史沫特萊設法弄來一輛卡車,冒險回到日軍佔據的漢口,向各教會醫院徵募藥品和醫療器械。有一次,她竟然弄來了一批罐頭。

  章央芬 時為新四軍軍部醫院醫生

  她就説我們都不吃,都往前方送,送給前方將士,她自己一罐也不留。後來呢,軍部給她留了10罐,她就很生氣,拿著這個罐頭送到司令部,她説我還要去看看,他們留不留。她就到各個司令部,從那個軍需處、軍需處的處長辦公室、廚房,都看,看完了一個都沒有看見,她説這下子我服氣了。


朱德與史沫特萊

  解説:這個時期,史沫特萊在寫給友人的信中説:"我反復思考:我是回到西方世界去,還是留在這裡?恐怕我是必須留在中國了。"

  武漢、廣州淪陷以後,日軍把注意力轉向敵後的八路軍和新四軍。當史沫特萊在華中為新四軍傷病員奔走呼號的時候,華北的八路軍也正經受日軍的層層圍困和封鎖。

  白求恩,加拿大醫生。

  毛澤東《紀唸白求恩》的文章,使他在中國家喻戶曉。


在西班牙的白求恩

  1936年11月,他曾奔赴西班牙的馬德里。在反法西斯的戰場上,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個流動血庫和輸血技術。此前,從未有人這樣大規模地給傷員輸過血。

  1938年3月31日,白求恩帶領一個由3人組成的加、美醫療隊購買了充足的藥品和器材,來到紅色延安。這時的白求恩已經知道,由於藥品、器械和醫務人員的缺乏,八路軍簡直沒有什麼醫療設施。因此他到達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建立一個戰地醫療隊。


白求恩自製醫療器械

  張業勝當時是晉察冀中心醫院一個司藥員,他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當年他所認識的白求恩。

  張業勝 時為晉察冀邊區中心醫院司藥員

  大家在討論白求恩該不該上前線。那時候説你還應該留在後方,你年歲大,延安很需要你,可以給我們辦教育,可以給我們延安建醫院,他一氣之下把那個凳子從窗子裏摔出去了,他説討論來討論去,我就是應當到前線去。

  解説:1938年10月30日,八路軍359旅在雁北廣陵、靈丘一帶的伏擊戰中,消滅日軍300多人,繳獲汽車20多輛。

  正是在這次戰鬥中,白求恩第一次帶著他的戰地醫療隊來到抗戰最前線。


白求恩做手術

  張業勝 時為晉察冀邊區中心醫院司藥員

  兩三天吧,大概給100多個傷員進行了手術。後來他接著退下來,訪問前邊做的手術,寫了一個報告,統計報告,這些傷員70%以上的預期癒合,第1期癒合,其他的也輕度感染,死亡率大大降低。

  解説:在短短4個多月裏,白求恩跟隨八路軍轉戰華北、西北地區,共進行了300多次手術。

  張業勝 時為晉察冀邊區中心醫院司藥員

  那個時候戰士們都很興奮啊,説我只要打仗受了傷,白求恩就在我們身邊。


白求恩學校

  解説:由於痛感八路軍醫療人才緊缺,1939年7月,白求恩回到冀西山地創辦了衛生學校。這個學校就是後來著名的白求恩醫科大學。


  這張名為《白求恩大夫》的照片拍攝于1939年10月,是迄今記錄白求恩在中國工作最有名的照片。這時的白求恩正準備回國籌備一批藥品和醫療器械,據説當時連歡送會都開過了。然而發生在淶源摩天嶺的戰鬥推遲了他的行程。正是在這次戰鬥中,白求恩在前線搶救傷員時不慎被感染。

  楊成武 時任晉察冀軍區第1軍分區司令員

  我們那時候沒有藥啊,沒有辦法治他。以後我就把他送到軍區後方去,我跟聶司令講了。白求恩呢就不願意去,他説我是醫生,我越是站在最前面,我就越好。


白求恩遺容

  解説:1939年11月9日,抗戰後方醫藥的嚴重匱乏,最終奪去了白求恩大夫的生命。

  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像白求恩一樣來到敵後幫助中國抗戰的國際人士還有印度援華醫療隊的柯棣華、奧地利醫生羅生特、加拿大醫生布朗、英國無線電專家林邁可以及犧牲在抗戰前線的德國記者漢斯希伯,等等。

  主持人:來自世界各國的朋友,為中國的抗戰貢獻了他們自己的力量,甚至寶貴的生命。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寫給加拿大醫生布朗先生的信中説:"我們的抗戰不只是為了中國的國家的獨立自由而戰,而且是為了支持世界的和平而戰。在這一點上,我們的目的是相同的。"

  解説:1941年7月,美國的商店裏出現了一張名為《起來》的唱片,唱片中收錄著美國著名歌唱家保羅羅伯遜用中文演唱的一首新歌。


保羅羅伯遜

  保羅羅伯遜 美國著名歌唱家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起來!起來!起來!

  解説:4年艱苦卓絕的獨立抗戰,中國人民以自己頑強的民族意志不僅讓世人逐漸看清了日本帝國主義對世界和平的威脅,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朋友。

  就在這時,美國總統羅斯福在國會發表演講,他説:"希特勒征服世界的計劃本來今天已接近完成,如果不是由於兩個因素,一個是英國進行著英勇的抵抗,一個是中國壯麗的防禦戰,而我有理由相信它還會加強。"

  就在這時,美國援助中國委員會響應宋慶齡的號召,在紐約發起"一碗飯運動",成千上萬的捐獻者只吃一碗飯,但付出在餐館裏吃幾道菜的價錢。很快,這個運動就被推廣到全美近20個州。


一碗飯運動

  陳志昆 孫中山親屬

  "一碗飯運動"時我在舊金山。那天晚上好多人來參加。什麼層次的人都來,錢也不多,老太婆拿一個飯煲,坐在飯店的門口説著:請幫助中國。那個五毛錢,這個五毛錢,你説能有多少錢,不過都是群眾的心意。


宋慶齡倡議一碗飯運動

  解説:就在這時,香港的"一碗飯運動"從3天延期至1個月,宋慶齡在致詞中説:"香港的'一碗飯運動',更含有一種深長的意義,因為這次捐款是要幫助工業合作協會去組織及救濟難民和傷兵,這是鞏固經濟陣線,是生産救國"。

  那麼,中國工業合作協會是一個什麼組織?


路易艾黎

  路易艾黎,新西蘭人,早在擔任上海公共租界工業督察官時,他就是上海馬列主義學習小組的成員。全面抗戰爆發後,艾黎和斯諾夫婦等中外友人目睹中國工業在日軍炮火中損失慘重,決定發起"工合"運動,這就是1938年8月在武漢成立的中國工業合作協會。


宋慶齡艾黎等國際友人

  宋慶齡擔任了這個協會的名譽主席,正是由於她和她的"保盟" 的大力宣傳,工合運動自開始就得到了眾多國際人士的幫助。在這本今天美國人常用的《韋氏詞典》中,"GUNGHO" 已是一個固定詞條,意為團結、積極。

  這是艾黎和斯諾夫婦共同為這個協會設計的會標。這個標誌一直到今天還在沿用。


伊莎白

  伊莎白,加拿大人,北京外國語大學離休教授,也是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現任執行委員。1938年,為了幫助四川阿壩地區一些村民改善生産,她剛剛從城裏買了一架新式紡車,卻在人跡罕至的岷江邊迎面碰見一個像她一樣的西方人。

  伊莎白 時為加拿大人類學者

  他一走近了就對我説:這架紡車是工合生産的!結果發現他是路易艾黎,我們就談起話來。他説他剛剛從松潘的牧場那邊回來,步行要10天。藏民養的羊,産的羊毛要運到工合的合作社去織軍毯……

  呂宛如 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副主席

  實際上整個的5年當中,艾黎是過著流浪生活的。他根本沒有一個固定的家,到哪住的時間長就當是自己的家,是在這種情況之下走遍了中國的大地。


工合的勞動者

  解説:在工合,每個社員既是股東,又是勞動者,人人都有發言權。路易艾黎在自傳中説明了發起者的最初考慮,那就是,怎樣用自己在工業界的實踐經驗為抗戰服務,將戰爭中的難民組織起來,通過合作社生産自救,形成支援抗戰的一股經濟力量。

  呂宛如 中國工合國際委員會副主席

  工合當時在後方組織了大約2000個合作社,能生産的包括紡織、印刷、小機械、鑄造、運輸等等各個方面,滿足了當時奇缺的日用品需求。同時還為我們的解放區生産了一部分小武器和軍用品,有力地支援了前線的戰爭。

  解説:毛澤東曾高度讚揚工合對戰時經濟民生所發揮的作用。他説:"在華北遊擊區和西北接近戰區的地方,組織建立這種工業合作社,對於我們的鬥爭貢獻之大,將是不可估量的。"

  1941年冬,幾十年來罕見的嚴寒和雨雪天氣降臨湖南,日軍在中國軍隊的一路抵抗中,接近長沙。

  此時,日軍躊躇滿志,春風得意,在太平洋戰場上所向披靡:偷襲珍珠港成功,相繼攻佔馬來半島、馬尼拉和曼谷,炮聲隆隆的香港,已是囊中之物。英美軍隊節節敗退。


第三次長沙會戰

  正是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線處在危機之時,日軍在長沙卻遭遇了強有力的抵抗。此次戰役,日軍被消滅4萬多人,第三次長沙大捷震動了整個世界。

  時殷弘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所所長

  當時影響很大的紐約《論壇報》説:"長沙會戰的勝利,是中國的勝利也是盟國的勝利。"所以這樣一些影響在當時確實對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戰爭都起了相當大的鼓舞作用。

  同時,也使全世界看到中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一個非常重大的力量。這對中國的國際地位提高是有非常明顯作用的。所以到1942年1月發表《聯合國家宣言》,中國實際上已經開始確立了作為世界最重要的反法西斯國家的地位。同時也是從這個時候就開始了中國和美英兩國廢除領事裁判權、不平等條約的談判。


蔣介石與史迪威

  解説:1942年1月2日,同盟國正式確定成立中國戰區統帥部,蔣介石擔任戰區統帥,而他的參謀長是曾經擔任美國駐華武官多年的史迪威將軍。這時,美國的租借物資通過海運從緬甸的仰光經由滇緬公路,正源源不斷地運入中國內陸。

  那麼,中國的抗戰是否從此就一帆風順了呢?


滇緬公路運輸

  1942年1月22日,就在中國戰區成立之後不久,日軍開始實施"緬甸作戰"方案。關於這次作戰的意義,日軍在作戰構想中説:"如能痛擊蔣介石嫡系軍,則不僅完全切斷已有的援蔣通道,而敵企圖開闢的新通道,也將處於我軍的壓制之下,這對挫傷重慶方面繼續抗戰意志將起到很大作用"。可見,日軍的意圖旨在消滅中國軍隊,切斷中國惟一的國際輸血線——滇緬公路。

  1942年2月22日,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了著名的爐邊談話,他説"必須幫助中國進行現在的卓越抵抗和以後必然到來的反攻。"

  然而,這時的日軍保持著連勝的勢頭。繼2月佔領新加坡後,3月攻克仰光,直逼雲南邊境的怒江。中國軍隊在撤退中炸毀惠通橋,滇緬公路被徹底切斷了。

  4月28日,羅斯福又做出保證:"不管日本人取得什麼進展,我們總會想方設法把飛機和軍需送交到蔣介石委員長的軍隊"。

  那麼,在沒有大陸運輸線的情況下,美國如何實現這些諾言和保證呢?

  時殷弘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所所長

  惟一的渠道實際上就是駝峰運輸。這個駝峰運輸是由宋子文先生首先提出來的。當時最初的設想就是,宋子文提出如果每個月派120架大型運輸機來運的話,1個月就能運1萬2000噸物資。當然這是一個很高的目標,一開始沒有達到。

  解説:當時空運的最佳路線是從印度經緬甸由南線進入中國。但日本在密支那的戰鬥機經常攔截那些沒有自衛能力的運輸機。擺在盟軍空運人員面前的,只有最後一條路,那就是穿越平均海拔2萬英尺的喜馬拉雅山脈。


飛越駝峰的飛機

  林治波 北京中國抗戰史學會副會長

  但是當時運輸機的爬高不夠,當時有四到五千米左右的爬高,它的極限是7000多米,它一般都飛四五千米,等於爬不到山頂上去,超越不了山峰。在這個情況下,他們就在山的峽谷裏探索了一條航線出來,在峽谷裏彎彎曲曲的,這個彎曲的線就像駝峰一樣。所以叫駝峰航線。

  愛德華康姆亞提是1944年來到中國的,他在這條航線上飛行了7個月的時間。

  愛德華康姆亞提 時為駝峰航線運輸隊飛行員

  天氣惡劣是最危險的,許多時候我們得飛越雲層,但是山都是籠罩在雲裏的,所以我們必須小心,這樣才不會撞到山上。

  解説:惡劣的天氣,變化無常的氣流和撞山的危險,使飛行員們又把這條航線稱為死亡航線。

  愛德華康姆亞提 時為駝峰航線運輸隊飛行員

  我有一個非常親密的朋友,他駕駛C-46,他沒有生還,飛機墜毀,所以他也不可能被解救。當我聽到他去世的消息時,非常傷心。

  解説:在持續了3年零5個月的駝峰空運中,中美飛行員一共向中國運送各類戰爭物資近70萬噸,而超出這些空運物資之外的代價,是在整個援華空運中,美國空軍在駝峰航線上損失飛機468架,平均每月達12架,伴隨他們的還有中航的46架飛機,共計1579名中美機組人員在那個綿延險峻的群山中以身殉職。

  幾十年後,一位當年在這條航線上飛行的美國老兵在所著的書中這樣寫道:由於這條航線上墜毀的飛機太多,以至於在天空晴朗時,你可以不用任何導航,而循著山谷中飛機殘骸鋁片的反光直達目的地。他把這本書起名為《鋁的蹤跡》。

  愛德華康姆亞提 時為駝峰航線運輸隊飛行員

  我為我做過的一切感到非常自豪,因為我能夠幫助中國運送一些必需品,當他們沒有其他途徑獲得外援時,憑著這些物資飛虎隊和中國飛行員成功地在日本人轟炸中國時與之作戰。


宋美齡

  解説: 就在中美飛行員為提高駝峰航線物資運量不懈奮戰的同時。1942年11月18日,宋美齡由重慶秘密起飛,經北非、南美迂迴出訪,27日抵達紐約,開始了長達半年的訪美生活。

  1943年2月18日,宋美齡應美國政府邀請,在國會發表演講。

  宋美齡

  中國渴望且樂於與貴國以及其他國家合作,奠定永久穩固的基礎,建立進步理性的國際社會,讓自視優越且窮兵黷武的鄰國,再無法肆意殺戮我們的後代子孫。

  解説: 訪美期間,宋美齡多次發表演説。她以流利的英語講述中國在艱苦抗戰中無與倫比的民族犧牲,深深打動了美國人民的心。


宋美齡和羅斯福

  就是在這個時期,羅斯福為中國戰後問題表明了他的方案:

  東北、台灣、澎湖應歸還中國;

  關於香港,其主權應屬於中國;

  等等。


簽訂新約

  1943年1月11日,美英兩國同時宣佈放棄曾經強加給中國的治外法權,並分別跟中國簽訂了新約。

  10個月後,1943年11月,開羅會議召開,中美英三國首腦首次齊聚一堂,中國大國地位得到確認。中華兒女的不屈抵抗和巨大犧牲,使中國恢復了她在國際上應有的尊嚴。


萬民傘

  1945年7月8日,傳出陳納德將軍將辭職回國的消息。成千上萬的重慶市民涌上街頭,為這位與中國人民共同抗戰8年的飛虎將軍送行。他們在市中心搭起了一座高臺,併為他特製了一頂萬民傘,據説當時陳納德的汽車根本無法行駛,是被人群一直推到飛機場的。

  回望依依不捨的抗戰軍民,陳納德將軍的眼淚奪眶而出。

  主持人:飛虎隊在中國人民的眼裏充滿了傳奇的色彩。從1941年的12月到1945年9月,飛虎隊共擊落和炸毀敵機2600架,擊沉、擊毀敵艦44艘,擊斃敵軍近7萬人。飛虎隊損失飛機568架,500多名飛虎隊的飛行員壯烈犧牲。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