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健康資訊

通訊:活躍在國內外震區的“白衣天使”

------記“中國國際救援醫療隊”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19日 08:49

  不久前,在北京市舉行的首次地震應急救援演習中,一支身著中國國際救援隊服裝、臂戴紅十字標記的小分隊,在大雨中演示了災害現場自救互救、心肺復蘇、微型呼吸機使用、醫療轉運等常用急救技術。他們嫻熟的動作和過硬的作風,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這支我國唯一的“國際救援醫療隊”來自武警部隊總醫院

  2001年4月27日,由地震專家、工兵部隊搜救人員以及醫療技術人員組成的中國國際救援隊宣告成立,承擔國內外以地震災害為主的緊急救援任務。武警部隊總醫院負責組建救援醫療隊,首批13名醫療隊員經過國際救援中心的嚴格訓練和考核,取得了國際公認的院前急救資格證書。2004年初,醫療隊又吸收了5名女救援隊員。

  3年多來,醫療隊一直按照“在最嚴重的地震、最難搶救的地方,承擔最困難的工作”的要求,時刻待命,隨時出動,積極協調,密切配合,努力實現醫療救援專業、高效。他們先後出色完成了我國新疆巴楚、伽師、昭蘇等地區以及阿爾及利亞、伊朗等國際大型地震現場的緊急醫療救援任務,展示了“白衣天使”救死扶傷的風采。

  每當地震災害發生,震區的衛生醫療設備和醫療用房都會遭到破壞,倖存者有可能因為得不到及時、正確的救治而傷亡,遇難者屍體還可能引發瘟疫。

  國際救援隊醫生到達災區後,必須迅速搶救倖存者,對現場傷員進行有效地止血、開通氣道和心肺復蘇,積極抗休克和急診手術,收治、後送危重傷員,及時轉送病情穩定的傷員,還要嚴格進行檢水、檢毒、消毒環境,防止發生中毒和傳染病。

  在2003年新疆地震救援行動中,救援隊醫療隊完成了3個鎮、9個鄉2000多名傷員的醫療巡診和檢傷分類工作。瓊庫爾恰克鄉的艾力莫拉克和阿衣木汗老兩口被倒塌的房屋砸傷,兒女又都不在身邊。醫療隊員巡診時發現了他們,立即運用最先進的多功能夾板固定患部,然後給予轉運、治療。當兩位老人聽説醫療隊員來自北京時,感動得老淚縱橫:“只有共産黨才會派人這麼遠來救我們!”

  在救災現場,余震、房倒屋塌等直接威脅生命安全的事情無法預料。面對困難和險情,國際救援醫療隊的每一名隊員都義無返顧。

  2003年2月,8名醫療隊員在新疆巴楚地震災區執行醫療救援任務。一位獲救的少數民族老人腹部壓傷,卻因為害怕出不起醫療費而不肯就醫。醫療隊員為他施行了免費救護,老人流著眼淚説:“我今年已經70多歲了,地震把房子毀了,但有你們的關照,卻依然感到‘家’還在!”

  完成救援任務臨離開災區的頭天晚上,醫療隊員們還為災區群眾捐款1300元

  國際救援隊醫生肩負的是與時間賽跑、與死神爭奪生命的救援使命,在這種危難時刻,必須依靠高科技一顯身手。國際救援醫療隊擁有世界一流的醫療裝備,所配備的部分救生器材能夠借助小型降落傘進行空投,可用於高寒、熱帶、高原等不同環境的地區,能適應國內外不同環境、不同種類的災害事件救援。

  2003年5月,阿爾及利亞北部發生6.9級強烈地震,救援醫療隊攜帶20余萬元的近百種藥品和價值數十萬元的急救器材,緊急飛赴阿爾及利亞執行地震災害醫療救援行動,首次走上了國際地震災害救援的舞臺。到達災區的當天晚上,醫療隊員聽説附近有許多病人急待救助,還未來得及吃晚飯,便背起醫療包出發了。暴雨中,醫療隊員往返于各個帳篷之間。余震不斷而來,病人一個接一個,醫療隊員們緊張忙碌地工作著。看到他們十分疲倦勞累的樣子,隨行的聯絡翻譯人員用歉疚的口氣不停地對他們説:“謝謝你們,這是最後一名病人了!”。直至第二天拂曉,醫療隊員才暫時離開休息。

  “以最快的速度搶救更多的生命”,這是中國國際救援醫療隊的救援理念。2003年12月,強烈的地震把伊朗美麗的巴姆城夷為廢墟。儘管遠隔萬水千山,中國國際救援隊卻是亞洲第一支到達伊朗的國際救援隊。由於廢墟中幾無生命倖存的希望,救援很快就轉以醫療為主。隊員們沒有坐等災民們來求醫問藥,而是攜帶大量藥品,從一片帳篷走向另一片帳篷。

  醫生們發現一位35歲的男性災民腰部、腿部和頭部都有大片的挫傷,立即為他清潔傷口創面,細心包紮。得到了精心治療的災民很感動,從帳篷裏攙出了他的母親和其他家人。那位年逾六旬的老人地震發生時被砸到面部,兩個眼圈烏青,臉腫得很高。醫生為她檢查、治療,留下充足的藥品,耐心教會她使用方法。醫療隊離開時,起初很害羞的小孩子們拉著隊員們的手要合影留念,並希望能夠得到印有中國國旗的徽標。

  “CHINA!”當難民們豎起大姆指表示感謝時,這些“白衣天使”的心中驟然充滿了驕傲和自豪。(完)

(編輯:回春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