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在線精華] 戰爭影像:撼動心魄的命運交響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30日 16:56 來源:CCTV.com

  為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中央電視臺軍事部隆重推出大型系列片《震撼的地球——二戰珍聞錄》與《黑土穴夢——侵華日軍東北要塞探密》。CCTV.com特邀兩片總編導、著名電視製作人李鷹做客網站,與網友共話二戰,揭密歷史。


做客論壇的嘉賓——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軍事部 李鷹

  v 開場白

  【嘉賓:李鷹】網友們好,網絡主持人好,感謝大家今天能到場,在網絡上我們交一個朋友。我也是做軍事節目的,多年來也有一些節目方面的感想,希望網友們今天在網絡上多提一些問題,我盡力回答。

  v 撼動心魄的命運交響

  【網絡主持人】請問李老師,《震撼的地球——二戰珍聞錄》在編排和組織素材上有哪些特點和創新?

  【嘉賓:李鷹】這個節目一開始在創意的時候,就有一個想法,因為今年是二戰60週年,作為軍事欄目肯定要推出自己的一個節目,大家又想到大家都在做二戰的節目,而且有些欄目比我們做的還早,我們在編排的時候就已經看到電視上已經在播出這些節目了,我們看到這些節目大部分都是在説戰爭的過程,而這些過程我們也都見過,所以我們就想我們怎麼能夠跟他們有所不同,後來我們就想不是主要的説戰爭的進程,而是説在戰爭發生過程中背後發生的一些事情,以及戰爭的轉折性,這才是我們總的創意,節目播出後大家覺得很新鮮,同樣是一場戰爭,但是知道了它背後發生的很多東西,這是我們強調這個節目的新意所在。

  【網絡主持人】拍攝二戰這樣的紀錄片,無疑需要大量的歷史素材,請問這些影像資料的來源是什麼?又如何裁剪編輯,為片子所用呢?

  【嘉賓:李鷹】這些戰爭影像資料,可能大家以前在電視上都看過,因為戰爭已經發生了60年了,這60年當中很多電視節目上都表現過這些戰爭,無非我們是依託這些的影視資料來講一些什麼樣的東西,這就是解説詞非常關鍵,整個節目的構架和創意非常關鍵。大家看了以後覺得很新鮮,我們給大家提供了更多的文字量的信息,這些文字量的信息是這些年國外不斷有研究學者,他們不斷在研究二戰當中一些新解密的材料,這些當中對於某一場戰爭,每個戰爭進程過程當中的最高領導人和下層的軍隊,過去保密方面的行動和指示現在都公開發表了,這樣我們就可以參考這些東西給大家講述更多的信息,無非我們就是比大家看了更多的資料。

  【so310】李導演,我記得《軍事天地》節目以前播出過一個外國系列片叫做《戰場》從各個方面介紹戰爭,從人員到裝備,從指揮到真實的戰地,很有趣,為什麼我們做不出這樣一部相當的片子呢?

  【嘉賓:李鷹】確實我們播過一個叫做《戰場》的片子,這個片子是從國外買回來的,這個片子純粹是從軍事的角度一步一步分析的很詳細,這個片子當然有一定的受眾,比如你,非常喜歡我們詳細的去解剖一場戰爭,但是電視是對於非常廣大的受眾的媒體,當時播出這個片子的時候,有觀眾反映這個片子的進度很慢,各種各樣的反映都有。我們這次製作二戰的片子的時候,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進行解釋,我們自己認為這可能是適合更多的受眾面的。

  【ka50】李導演,我注意到在《二戰珍聞錄》中對於二戰中的雙方在科技上的較量寫的比較少,但實際上,很多現代的武器裝備的雛形,比如導彈,雷達,生化武器等等都是在二戰的時候就已經有了,而且不僅僅是日本有,德國,英國,美國都在這些方面有可圈可點的經典戰例,但是您在這次的節目中對於這些方面的內容涉及的似乎比較少,您為什麼這樣構思呢?

  【嘉賓:李鷹】當時我也有過這方面的考慮,比如新式的武器,雷達、導彈這些東西。可能從我們這個角度來講,我去年專門做過一個大型系列片《撼天記》,裏面專門講到了火箭、導彈,人類創造出新式武器的過程,在我的腦子當中這些東西我寫過了,所以二戰中寫的比較少。在整個二戰片子構思過程中我們主要寫人,寫人的較量,寫到武器的時候,我們有一個擔心,就是我們的受眾,讓大家都能感興趣,都能聽進去,所以我們腦子裏面有一個限制,所以我們儘量從人的命運出發,人的命運是最能夠感動人,最能夠打動人,所以從這方面入手的比較多。

  【網絡主持人】我們來談一下《黑土穴夢——侵華日軍東北要塞探密》,為什麼會起出《黑土穴夢》這個名字?

  【嘉賓:李鷹】因為當時做這個東北要塞這個片子的時候,大家想不起來取什麼好名字,因為做這個片子的創意就是在抗日戰爭60週年的時候,我們怎麼選一個和大家不同的角度,因為一談到抗日戰爭大家馬上想到九一八,日本人怎麼侵略中國,等等。所以我們就想怎麼選擇一個獨特的點,通過這個點來展示一個大的主題,當我們聽到在東北這些年來陸續發現日本關東兵留下地下巨大的要塞的時候,我們就受到這個啟發,當然這個要塞都是遺址了,通過這些遺址,能從裏面感受到一些什麼東西,這可能與我小時候看過的一片文章有關,就是科普書,裏面説一個小孩進山放羊,下大雨,他就帶著羊群躲在山洞,裏面聽到戰鬥的聲音,他就覺得很奇怪,後來專家就講這種東西有可能出現,這個山有可能是帶著磁鐵礦的山,我們現在用的磁帶都跟這個介質有關,如果整個山是個磁帶礦的話,可能在打雷的時候,會把這些聲音記錄下來,這都是科學家從科學的原理來解釋。

  我的感受就是能不能通過這些巨大的要塞,能不能從這些要塞當中浮現中當時日本的夢想,因為日本當時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發動太平洋戰爭就是想擴大自己的領土,這些設想我們能不能從地下要塞當中一步一步的浮現出來。後來我們在這個片子的編輯當中就想取一個什麼樣的名字,大家現在看到是《黑土穴夢》:黑土,是東北;穴,本身帶有很強的神秘感,那是一個陰暗的地方;夢,我們講的就是日本帝國整個的擴張的巨大的夢想,最後把這四個字集中到一起,這是我們後來成為全片的一個主題。

  【網絡主持人】從影視製作的角度戰爭題材的電視節目應該如何創新?如何能給觀眾新意?觀察角度如何在傳統手法上有所變化?

  【嘉賓:李鷹】我們作為一個節目製作人來講,做任何節目的時候都覺得給觀眾很有新意的作品,不能讓觀眾産生重復感,但是戰爭題材都是我們這麼多年反復出現的內容,包括二戰的節目,我們都在變換新的角度,大家可能有所體會。特別是我們在整個節目的製作,在技術角度來講,我們也採取一些儘量貼近現代影視製作的新手法,包括我們的片子當中的音響和音樂的應用,可能大家看紀錄片的時候,很難感覺到像《黑土穴夢》中用這麼大量的音響來烘托氣氛,我們現在做出這類的節目就是説要吸引觀眾的興奮點,我們要儘量採取所有能提升我們這個節目本身品位的技術手段。當時也有人給我打電話説,這部片子像美國大片,可能是由於這裡面採取非常多的情緒化的音樂,當時在製作的時候有各種各樣的不同觀點,有人説紀錄片的音樂應該有一個主題,往往説整部片子應該圍繞那個主題創作音樂,我的觀點可能就不太一樣,我就覺得我在片子中不斷展示情節的高潮點,我就通過音樂去烘托,而這個音樂應該是情緒化的變化,比如它能和我的高潮點能緊密的貼在一起,就像我們對《黑土穴夢》的音樂滿意在哪兒呢?這個音樂就像一對非常熟練的舞伴,能夠互相緊貼了,非常隨身,非常合體,我們看一些美國大片,看了以後就非常振奮,他們的音樂音響是非常下功夫的,我們現在的技術達不到像美國大片的特點,但是我們儘量往那個方向去發展。我們做節目是讓大家享受,而且讓他的情緒跟著你一起波瀾起伏,很多新的技術手法應該儘量體現在節目當中。

  v 一場關於謀略的電視敘述

  【shloo】你好,李編導,作為遼寧人為您的電視成績而高興,我以前看過您編的片子《孫子兵法》,很有張力,手法也很好,不知道這次您製作的片子會有怎樣的藝術效果呢?您個人滿意嗎?謝謝,我要努力學習啊,因為我也是學新聞的北漂啊!

  【嘉賓:李鷹】我從事影視也是從遼寧開始起步的,應該説遼寧是我影視生涯的發源地,所以我對遼寧的朋友很有親近感,謝謝對我做的《孫子兵法》》節目的誇獎。我們現在電視發展快,我們也在努力跟上新的步伐,學習新的手段,儘量跟上電視的迅速發展,給大家創作出一些更好的節目來。


李鷹笑答網友提問

  【ka50】李導演,你好,你做的《孫子兵法》系列節目我曾經看過,而且也很喜歡,既有文化品味,又長知識。您能談一談,您做那部片子的初衷和您最開始是如何構思那部片子的嗎?

  【嘉賓:李鷹】《孫子兵法》這個節目在整個創作過程當中也有很多值得我自己回味的東西,因為這部片子當時在中央電視臺開始立項的時候,曾經兩次上馬兩次下馬,當時感覺最難的是什麼呢?就是這一部兩千多年前的古代兵書如何用現代的電視來表現出來,前兩次上馬折掉的就是因為只是圖解了這些文字,而沒有畫面的支撐點,到第三次上馬的時候,這個擔子落到我的肩上來了,開始也説不清楚這個片子怎麼拍,後來查了大量的資料以後,就逐漸形成了一個概念,就是在中國古典和中國傳統當中有一種謀略的文化,所以我們就把孫子兵法的書延伸開了,成為中國古代軍事的謀略的展示,從中國由史書記載第一次戰爭,一直講到海灣戰爭,整個人類的戰爭史穿插了智慧型的文化在裏面,所以大家看了第一覺得有文化的支撐點,有各種各樣的軍事故事,第二我們在這個節目當中體會到了古代軍事的智慧,這是我們創作的總的創意,這個片子做完以後,請專家審查,當時第一天設置的是一上午看兩集,但是專家們看完兩集堅持一直看下去,一下子整整看了十集,看完了以後專家集體鼓掌,專家説這部片子第一次把理論性的東西搬上的屏幕,這個評價對我們來説應該是相當高了。

  【一節彩虹】作為軍事節目的製作人,你是專門學軍事的嗎?

  【嘉賓:李鷹】我是軍人出身,可能與大家不同的就是我看了更多的有關這方面的書,當然也是逼著去看的,因為在做節目的時候節目的時候,因為自己的資源有限,所以只有去看大量的有關書籍,比如做《孫子兵法》的時候,《孫子兵法》協會聘請我去做這個協會的理事,我不敢去做,因為這個孫子兵法裏面有很深的奧妙。做完解放戰爭系列片的時候,當時就有觀眾來電話問我説,是不是軍事科學院的專家,我説我根本就不是,只是軍事的愛好者。我和大家惟一的區別就是我幹這一行,想把這個事做好,所以想方設法吸收這方面的知識,如果任何網友來幹這件事的話,我想也會跟我一樣。

  【shloo】李導的白髮和照片裏的年輕人恍如相隔十幾年,想問您:作電視這麼多年是否有厭倦的時候,現在還會有當初的激情嗎?您還會親自扛者攝像機去拍還是指兵布陣?

  【嘉賓:李鷹】做電視有很累的時候,因為電視和做其它工作不一樣,這個時間非常緊。我們在每做一期節目當中都是在拼命的趕趕,都是在趕播出時間,大家可能都體會到我們做電視人的苦衷。有的時候覺得做一些自己不願意做的時候確實有厭倦的感覺,但是我在的經歷當中,我做的這些片子,我感覺自己都非常有興趣,好像做的這些事都特別符合自己的興趣。所以現在在做片子,在寫解説詞、方案的時候確實還能保持這個激情,可能我們的歲數很大,但是在激情方面我可能不亞於年輕人,因為我畢竟接近這些東西,我有這些感受。至於扛攝像機,很多時候還會自己動手去做,因為有的時候一些想法是要用攝像的畫面來表現出來的,如果別人拍的畫面不滿意的時候,非常急,還是想要自己動手去拍,這可能跟這麼多年幹電視動手能力比較強的經歷有關。

  v 戰爭:在逆境中的奮發

  【ka50】李導演,我們都知道,一般情況下,關於軍事的話題都會牽扯到軍事秘密和保密,我想知道,您在做節目的時候,是如何平衡公開和保密原則的呢?

  【嘉賓:李鷹】這個保密原則在中國有特殊的情況,特別是牽扯到國家安全的問題,一些新式武器一些國家重要的活動,這些方面在公開報道上肯定要符合國家在保密方面的要求。我們所做的軍事類的節目,一個是給大家提供軍事類的知識,一個是在節目仲介紹人民軍隊,或者在特別節目當中,比如這次二戰的節目當中,我們是介紹整個二戰當中發生的一些事情,所以我們為什麼説是《二戰珍聞錄》呢,這都是在國外近些年來大家不斷的探索和發現的新的內容和新的東西,我們報道的是這些方面的內容,所以跟保密沒有太大的關係。


李老師關注網友提問

  【so310】李導,我是一個軍事愛好者,也很想去做軍事節目,你能談一下,您覺得作為一個軍事題材的電視編導,和一般的軍事愛好者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嘉賓:李鷹】我覺得最大的區別應該是有激情,因為戰爭這個東西是一瞬間就應該影響到人的生與死,應該到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是最有拼搏力的活動。其它的節目對戰爭的生與死性就弱的一些。我這麼多年做軍事節目始終有一種激情在裏面,我能隨著戰爭中的人的心情的波瀾起伏,我覺得做戰爭的節目最關鍵是在這一點。

  【一節彩虹】談起軍事我是外行,但我對你們的軍事節目很感興趣,李老師是不是你們用了什麼方法啊?讓節目不但吸引軍事愛好者還吸引普通受眾?

  【嘉賓:李鷹】我也是一個電視觀眾,我們在不做電視節目的時候,我們也會拿電視作為消遣,我們會從觀眾這個角度來反思我們所做的這項工作,比如我們做的節目怎麼才能吸引觀眾,才能讓他們能夠看下下去,你想現在幾十個頻道,大家不斷的選臺,如果你在一分鐘,或者30秒能否吸引觀眾,這可能在節目的編排上跟過去完全不一樣,我記得十年前我們都是按照事情的發展一步一步的講,現在可能倒過來了!我們把最刺激的、最吸引人的放在最前面,而且在整個過程當中也有一些新的創作手法,比如現在都在強調懸念,怎麼讓大家提心吊膽,怎麼上來之後就讓觀眾進入這個狀態,怎麼去了解這個事件發生的答案,這都是現在電視製作的手法。但是作為戰爭片最大的特點,因為戰爭本身就吸引人,就像剛才説的戰爭這個東西瞬間決定人的生與死,大家過去都知道一句話叫:勝者為王,敗者為寇,你要是失敗了下場非常悲慘,這種東西戰爭本身就帶有刺激感。

  為什麼大家喜歡看美國的大片呢,因為他們把整個事件都推到了極致,我們也在這方面進行了探討,很多人也説你們為什麼把解説詞寫的都推到了極致的感覺,我就想人的命運最大的悲哀就是生命沒有了,而戰爭可能瞬間就卻産生這種結局,所以解説詞寫的怎麼樣都不過分,我們原來寫解放戰爭系列片的解説詞的時候,專家就説你們寫的解説詞為什麼特別血腥,他們印象中我們過去寫戰爭的時候,就是寫怎麼突破敵人的陣地,怎麼頑強抗爭,正義在我們這一方,勇敢在我們這一方,敵人都是不堪一擊的,其實不是的,這些參與戰爭的人,只有在血腥的環境當中這種勇敢的精神才能被反襯出來,這可能是我們節目與其它節目不太一樣的地方。

  【shloo】戰爭留給人的永遠是痛苦,在製作電視片時要儘量的做到客觀評價,,也很忌諱帶入個人的主觀色彩,您如何避免這一點呢?

  【嘉賓:李鷹】當然現在我們儘量爭取的也是想做到這一點,儘量做到客觀公正的來反映一場戰爭。這個問題是當時我們在做解放戰爭系列的時候就已經碰到過,當時在送審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一個意見,説我們這個片子好像太客觀了,甚至有人向我們提出這樣的問題,因為我們當時的立足點,已經50年過去的,從解密檔案這個角度來説,很多秘密都已經公開了,這場戰爭我們跑開政治的因素,從軍事來説,我們應該從觀眾評價的角度,我能把我所知道的都告訴給觀眾,這些結局可以不用告訴觀眾,大家聽到這些都會按照自己的思路做出這個判斷,我覺得這個片子才是最成功的。所以我們在做這個片子當中,也是儘量避免帶人自己的主觀色彩,但是做了這麼多年的電視了,也很難完全避免這些東西,我在寫解説詞的時候,也經常會被裏面的情節所感動。有的時候我一下筆寫出來的,怎麼把那個人物的想法給寫出來了,我就説凡是寫出的這些都要自己打自己一個嘴巴,我們也知道最成功的就是讓觀眾産生反響。當然提出這個問題,比如戰爭留給人民的永遠都是痛苦,我認為很對,但是在痛苦之上怎麼取得勝利,我覺得這是一個更難得選題,我們不能永遠沉溺在痛苦裏面,為什麼大家一談到戰爭中的軍人大家都很激昂,所以戰爭激動人的地方就是在逆境中的奮發。

  【ka50】李導演,作為一個導演,您認為最近幾年中國的戰爭電視劇和戰爭電影拍攝的水平怎麼樣,為什麼在我們的這些影視作品中,漏洞百齣,包括現在很多所謂的精品電視劇,您是怎樣看待這些事情的呢,是不是因為真實的戰爭已經離我們太遠了,許多人不知道真實的戰場的原因呢?

  【嘉賓:李鷹】我認為進步還是有的,在我的印象當中,看過一些50年代、60年代反映戰爭的片子,不光是我,很多過來的人都説裏面的人物都很真實,甚至説像是紀錄片。但是近些來,我覺得演員的氣質上有很大的差別,因為大家知道40年代和50年代的人,和現在21世紀的年輕人,本來在氣質上就有相當大的差別,如果讓他們去演50年前的人,我覺得這個界限很難跨越。為什麼我們看一些電影片和電視片的時候,這裡面雖然也穿的過去軍隊穿的軍裝,扛的也是過去軍隊扛的槍,不管怎麼樣看起來就是很彆扭,包括説話、語氣,甚至眼神都很彆扭,這個東西怎麼解決,我也説不好。應該來説,電視劇的導演們在拍這些片子的時候,應該對所有演員的把握上,我覺得應該更貼近當時那個時代的氛圍。

  【來生願是一棵樹】看您的簡歷,得知您有相當長的一段軍旅生涯。您是否覺得有這種體驗是製作軍事節目必備的前提條件呢?

  【嘉賓:李鷹】當然這應該説對節目是有幫助的,起碼前提你對一些軍事方面的東西多多少少熟悉一些。但是我覺得這不是一個非常必要的條件,因為任何人對軍事的愛好都是屬於自己本身的要求,我們在做軍事節目當中也接觸過很多軍事愛好者,他們在某些方面大大強過我們,比如我們做《孫子兵法》的時候,車子上面貼著“孫子兵法”,走到很多地方都有很多年輕人主動跟我們交談,談軍事方面的內容,甚至很多都是初中學生,他們説起軍事裝備方面都頭頭是道,讓我們非常驚訝。我們現在的軍事節目也在不斷地改版,我們有一個設想,我們有很多軍事環境,我們聘請一些軍事愛好者,你來指揮這場戰爭的時候,你提出你的想法,按照你的想法來指揮這場戰爭,最後的時候我們讓真正的軍事專家來點評,我想這也是適合軍事愛好者情緒的一個點。

  v 戰爭是一錘子買賣嗎?

  【網絡主持人】記得《震撼的地球》中曾説:“要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軍事秘密,除了原子彈外,就是納粹德國的核心密碼——英格碼了。”“英格碼”因此也成為極富傳奇色彩的名詞,您認為二戰是一場情報戰嗎?

  【嘉賓:李鷹】我認為不僅包括二戰,包括所有的戰爭,情報都很重要。二戰中的英格碼只是舉了一個例子,如果盟國這一方如果沒有解決破譯密碼的問題,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否則永遠是瞎子摸象,特別是對戰爭的這些參與者來説,可能瞬間就要決定勝了敗的結局,因為戰爭這個東西不像其他的事,別的東西可以從來一遍,戰爭永遠都是一錘子買賣,永遠不可以再重來一遍,所以一定要把有利於自己的東西握在自己的手裏。

  【來生願是一棵樹】那照您這麼説,戰爭是一錘子買賣,那麼戰爭的勝負具有相當大的偶然性了?

  【嘉賓:李鷹】不能説完全靠偶然性,但是偶然性確實存在,任何戰爭如果你相信了解,都發現裏面有偶然性,我們做解放戰爭系列片的時候,其中有一部分是淮海戰役,這個過程大家可能非常清楚,三大戰役當中著名的一個戰役,但是真正説我們在做節目的時候,深入去研究這場戰役發展過程當中的資料之後,我們才發現淮海戰役實際上一個非常偶然的戰役,從一開始作為中共一方,作為毛澤東整個戰役的指揮者,他也並沒有想到淮海戰役會打到那麼大的戰役,也沒有想到能保衛國務院的那麼多部隊,如果大家看到那個節目會有這樣的感受。淮海戰役大家都知道人民群眾支援的力度是非常強的,如果沒有群眾的支援,打的結局也很難説,如果單從指揮這個角度來説,確實發生了很多偶然的事,而中共一方也是順著這個偶然性的事件把握了主動的態勢,在那麼危險的情況下,才能最後打出了一場勝仗。

  【so310】李導演,我看到在這次的《二戰珍聞錄》中,您也引用了很多美國的電影故事片,但是同時我也注意到了一個現象就是好像在美國的戰爭電影中反映太平洋戰場的日美陸戰的電影不是很多,多數都是反映當時的太平洋海空作戰的電影,但是實際上,當時太平洋上的島嶼爭奪戰是非常慘烈的,而且很多島嶼的登陸戰役都顯現出現代戰爭的雛形,您個人認為這是什麼原因使得美國人這樣做呢?

  【嘉賓:李鷹】我認為在整個太平洋戰爭,確實島嶼爭奪戰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我們片子裏面反映的少,因為島嶼作戰重復性比較強,而且我們節目是反映的是帶有珍聞性的重點,所以島嶼這塊我們就淡化了。至於美國參與的島嶼爭奪戰等等,我覺得他們是要把握太平洋的主動權,他從太平洋一路打過來的時候,越與日本本土接近的時候,就越要接近島嶼,而這些島嶼都是獨立的堡壘,它控制整個島嶼周圍一大片的制空權和制海權,如果不奪取這些島嶼的話,就很難奪取一些基地,找到陸地上的支撐點,包括在島嶼爭奪戰當中,為了取得越來越接近日本島嶼上的機場,所以才會有後來一系列的爭奪戰,所以像這些過程當然打的都是很慘烈的,但是我覺得它對島嶼一步一步的佔領,實際上為了一步一步的取得進攻日本本土的基地。

  【一節彩虹】李老師讓你去指導一場戰爭你有把握讓自己的部隊勝利嗎?

  【嘉賓:李鷹】這個問題有的時候我也自己問過自己,有的時候我甚至把自己比成一個將軍,當時有一句話跟著粟裕永遠打勝仗,當時有一首歌就是跟著林將軍也會永遠打勝仗。作為這些重要的將領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喜歡看地圖,而且話特別少,都是處在思考當中,把戰爭中有利和不利的東西分析的很透徹,所以打起仗來才更有把握。看過這麼多戰爭,我會不會像這些將軍一樣有運籌帷幄呢,真正指導一場戰爭的時候,我覺得我取勝的把握性很小,因為戰爭新的東西我們了解的很少了,大家看到現代化的新戰爭,看到伊拉克戰爭,很多東西我們了解的並不多,如果再拿傳統的作戰方法,大家都講空戰決勝論,現在戰爭形態已經出現了新的戰爭模式,我只靠空軍就能取得勝利,比如地形學,今天的地形在現代化立體的環境下地形還有多大的作用,在這種戰爭狀態下,很多的戰爭手法都産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所以你要説我們很膚淺的軍事愛好者來指揮一場戰爭,我不敢説我能取得勝利。


論壇在線全景

  v 結束語

  【嘉賓:李鷹】今天和網友們在這裡見面非常高興,我也是網絡友好者,有時候也會半夜三更的趴在網上,但是和網友們這麼直接的交流的機會真的不是很多,也非常感謝網友這麼關心我們的節目,也關心我們電視製作人的工作,也希望以後大家儘量的多多進行這方面的交流,我們自己也希望創作更多的讓大家感興趣的節目來,但是我們真正和大家交流的時候還是在電視屏幕了上,謝謝網友,謝謝網絡主持人。

  >>進入互動專版 瀏覽在線全景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