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首頁 > 國家地理 > 國家地理報道


守望南極——關注第19次南極科考
12.13 17:36


    
中國南極科考隊今又出征:首探冰架為隕石尋“母”

   
   

    第19次中國南極科考隊今天上午乘“雪龍號”極地考察船整裝從上海出發,開始為期3個月的南極科學考察之行。
   
    綜合上海媒體消息,參加此次考察的共有80名科學家及科學工作者,其中包括來自羅馬尼亞的科學家納格特。科學家們將在長城站、中山站、南大洋等三地進行27個項目的課題考察。其中,考察隊將進行中國首次對埃默裏冰架的考察。據悉,以往只有澳大利亞曾做過類似研究,但規模不大。
   
    同時,考察隊員將對地處南極的格羅夫山進行地質環境調查,完成地圖測繪。此外,上海媒體報道説,引人注目的是,其中有一支由5名中國科學家組成的“隕石獵人隊”,此行肩負著特殊使命———尋找中國早在3年前就發現的一顆火星隕石的“媽媽”。“獵人隊”此行就是為了找到這個大傢伙。
   
    中國3年前曾在南極回收到一顆重約9.97克的“輕量級客人”,“黑褐色、拇指尖大小、酷似煉完鋼後的鋼渣”,它被確認為火星隕石。它是世界上發現的第19塊火星隕石,也是中國發現的唯一一顆。但這塊火星隕石只是一塊小碎片,專家估計,該隕石的母體應該就在其發現地的附近。
   
    據悉,世界上90%的隕石都是在南極找到的。
   
    “雪龍號”船長袁紹宏表示,中國致力於極地考察,是因為關注人類活動與環境變化。(中新網)
   
   

    
眾人矚目:中國第19次南極科學考察隊11月20日出發奔赴南極

   
   
    由147名隊員組成的中國第19次南極考察隊于當天上午離開上海錨地,乘“雪龍號”科考船奔赴南極進行科學考察。啟程前,國家海洋局等單位的領導在碼頭上為“雪龍號”的出征舉行了簡短的送行儀式。
   
    據了解,這次南極科考的重點是南極冰蓋研究、地質研究和隕石研究。這些研究目前在國際上都屬於前沿領域,其中對南極埃莫爾冰架的鑽探將鑽透300米深的冰層直達海面,是世界上所有進行南極研究國家中鑽探深度最深的,對研究南極的生態環境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同時,鑽探的風險也很大。
   
    這次南極科學考察將持續到明年3月,往返行程24000多海裏,歷時近半年。中央電視臺記者將隨同考察隊奔赴南極進行跟蹤報道。(新聞30分)
   
   
    
中國南極科考隊首次配備超暖內衣

   
   
    極端嚴寒環境下工作人員的特種內衣製作是個世界性難題。近日,在中國第19次南極科考隊出征壯行大會上,由中科院與國內內衣廠商合作特製的500套超暖內衣全部分發到隊員手上,一起出征南極。這標誌著這一長期困擾南極科考隊員的難題已初步得以解決。
   
    南極洲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大陸,年平均氣溫在零下25℃,最低溫度甚至達零下90℃。更可怕的是南極特有的大風。這裡年平均風速為17—18米/秒,最大風速達80—100米/秒。10米/秒左右的風能捲起地面上的積雪,當風速超過15米/秒時,便形成了暴風雪。在南極,暴風雪天氣日數約佔全年的1/3,是限制人類在南極活動,阻礙人類適應南極環境的一個主要因素。在南極探險、考察活動中獻身的人員裏有相當一部分死於暴風雪。
   
    據介紹,在南極這樣的極端環境下對內衣有更高的要求:不僅要特別保暖,還必須有不凡的導濕和透氣性能,使出汗集聚在體表的濕氣減少到最低限度。在南極,科學家們往往是背著一身重重的科研儀器,穿著沉重的棉膠靴,在風雪中,走40分鐘就算是近路,不高的山也要拄著雪棍,手腳並用往上爬,雖然天寒地凍,但身上卻總是汗出如漿。傳統保暖內衣的劣勢這時就會體現出來,汗和濕汽排不出去,粘膩的感覺非常難受,而汗水冷卻會讓身體更冷。更可怕的還是極地下降風,從冰蓋上吹來的下降風風速也極大,風勢就著全身的汗液,會把人一下子“凍透”,許多隊員因此而凍傷。這要求保暖內衣必須能迅速排汗。
   
    據悉,即將隨科考隊員出征南極的這500套特製“中科精工紡”保暖內衣,是在暖卡保暖內衣的基礎上特製而成的。暖卡是中科院動用幾十位科學家、耗時15年、斥資數千萬研究而成的一種全新保暖纖維。其保暖率超過羊絨21%,排汗導濕性高於全棉15%,透汽率比全棉還高10%,初步實現了保暖與排汗兼顧的突破。(新華社:段世文)
   
   
   
    
我國第19次南極科考準備就緒

   
   

    (2002年11月18日)記者今天從上海傳來消息,我國第19次南極科學考察活動即將開始。
   
    來自國家海洋局、中科院、清華大學和武漢大學等機構的近百名科研人員參加了這次科考。其中半數以上的隊員多次參加極地考察,最多的一位去南極已有9次。隊伍中還有9名女科研人員,是我國歷次南極科考中女隊員最多的一次,部分女隊員還將留在南極參加越冬科學研究。
   
    中國南極第19次科學考察隊領隊魏文良説:“已參加過8次極地考察任務的雪龍號,在10月份全面檢修後,做了為期3天的試航,狀態良好。由於這次科考活動要從中山站延伸到500公里以外的格羅夫山冰川,直升機將擔負起極地運輸和急救等重要任務,因此我國生産的“直九”型直升機的加入,為這次科考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14點新聞)
  


穿越極地天險 中國第十九次南極科考隊領隊魏文良 (2002年12月13日)

發表評論 


責編:何貝莉 來源:央視國際網絡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