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在線精華] 《故宮》:完成一個夢的敘述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09月29日 19:33 來源:CCTV.com

  2005年恰逢故宮博物院建院80週年,故宮博物院和中央電視臺聯合推出12集大型紀錄片《故宮》,將於10月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為此,CCTV.com特邀《故宮》劇組重磅嘉賓與網友暢談古老神秘的故宮。9月28日15:00,我們邀請的是創作《切格瓦拉》、《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戀愛的犀牛》等作品、現為《故宮》音樂製作人的著名編劇、導演、作曲張廣天《故宮》第八集《故宮書畫》導演周瀾,與網友共同走進《故宮》。


著名音樂人張廣天與《故宮》導演周瀾合影

  v 開場白

  【嘉賓:周瀾】大家好!我是周瀾。

  【嘉賓:張廣天】CCTV.com的網民朋友們大家好,我是張廣天,很高興今天在這裡就《故宮》片子的創作隨便聊聊!

  v 故宮音樂:完成一個夢的敘述

  【so310】張廣天先生,作為央視《故宮》的音樂主創人員,您認為這部片子的音樂應該是怎樣的基調和風格呢?

  【嘉賓:張廣天】我覺得這還是跟導演的感覺應該是一致的,周兵導演是他們的總導演,他跟我談過這個片子的一個看法,當然這次拍《故宮》主要想體現建築後面的人文意義,所以我想音樂應該是不僅僅是建築的,而應該和人文意義是有關係的。

  【網絡主持人】張老師,請問你這次給《故宮》做音樂和給別的片子做音樂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嘉賓:張廣天】總的來説應該有三個方面:以前我多數做的都是故事片的音樂,不管是電影電視劇和話劇都是故事性比較強,《故宮》是一個專題片,是紀錄片風格的東西,它的音樂、敘事方法就比較客觀,就不能那麼個性化,這是一個不同。第二,像這樣的片子,以往都比較傳統的辦法,一個是音樂滿貫,再一個民族樂器起作用,這次可能有新的音色方面的東西。第三個不同就是每個導演都不一樣,我也和其他作曲一起合作,不止我一個人,所以協調性也很重要,我想音樂有細微的地方也有比較宏觀的地方。

  【lisablue】請問張老師是如何用音樂來體現故宮的厚重的?

  【嘉賓:張廣天】我覺得《故宮》的厚重其實是很難用音樂表達出來的,我沒想過表達什麼厚重,只是想抓住一些特點,比方説大家關注的問題我不見得知道,我所關注的是導演知道的東西和我自己所知道的東西,這次時間短任務緊,其實對於消化有很大的難度,我做的音樂也好幾次被導演槍斃,槍斃過好幾次,我都感覺這次跑到這裡來這個回答是非常不容易,最近這一稿大家都不滿意的話,我今天也不會跑到這裡來跟大家講話。所以我覺得,所謂厚重感的表現是比較難的,表現特點是我們要做的,你説它有什麼特點呢,我覺得應該拿一句話來説,我還是比較注重人文、情感方面的感覺,希望它比較美好,有夢想,我認為故宮今天還能在,不僅代表我們過去的成就,它實際是代表了中國人一個完美的想象,它的未來意義要大於它存在的意義。

  【來生願是一棵樹】張老師,有人説你的音樂都有很多相同之處,請問你會把這種相同之處也帶到《故宮》嗎?

  【嘉賓:張廣天】這種相同之處我不知道你指的是不是風格,如果它是我的風格烙印的話,我想到哪都會在,也不會刻意去改變自己的風格。

  【so310】請問張老師,不知您是否聽過日本人製作的故宮珍寶這個系列片的音樂,您認為這個風格能不能代表中國皇家文化,現在您做故宮的音樂,您會做成什麼風格的音樂呢?

  【嘉賓:張廣天】我比較孤陋寡聞,這個音樂我沒有聽過,但是我覺得所謂的中國皇家音樂是不存在的,因為既沒有樂譜留下來,也沒有聲音資料留下來,意大利的神父利瑪竇來中國參加祭天儀式説過一件事,説天朝音樂的國樂為什麼這麼嘈雜,下面的官員就拉他的袖子説別説這個話,我們從唐朝以來就沒有什麼國樂了,都是那些胡樂拼湊起來的,其實中國民族音樂的目前的現狀並不是很良好,比如他們在一起演奏的時候,律制都不一樣,二十把二胡一起拉,千斤會移動。所以我們在音樂創作中只能傳遞給大家一種想象和感覺,我們不可能恢復所謂皇家的音樂或者做出代表性的典型之作是不可能的,我想日本人也做不出這樣的東西來,

  【語言烏托邦】張先生,以我個人的理解,央視的《故宮》一片應該是很“正”的,而您是一個很個性的人,您的音樂才華在這部作品的創作中是否很難得到自由發揮?

  【嘉賓:張廣天】我也是個很正的人,個性是有點,但是人還是挺正的。我覺得你擔心的可能是我的音樂成分有一些另類,而故宮這樣的作品是不是不需要我這麼另類。我想説現在中央電視臺的做節目跟從前也是很不一樣的,像周兵這樣的導演很有才華,平時也聽很多另類的音樂,他介紹給我很多我從來沒有聽過的唱片,我覺得從他們身上學到不少東西。我的音樂的個性化也是大家因為平時聽很多我做的話劇的音樂,其實,我覺得音樂都是共性的,只有了解了共性才有一些個性的表達,這不影響我參加故宮劇組的拍攝活動。而且我跟中央電視臺的導演的合作是相當廣泛的,我覺得電視臺目前發生了一些變化,比方説我在02年參加過315的晚會,我是這個晚會的編導,也是作曲,也做過去年六五環境日的節目,也做過周兵的《梅蘭芳》的節目,我覺得合作中不但遏制我的個性,而覺得我的個性還不夠,所以我覺得現在和中央電視臺合作要加強學習,而不是以前中央電視臺向藝術家學習的時代了,人才都跑到這裡來了。

  【語言烏托邦】另外請問,您會在《故宮》這部作品中表現怎樣的個性?對於故宮您個人有怎樣複雜的感情,這些在您的音樂中如何體現?

  【嘉賓:張廣天】我比較注意到的是夢想這一部分,我有的時候會用一個獨立的樂器比如小提琴和一些幫襯的背景來完成一個夢的敘述,我覺得故宮對我們來説更重要的它是一個夢,就像我剛才説的,傳統音樂的譜子、錄音都沒有留下來,實際這話也能理解為我們傳統文化的很多方面都在斷裂。我們在理解看這個還活下來的活化石的時候你會激動,這種激動的心情和夢想的感受可能是最重要的。

  【lisablue】那麼,您對這次故宮的音樂創作是否滿意?您的經歷似乎很複雜,是否因為這一點所以才會選擇您來製作故宮的音樂?

  【嘉賓:張廣天】我覺得我自己對這次的創作不能算很滿意,但我覺得我還算順利的完成任務,選我來參加故宮這個片子我認為代表了周兵這樣一種導演的眼光,不是誇我自己,而是央視的合作以前有一個系統和傳統,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導演願意去發現社會上不同的聲音,不同的特點,我覺得我能跟央視這樣重大的片子合作,應該體現的是一種信號,這種信號就是我們的文藝創作越來越關注到民間的聲音,也關心個人的才華,我不能説《故宮》這樣的音樂的創作讓我很順暢,但是這個不重要,有了這樣合作的開始,我想將來會有很多比我更有才華的人做出更好的音樂來。

  【來生願是一棵樹】張老師,您説可以按導演要求去做,在《故宮》的音樂中,你會加入自己的感情嗎?還是按導演的意思去想象?

  【嘉賓:張廣天】首先,我們都要成為導演的一部分,我們是素材,導演是總體創作,這是作為一個音樂家跟電影導演合作的基本職業道德,不能算導演要你這樣,你去做那樣的事情,去完成自己的過把癮,這是不道德的,我們所有的文藝創作者實際都是演員,演員就是有模擬在裏面,首先你在情感的模擬上如果能顯出個性來,你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影視劇的工作者,那麼,影視劇主要創作者是導演,如果導演的方向是往北去的,你要表述向南的這種審美原則是行不通的。

  【木鐸金聲】張先生,談談《故宮》背景音樂的製作過程如何?先看片子再做還是一邊拍一邊做音樂?音樂和記錄片的內容是怎樣細緻結合的?我想學習一下,謝謝。

  【嘉賓:張廣天】一般來説,做一個畫面的配樂我們先要了解劇本,了解劇本以後我們要根導演進行創作構思,這個創作構思就是一套作曲的方案,然後按照這套作曲的方案我們就去完成樂章,至於和畫面相配合其實不是我們作曲的工作,是音樂編劇的工作,音樂編劇根據我提供的這些原料去炒菜,現在有的時候沒有分得那麼細,有的時候我們也完成一些音樂編輯的工作,主要把握長度的把握,細節的把握,素材的結合等等,我們現在有的作曲不按照這個過程去做,它直接就看片子,看了片子以後用鋼琴來對這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辦法,但是這樣局部會比較好,但是整體上傳達起來會有困難,首先音樂創作是文學的,導演完成文學溝通是第一位的,我一般採取的辦法和導演先溝通,有創作思路,在創作思路的前提下我去完成大塊的東西,後面如何裁減音樂編輯會去做,他們是專業戶,不過這次我們沒有音樂編輯,我知道導演們會多麼辛苦的去完成它。

  【so310】張老師,您剛才説,這次的故宮應該是一個很正的東西,我想知道您所説的正是指什麼,針對這樣的感覺,您會用什麼樣的手法去表現和表達,還有通常,音樂是和影視作品的氣氛有關,但是另一方面,音樂也影響影視作品的氣氛,那麼您將用怎樣的手法來表現這部紀錄片的氣氛。

  【嘉賓:張廣天】我覺得這部紀錄片他們拍得很豐富,氣氛也是很濃烈的,它有很悲壯的歷史感,也有很美好的宮廷生活,書畫、玉器,也有很歷史滄桑感對博物院的敘述,它的氣氛不是單一的,這也增加了我們創作的難度。我認為,其實更重要的一個畫面音樂家,它不應該只去做所謂的氣氛,渲染所謂的氣氛,這是最原始的畫面音樂的功能,現在這個時代對我們畫面音樂家的挑戰是很大的,因為出現了罐頭音樂,全世界有很多很便宜購買來的罐頭音樂,要什麼都有,只要下工夫去找什麼氣氛都可以找到,所以光靠氣氛吃飯已經混不下去了,我們拿出點跟氣氛不一樣的東西來,所以我覺得更多的還是在畫面的音樂中應該侵入自己的情感和獨特的視角,這是不能複製的,技術都是可以買的。

  v 張廣天的音樂生活

  【語言烏托邦】張先生,您以前給記錄片做過音樂嗎?相比話劇、影視劇等其它藝術形式的作品,記錄片的音樂製作有什麼不同?

  【嘉賓:張廣天】這是個很大的概念,首先,我給紀錄片做過音樂,最典型的就是《走近毛澤東》,毛澤東誕辰100週年新影拍的片子,我覺得嚴格的説,給畫面配音樂沒有多大的差別,差距有很大。所謂沒有太大的差別,就是在給畫面服務;所謂差距很大,不是類型有差距,而是導演有差距,一個紀錄片可以很客觀,也可以很主觀,可以很大眾化,也可以很另類,關鍵看導演選擇的是什麼立場,從前跟周兵合作過《記憶》,它裏面使用了《飛翔》這首歌,這首歌是很個性化和流行化的東西,我覺得一般的故事片裏面使用起來都是有些困難,但是周兵導演用得很好,所以我覺得應該嚴格的説,不同點在於我們跟什麼樣的美學觀點在合作,而不是跟哪一類片子在合作。


著名音樂人張廣天與網友交流

  【網絡主持人】張老師,作為《故宮》的音樂製作人,您覺得《故宮》最能觸動您的是什麼?

  【嘉賓:張廣天】其實我不大喜歡故宮這個建築,因為我的故宮這個建築實際是有很大的滿清文化的影響,就是喇嘛教和撒滿教的影響,也就是説挺張揚的,紅配綠我真的很不喜歡這種色彩,但是基本格局和架構是整個中國文化延續下來的東西。我覺得如果説我對他有感動的地方,它的兼容性還是很大的。我剛到北京的時候,跑到故宮去看了一圈,給我的感覺怎麼這麼小,但是我從東頭跑到西頭覺得也沒多大,後來我去歐洲看到奧地利的皇宮,它從規模上沒有故宮大,但是的確要比我們精緻的多,有些地方也非常之奢侈,所以故宮給我的感動是,從前我覺得那些當政者他們住在這樣一個宮廷裏面還是很簡樸的,這體現了中國政治裏面的愛民政治,哪怕是表面文章,它也是對我們有一個啟發在裏面。

  【lisablue】張老師,以前看過您的文章,您説過您喜歡從勞動人民那裏吸取經驗,故宮是統治階級的,這是否就是您不喜歡故宮這個建築的原因 ?

  【嘉賓:張廣天】我不喜歡故宮這個建築中的某部分東西,而這部分恰恰是勞動人民的東西,我倒是對帝王將相的東西挺感興趣,因為故宮作為一個歷史放在那裏,展現的都是帝王將相的東西,而滿清統治者從茹毛飲血過來的,它帶來的比較民俗化的東西在這裡,這跟以前的儒家傳統是相抵觸的,像現在中國很多文藝片子都要去反映這個所謂的中國古代的生活,比如武俠片、宮廷片我看得都很不舒服,他們跟古代生活相差很遠,這從某種層面上也體現了我們導演的文化水準很有限,我們其實不學習,也不願意想中國古代到底是什麼樣子,張藝謀很多片子更多體現的都是民俗文化,民俗文化不能代表中國文化傳統。

  【lisablue】不太明白您的意思,張先生,如果民俗的東西不能代表,什麼才能代表呢?

  【嘉賓:張廣天】比方説中國的木雕有兩種,一種是東陽木雕,還有一種是潮州木雕,這兩種木雕風格很不一樣,東陽木雕簡譜自然,往往就一條線完成了,潮州木雕它是雕龍畫鳳,紅漆的這樣一派面貌,前面那種是中國典型比較傳統的,後面和民俗生活有關係,跟婚喪嫁娶和比較實用的風格有關係。我們在談中國文化的時候,其實它包含了很多方面,其中也有民俗的範圍,但是民俗不能完全代表中國的傳統,更不可能在大張旗鼓弘揚民俗的時候就完全忽視了一種非常古典的精神。

  【來生願是一棵樹】張老師有人説您的音樂很小資,對此你怎麼看?

  【嘉賓:張廣天】其實我寫的音樂小資的部分有一些,大資的部分也有一些,無産階級的部分也有一些,只是我認為影視劇的作曲跟導演的配合很重要,從某種意義上來説,只要不是我導演的片子,導演的意志很能影響到我,他讓我弄小資我就只能弄小資。所以你聽到的可能是我一些城市生活的話劇中的一些判斷,而不代表我創造中的方向。

  【lisablue】張先生,您會在您製作的片子中體現您的喜好嗎?會刻意的考慮聽眾的喜好嗎?

  【嘉賓:張廣天】應該説這是肯定要考慮的,我從來就是考慮聽眾的喜好的,但這並不影響我獨立的表達。

  【來生願是一棵樹】張GG,你是一個經歷過文革的人,請問你對故宮的歷史滄桑是不是有不同的理解?

  【嘉賓:張廣天】首先,我應該説是經歷了文革的一點點,那時候我在上小學,是紅小兵,不是紅衛兵,我對這種滄桑的理解不是很深刻,但是我知道有一點,老百姓生活是最重要的,一切只有滿足了老百姓的生活以後才可能有上層建築,才可能有博物館,才可能有審美活動,現在很多人都在談拆遷的問題,説北京很多很多四合院都拆遷了,我們怎麼保護我們的文化?我覺得這種關切非常好,但是,我想有的時候也請大家從老百姓的角度想想如果他們沒得住了,再好看的文物放在那裏又有什麼用呢。

  【麵包屑兒】張廣天先生,聽過你製作的不少作品,您能説説最滿意的是哪一個嗎?

  【嘉賓:張廣天】如果是音樂作品的話,我應該説都還不是滿意,因為我現在所從事的音樂工作都是服從於舞臺和畫面要求的,相對來説,我今年上演的《左岸》細裏面的音樂我還是比較滿意。

  【來生願是一棵樹】張GG,您覺得戲劇和音樂的表現力哪個更強呢?還是完全不同的兩類表現方式呢?

  【嘉賓:張廣天】我覺得現在基本上是一個畫面時代,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後經歷了三個不同的媒體時代,以前是鉛字崇拜,讀書時代,後來進入一個唱片時代,人手一個錄音機,而現在是一個畫面時代,這是人們在欣賞中的一個重要的變化,大家最近都在説唱片業不景氣,都在責怪盜版MP3下載,其實我覺得這是一個因素,不是最根本的因素,你上街上純粹買一張唱片作為你主要的文化生活的話已經不現實了,大家希望看到直接的聲色表現,所以這是一個畫面的時代,音樂創作越來越多硬體化了,而不是軟體,比方説前幾年我感覺音樂在畫面藝術中的主導性比現在更強一些,現在更多的作為一個素材提供給導演,他怎麼揉捏我們都沒辦法,如果我們不適應這個時代的交流方式,藝術家跟大眾之間就失去了溝通的平臺。

  【lisablue】張老師,作為音樂人,您個人喜歡什麼音樂?

  【嘉賓:張廣天】其實我是不容易受某種音樂影響的人,以前有記者問我,本年度對你最有影響的書是什麼,我就告訴他從來沒有什麼書影響過我,他一直不明白這個道理,我想説的是,音樂、書籍這些都是可以對人的成長有用的東西,是滋養人格、破壞人格的東西,但是它們不可能影響你,如果你問我喜歡什麼音樂,而不是有影響我的因素的話,那麼我喜歡的音樂很多。這是不能一言而盡的。

  【來生願是一棵樹】張GG,我對你的格瓦拉印象深刻,假設發生革命,您會去打遊擊嗎?

  【嘉賓:張廣天】我會寫首打遊擊的歌。:)

  【lisablue】張老師,在電視劇的畫面時代,好像很少人注意到音樂的好壞?您是否會因為這個失落,如果在選擇被罵和不受重視之間您會選擇什麼?您會認為聰明的人是孤獨的嗎?

  【嘉賓:張廣天】我沒感到什麼失落的,我覺得現在大家能平和的對待音樂的創作,目前不信的是畫面,因為畫面走在最前面,所以大家對它評頭品足很多,導演很難當,一不小心銀行壞帳再沒人給他投資了。而音樂創作者倒是有了保險,反正導演在前面擋著我們怕什麼,我們只要找到自己的空間,獨立表達,可以玩得很爽,我覺得現在畫面是音樂的避難所。

  【語言烏托邦】張先生,您看過夜幕降臨時的故宮嗎?風黑月高,烏鴉哀鳴,仿佛有幽魂在飄蕩,讓人想到哪些因為各種各樣的鬥爭死去的大臣、嬪妃、宮女和太監,甚至皇帝……故宮的黑暗淒冷在您的音樂中有所體現嗎?

  【嘉賓:張廣天】夜幕降臨的故宮,是我親吻女孩的背景,不會有什麼幽靈飄蕩。

  【木鐸金聲】除了《故宮》,張先生最近還在做的還有什麼作品?您的才思有時候會枯竭嗎?

  【嘉賓:張廣天】我最近在寫一本書,下個月我要去歐洲四個國家做演講,明年會導演新的戲,我覺得創作在這個時代跟才思關係不大,更多來自於方法,我是一個很性情中的人,所以我很害怕這些東西,我比那些比較理性的創作者會更注重方法的創作,因為我覺得方法的創作會使我們更可靠一些,而靈感這種東西説來就來,説不來就不來,明天你們要拍天壇了,我沒靈感,怎麼辦呢?所以我相信靈感,不迷信靈感。

  【木鐸金聲】您在寫什麼書?與音樂有關否?與《故宮》有關否?

  【嘉賓:張廣天】我寫的書跟音樂故宮沒什麼關係,這書的名字叫《人類的當務之急》,是一本談理想主義的書,但是我做的演講是和故宮有關的,我演講的名字是《我是中國》,它會談四個方面:玉、草、書、戲。其實這四個方面就是中國的哲學、科學、文學和戲劇。

  【木鐸金聲】我對您書的內容很感興趣,我對理想主義也很感興趣。詳細説説如何?

  【嘉賓:張廣天】我説的是個人理想主義,不是集體理想主義,就好比説以前故宮裏坐的皇上,大家都要山呼萬歲,而現在周兵導演就可以用他獨特的眼光去拍《故宮》。

  【最高尚宮】廣天兄:請問作為一個優秀的音樂人,你每天的生活是否和別人不一樣?

  【嘉賓:張廣天】首先作為音樂人我是不優秀的,因為我曾經的作品獲過獎,所以就有一大片導演請我作曲,其實對音樂創作方面我是很業餘的,我優秀的方面人家並不關注,比如生活中我就很優秀,我炒菜炒得非常好,烹調節目不會讓我去主持。

  【來生願是一棵樹】張GG,怎麼保證自己永遠是站在前排的弄潮兒呢?總衝在前面很辛苦的説。

  【嘉賓:張廣天】不要從一種群眾運動走向另一種群眾運動,不要跟著人家起鬨喜歡《超級女聲》。

  【最高尚宮】張老,你的意思就是你不喜歡超女?

  【嘉賓:張廣天】我很喜歡,但我不喜歡捧超女的媒體。

  v 《故宮書畫》:雅俗共賞的文化傳承

  【網絡主持人】我想知道當時你們要做《故宮書畫》這一集的動機是什麼?

  【嘉賓:周瀾】書畫本身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藝術中佔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甚至可以説比其他的藝術門類更加形象和精髓地反映中國人們的內心世界。其實故宮博物院裏的文物收藏非常龐大,書畫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故宮博物院自己本身也認為書畫是它的文物收藏中的強項,我想我們既然在片子裏麵包括了展示故宮文物收藏的這一部分,那麼書畫是不可被忽略的。

  【網絡主持人】周導演,現在有好多導演都做過類似書畫這樣的片子,請問你做的和我們原來看過的有什麼不同嗎?


《故宮》導演周瀾

  【嘉賓:周瀾】其實我沒看過別的導演做的關於書畫的片子,雖然我本人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一直都非常的喜愛,也很敬畏,但是在做故宮書畫之前確實沒有專門做過書畫類的節目。做這個片子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但是非常榮幸的是我能夠第一次做這一類的片子拍攝的對像是我們國家堪稱最精華的書畫文物。不知道跟別人的也什麼不同,但是我想對於一般的觀眾來説,大家希望能夠看到一些珍貴的、年代久遠的書畫真跡,同時應該也希望會了解宮廷書畫收藏曆史上的一些趣聞軼事,這些內容我都盡力在片子中給予展現。

  【麵包屑兒】周老師,拍攝故宮的作品不計其數,你覺得自己在這部片子裏有突破嗎?

  【嘉賓:周瀾】在這個片子裏面,我指的是書畫這一集。首先我們力求展現故宮書畫文物中最精華的部分,能夠把其展現給觀眾。同時,我們也發掘出一些宮廷書畫收藏史中比較鮮為人知而又有趣的歷史真相,我認為這集內容應當還是比較雅俗共賞的。

  【ka50】周導,你看過日本人拍攝的故宮嗎,日本人製作的故宮系列中同樣有書畫的內容,你們這次製作的十二集的故宮和日本人製作的故宮會有多大的區別呢?

  【嘉賓:周瀾】看過一些,故宮的至寶,當時沒有在意去看書畫的內容,但關於其他文物的內容看過一些,我覺得NHK製作的這套節目,更注重於文物本身的展示,對於一些不是文物愛好者的普通觀眾來説,這套片子可能會顯得比較乏味和沉悶,當然對於專業的愛好者來説,肯定會覺得如獲至寶。而我們這次做的這套片子,會在央視一套的黃金時間播出。各類觀眾都會有,因此我們也非常重視節目的可視性和趣味性。當然這是在尊重史實、尊重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

  【木鐸金聲】周導,我擔心,像《故宮書畫》這樣的片子,是不是就是實物畫面的知識堆砌,應該是比較容易的,但拍出來也是很悶的一個東西。你們有想什麼辦法讓它看起來精彩一點嗎?

  【嘉賓:周瀾】這個盡可以放心,我們的片子不會缺少趣味性,事實上書畫本身是平面的,但它背後的故事卻是非常深邃而複雜的,對於我們來説,製作這樣的節目其實重要在於平衡好,書畫愛好者、普通觀眾各自的需求,我想在這一集裏大家都能得到滿足。想看畫的可以看畫,想知道一些歷史故事的人也可以得到滿足。

  【網絡主持人】周導演,對一些流失海外的書畫,你們是否實地拍攝的?

  【嘉賓:周瀾】本來是計劃要去拍攝的,但是由於製作週期的關係,在12集中沒有能夠實現,但是我們此次也和境外的一些博物館取得了聯絡,購買了一些他們的館藏文物的資料,所以觀眾一樣可以在片子裏看到流失海的文物。

  【來生願是一棵樹】聽説故宮最珍貴的書畫藏品都在台北,你們片中如何彌補這一部分呢?

  【嘉賓:周瀾】您的這個問題如果讓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院長聽到,他們一定會很痛心的。北京故宮有很多珍貴的書畫收藏,當然台北也有,很難説誰優誰劣,但像前一陣李敖先生直指北京故宮只剩一個軀殼的説法,是絕對不正確的。看到我們的片子,你的擔心應該得以化解。當然台北故宮的一些珍貴書畫,這次在我們的片子中也有反映。

  【網絡主持人】眾人所知,清明上河圖被毀的傳説在世間已經流傳了幾百年,請問周導這次是否會給觀眾一個明確的答案。

  【嘉賓:周瀾】我們在片子裏面對這個內容有詳細的分析,看了片子,觀眾自然會得到一個答案。

  【麵包屑兒】周導,我還是想了解一下,作為如此龐大的一個系列,您用時多久才能得以完成?這裡指的不僅僅是拍攝和後期製作的時間。

  【嘉賓:周瀾】僅僅就是故宮書畫這一集,包括我們前期的策劃,確定這一集的成立,之後的資料整理,專家的諮詢,直到拍攝和後期製作,差不多歷時兩年,對於每一集來説,這個週期差不多都是這樣。當然這一切都是同步的,也就是説若干集同步這樣進行,否則大家不可能等十幾年來看《故宮》。

  【語言烏托邦】周導,介紹一下故宮書畫收藏的簡況如何?我很感興趣。你們是全拍了還是節選部分藏品?

  【嘉賓:周瀾】當然不可能展現全部,故宮有近十萬書畫藏品,每件展示十秒鐘我們50分鐘的全片也不夠展示完。所以我們當然是選擇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精品來展示,更多的藏品希望觀眾們能夠通過我的片子對故宮的書畫産生憧憬,能夠自己去欣賞。故宮每年在9、10月份的曬畫季節都會有書畫珍品的展出,今年10月會有清明上河圖的展出,有興趣的觀眾不妨去看一看。

  【木鐸金聲】《故宮書畫》這部分的音樂是什麼風格?做起來應該困難部大,二位是怎麼合作的?

  【嘉賓:周瀾】書畫這集現在使用的音樂以清寧優雅為主,尤其是在展示書畫本身的時候,當然也會有一些比較戲劇化的音樂元素,出現在講述歷史故事當中。

  【最高尚宮】我想知道在《故宮書畫》這一集中最要表達什麼樣的主題?

  【嘉賓:周瀾】文化的傳承,我想這也是整個《故宮》這套片子想要表達的主旨。

  v 歷史承載滄桑 歲月沉積智慧

  【壹滴淚】以前別的導演拍的片子都是有很多集,但為什麼這部片子只有12集?12集是否就能把你們想體現的全部訴説完呢?

  【嘉賓:周瀾】其實《故宮》這套片子一共有100集,今年10月份會播出的是作為精華版的12集,因為故宮所包含的內容太龐雜了,我想很難用電視的形式面面俱到地説清楚,因此12集裏面我們還是提煉了最主要的部分,力圖把最精華的地方都展現出來。但是有一些更加詳細的分類的內容,會在之後的88集裏面逐步地展現出來。


在線主持全景

  【麵包屑兒】我想問一下,你們是想從什麼角度給我們展示故宮呢?

  【嘉賓:周瀾】角度現在主要有四個方面:第一,紫禁城建造的過程。第二,紫禁城運轉的方式,包括宮廷生活、政務等等。第三,紫禁城裏面的文物收藏。第四,從皇宮到博物院的歷程,作為一個博物院,故宮的今天。

  【最高尚宮】周導: 你在拍攝故宮的時候是不是見過很多平常人沒有見過的寶貝?

  【嘉賓:周瀾】看到過一些,因為我主要負責書畫這一集的內容,所以看到過一些書畫的真跡,古代大師們的筆墨。另外拍攝瓷器和玉器的時候也去現場參觀過。很慶倖能夠見到一些珍貴的文物。

  【lisablue】周導,我知道故宮的精華版好像一共12集。請問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您會選擇別的方面嗎?比如,玉?瓷?

  【嘉賓:周瀾】如果不考慮製作的難度,任何一集都是有吸引力的。我個人會更喜歡故事性更強一些的,比如紫禁城的建造,從皇宮到博物院的過程,以及文物南遷,但其他的任何一集只要你接手了,去了解相關的史料,在了解的過程中我想都會喜歡上它的。所以,選擇哪一集其實真的無所謂。重要的是用心去做就好了。

  【網絡主持人】周導演,你覺得故宮最吸引你的是什麼地方?

  【嘉賓:周瀾】其實故宮最吸引我的地方應該是它帶給我對人的遐想,也就是當你看到故宮的建築,看到他裏面收藏的文物,其實腦海中會浮現的是當年曾經在裏面活動過的人,曾經使用過這些文物的人,這些人物的命運。故宮是政治鬥爭、個人情感,甚至包括各種勾心鬥角、陰謀詭計集中的一個大舞臺,而它又經歷了幾百年的歷史,站在這個舞臺上會讓人有穿越時空的恍惚。

  【yiduhui】小周導演,你這麼小,拍片子是不是特別辛苦啊?

  【嘉賓:周瀾】在電視行業裏我的年紀也不算小,但拍攝《故宮》確實是一個辛苦的過程,我們整個攝製組都是在這樣的過程中經歷過來的。這與年齡無關,但與這個行業本身的特質有關。

  【網絡主持人】周導演,你以前做的《梅蘭芳》,請問你這次做《故宮》和做《梅蘭芳》有什麼不同嗎?

  【嘉賓:周瀾】其實《梅蘭芳》更集中在個人身上,故事性比較集中,但是《故宮》反映的是一個整體,在它所承載的內容上面會有一些區別,但本質上是相同的。因為它都是在闡述中國傳統文化的某一方面的精髓,在這一點上是相通的。《故宮》因為題材的關係可能整體的影象風格上會更加的沉穩一些,畫面應該會比《梅蘭芳》的時候更加精美。

  【最高尚宮】周導:請問這麼長時間的拍攝當中你感覺到壓力最大的是什麼?

  【嘉賓:周瀾】壓力最大的應該還是文物的安全,因為我們拍攝,無論是場地,還是拍攝的對象,都是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文物,所以任何一點閃失都是不被允許的,不過所幸我們的整個拍攝過程中沒有發生任何意外。

  【lisablue】周導,看了您的簡歷,知道您之前是學習編劇的,我想知道,在編劇和編導之間,您完成了怎樣的轉換?

  【嘉賓:周瀾】編導需要具有編劇的能力,因為他要架構一個故事,但同時要了解更多編劇可能忽略的實際操作問題,這個過程其實很自然,因為我從學校畢業就在電視臺的紀錄片欄目裏面做實習編導的工作,應該説這個轉換是從學校進入社會的一個自然轉換,每個人從離開學校其實都是另外一番新的學習。

  【語言烏托邦】周導,您看起來真是年輕,而故宮卻承載了太多的滄桑,您是否覺得您再老那麼一點,閱歷再多那麼一點,再來拍《故宮》,是不是就更有感覺一點?我擔心您把《故宮》拍得太年輕了,呵呵。

  【嘉賓:周瀾】歲月沉積智慧,故宮的存在就是一個見證,但它不妨礙年輕人懷著敬畏的心去探索這份智慧,片子是否會太年輕,播出的時候就可以看到。

  【我愛火鍋】周導演,請問故宮做完之後你有什麼打算?還會做歷史文化類的記錄片麼?這是你的興趣麼還是職業?

  【嘉賓:周瀾】我個人偏愛歷史文化類的紀錄片,應該説我很幸運,興趣能夠與職業相結合。

  v 結束語

  【嘉賓:張廣天】很高興今天能在CCTV.com跟那麼多網友暢所欲言,也很感謝大家給我直言不諱提了那麼多問題,給我啟發,希望以後有機會再來!

  【嘉賓:周瀾】非常高興看到有這麼多人關注故宮這套片子,還願意來這兒和我們聊天,希望等到這部片子正式播出的時候,大家能夠成為它的忠實觀眾!謝謝大家!

  >>進入互動專版 瀏覽在線全景

  >>走進故宮影象 訴説歷史滄桑

責編:李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