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 兩會新聞人物

兩會人物袁隆平:糧食安全不能只靠技術進步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04日 22:59


  這次兩會上,無論是代表、委員還是記者,只要遇到全國政協委員袁隆平院士,都會不約而同向這位雜交水稻之父打聽,我們的糧食夠吃嗎?靠農業技術能不能保證糧食安全?今天,《經濟半小時》的記者馬洪濤遇見了袁隆平委員,就有關糧食的問題,對他進行了專訪。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記者:“今年來開兩會,你在會上最關注的是什麼問題?”

  政協委員袁隆平:“我有個發言,就是糧食安全問題,因為我是搞農業的。”

  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1930年出生於北京,1953年畢業于西南農學院,之後就一直從事農業教育及雜交水稻的研究。他在這次政協會議上的發言中指出,我國的糧食産量已經連續四年下降,糧食安全已經迫在眉睫。

  政協委員袁隆平:“4.85億噸,這是我們的警戒線,去年我們只有4.35億噸,降到警戒線以下幾千萬噸。”

  袁隆平説,從2000年到2003年,中國的糧食産量已經連續四年下降,2003年中國的糧食産量為8617億斤,已經低於9760億斤的全國糧食消費量,糧食産量的不足已經顯現出來。

  袁隆平:“但是從我們去年的産量,加上去年的庫存,應該還是能夠滿足我們當年的需求。2004年大概問題不太大,這個糧食供求還是平衡的。到了2005年,如果繼續下滑,這個糧食就成大問題了,誰能夠養活中國,不靠自己。”

  在參加兩會的政協委員當中,近74歲、又瘦又黑的袁隆平顯得與眾不同。來北京之前,他還騎著一輛摩托車,在實驗室和稻田之間奔波。他説儘管每年他的收入也不少,但是他喜歡穿的樸素,吃的平常。面對來自國外“誰來養活中國”的質疑,袁隆平始終認為中國能夠憑藉有限的耕地養活全部中國人。20多年的努力,他使中國雜交水稻的畝産量大幅提高。

  記者:“我們也看到了在你幾十年的努力當中,我們的糧食單産在成倍地增長。但是我們同時也看到,在最近幾年我們的糧食産量仍然在下降,為什麼科技的進步並沒有帶來糧食的同樣的增長?”

  袁隆平:“最主要的因素是農民沒有種糧的積極性,你再好的東西他不種,他種了是賠本的,這是谷賤傷了農了。”

  袁隆平在兩會上説的最多的,就是要有好的政策,來調動農民種田的積極性。他用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故事,説明農民的艱難處境。一次他到湖南南部進行超級水稻的驗收,一個老農對他説了這樣的話。

  袁隆平:“他走過來,他説袁老師我要特別地感謝你,我種了一輩子田,從來沒看見這麼高的産量。但另外一方面,他説我還要埋怨你,你把産量搞的這麼高,現在稻穀不值錢,他説我沒有效益呀。”

  袁隆平不無憂慮地指出,2003年我國的糧食播種面積已經不足15億畝,是建國以來最低的糧食播種面積。而且從1997年到2002年,我國的耕地凈減少了6164萬畝,平均每年減少1200多萬畝。

  袁隆平:“我們也知道,最近幾年因為這些各方面的開發用地,我們的耕地已經損失了6000多萬畝。現在亂搞開發,搞形象工程,把很好的良田佔了以後搞形象工程,還有沙漠化,還有退耕還林等等,都要減少耕地。所以你知道單靠我們的科技進步,沒法解決糧食的安全問題,那不行的。一個是通過科技進步,大幅提高糧食作物産量;第二個就是好的政策,使農民種糧有效益,要調動他的積極性;第三個就是保護耕地。”

  袁隆平説,他曾經做過一個夢,夢見自己試驗田裏的水稻,像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把那麼長,粒子像花生米那麼大,他和朋友散步累了,就坐在稻穗下面乘涼。

  袁隆平:“這叫禾下乘涼圖。”

  記者:“現在還會有這樣的夢想嗎?”

  袁隆平:“只是一個夢。我倒希望這個夢能夠實現,那中國人吃飯就不成問題了。”

  袁隆平委員向我們透露,國家對他的研究工作非常重視,最近三屆政府,都分別向超級水稻的研究項目撥付了1000萬的科研經費。他還告訴我們,最近去超市,他發現每斤大米漲了三毛錢。儘管要多掏點錢,但袁隆平還是很高興,他希望糧價高了,能夠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他們種糧的積極性。

(編輯:劉瓊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