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頻道 > 健康快報 > 正文

富裕家庭孩子缺營養
——首次調查顯示,嬰幼兒微量元素攝入情況與家庭收入成反比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18日 10:27)

  對很多中國父母來説,孩子是被捧在手心里長大的。家長們都惟恐自己的孩子在吃上受委屈。然而,什麼狀況屬於營養適中,如何合理喂養孩子,很多人並不清楚。2005年1月7日,國務院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與中國兒童中心聯合發佈的“中國十城市0—6歲兒童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中國父母的嬰幼兒喂養方式不盡如人意。

  首次大規模兒童健康調查

  據中國兒童中心介紹,此次調查是國內首次大規模針對嬰幼兒生存環境、喂養狀況、健康指標及無機營養素測量的綜合性調查。調查歷時16個月,包括了北京、上海、重慶、廣州等十座城市。

  此次調查的負責人、中國兒童中心主任趙順義透露,城市兒童健康的家庭環境基本得到保證,大部分家庭的收入可以滿足嬰幼兒營養需要的支出。城市嬰幼兒營養健康總體水平接近世界衛生組織標準。

  調查顯示,0—6個月和4—6歲年齡段的嬰幼兒鈣、銅、鐵、鎂和鋅5項無機營養素達標率超過了50%,7—12個月和1—3歲年齡段的嬰幼兒5項達標率未過半。調查同時顯示,我國城市0—4個月的嬰兒在身高、體重、頭圍和坐高等方面與世衛公佈的國外同齡孩子生長髮育指標基本相同,而4—6個月以後,其生長髮育指標明顯滯後。這一系列數字都提醒我們,中國嬰幼兒在半歲以後到3歲之間,無機營養素的攝入較為缺乏,需要加強補充。

  4—6個月後嬰兒發育明顯滯後

  調查結果公佈以後,記者立刻採訪了中國兒童中心、北京兒童醫院和中國烹飪協會的兒童營養專家。專家分析認為,嬰兒在出生0—4個月內,營養主要是靠母乳供給,由於母乳喂養的觀念深入人心,嬰兒此階段一般生長良好。4—6個月後,母乳供給的營養已經不能滿足嬰兒快速生長髮育的需要,而且許多母親因為工作等原因,也給孩子斷了奶。這時,在保證孩子有母乳或配方奶粉的基礎上,必須給嬰兒添加一些輔助食品,實現嬰兒食品從母乳向泥糊狀食品和固態食品的過渡。然而調查結果充分説明中國父母們在嬰幼兒半歲後,喂養方式欠合理。

  “現在有些父母以為母乳能滿足孩子所有的營養需求。”北京兒童醫院兒研所營養中心主任齊可民在工作中曾多次見到,一兩歲的幼兒面黃肌瘦來就診,一化驗大部分都是嚴重貧血和營養不良。追問其原因,原來孩子除了母乳什麼都不吃,一喂別的食物就哭鬧,做母親的一味遷就,最後卻害了孩子。

  “有的家長知道何時該給孩子添加輔食,但是也會出現問題。”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保健科的劉紅醫生告訴記者。一對夫婦在孩子4個月後給孩子斷奶,開始喂米糊、菜泥等輔食,但忽略了母乳的供給,結果孩子越來越瘦。劉紅醫生説,家長千萬不要顧此失彼。

  從此次調查來看,家長給孩子添加輔食的種類裏,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雞蛋、米粉和水果,排在後三位的是營養品(如補鐵、鋅等保健品)、瓶裝食品和鮮奶。其中值得注意的是,8個月內仍未給嬰兒添加豆製品、肉類、魚類、蔬菜、水果和雞蛋的比例分別為:57.9%、45.8%、42.6%、30.1%、22.9%和13.2%,這説明在4—8個月嬰兒添加輔食的關鍵期內,家長向嬰兒提供的膳食結構不合理,蛋白質和無機營養素的攝取量明顯不足,這也是我國嬰幼兒生長髮育在4—6個月後明顯滯後國外同齡孩子的關鍵原因。

  嬰兒身體發育快速生長階段正是從4—6個月開始,此時嬰兒消化吸收的組織和器官功能發育尚未完善,因此趙順義主任強調,輔助食品添加得過早或過晚,都會對嬰兒今後的營養健康狀況産生傷害。“目前,絕大多數營養不良都與後天喂養有關,尤其是輔食添加不合理。泥糊狀食物喂養不足,造成嬰兒生長髮育遲緩,這是無法在固體食物階段得到補償的。”

  低收入家庭孩子飲食結構更合理

  調查結果公佈之後,一組數字引起了媒體關注。那就是:城市中每月食品支出300元以下的嬰幼兒鐵元素的攝入狀況最好,其次為每月食品支出300元—500元和501元以上的嬰幼兒;月收入低於1000元家庭的嬰幼兒鐵元素攝入狀況最好,其次為月收入1001元—3000元家庭的嬰幼兒,最差的為月收入3000元以上家庭的嬰幼兒。此外,鈣和鋅元素的攝入也存在類似問題。也就是説,嬰幼兒體內微量元素攝入情況,與家庭收入成反比。低收入家庭孩子飲食結構的合理性反而優於富裕的家庭。

  營養專家對此分析説,孩子是否得到科學喂養,和家庭收入關係不大,甚至和父母的受教育程度也沒直接關係。在現實生活中,收入相對高的家庭由於工作緊張,生活節奏快,因此經常給孩子吃快餐。另外,由於家長們缺乏營養知識,盲目聽從廣告宣傳,誤認為貴的食品就是營養價值高的食品。忽略了膳食營養平衡。

  記者從北京市海淀區婦幼保健院了解這樣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情:3個月前,醫院來了一對母子。母親是月薪上萬元的會計師,孩子今年剛滿4歲,但看上去比同齡孩子要矮一大截,也瘦很多。一測體重,只相當於2歲的孩子。血液檢查發現嚴重缺乏鐵、鈣和鋅3項營養素。經詢問得知,母親因為工作忙,沒時間在家做飯,平時就給孩子泡方便麵、吃速凍餃子,再不就是拿各種零食當飯吃。時間長了,孩子越來越挑食,肉、奶和雞蛋等有營養的東西都不愛吃。最終導致了嚴重營養不良。

  張女士是個普通的職員,家庭收入不高。兒子小剛4歲了,在喂養孩子上,張女士真是下了番工夫。她説:“我經常請教專業的育兒專家,看育兒書,從斷奶到一步步加輔食,再到正常飲食,都毫不含糊。我們也沒買什麼保健品,就是變著樣地什麼都讓孩子吃。現在孩子一點都不挑食。今年學校體檢,小剛身高、體重和營養等各方面都很正常。”

  中國烹飪協會營養專業委員會委員吳美雲明確指出,幼兒1歲後飲食要以普通食品為主,必須按照平衡膳食的原則搭配,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非常重要。

  兒童營養好比打地基

  國內外研究表明,兒童早期營養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成人後的生命質量和營養狀況。如果兒童早期營養攝取不足,成人後就容易發生營養不足和由此引發的疾病。齊可民主任説,嬰幼兒時期營養不良,也為成年後患上冠心病、高血壓等埋下了隱患。這就好比蓋樓房,地基沒有打好,樓就容易坍塌。”

  齊可民主任進一步分析,此次調查暴露出來中國家長不會正確喂養孩子的問題,這主要是由3方面原因造成:1,兒童保健網絡尚不健全,不能覆蓋城鄉結合部那些散居的兒童;2,舊有觀念作祟,覺得“孩子胖點兒好”,家長使勁喂,同時又沒有讓孩子進行應有的運動與鍛鍊;3,家裏老人和年輕的父母在發生育兒意見分歧時,現有的書籍也意見不一,無法提供正確指導。

  趙順義主任認為,兒童的營養狀況是由營養結構、喂養方式和營養氛圍共同決定的。

  “嬰幼兒喂養表面上是個營養問題,但卻涉及多個方面的工作。”趙順義主任呼籲,家長應該馬上糾正錯誤認識,重視兒童喂養。同時,媒體要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地、多渠道地普及育兒知識。政府也應積極行動起來,制定、完善嬰幼兒食品的法律、法規,使家長能買到安全的嬰幼兒食品。“要為孩子充分提供營養、知識和愛。”盧梭的這句話,今天的年輕父母也應該牢記在心。

責編:回春  來源:環球時報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