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第八集 突破囚籠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8月26日 10:29 來源:CCTV.com

  主持人:1940年,中國的全面抗戰進入到了第四個年頭。這一年,也是抗戰八年中最為艱難的時期。戰爭爆發後,日本帝國主義者始終想切斷中國對外聯絡的通道。美國這個時候要考慮到和日本的經貿利益,蘇聯、英國、法國因為歐洲戰事無暇東顧。西北的迪蘭公路、西南的滇越鐵路相繼地停運癱瘓。1940年,中國惟一的一條獲取外援的生命線--滇緬公路也關閉了。這時候的中國,仿佛陷入了一個巨大的孤立無援的囚籠之中。

  解説:日軍攻佔武漢後,中日雙方一度處於對峙局面,但是法西斯德國在歐洲戰場頻頻得手,猶如給日本軍國主義注入了一針強心劑。日本陸軍省迅速制定了"南進"政策,企圖南下太平洋,佔領東南亞,奪取國內急需的戰略物資。


1940年日軍佔領宜昌

  6月12日,宜昌的陷落使重慶危在旦夕。當初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宜昌周圍地形險峻,易守而難攻,這裡是上溯重慶的最後一道天險,距重慶只有600公里。宜昌失守,大批日軍轟炸機直接從這裡起飛,陪都重慶陷入了一次又一次火海。


汪精衛就職典禮

  政治上的誘降比軍事上的訛詐更見效果。這一年,日本扶持漢奸汪精衛建立了汪偽政權,在南京舉行了所謂的"還都"典禮。

  更使國人擔心的是部分國民黨高級將領和軍人也投靠了日本人,轉眼間變成了偽軍。悲觀失望的情緒瀰漫在整個大後方。


日軍強迫中國百姓修鐵路

  1940年的華北,也籠罩在日軍推行的"囚籠政策"的陰影中。他們以"鐵路作柱、公路作鏈、碉堡作鎖",一面以深溝高壘連接碉堡,把抗日根據地分割為孤立的小塊,以便分區"搜剿";一面加強修築公路鐵路,將根據地多層環繞起來,從外麵包圍封鎖。用老百姓的話説:"出門上公路,抬頭見炮樓。"八路軍被迫縮小到幾個山區偏僻小縣,活動範圍越來越小,物資也越來越匱乏。

  在山西武鄉縣王家峪的八路軍總部,彭德懷、左權和後來離開前線的總司令朱德,幾乎每天都對著地圖分析敵情、研究對策。他們一致認為,必須設法剪破華北敵人的交通網,才能改變整個的戰局。當時華北有七條鐵路幹線,正太鐵路是貫通山西、河北的重要交通命脈,還連接著平漢、同蒲兩條鐵路。在這條鐵路線上,有日軍侵佔的重要燃料基地陽泉和井陘煤礦。如果破襲正太線,將給日軍苦心經營的運輸網絡以毀滅性的打擊。

  1940年7月7日,中共中央發表了《為抗戰三週年紀念對時局宣言》指出: "現在是中國空前投降危險與抗戰空前困難的時期","全國應該加緊團結起來,克服這種危險與困難。"


彭德懷在指揮前線

  1940年7月22日,彭德懷斷然下達了《戰役預備命令》。

  1940年8月20日晚10時,三顆紅色的信號彈在華北大地上騰空而起。在5000里敵後戰場上,八路軍全線出擊,對日軍在華北的交通線發起了總破襲戰。正太線的日軍事先沒有任何察覺。戰鬥打響後,沿線各據點同時受到攻擊,到處響起了槍聲和爆炸聲。無數日軍據點同時發出了求援電報和信號。參加此次破襲戰和配合作戰的八路軍總兵力達到100多個團。


八路軍及民兵拆除鐵軌

  百團大戰僅前三個半月破壞了日軍在華北的主要交通線,鐵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橋梁213座。當時八路軍一面參加攻擊作戰,一面有計劃地組織民兵和老百姓拆除鐵軌,拆下來的鐵軌有217000多根。那麼,如此大量的鐵軌,最後又是怎麼處理的呢?

  賀成健 時任晉察冀軍區四軍分區營教導員

  很多的鐵軌,抬到根據地,老百姓打鐵锨、打鋤頭。兵工廠裏造槍、造小炮,就那些玩意,都是鐵軌呀。把這些造的槍都送到總部,朱老總他們造槍也造小炮,都是那回打鬼子的那些鐵軌。


八路軍兵工廠用拆除的鐵軌製造武器

  解説:在以後的幾年時間裏,八路軍兵工廠製造的步槍、子彈、擲彈筒、迫擊炮彈、手榴彈等大部分原料都取自敵佔區的鐵軌。

  1940年9月16日,八路軍總部下達了百團大戰第二階段作戰命令,繼續破壞敵人交通,摧毀深入根據地的日軍據點。

  趙海泉 河北淶源縣東團堡鄉幹部

  百團大戰當中的東團堡戰役,我八路軍將士有50余名在戰鬥中壯烈犧牲了。犧牲以後,當地的政府與部隊的領導就把我們戰士的遺體埋在這一溜。連棺材都沒有,咱們都是鋪的席。挖了一溜槽,挖了將近100多米的一溜槽,下面放上席,然後把咱們八路軍的屍體一個一個地安放在這,最後上面又蓋上席,掩埋在這。


1940年,八路軍攻克河北淶源的日軍重要據點東團堡

  解説:百團大戰的第二階段,影響較大的戰役就是東團堡之戰。

  1940年,東團堡是華北日軍後勤補給線上的重要供應站,也是宣化至淶源的必經之路,在戰略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負責攻擊東團堡的是晉察冀軍區楊成武部的第3團。22日夜,3團不顧日軍兇猛的火力,于拂曉前攻佔西南角的炮樓,打開了突破口。

  趙海泉 河北淶源縣東團堡鄉幹部

  那一晚上是機槍、臭彈打成一片,我八路軍戰士相當頑強,在敵人打毒氣彈的時候,它是化學武器,打毒氣彈的時候,把我軍的將士毒倒不少。老百姓講那是蒙汗藥,打出來以後,你聞到味後就得躺在那。但是我軍戰士不怕他的臭彈,甦醒過來以後,還繼續戰鬥,整個戰鬥進行了三天三夜。最難打的炮樓,就是這個西村街炮樓,因為西村街炮樓佔位高,它的武器比較充足。

  西村街炮樓是我軍將士匍匐前進,靠到炮樓跟前,利用人梯扛著,上來以後,把它的機槍用手拽住,硬把日本兵的機槍拉下來,最後扔了幾顆手榴彈,才把這個炮樓拿下來。

  解説:百團大戰僅前三個半月中,八路軍斃、傷日軍20645人,偽軍5153人,但是,八路軍也為此付出了重大代價,共傷亡1.7萬人,2萬多人中毒。

  百團大戰粉碎了日軍的"囚籠政策",推行這一政策的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多田駿因此而引咎辭職。蔣介石特向八路軍拍發嘉獎電報,讚許八路軍"斷然出擊,予敵甚大打擊。"蘇聯《紅星報》評論:"中國人……始終表現高度之民氣,對自身力量具有信念。中國人民為自由獨立,爭取最後勝利而戰,依然表現最大之決心而不能動搖。"

  "將軍與孤女"的故事曾經在中國家喻戶曉,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位老人與日本小姑娘之間的關係。楊仲山今年81歲,住在天津警備區部隊幹休所裏。直到1980年,美穗子才找到他,兩人開始了書信往來。因為他就是第一個把美穗子從戰火中救出來的八路軍戰士。


當年救出美穗子的八路軍戰士楊仲山

  楊仲山 時為晉察冀軍區一軍分區連通信員

  連長帶著十節電池的大手電,一打亮就看見日本人的屍體,還有一個婦女也死了,看見小姑娘站著呢,瞪著眼站著。當時外邊的敵人火力還打著,有點硝煙味道,連長看這個情況危險,衛生員正從槍眼往外看,子彈從眼打到後腦勺,衛生員犧牲了,連長説危險,你趕快把這個小孩抱走,送到營部救護所去。這一説我馬上就把這個小女孩抱著衝出碉堡。

  解説:這裡就是美穗子被救的地方,當時她的父親加藤清利曾是這裡火車站的副站長。百團大戰攻打井陘煤礦的戰鬥一開始,美穗子的父母就在炮火中失去了生命,幼小的美穗子和襁褓中的妹妹僥倖活了下來。

  聶榮臻聽説戰士們救出了兩個日本小孩,就讓前線部隊冒著槍林彈雨把孩子送到了他的臨時指揮部。

  李景堂 河北井陘縣洪河槽村村民

  我們聽説有兩個日本姑娘來了,我們都跑去看嘛。當時並不知道有多大意義,可是感覺到部隊上的領導,待這個日本小姑娘特別關照。咱們那時生活條件特別低,所以就給她弄點餅乾、水果、核桃一些當地的特産。

  解説:透過小姑娘驚恐的眼睛,將軍的心裏涌起了一股強烈的責任感。


給美穗子喂飯

  李化瑞 河北井陘縣洪河槽村村民

  前方槍聲、炮聲,戰火風靡的這種情況下,他非常鎮靜,出去瞧瞧孩子,逗孩子笑,給孩子喂飯,拿著刀子削梨,一塊一塊往(她的)嘴裏喂,他捅她胳肢窩逗她笑,可有意思了。那個美穗子五歲了,她老是拽著聶榮臻的馬褲,瞪著眼看,她看什麼,她想説這是誰,當然她沒有辦法説,但她瞪著眼,聶榮臻老是説她,你看,你看什麼看?你説我是誰?

  解説:回憶起65年前的那一幕,至今鄉親們還流露出一種驕傲感,因為當年就是他們村裏的人受聶榮臻將軍的委託,挑著擔子把兩個日本小姑娘送到日本軍營的。

  李化瑞 河北井陘縣洪河槽村村民

  她不願意走,依依不捨。聶榮臻當時站在那裏説了幾句話。他説:這兩個小姑娘是日本人民的後代,我們和日本人民的後代沒有仇恨,不用説她是這麼點的孩子,在戰場上咱們救活她。要是日本士兵拿著刀、槍,和咱們在戰場上拼,咱們決不允許他,和他拼搏到底。如果一旦他放下武器,我們優待俘虜,何況這麼點兩個無辜的孩子,我們不能以牙還牙。我們要以人道主義精神去對待日本人民的後代。


送美穗子

  主持人:在送走日本小姑娘的時候,聶榮臻將軍還讓護送的村民帶上了一封寫給日本士兵的信,信是這樣寫的:"此次我軍進擊正太線,收復東王舍,帶來了日本弱女二人。……經我收容撫育後,茲特著人送還,請轉交其親屬撫養,幸勿使彼輩無辜孤女淪落異域,葬身溝壑而後已。……我八路軍本著國際主義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鬥到底,必當與野蠻橫暴之日閥血戰到底。深望君等幡然覺醒,與中國士兵人民齊心協力,共謀解放,則日本幸甚,中國亦幸甚。"


1980年美穗子看望聶榮臻

  解説:1980年,美穗子和她的全家專程來到中國,拜望了她的"中國父親"--聶榮臻將軍。美穗子還受日本北海道漁民的委託,帶來了乾貝等禮物,表達了她對中國人民的感激之情。美穗子告訴聶榮臻元帥説:"當年參加過正太路作戰的日本舊軍人再三表示,他們對不起中國人民,非常抱歉。"

  拍下這張照片的是八路軍裏第一位專業的攝影記者沙飛,他經歷了百團大戰的全過程。

  王雁 沙飛女兒

  他一看這個題材就覺得特別地好,他就把這個後面的過程都記錄下來了。就是聶榮臻怎麼照顧美穗子呀,最後那封信和怎麼委託老鄉送,都把這個拍下來了。他當時就跟他的學生冀連波説:"現在我們和日本沒有發稿關係,那麼幾十年以後,等沒有戰爭了,我們把這些照片發到日本去,那時候起的作用會很大的。"


沙飛與妻子王輝

  解説:今天人們尊稱沙飛為"中國第一紅色攝影師"。抗戰開始,26歲的沙飛就毅然投身到戰爭的最前沿,為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史料和不朽的形象。然而,幾年以後他竟然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是什麼樣的刺激導致這位職業攝影記者精神失常呢?

  王雁 沙飛女兒

  就是(19)43年的9月份,日寇大掃蕩,我父親那次就拍了一批(19)43年日寇大掃蕩的照片,都是日寇的暴行。

  等於他親眼看見了這個情況。當時他們在那個村裏準備做早飯時,煮了一鍋開水。結果敵人來了,這鍋開水也沒煮飯,他們就跑了。等敵人走了以後,我父親叫下面的戰士回村裏看的時候呢,看到鍋裏煮了兩個孩子。一個是保衛部長于光文幾個月的一個兒子,還有一個是老百姓的幾個月的兒子。還有保衛部長于部長的老婆張麗,被敵人挑死了,全身脫光了衣服,在那個屋的門口。他們收屍的同志後來給我爸講這個情況,都是大哭呀。所以我爸就説,戰場上發生的兩件事,一個是中國軍隊救美穗子還把她送回到日方去,而中方的兩個孩子被日本的士兵活活地扔在開水鍋裏煮死。這兩件事,一個是中國軍隊的文明,一個是日本兵的殘暴,對他刺激特別大。

  解説:這些燒焦的屍體都是手無寸鐵的普通農民,慘案發生後,沙飛的戰友雷燁隨同鄉親們和八路軍戰士清理現場時,拍下了這些照片。

  這就是著名的"潘家峪慘案"。

  潘貴清 潘家峪慘案紀念館幹部

  1941年1月25日,舊曆的臘月28,他們召集了3000多名日本兵和2000名偽軍,趁著天不亮,把潘家峪緊緊地包圍起來,2000多名偽軍奉命在村外周圍站崗,3000多名日本兵進村挨門挨戶搜人。


日軍掃蕩

  這個院子是地主潘惠林的院子,一宅三院,當日軍進村挨門挨戶搜人的同時,他們把這整個院子鋪滿了松枝柴草,並且澆上了煤油,四週墻上和房上站滿了荷槍實彈的日本兵,門洞子這兒和西院兩個廂房中間各架一挺機槍,這山坡上,架了兩架擲彈筒。當我們的鄉親從西大坑被驅趕進這院子裏以後,一場慘無人道的大屠殺開始了。院內的日本兵先是用戰刀砍、刺刀扎,接著兩挺機槍和四週墻上的日本兵,向人們開槍掃射,槍一響,滿院柴草立刻打著了,整個大院是一片火海,手無寸鐵的老百姓,處在沖天的火海和密集的彈雨之中,人們亂了,四處亂跑,奔突嚎叫,衣服燒著了,頭髮燒焦了,人人像一個火球,在濃煙烈火中滾動。

  潘守三 河北唐山豐潤區潘家峪村村民

  槍一個勁往這打,這也就著了,嗆了,我説這怎麼辦呢,看豬圈那個旁邊有喂豬的人解手的地方,我們這婦女連喂豬帶解手,旁邊有這麼一個小坑,我就鑽到廁所裏去了。鑽到廁所裏去,我就招呼我爸爸,那時候我爸爸還沒死,我説爸爸你也過來,我爸爸個兒高啊,豬圈墻他過不去,他從那邊剛一邁腿,一槍打到腦袋就打死在那了。打死在那,我就招呼我們老四,我們老四是最小的,叫天給,(我爸媽)最後生的兒子,我爸説叫天給。我説天給天給到這兒找哥來,這時候我也沒注意有日本人,拿刺刀的,就給他挑那了,攮了7刺刀,我一看我兄弟也死了。

  潘守禮 河北唐山豐潤區潘家峪村村民

  在那時候,我爸爸、我大爺、我兄弟,還有我的一個叔都死了,一進去那個豬圈,一槍把我爸爸腦袋就開了殼了,就打死在那了。


日寇殺害的百姓

  潘貴清 潘家峪慘案紀念館幹部

  當時這個地方一大堆屍體,是屠殺剛開始時,被機槍奪去生命的鄉親。那個豬圈那一大堆屍體,屍堆一直鋪到二門這兒,這個小衚同和西院廂房後邊的衚同,屍體堆一人多高,這個屋裏堆滿了被燒死和扎死的鄉親。這個墻是原來的墻,這墻裏邊還留有當時的槍彈痕跡。這個地方有一個藤蘿架,這藤蘿架下一大堆屍體全是婦女和兒童。日本人最後走進這個院子裏,從死人堆裏找活著的人,發現一個殺死一個。進來以後,第一個日本兵抓起一個孩子往墻上摔,第二個也這樣摔,最後是兩個日本兵扯一個孩子一撕兩半,摔在墻上,當時東墻根下一大堆孩子屍體,全是被摔死和劈死的。

  潘善瑞 河北唐山豐潤區潘家峪村村民

  在我祖母前邊有一個叫潘書英的老人,小日本在這個墻頭上,看準了這個潘書英,啪的一槍,就把這個潘書英打死了,我奶奶在潘書英的後頭,沒打著我奶奶的骨頭,但是穿了筋穿了皮了,染得血葫蘆似的,我奶奶就暈那了,我奶奶把我蓋到身底下了,當時這個情況,小日本啊,就認為我奶奶也死了。

  潘貴清 潘家峪慘案紀念館幹部

  一個倖存者叫潘春,他親眼看見在這個地方有二三十名婦女,一起面對一個手舉戰刀的日本軍官,他把這些女人的頭顱,一個個砍下來。

  潘春是在這個地方活過來的。


被燒燬的村莊

  解説:每年的清明節,潘家峪村裏的所有人都要來這裡祭奠他們死去的先輩。1700人的潘家峪村,被日軍屠殺了1230人,而且被燒得面目全非 ,無法辨認。於是,潘家峪村民只好按性別和年齡,把他們分別埋在兩個男墓,一個女墓和一個童墓中。

  潘家峪盛産葡萄,一直是聞名全國的葡萄之鄉。昨天的悲痛也許會永遠印在他們的心靈深處,但從今天這些倖存者的臉上,我們仍然可以看出他們對明天的希望。

  我們在華北大地上,走訪這些戰爭的倖存者,發現每一個縣都有慘案,每一個村都受到日軍的屠殺。一向以"南進"、攻佔鐵路線和大城市為作戰目標的日軍,為什麼連續幾年不斷對華北地區用兵--"掃蕩"、"討伐"、"肅正作戰"?甚至把槍口對準普通的百姓?

  羅煥章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百團大戰對敵人的打擊相當大。在這種情況下,日本侵略者認識到,的的確確,敵後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武裝力量,是它最危險的敵人。那麼敵後抗日根據地,敵後軍民的遊擊戰。不平息的話,它對中國的戰爭是沒有希望的。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開展了這樣一個"燼滅作戰"。那麼,(19)41年、(19)42年,它就進行了"治安強化運動"的"掃蕩",就是"總力戰"。"總力戰"就是軍事、經濟、政治、文化集合起來。那麼在這個"掃蕩"之中,就是消滅根據地的一切生存條件,把所有的房子燒光,見人就殺光,東西搶光。它在作戰當中,已經有了"三光"具體的執行部隊了,你比如説放火隊、破壞隊、運糧隊,那麼這就是"三光"。在作戰的同時要把這三個任務完成。全面地進入作戰和"三光"形成一個整體。"掃蕩"和"三光" 完全是一致的。


延安日本工農學校學生

  解説:寶塔山下的這座紀念碑是為了紀念一所特殊的學校--日本工農學校而建的。校訓是"和平、正義、友愛、勞動、實踐"。學員大都是被俘的和投誠的日軍士兵。學校教育他們認清日本軍國主義和普通的日本工農群眾的區別,侵略者和戰爭受害者的區別,用中國人民寬厚博大的人道主義精神去教育他們,感化他們。

  為了感化日軍官兵,組織和發動日本人的反戰運動,八路軍總部命令所屬部隊嚴格執行俘虜政策:"一,對於被我俘虜之日軍,不許殺掉,並須優待之;二,對於自動過來者,務須確保其生命之安全;三,在火線上負傷者,應依階級友愛醫治之;四,願歸故鄉者,應給路費。"

  一個叫渡道俊夫的俘虜回憶説:"1940年8月,百團大戰時,我們中隊在晉西北大部分被殲,剩下我們受傷的當了俘虜。我日夜擔心,八路軍一定會用極其殘忍的手段來處死我們。當時,我精神上極其苦悶。在醫院裏,和我住在同一個病室裏的120師的一位戰士。他不管自己的傷痛,週到地照顧我。我得了痢疾,他扶我上廁所,幫我倒便器,把我沾有大便的衣褲拿到河邊洗乾淨。不久,120師師部決定送我到延安醫院治療。

  過去,我應徵離家,離別媽媽、哥哥時沒有掉淚。可這次我和八路軍傷員分別時,卻禁不住流下了滾滾熱淚。"


遣返時,日俘唱歌表示感謝

  劉煜 延安革命紀念館研究員

  日工校當年的學員們就依山挖出窯洞,這是他們住宿的地方,他們自己挖的,當時幹部學員都是自己挖窯洞。對日工校的學員和我們培養的幹部是一樣對待,政治上平等,生活上呢給予優待。入學的學員第一個月發5塊錢津貼,這5塊錢津貼是什麼概念呢,就是我們黨的高級幹部,毛澤東、朱德,我們黨的主席、總司令每月才有5塊錢的津貼,我們就發給日工校的學員,而且給他們發被褥、單衣、襯衣、鞋襪、毛巾、肥皂。如果他們吸煙呢,還給發一個旱煙袋和煙葉,生活上儘量照顧。當時白麵很少,主要是小米,為了照顧他們,每月給他們10斤白麵,這在當時是很不容易的。後來第2個月開始,就是給他們每人3塊錢的津貼,其他生活都是供給制了,津貼就是每月3塊錢,就是按照八路軍的連級幹部的待遇給他們。

  解説:延安日本工農學校開辦4年多,培養教育了幾百名日軍士兵。他們組織起"在華日人覺醒聯盟",與日本反戰人士成立的"在華日人反戰同盟"一道,從事反戰運動和瓦解日軍的工作。


審判日本戰犯鈴木啟久

  1956年,瀋陽特別軍事法庭審判了日本戰犯鈴木啟久。

  鈴木啟久 原日本華北方面軍27步兵團團長

  我從地圖上看時,估計這些廣大地區的居民,該有七八萬到10萬左右,到達該地實施屠殺時,受害者有1萬幾千戶左右。這些居民搬出時,讓他們自己放火燒房,或者讓日軍和偽軍放火燒掉,不讓所有的居民在該地居住。

  解説:在百團大戰結束的同一年,日軍為了確保偽滿基地,阻止八路軍向北突破,開始大規模實施"無人區"計劃,將東起山海關以西的九門口,西至獨石口以東的老丈壩,長約1000公里,寬約30至250公里的長城沿線構築起一條嚴密的封鎖線,製造了一個千里"無人區"。

  鈴木啟久曾乘飛機視察"無人區",後來他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景:"山頂上的萬里長城蜿蜒盤旋在群山之上。看看下方,只見森林中出現無數個燒成紅色和黑色的大火後的痕跡。許多處顯然是整個村莊焚燒後,大火蔓延燒向山林形成更大的山火。"

  "無人區"計劃涉及25個縣,燒燬村莊17000個,房屋380萬間,140多萬村民被驅趕到2506個類似集中營的"人圈"裏居住。


人圈

  "人圈"由石墻圍成長方形,圍墻厚3尺,高約2丈。大門由日偽軍警看守,早上10點開門,晚上8點關閉。在"人圈"的四角各有一座炮樓,從了望口可以觀察整個"人圈"的情形。"人圈"裏的居民從幾百到數千不等。關於"人圈",親歷者們都有著恐怖的記憶。

  郭林海 河北興隆縣農民

  這個地方小,人多,房子前後都是人。

  佟靖功 河北興隆縣黨史辦原副主任

  馬永興跟楊萬德他們兩家,住一個小屋,這一個小屋的寬限是,東西長四米五,南北寬二米三。兩家人12口人住,中間截斷開,東邊是楊萬德家,西邊是馬永興家,實際他們12口人,他們在屋裏的面積,1人才1平方米。

  史耀華 河北興隆縣農民

  啥也不顧了,男的,女的也不顧了,把臉一捂,蹲著就拉就尿,那臭著呢,去山裏幹活的人回來説,一進部落,三里地外都聞見那臭味了。

  解説:"人圈"裏,密密麻麻的窩棚和豬圈、羊圈交錯分佈,惡劣的居住環境導致了一場大瘟疫的來臨。

  那素珍 河北興隆縣農民

  拉稀呀,拉幾天稀就死一個,連餓帶拉稀。

  李樹生 河北興隆縣農民

  那人圈裏頭,哪天都得往外抬兩三個,死兩三個,那人死多了,孩子、大人、老頭子。


人圈中的婦人與孩子

  解説:在蘑菇峪村,40%的"人圈"居民在這場瘟疫中喪生。僅在興隆縣,就有1萬多人死於瘟疫。按當時的人口計算,平均每25人就有1個人死去。

  一場風雪過後,無情的冬日開始將脆弱的孩子帶走。簡陋的窩棚在風雪中飄搖,大多數兒童衣不蔽體,只能燒火取暖。

  佟靖功 河北興隆縣黨史辦原副主任

  兒童一身都沒有衣裳,胸前烤的大疤像蒺藜花一樣,很多兒童都烤成疤了。

  史耀卿 河北興隆縣農民

  我們溝裏這山邊兒,一個菜園子溝,旮旮旯旯的孩子,尤其是十來歲的,三四歲的,誰埋呀,死了就扛出去了。

  羅煥章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這個日本的軍隊,現在看來,在全世界來説是一個最野蠻的軍隊。因為二次世界大戰中,德、意、日三國是盟國,那麼德國人在中國的使館,他們收集、偵察到一些情報和掌握的一些消息、事實,他們給德國發回的電報,都稱日本是獸類的集團。


民兵自衛隊

  解説:侵略者的殘暴反而激起了平民百姓對日本帝國主義更大的仇恨。鄉親們掩埋好自己親人的屍骨,組織起了民兵自衛隊、復仇隊、敢死隊,保衛家園。他們踴躍參加八路軍,抗戰的情緒越來越高漲。

  羅煥章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那麼毛主席在分析中日矛盾、民族矛盾上升的時候,講到了這一點,他説日本人侵華,它不光是殺工農群眾,所有的中國人包括地主、資産階級一樣都殺,因此使得中華民族所有的人民在日本侵略者面前都必須站起來抵抗。

  解説:1941年7月7日,為紀念抗戰四週年,朱德總司令發表文章説:"我們中華民族四萬萬五千萬人,不分階級貧富,不分男女老幼,不分黨派信仰,一致奮起,義無返顧,與日寇做生死的決鬥。"

  主持人:中國人民不會在強敵面前屈服。中共中央根據嚴峻的形勢,提出了關於對敵鬥爭、精兵簡政、統一領導、擁政愛民等十大政策,領導解放區軍民與日本侵略者展開了殊死的鬥爭,不但遏制了敵人進攻的勢頭,而且改變了根據地退縮的局面,使解放區逐漸地恢復,不斷地擴大。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