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在線精華] 保護文化遺産 守護精神家園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6月12日 12:27 來源:CCTV.com

    

嘉賓李稚田(右)

    6月10日中國首個文化遺産日9:00-13:00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連續4小時進行《中國記憶-中國文化遺産日》電視直播,為此CCTV.com邀請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影視傳媒係教授李稚田在線解答,與廣大網友暢談文化遺産的點點滴滴。

     開場白

    【嘉賓:李稚田】各位朋友們好,今天是中國第一個文化遺産日,能這裡和大家見面,聊聊文化遺産的事情非常高興。希望大家踴躍發言,把我們的節日過得非常愉快!

    金沙遺址:科技含量最高的考古工程

    【網絡主持人】李老師,您到過金沙考古遺址,能零距離體驗古蜀國的風采,感受肯定不同吧?能為我們談談您金沙之行的最大收穫嗎?

    【嘉賓:李稚田】我在我的博客上發過一篇感受,題目就叫《迷人的成都,迷人的古蜀國》。過去我們一般來説,只知道中原文化,我們常常講黃河是中華文明的搖籃,今天這樣説不夠了,長江也應該是中華文明的一個搖籃。比如現在電視正在直播的場面,可能發掘出來了象牙,河南省簡稱豫,豫的古文應該是一個人揮著鞭子驅趕大象,説明河南當時可能有很多象。但是至今我們很少能挖掘到河南的象牙文物。金沙遺址出土這樣大量的象牙,一方面説明了當時的自然氣侯條件,也説明了那時候金沙一帶有很多大象。我到金沙看到他們的金器、玉器、青銅器、象牙呈現出和中原文化很不相同的風貌。我看的時候受到了很大振動,感受到古蜀國那種文明的獨特風采,也深深地感受到費孝通先生談過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提法的正確性。

    【秦晴】金沙有發現了!李老師,要是有發現比神鳥更珍貴的東西,標誌會不會變呢?

    【嘉賓:李稚田】如果發現了比神鳥更有標誌性的考古文物可能會用來做別的標誌,就像在長沙出土的馬踏飛燕也是一個很精美的標誌,後來作為中國旅遊的標誌。那麼中國文化遺産標誌採用了太陽神鳥,這已經是經過了法律程序的。如果不是特殊情況,不會再進行變更了。

    【愚翁12】李老師您好!問一個問題,金沙發掘出那麼多象牙,難道三千多年前,在古蜀地區生活著很多大象嗎?

    【嘉賓:李稚田】象牙一定有它的主人啊,有象牙就有大象,只是我們現在有關古蜀國的文字記載太稀少,對古蜀國的情況幾乎不了解。所以金沙遺址的發掘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謎。比如那個時候成都的自然景觀是什麼樣子的,有多少種動物植物,他們的黃金觀念是怎麼獲得的,他們的金箔是怎樣打造的,金沙人是不是三星堆人的子孫。金沙文化遺址現在還沒有文字出土,據我所知,也沒有發掘到對性的崇拜的遺跡,那麼他們的家庭是什麼樣子,社會是什麼樣子,這些都是謎。我在金沙遺址的時候,在一個墓坑裏,我比量了一下,發現那些遺骨的身高差不多到一米八到一米九之間,古蜀國的人都是那樣高的身材嗎?他們後來去哪了?這都是非常有趣的問題。

    【太陽鳥2004928】請問專家,為什麼在遺址內發掘出那麼多的寶物,卻在距離1公里以內的地方卻是一些骨骸而已呢?難道古蜀都邑就才8000平方米那麼大嗎?反差太大了吧,到底遺址應該有多大範圍呀?不會只有金沙遺址公園那麼大吧,如果在此以外也發現了文物,會不會擴大遺址公園?還有在遺址周圍那麼建築物會不會對遺址有破壞呀?因為我就住在遺址旁。

    【嘉賓:李稚田】現在據我們所知,金沙遺址大約是5到8平方公里,現在發掘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根據掌握的情況來看,金沙遺址應該是一個城市的規模,有居住區、祭祀區、殯葬區,可能還有其他功能的區域。現在金沙發掘的一個是它的祭祀區,金器、玉器、象牙、青銅器都出在這個區域,將近一個公里以外,那個地方可能是殯葬區。我到殯葬區看倒有一個特點,就是所有的遺骨頭腳方向的都是一致的,我説不清是東南西北,但方向都一樣。遺骨的身邊還能看到一些玉器、青銅的箭頭等等東西,它那裏也在發掘中,可能也會有很大的考古收穫。另外,在遺址發掘中,也採取的很多保護措施,比如現在的遺址公園原來地勢比較低,都加高了兩到三米,裏邊打了龍骨,防止參觀遊覽的踩踏對地下文物産生某些影響。當然,考古的保護技術越來越發達,在這方面文物工作者是非常注意的,比如當年三星堆發掘時,也出土過象牙,但是沒有保護經驗,出土以後很快就風化粉碎了,這次的象牙發掘就非常精心,所以出土的象牙現在保護得都很好。

    【太陽鳥2004928】謝謝李老師您的回復,經過您的提醒,我又觀察了一下現場,果然所有的骨骸都朝著一個方向,大概都是東西朝向的,這會不會和太陽東升西落有關呢?是不是預示人也是和太陽一樣東升西落?

    【嘉賓:李稚田】這個固定的朝向肯定是有原因的,您確定了方向是東西,當時我在現場的時候是陰天,所以找不到方向。您告訴我這個答案,很感謝您。東西的方向定位的確是根據日出日落來判定的,您的答案有道理。

    【太陽鳥2004928】李老師請問金沙遺址的考古工作什麼時候結束?我們什麼時候能參觀博物館,每天都從旁邊過很想進去看看。

    【嘉賓:李稚田】恐怕金沙遺址的考古工作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會近幾年就結束的。你從那裏經過,遠遠地可以看到一個大棚,大棚分成兩大部分,一部分是室內,就是現在正在挖掘的地方,另外一部分是半室外,透過玻璃窗可以看到裏面挖掘的情況。金沙博物館也正在建設,可能這個時間不會太久。金沙遺址的考古得到了成都市政府、四川省政府,以及國家文物局的極大支持,金沙遺址考古可以説是我國目前國內科技含量最高、現代化程度最高的考古工程。你住在遺址旁邊,我很羨慕你哦:)

    【太陽鳥2004928】站在我家裏就能看到金沙遺址全景,我也有一段殯葬區的錄像,不知李老師是否想看看?看看是不是您來的那個地方?

    【嘉賓:李稚田】謝謝你,我非常喜歡成都,參觀了金沙遺址之後,我會不斷地來成都的。透露給你一個小秘密,我也是半個四川人,我母親就出生在四川樂山。感謝你對文化遺産保護的關注,希望我們以後能夠多交流。

    【百鬼夜行抄】我是成都人,也非常喜歡考古,請問李教授金沙和三星堆文明有什麼千絲萬縷的聯絡嗎?如果有,那麼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樣的關係,是繼承?是延續?還是衍生?

    【嘉賓:李稚田】三星堆和金沙的關係也是一個文化之謎,我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不能準確回答您。但據我所掌握的材料,可能是三星堆人遇到了某種變故(一種説法是洪水),然後整體遷移到土壤更肥沃、氣侯更適宜的金沙一帶。從文物的承繼關係來看,它們之間有跳躍,比如陶器的平底到陶器的尖底。但又有更多的材料説明,金沙是三星堆的繼承,比如鳥的造型,玉器的使用等等。這個謎還有待於科學家、考古學家們去進一步探討。

    【愚翁12】李老師,已到中午,先向您道聲“辛苦了!”再問問題。剛才,金沙發掘出兩件大小不同的石質的打擊樂器,據您的經驗,是不是應該還有更多的成套的同種樂器(請原諒我有點性急)?如果有,今後會把它們吊起來嗎?允許敲打這些樂器嗎?亦或是只能用仿製品來奏樂表演?

    【嘉賓:李稚田】剛才出的樂器應該屬於石罄,按照它的體制應該是成組的,每一個罄表示一個音階,當年湖北出土編鐘也是這種情況。如果在金沙繼續挖掘,出土成組的石罄是有可能的。它的演奏是要在木架上吊起來,在研究它的時候科學工作者會敲擊它,測定它的音階。希望您有機會成為其中的一員,當然在展出的時候,就不會允許觀眾隨意敲擊了。博物館可能會複製一套仿製品進行表演。

    【太陽鳥2004928】請問為什麼在遺址周圍考古完成後就可以修建住宅區?這樣會不會破壞遺址?什麼情況下發掘工作算是完成呢?

    【嘉賓:李稚田】金沙遺址的情況比較特殊,它不是在一個自然生態的區域發現的,而是在都市建設過程中發現。金沙的遺址發現正是因為房地産開發,我到金沙遺址時看到它的附近已經有大片的建築群,那麼在修這些建築的時候肯定要挖地基坑,如果那裏有文物的話,可能早就發現了。那麼現在所圈定的遺址區應該是文物相當密集的地方,金沙文物遺址在全國也創造了一個“之最”,在現代的大都市中出現了一個如此大面積的文物區域,這在其他城市還是很罕見的。據我們了解,這一帶不會再搞建築群了。有遺骨的地方,那裏的情況摸清楚以後,並確定了保護的措施,可以回填修居民區。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謝謝!

    【文化遺産123】田野考古發掘是細緻、漫長的,不是幾個小時就能有結果的。考古不是挖寶,是通過各類遺跡現象來了解當時人類社會內部、人類與自然之間關係的。建議多關注那些寂寞的考古工作和考古工作者、那些與違法破壞文化遺産做鬥爭的人和事兒。是他們用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寂寞、孤寂的時間來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他們沒有風光的電視鏡頭,甚至只有低微的收入,但他們為我們守護了祖先的遺産、為子孫留下了財富。

    【網絡主持人】感謝這位網友!您的話將感染每個關懷文化遺産的人!向我們精神家園的守護者致敬!

    讓全民建立“申遺”意識

    【皓月在心】請問專家,入選世界文化遺産都有哪些條件呢?

    【嘉賓:李稚田】文化遺産在世界遺産公約中是有明確規定的,首先世界遺産包括三類:文化遺産、自然遺産、非物質文化遺産。它在實施操作細則中,規定了很清晰的評定標準,共有六項:第一,代表一種獨特的藝術成就,一種創造性的天才傑作;第二,在一定時期內,或在世界某一個文化區域內,對建築藝術、紀念物藝術、城鎮規劃或景觀設計方面的發展産生過重大的影響;第三,能為一種現存的或為一種以消失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或至少是特殊的見證;第四,可作為一種類型建築物,或建築群,或景觀的傑出範例,展示出人類歷史上一個或幾個重要階段的作品;第五,可作為傳統的人類居住地或使用地的傑出範例,代表一種或幾種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轉的變化之下,容易毀損的地點;第六,與某些事件或現行傳統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學藝術作品有著直接和實質的聯絡。這六個標準必須具備一個或幾個,並經過真實性的檢測合格。此外還要在保護管理方面達到要求,才有可能進入文化遺産名錄。而文化遺産名錄也不是一次性制定的,需要每年提交申報項目,經專家檢測、評選,最後批准進入。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推動過程,在推動中提高各國各民族保護文化遺産的意識。

    【百鬼夜行抄】剛才謝謝李教授的回答,現在我還想問個問題,請問金沙與三星堆可否能進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怎樣才能成為世界遺産,他的流程順序是什麼,條件有哪些?敬請回答,謝謝 。

    【嘉賓:李稚田】我自己個人認為金沙和三星堆完全能進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進入遺産名錄是有一定程序的,而且有一定的限制。每個國家每年只能申報一項自然文化遺産和一項歷史文化遺産,這樣就有一個排隊的過程。金沙文化遺址正在發掘中,全貌還不很清楚,但是我所了解到的金沙的發掘,從一開始就按照這種標準來進行。金沙和三星堆可能屬於一個文化系列,可以聯合進行申報。三星堆在德陽的廣漢市,離成都很近,與金沙大約有30公里的距離。申報的流程是這樣的,首先列入國家的預備名單,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提出申報文件,然後由世界相關部門派遣專家到現場評估遺産的保護和管理情況。評估合格以後,向世界遺産委員會進行推薦,再由世界遺産委員會主席團的成員審查評估報告,並向委員會做出推薦。由世界遺産委員會最終做出錄入、推遲錄入或淘汰的決定。這樣看來,申報並被批准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也從一個方面表明了保護世界遺産更是一項漫長而艱巨的工程。

    【平林漠漠~~】請問專家,世界文化遺産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呢?是什麼時候,因為什麼事情産生的呢?

    【嘉賓:李稚田】文化是一個民族在生存發展的歷史上不斷創造使用傳承的物質或精神的成果。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會有非常宏大的文化創造,隨著歷史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有些文化事象繼續留存下來了,有的文化事象時過境遷,或者是以某種載體的形態遺存下來,或者是消失了。這樣文化研究者就非常注意在歷史上出現過的文化現象。他們想研究這種以某種載體的形態留存下來的文化來補足人類文化的進化史發展過程。對於那些快要消失的文化現象,千方百計地希望能夠給予搶救、記錄,因為消失了就很難再找到了。這樣在上個世紀50年代,埃及要在努比亞修一個大壩,大壩修成蓄水以後將要淹沒附近山上一些精美石雕,而靠埃及政府自身的力量無法保護,他們就向聯合國發出請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組織了一些國家的專家來研究搶救方案,動用世界的力量把這些遺址遷移到附近安全的地方。這可以説是世界上第一次用全世界的力量來保護一個文化遺址。從這以後,聯合國就建立了在全世界範圍內保護文化遺産的理念。到1972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大會通過了《世界遺産公約》,首次對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産的定義做了明確的規定,世界遺産的概念從此正式誕生了。

    【瓷片.】首個文化遺産日是怎麼制定的,為什麼要定在6月10日?

    【嘉賓:李稚田】文化遺産日的確定是定在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今年正好趕上6月10號,明年就可能不是了,但也差不了一兩天。所以定在6月可能是天氣比較合適,適宜大家到文化遺址去參觀學習,這是我的猜想。

    【秦晴】國際上有世界遺産日嗎?

    【嘉賓:李稚田】國際上沒有統一規定的文化遺産日,是由各個國家根據自己國家的情況單獨確定的。

    【萬里一歸人】我看了文化遺産日的標誌,是個太陽鳥的形象,最終這個標誌是怎麼確立的?為什麼選太陽鳥?我覺得民間的“生命樹”圖案更適合,更具有意義,怎麼設計師,包括入圍的那些標誌的設計師都沒有選擇這個素材呢?他們對文化遺産真的了解麼?

    【嘉賓:李稚田】作為一個標誌,一般應該是簡潔、優美、形象生動、含義豐富,我到三星堆看過生命樹,看的時候也是很激動的,看到了古人對生命的讚美和嚮往。但是就我個人來説,我看到了太陽神鳥圖案,我更加讚美和嚮往。太陽神鳥圖案具有很強的圖案性,造型簡潔、意義豐富,尤其它是用黃金錘造而成的,一方面黃金文化能有這樣早的考古發掘,這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另一方面,它所表達的思想內容比生命樹更為深刻,不但有對光明的追求,而且通過神鳥表達了對生命、對運動的讚美和嚮往,特別富於動態,給觀者一個很強的審美效應。當然,生命樹也是很棒的,但標誌只能是一個,所以我猜想當時決定者他們還是把票投給了太陽神鳥。

    【月下海棠】感覺中國的文化遺産太豐富了,都保護不過來了。現在有了文化遺産紀念日,以後會不會有專門的機構來管理和保護這些文化遺産呢?

    【嘉賓:李稚田】的確,中國是世界文化遺産的一個大國。雖然我們現在的總量在整個世界排名第三四位左右,但是今後的發展趨勢肯定我們要排在世界第一。去年12月國務院下達通知,在每年的6月第二個星期六,定為中國文化遺産日,表明了中國政府在保護文化遺産方面的決心和採取的措施。我們有了文化遺産日,這樣就能夠讓全民都建立起保護文化遺産的觀念,而且現在已經有專門機構來管理和保護這些文化遺産。當然,光靠政府是不夠的,還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貢獻自己的力量。

    【秦晴】李老師,我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篇關於“五台山的商業氣息太濃不利於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文章,老師你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呢?

    【嘉賓:李稚田】這個材料我沒有看到,但是從你的材料中可以説明文化遺産的保護和開發的確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的各級管理部門要充分注意到他們之間的關係,處理好這種關係。眼前的商業開發不過是一個短暫的利益,能夠保護好這個文化遺産,將會更大地提升它的價值。在保護問題上是不能急功近利的,這次電視直播中用很大篇幅談成都的金沙也有這樣的意思。

    【來生願是一棵樹】不少地方政府在“申遺”上表現的分外積極,但其動機卻值得研究,其中不乏經濟利益的驅動,所謂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這樣的現象如何得到治理和控制呢?

    【嘉賓:李稚田】所以我們對於申遺的宣傳工作不僅要提請各級政府關注,更大的目的是讓全民建立申遺意識,政府的行為是需要人民來監督的,如果為了短暫的經濟利益最後造成了對文化遺産的破壞,人民就可以發揮他們的監督力量。

    【來生願是一棵樹】傳統醫藥的申遺,引起了不少異議,讓傳統醫藥申遺,是不是變相承認了中醫的沒落和衰亡呢?

    【嘉賓:李稚田】列入文化遺産並不等於它就是沒落和衰亡,我個人支持傳統醫藥進入申遺,但我現在仍然喜歡中醫,也在學習中醫,有時候有病了,就去看中醫。因為我認為中醫有它的相當的道理,中藥也比較綠色。

    【wxy7619】看到老祖宗這麼多穿越數千年曆史長河依舊璀璨耀眼的文物也好,非物質的文化遺産也好,與現在當下的藝術、流行文化形成了巨大的落差感。真的是今不如夕呀。為什麼會有這種給人文化“倒退”的感覺呢?

    【嘉賓:李稚田】我倒不這麼看,文化遺産畢竟是那個時代的文化遺存,古人有古人的文化,今人有今人的文化,細想起來今人的文化更多的超越古代的文化。比如三峽大壩,比如南水北調,比如青藏鐵路,比如“神六”上天,比如人類登月,這些東西過去只能是一種幻想,今天成了現實,所以不必厚古薄今。當然這位朋友有這種感覺可能是在某一個具體的工藝或建築上發出感慨,但我們也要想到,一是我們的古人創造了這樣精美的文化,作為他們的子孫我們是非常自豪的,另一個是古人在創造這種文化的時候,常常耗費了近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財力、人力和物力,我們現在不大會做這種事情了,我們要做的是更現代化,為全人類做貢獻的大事。總的來説,應該看到我們的文化還是在不斷前進的。

    【wxy7619】這些能拿到文化遺産保護資格的遺産,會在“保護”有什麼優待政策麼?而我們知道,能申請到的畢竟是少數,對於相對更多的沒有申請到資格的文化遺産,我們政府、社會團體和每個人可以做些什麼呢?

    【嘉賓:李稚田】申請到文化遺産保護資格並不是要獲得更多的外部的資助,實際上是強化了一種保護的責任。聯合國設定文化遺産目錄,會經常地來檢查保護情況,也會提供更先進的保護技術,也會提供適當的資金。但是如果你保護不好,也會把你列入瀕危遺産目錄。如果一旦列入瀕危遺産目錄,那就不是愧對國人的問題了,而是愧對世界的問題了。所以我們現在在進行文化遺産的普查,建立我們國家的各省市自治區的文化遺産名錄,就是要發動社會各界全民都來關注文化遺産保護問題。當然,如果條件合適,也要申請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因為能夠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的項目越多,越説明這是一個文化大國,是一個現代化的文化大國。

    【秦晴】李老師,去年韓國的端午節申遺成功了,今年我國把中秋,端午,春節等打包申遺,這有衝突嗎?

    【嘉賓:李稚田】有些文化事象和政治區域並不完全吻合,不同的國家都可以結合本國的文化發展進行申遺。但是我們可以採取聯合、分別種種方式,比如十二木卡姆世界上已有幾個國家申遺了,我們自己也單純申遺成功,蒙古長調就是我們和蒙古共和國聯合申遺。有一個規定,如果聯合申遺成功,不佔用該國的申遺指標,這是一個申遺的經驗。

    

李稚田做客CCTV.com暢談我國首個文化遺産日

    文化遺産:從靜態保護到發展中的保護

    【哥哥1984】李老師您好,謝謝您的答案,andychen想再問您一個問題?您覺得金沙文化遺址的發現,除了有完善歷史記憶的功用之外,有沒有現代商業的價值?每年花大筆的金錢來維護一大批的文化遺産,是不是應該想想辦法來挖掘它們的商業價值了?如果文化的“金子”能夠用自己的價值養活自己,那不是更好嗎?當然,我所言是建立在對文化遺産的精心保護之下的盈利模式。

    【嘉賓:李稚田】你的思路很寬闊,保護不光是一種靜態的保護,應該是一種發展中的保護。這裡邊既有政府的責任,也有開發挖掘者繼續推動保護的責任。這樣就需要一定的資金,過去有很多文化遺址進行了商業開發,今天看來,成功的不多。所以受到了很多批評,這方面的例子我就不舉了。今天在文化遺産日中談這件事,就要求我們要有一種新的開發思路,一種新的保護模式。比如金沙文化遺址,就是先蓋保護棚,然後有計劃地一點點發掘,當然它也會為成都帶來極大的價值,比如提升成都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外國遊客和資金,比如它可以修建博物館,成為成都的一個現代化的文化景觀。比如金沙遺址的開掘使得周邊的房地産建築、旅遊觀光事業迅速發展,這些都是一種對文化遺産價值的深度開發,而不能像曾經有人提過的一樣,把兵馬俑賣到國外幾個,以換取保護的資金。這種想法是很荒唐的。

    【愚翁12】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何時才能找到呢?!説到這,不由得讓人痛恨日本侵略者!

    【嘉賓:李稚田】北京人頭蓋骨化石下落到底在哪兒的確已成為一個世紀之謎了。2004年,《北京晚報》等新聞單位發起了一次線索徵集活動,據説當時徵集到了幾十條線索,但後來一一落實都不太可靠。現在各方面還在為尋找它的下落進行努力。前不久,我看到一個材料説天津市曾在80年代初有過頭蓋骨下落的線索,當時天津市委書記親自批示去追查,結果也沒有找到。它的下落真是撲朔迷離,又引起各方如此的關注,説明北京人頭蓋骨化石的重要性。現在找不到,不等於將來永遠找不到,它的丟失也給了我們一個教訓,重大的文化遺産一定要全民動員,加強保護,如果一旦消失或丟失了,真是一個民族的損失啊!

    【yococo】北京段的長城保護的還行,其它地區的也該好好保護啊!

    【嘉賓:李稚田】北京段的長城也是局部地區保護比較好,有些沒有人能到的地方毀損的也比較厲害。北京市最近做了決定,要認真地管好北京段的長城。那麼長城還牽涉到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等省,也需要各有關的省份把長城保護納入到工作日程中來。

    【秦晴】十一月份的時候去了山西的平遙,當我正在感嘆古城墻的宏偉與深沉的時候,發現有一段城墻已經在滄桑中倒塌了,我很是心疼,不知道是已經年久失修了還是這座城墻沒有引起當地的注意,而更令我心痛的是,從我與當地的居民交談看來,他們卻對自己的寶貴的文化遺産資源不知道如何真正地去保護與珍惜,甚至,他們會從古城墻上摳下幾塊磚回家當床腳的墊腳石。到現在,都不知道當時部門有沒有修好那殘缺的一角。全面普及文化遺産保護意識迫在眉睫。李老師,你説這樣才能提起全民自覺保護文化遺産的意識呢?

    【嘉賓:李稚田】剛才在電視直播中,介紹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文化遺産保護官員的一段講話,我對他做過採訪,他的講話中有一句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們保護文化遺産,它的核心不是物,而是面對文化遺産的人。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説,今天我們倡導保護文化遺産,實際是為了使更多的人懂得為什麼保護文化遺産。在保護文化遺産工作中,常常遇到的一個難題是,它對於今天的人已經不適用了,比如古代的居住方式、古代的城市規劃、古代的衣食習慣,沒有必要讓今天的人退回古代。但是我們仍然要保護,這樣就需要尋找一些科學的方法,這也是我們在進行文化保護的時候必須要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平遙是我國古代城市的一個典型,已被列入歷史文化遺産,但它並不是一勞永逸,城墻就會永遠的那麼結實,這就需要我們今天的人們去想辦法保護它,科學地使用它。

    【冷月孤帆】李老師,您好。我是學習文化産業管理的大學生。我們知道,中國是個具有5000年文明史,擁有56個民族的文明古國,文化遺産相當豐富。我們祖先為後人留下的大型的物質文化遺産有如萬里長城,明十三陵等,小型的物質文化遺産則有無以數計的傳世珍寶,比如秦始皇兵馬俑遺址群這樣一大批舉世聞名的文化精品;在非物質文化遺産方面,有崑曲、古琴藝術等豐富的資源。這些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産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精神食糧,但是,由於歷史上的長年的戰亂與貧困,使我們很少有時間與精力去關注這些優秀的文化遺産。雖然近年來黨和政府都在一定程度上不斷為文化遺産的搶救與保護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是,從近來媒體上的報導上,我們知道:自然文化遺産的不斷地被不程度地破壞,非物質文化遺産漸漸地消亡。這些都向我們警示著:文化遺産保護迫在眉睫!這樣,我想請教李老師您一個問題:我們在這種既豐富又矛盾的環境下,我們應該向國際社會學習些什麼?有哪些國家的文化遺産保護可以成為我們學習與借鑒的對象?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國際上各國較為成功的保護文化遺産的案例,謝謝。

    【嘉賓:李稚田】你的想法很好,作為文化産業管理,其中一個重要職責就是要對文化遺産給予精心的保護。現在保護文化遺産經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推動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很多國家都創造了保護文化遺産的經驗。比如意大利是一個文化遺産非常豐富的國家,他們就專門建立了一支憲兵部隊,職責就是文物保護。已經把保護文化遺産提升到國家憲法的水平。再比如,一些國家積極申報文化遺産,使得文化遺址得到了很精心的保護。再比如,一些國家聯合申報橫跨兩國的文化遺産,像蒙古共和國與中國聯合申報蒙古長調等等,都是值得我們借鑒吸取的經驗。

    【哥哥1984】andychen問題又來啦(趁年輕多向李老師學習)要喚醒國民的保護文化遺産意識,我想僅僅制定一個文化遺産日是遠遠不夠的,那麼除了這些之外,請問在不久的將來,國家還會有什麼樣的舉動?老師您的見解,心裏是不是有幾個比較中意的構思了?能簡單説説嗎?期待老師積極向國家提建議,我相信我們的廣大國民會踴躍參加的。(對於文化遺産是不是該盈利的問題,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作為文化産業管理專業的學生,我始終相信,這些藝術與商業的千絲萬縷的關係,總有理順的時候,我們聰明的國民也會做到的。

    【嘉賓:李稚田】我因為原來學業的關係比較多的是偏重在非物質文化遺産方面,我現在也很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朋友投入到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發掘、記錄和保護工作中去。目前我是做傳播工作,所以我也盡我的努力為傳播文化保護的思想做出自己的貢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每個人都和民族的文化遺産保護密切相關,這樣就可以結合自己的專業和工作為文化遺産保護出謀劃策,盡到自己的一份責任。大家都這樣做了,我們的文化遺産保護工作就會做得極為出色了。

    【秦晴】李老師,文化遺産是應該對公眾開放的,但是開放之後就會使文化遺産受到破壞,老師你説怎麼樣解決這個矛盾呢?

    【嘉賓:李稚田】文化遺産應該對公眾開放,使公眾通過文化遺産受到愛國主義的深刻教育。當然開放就會對文化遺産帶來影響,我們的保護工作就是要盡可能地把這種負面影響降到最低,把正面影響升到最大。比如故宮就採取了限定參觀人數的措施,還有一些遺産不允許參觀者去拍照、錄像,都是這樣的措施。還有最近廣電總局、建設部等有關國家行政部門規定電視劇、電影攝製一般不能到文化遺址區域,也是類似的措施。

    【菩子】李老師,您好,請問,隨著社會的發展,在歷史的洪流中,難免會有許多珍貴的、有價值的東西被淹沒,雖然我們一直在盡力挽救,也花費了很多人力、物力,可是終還是收穫甚微,我們是不是也曾考過“只記錄、留影,而放棄花大力氣挽救”呢?

    【嘉賓:李稚田】對珍貴性和價值問題總是會有一個歷史變遷的,有些問題有時候沒能看到它的價值,它消失了,等到將來再看到價值的時候,我們已經沒有地方去獲得資料了,這種教訓常常使我們感到很痛苦。所以在資料的蒐集和記錄問題上,應該不要過多強調它的現實價值性,我有一個想法,對資料要像韓愈説的,牛溲馬勃,兼收並蓄,這樣才是一個科學的蒐集資料佔有的態度。一切結論從事實出發,從資料出發,有了資料才能有科學的研究。

    【百鬼夜行抄】那麼對於漢服,是否也該有所保護與發揚,我認為應該在某些節日,如春節、端午、成人禮上著漢服,還祭祀天地祖先,也可以表明自己對自己負責的態度,現在的社會太過於先錢看了 。

    【嘉賓:李稚田】服裝當然屬於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但服裝同時還有一些其他的功能,一個是保暖,一個是美化,一個是儀式。你所説的像成人禮上著漢服、祭祀天地祖先穿漢服,這都帶有儀式的色彩,所以對於服裝我們要看到它的多功能性,根據活動的目的來決定服裝的穿法,比如剛才有一位朋友提出這個節目的主持人打領帶穿西裝,這就有各自的理解。

    【可曼】説起漢服,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到底什麼能算我們的漢服?

    【嘉賓:李稚田】漢族是個很有特點的民族,它既能胸懷博大,又能夠整合各民族的優點,形成自己的東西。一般我們來講,漢服主要是沿著漢代、唐代、明代,以及中華民國成立之初對服裝的定義。它自身還是成為一個體系的,但裏邊也吸納了很多外來的東西,比如旗袍,雖然它來自滿族,但也成為漢服的一個內容。

    非物質文化遺産:忠實記錄、科學整理、慎重改編

    【草露未晞】剛剛過完博物館日,又迎來文化遺産日。不免想到文化遺産和博物館的關係。我們保護文化遺産,尤其是非物質文化遺産,好像都是記錄啊、保存各種形式的資料啊,為了進博物館做準備,有什麼辦法能“活態”保護呢?那些看來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非物質文化遺産有必要讓它繼續活下去嗎?它能真正的活下去嗎?

    【嘉賓:李稚田】活態保護就是力求讓它存于它的原生態中,這的確是一個矛盾,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其含義就是已經沒有這種原生態了。那麼我們的活態保護實際上是有分析的,有針對性的,不是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都要活態保護,但是有的要作為資料、影像記錄留下來,供我們或者是後人研究歷史、研究文化的進步使用。這和進博物館還不一樣,博物館的目的是普及,記錄的目的是做科學研究。

    【wxy7619】昨天看《焦點訪談》介紹有的省提出文化保護應該是“活態”的概念,挺好的。實施上,比如山歌,讓會唱的老人教自己的全家,這樣一家祖孫三代都可以唱了。但對此我的隱憂是:1、採訪著自己也説,自己唱不出老人家的味道了,雖然已經學了10多年了;2、年輕人對這種古老的文化可以真的出於喜愛而傳承的會越來越少,越來越困難,那麼這種“活態”的保護能夠實施多久呢?

    【嘉賓:李稚田】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傳承與保護比自然遺産和歷史遺産的保護難度更大,我曾經談過三種學習的方法:一種是旅遊者式,只是走馬觀花地看,去了解,這種學習方法敏感性很強,但很難深入,常常浮在表面。第二種是本土式,就是你所談的全家祖孫三代傳承,這種傳承因為延續了文化根脈,所以很原汁原味,但它的缺點在於視野受限,缺少對比,所以也無法看到它的真正價值;第三種是本土成長,而通過在外遊學,就是平常説的行萬里路,讀萬卷書,這種學習方式擁有前兩種的優點,避免他們的缺陷,所以我們現在很鼓勵孩子們走出家門,到外面多看一看、多聽一聽、多學一學,進行比較,再來研究自己本土的本鄉的本族的文化傳承。這可能是活態保護的一個有效途徑。

    【萬里一歸人】專家怎麼看《雲南印象》這樣的歌舞演出形式?它並不是純正的原生態,而是對原生態的歌舞有所改編,但這種改編後的,舞臺化的歌舞似乎比原汁原味的民間歌舞更受歡迎?但這樣會不會讓老百姓會對民間歌舞有所誤解呢?它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起到的正面作用更大還是負面作用更大?

    【嘉賓:李稚田】當年我們在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時候,有一個提法,叫做忠實記錄、科學整理、慎重改編。《雲南映象》我的觀點是,它不是純正的原生態,搬上舞臺的這種做法就不是原生態。所以它應該説明自己的改編方式,觀賞者也要注意它和原生態的差異及關係,避免造成誤解。我很反對一些打著原生態旗號,而底下進行了比較大的改編變動的做法,你改編了,就實實在在地説明做了哪些改編。

    【yococo】金點子:傳統節日應該放假,這樣才大家才有時間慶祝,有利於傳統文化的傳播。

    【嘉賓:李稚田】其實有些傳統節日是放假的,比如春節,這個假期不短。當然現在又提出一些新的民間傳統節日,如端午節、中秋,有些專家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也都提出了這些方面的建議,據我了解,國家有關部門正在研究這個問題。節日和放假與這個社會的經濟發達、文化傳承有密切關係,所以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研究起來要慎重一些。但我很高興地看到,這方面已經有了很大的推進。

    【冷月孤帆】大家聽,現在直播現場的好精彩的京劇“七張半”!這是一種穿越了心靈的一種聲音、一種擁一百年的魅力與力量的穿透力、一種歷史的傳承。

    嘉賓:李稚田】自然文化遺産和歷史文化遺産常常受到了時空的限制,你必須到那個地方才能産生感受,而非物質文化遺産則具有很強烈的擴散性與普及性,你談到的京劇,説它是一種穿越了心靈的聲音,一種擁有百年魅力與力量的穿透力、一種歷史的傳承,説得很好,我是非常喜歡京劇的,京劇的二胡和琵琶一響起,我就沉醉在裏面了。現在有很多人不了解京劇,問題在於他沒有接觸京劇,接觸了就能感受到,這樣就需要我們利用傳播媒介,把它們傳播到年輕人中間,就會有更多的喜愛者。我們的京劇走出國門的時候,開始有個誤區,以為只有像《三岔口》、《鬧天宮》這樣的動作戲外國人才能看得懂,其實不然,像很多唱功戲,如《失街亭》、《霸王別姬》等都受到外國朋友的喜愛。這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

    【秦晴】古琴真的很棒啊!!中國的古韻都在裏面了,真是一種彌足珍貴的遺産阿!!!

    【嘉賓:李稚田】古琴是在2003年11月7號繼崑曲以後第二個申報成功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當年北京嘉德拍賣公司一把唐代的古琴拍出了891萬元的天價,使得古琴一下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古琴是中華民族最早的彈撥樂器,也是世界讓現存的最古老的彈撥樂器,有關古琴的記載在《詩經》、《尚書》中都有。中國歷史上和琴有關係的人、故事也非常多。在古琴音樂中保存和發展了中華民族固有的文化傳統,外來音樂對中國如此大影響下古琴能夠完整地堅持到今天,這點就值得我們格外重視。古琴音樂有很多特點,一是它的發展手法和曲式結構是按照樂器的內容和思想感情來決定的,所以曲式非常豐富。在藝術表現上,它也常常採用再現辦法的發展關係,它的擴充、變奏也和思想感情融為一體,它的強弱、虛實能夠密切地配合內容與情感的需要,它的滑音手段使得它的音樂像唱歌一樣有濃厚的語氣感。另外,現存有上千首古琴曲,也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文化寶庫。可能很多朋友看過電視劇《笑傲江湖》,其中就有古琴的演奏。

    【姍姍未來遲】李老師您好:很高興全國第一個文化遺産日到來了。我剛剛參加完高考,對這次的文化遺産日很關注。我從小聽外婆教我念的童謠,但是需用方言講才好聽,那是外婆童年的記憶。如今已經很少有人再來關注童謠,這些童謠如今也面臨著失傳的危險,我不知道這算不算非物質文化遺産,有關部門對童謠有相關的保護嗎?

    【嘉賓:李稚田】童謠應該算是非物質文化遺産,我過去的專業裏面專門有一個類別,就是研究童謠的。在80年代我國曾經組織了一個十套集成的文化工程,其中有一卷就是中國民歌集成,發動全國各省市自治區蒐集民歌與童謠,應該説是在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這項工作還在進行中,沒有全部完成。歡迎這位剛剛參加完高考的朋友,如果有興趣可以選擇相關的專業深造,加入到對童謠的蒐集保護工作中來。

    【ninadn】保護和傳播中華非物質遺産,責無旁貸!我是北京的一個普通人,正好趕上在文化遺産日前夜,觀看了話劇《白鹿原》,話劇中整個貫穿了高亢婉約的秦腔老腔。昨天的演出讓我如此近距離的接觸了中華民族這麼精髓的東西,當時我還不知道那是文化遺産的一部分,但那種激動以及被感染的情緒,幾乎讓我忘記了劇情。真的是非常非常好!回家後,我查詢了一下,發現華陰老腔是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現存的能夠唱老腔的演員全國不超過20個。而且都是50多歲以上。而發現這種美妙而令人激動的樂曲居然已經到了如此瀕危的狀態,真讓我非常擔心。作為一個普通人,如何能參與到搶救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活動中,並能出一些自己的力量呢?我想除了我自己努力的宣傳之外,還需要有正常的途徑可以推廣給更多的人。比如是否可以建立古琴的普及以及宣教的基地,對於文化演出與文化遺産的結合(比如話劇中的老腔運用)等等。真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國人了解自己的民族精髓!附件中是我從網絡上找到的一個話劇的圖片,對於沒有與作者商量就提供照片,實在抱歉,但希望能通過咱們的途徑推廣一下秦腔的華陰老腔的魅力,謝謝!

    【嘉賓:李稚田】戲劇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重要品種,崑曲已經申遺成功,京劇正在申辦之中,還有很多劇種也被列入了國家非物質遺産名錄,並逐步計劃申報世界名錄。秦腔是中國最古老的劇種之一,流行很廣,影響很大,我記得我小時候曾經看過一部電影《火焰駒》,第一次領略了秦腔的魅力,後來和陜西的朋友聊天,他們告訴我,八百里秦川都會吼秦腔,這一個“吼”字就非常傳神,可以想像得出陜西老百姓是怎麼沉醉在秦腔裏的。新中國成立以前,陜西有一個易俗社,在保護秦腔方面做了很多貢獻。我想這次《白鹿原》話劇的上演,也向社會展示了秦腔的魅力,我很希望陜西的朋友在保護秦腔方面繼續努力。

    【瓷片.】我覺得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更應該引起重視:這些無形的財富會隨著那些承載者的老去而衰弱,隨著那些承載者的消亡而不付存在。

    【嘉賓:李稚田】非物質文化遺産和自然文化遺産還有不一樣的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産靠一些傳承人來繼承,沒有人非物質文化遺産很容易就失傳了。所以你的這個提法非常正確,我們始終有一個要搶救的提法。

    【太陽鳥2004928】我對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産的藝術都很感興趣,特別是像戲曲、古琴一類,還有一些瀕臨滅絕的技藝,我很想學習,但是不知道是不是要花許多錢?所以,怎麼樣讓老百姓有能力能夠主動地參與傳承這些藝術,是不是還有一個物質文明不夠發達難以支持精神文明建設的問題?

    【嘉賓:李稚田】馬克思有一個原理,就是精神生産和物質生産並不成正比關係,他特別談到古希臘文明,那個時候物質生産並不發達,但精神生産達到了非常高的境界。我國也是這樣,春秋戰國時期,物質生産也不是很發達的,但那時候的諸子百家、《詩經》、《楚辭》都達到了文化生産的很高境界。對於我們個人也是如此。你提的問題我舉一個例子,有一年有一位中科院的老科學家通過學校工會找到我,他就是一個古琴愛好者,他願意帶著古琴給學生開講座,不收一分錢費用,我後來為他組織了這個講座,來學的學生很多。我自己想,傳播文化遺産會有很多這樣的熱心者、守望者,你可以在生活中發現他們,和他們聯絡,他們會幫助你的。

    【哥哥1984】老師,我要舉手發言。嘎嘎。李老師您好,據我所知,非物質文化遺産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禮儀、節慶(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等中國傳統節日),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以及與上述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等;梁祝傳説、格薩爾史詩、蒙古族長調、秦腔、吳橋雜技等也屬於其範疇。請問李老師您在研究這些民俗民間文化(尤其是接觸到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時候,經常會通過什麼形式來傳播這些文化?您會不會把它們當成文化産業發展的核心內容(比如説用現代科技手段尤其是動漫形式來演繹華夏文化並帶動産業鏈發展)?李老師您對電視電影也有獨到見解,您會覺得用這些現代化媒體來承載和傳播我們的非物質文化精髓是個好辦法嗎?

    【嘉賓:李稚田】今天我們用電視直播的方式來宣傳文化遺産保護,就是一個傳播的實例。在今天的節目結束以後,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還有一個固定的長期欄目,就叫《中國記憶》,不斷報道我們的文化遺産保護和管理的情況。希望觀眾關注,也希望大家都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筆、照相機、DV來傳播我們的文化遺産,宣傳保護文化遺産的意識。今天的節目裏就有對DV、攝影、文章的徵集,也就是想請大家用現代化的媒體來承載和傳播我們的文化遺産。

    保護在行動 直播進行時

    【網絡主持人】李老師,您是最早參與這次文化遺産日直播策劃的專家,請您介紹一下最初創意的情況。

    【嘉賓:李稚田】謝謝主持人。去年12月國務院下達了建立文化遺産日的通知之後,因為我在80年代就從事關於民間民族文化的研究工作,對這件事情倍感興奮。當時我正好在山東出差,那天晚上,今天直播節目的總編導閻東給我打了一個電話,問我知道不知道這件事。我的想法和他一拍即合,因為中央十套科教頻道正是以文化教育科技作為自己的宗旨,我們應該在這個問題上做點事,要用我們的傳播優勢發動社會,發動全民,來關注文化遺産,參加保護文化遺産。這樣就開始策劃6月10號的節目,由於認識到這件事情的重大意義,所以閻東和我説,這個節目能做到多大規模,就做到多大規模。當時我們設想了一個12小時直播,後來經過不斷的研究和調整,就成了今天的4個小時直播。應該説,這是科教頻道自建立以來,最大的直播行動。

    【哥哥1984】李老師您好,我是個大學生,學習文化産業管理專業,希望能問您個問題?為何在中國首個文化遺産日,把節目的重點放在金沙文化遺産上,而對長城等只是一筆帶過?相對而言,長城的文化價值是不是要更高一點?這是個矛盾嗎?

    【嘉賓:李稚田】原來我們策劃這個節目的時候除了臺內的直播現場外,還設計了三個臺外的直播現場,一個是北京週口店北京猿人遺址,一個是長城,再一個是四川成都金沙。當時是想平均使用力量的,三個直播現場都很重要,週口店和長城的意義舉世皆知,今天的直播節目中也有所表現,但四川成都金沙是近年來中國文化遺産的一個重大發現,它可能會表明中國文化源頭的多元一體性質,它所承載的古蜀文化過去我們只是有一些傳説式的歷史記載。它的發掘可能會使這個文化源頭的情況清晰起來。四川金沙今天還在繼續挖掘考古中,究竟能出什麼更多的文物我們也不知道,所以我想這也可能是廣大電視觀眾和世界都很關注的事情。直播的特點是進行時態,隨著直播的進行,可能會有一些重大的發掘成果,所以我們在今天四個小時直播中,拿出將近1個半小時的時間動態地跟隨考古發掘過程。我們現在也在焦急地等待,希望今天能有相當精彩的收穫。

    【網絡主持人】風雨橋這個富於詩意的名字與侗族的傳統文化之間有著怎樣的故事?為什麼選取貴州黎平的風雨橋呢?

    【嘉賓:李稚田】侗族是我國文化比較發達的一個少數民族,它有幾個重大的文化貢獻,一個是他們的服裝樣式和飲食習慣,一個是他們的音樂,再一個是他們的建築藝術。建築藝術中比較突出的是每個侗族村寨都修一個塔樓,是屬於公房的性質,村裏邊的重大活動都在這裡舉行。再一個就是過河過江的風雨橋,所以叫風雨橋是在橋上都搭了亭子,過橋的人可以遮風避雨,人們也可以在橋上休息、娛樂。我去過廣西三江,那裏的風雨橋世界有名,郭沫若曾經給它題過詩,在三江風雨橋亭子的柱子上,都有很多謎語,供來往行人坐那兒休息時猜謎語。還有很多村民在那裏擺免費的茶攤,所以風雨橋不但是建築藝術,也是很多的文化內涵。我們這次的直播節目選取了貴州黎平風雨橋,一方面是它的建築也很精美,另一方面我們從中看到了黎平的侗族同胞如何珍惜他們的文化遺産,當它被洪水衝垮以後,很多人冒著生命危險到水裏打撈,後來又千方百計,從下游把很多木料又運回來,恢復風雨橋的原貌,這個精神值得我們全國人民學習。

    【bryan1966】請問這個節目為什麼不用中英雙語?我先生是英國人,他對中華民族的淵源歷史文化非常感興趣,他也正在看本檔節目,但因為語言問題而感到遺憾。

    【嘉賓:李稚田】我們在策劃這個節目的時候想到了同時用英語播出,但因為是直播,可能沒有實現雙語。今天和我一起來的有一個學英語的研究生,如果有問題她可以和你交流。

    【哥哥1984】節目即將到尾聲,andychen想再向李老師請教一個問題。節目即將到尾聲,andychen想再向李老師請教一個問題。您覺得現在最強大的傳播媒介是什麼?是電視?報紙?網絡還是其他的?回答了這個問題之後,是不是可以通過這個最強大的傳播媒介使得我們千百年的文化得以傳播並深入人心?

    【嘉賓:李稚田】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最強大的傳播媒介,印刷時代書籍是最強大的,20世紀末電視被譽為最強大的,現在可能是電視加網絡,所以今天我們用電視和網絡共進的方式來宣傳中國文化遺産日。從我在網上應接不暇的情況來看,它可能收到了預期的效果。希望我們學習傳播和研究傳播的同學,更大地發揮傳播的作用。

    讓今天告訴未來

    【琥珀裏的萬年以前】我是上海天山二中的一位教師,今年來我校開設的《世界遺産》課程受到了學生的歡迎。

    【嘉賓:李稚田】這位老師的留言很好,保護文化遺産不但是政府的事情,是人民的事情,也是孩子們的事情。俗話説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我們今天享用的是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遺産。同樣,我們的孩子們,我們的將來,也需要享用我們留給他們的遺産,所以從孩子抓起,讓每個孩子都知道保護文化遺産的意義和重要性。今天直播節目的最後,將有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的師生向全國青少年發出倡議書的場面,就是這個意義。上海天山二中開設了這門課,受到了孩子們的歡迎,這也正説明保護文化遺産在孩子們心中也産生了共鳴。你們做得非常好,你們的經驗也希望能夠在全國中小學進行推廣。

    【紫苛玉】節日致謝!天津市塘沽區第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的全體師生正在電視機前關注央視科教頻道為紀念中國第一個世界文化遺産日製作的大型現場直播行動節目《中國記憶》。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衷心預祝節目的舉辦圓滿成功,並借此機會向科學教育10頻道的全體工作人員表示敬意!因為長期以來,我校一直將央視科教頻道作為未成年人的德育校外課堂,開展“節日共生”教育研究,科學教育10頻道的欄目內容,在各個方面提升了職校學生的媒體素養,達到了素質教育的目的。尤其是在節日和放假期間起到了“離校不離教”的良好效果,特此感謝!

    【嘉賓:李稚田】謝謝天津市塘沽區第一職業中學專業學校的全體師生,你們的節日共生教育研究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課題,我們是同行,我在北京師範大學工作,希望今後多交流,謝謝你們!

    【老君山紀事】文化遺産在世界遺産公約明確規定:能為一種現存的或為一種以消失的文明,或文化傳統提供一種獨特或至少是特殊的見證,就可以文化遺産,那老君仙洞中現有天然溶柱形成的“聖君臥榻、係牛柏、煉丹爐、塔林、高山飛瀑、天門、青牛、豆腐坊”等道教信物,是“非物質文化遺産”嗎?

    【嘉賓:李稚田】你談的這個問題比較帶有綜合性,天然溶柱、高山飛瀑屬於自然文化的範疇,聖君臥榻、係牛柏等屬於歷史文化範疇。老子的《道德經》和道教思想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産,它帶有相對的綜合性質。關於老子文化的問題,應該説是我國文化遺産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我本人是河南鹿邑老子文化研究會的名譽會長,今天在網上見到您一方面增長了我的知識,另外也有了一個有共同語言的新朋友。我會記下來的,有時間一定到您那裏去參觀學習。

    【網絡主持人】本次直播活動已進入尾聲,目前已進入“青少年宣言”的環節!

    【嘉賓:李稚田】今天我們的電視直播節目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改變過去文化類專題節目純粹過去時態的特徵,不但介紹文化遺産的情況,而且講述了今天現在時態的保護情況,同時以青少年為載體,關注了我們的文化遺産的將來時態的情況。這是一次過去、現在和將來三結合的傳播形態,青少年宣言的做法是為了使文化遺産深入今天的人心,也深入未來承擔著國家建設主人公們的人心。觀照過去,關注現在,面向未來,把過去梳理清楚,把今天告訴未來,讓我們無愧於歷史,無愧於明天。

    【版主】剛剛接到節目總導演閻東從現場打來的電話:“感謝網友對《中國記憶-中國文化遺産日》直播節目的關注和參與,感謝各位的來稿和在線提問,大大豐富了我們節目的內容,同時也希望大家繼續關注我們科教頻道製作的關於文化遺産保護和傳承的節目。謝謝大家!”

    結束語

    【嘉賓:李稚田】非常謝謝各位朋友,我因為學疏才淺,可能很多問題回答得並不到位。我今天能有幸參加這個節目,我感受很多,歡迎大家到我的博客上去。再次感謝大家!

責編:李菁

1/1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