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 經濟信息聯播

山東:德隆搶開農資超市(2003.07.24)

央視國際 2003年07月25日 09:47


  種子、化肥、農藥這些農民必備的生産資料,長期以來,一直由農村供銷社在壟斷經營,然而這一格局最近開始瓦解。不久前,民營企業德隆集團攜鉅資大舉進軍農資市場,並聲稱五年之內要在全國建成一萬家連鎖店,山東是德隆進軍農資市場的橋頭堡,截至今天,這家公司已經在短短半年之內新開了152家連鎖店。

  在德農超市一家新開連鎖店的門前,記者看到當地的農戶開著拖拉機拉著全家人前來採購。走進店裏,所有的貨品都是明碼標價,開架銷售,農民可以自己挑選。結賬用的是電腦收款機,每家農戶手上都有一個榮譽會員證,上面是全部的購買記錄,買得越多,給的優惠也越多;購買的農資出了問題,也可以憑記錄獲得賠償。在山東的幾個縣市,以統一形象出現的德農農資連鎖店已經開到了每一個鄉鎮,店與店之間的半徑不超過3公里。市郊則設立中心店,對連鎖店實行統一管理,統一配貨。

  山東德農農資超市有限公司是德隆專為進軍農村市場設立的子公司。在該公司濟南總部,開店進度表正在被員工頻頻改寫。德農聲稱,年底之前這樣的連鎖超市在山東要開到630家,然後向國內農業最發達的十個省份擴展,每個省開店八百到一千家。按照一家連鎖店投入固定資産50萬元,流動資金60-70萬元計算,整個投資規模將突破100億元。

  山東德農農資超市有限公司董事長袁志斌:“我們提出的最終口號就是要做中國農村的沃爾瑪。”

  

山東:供銷社連鎖經營應對“德農”擴張


  在德隆集團最早開店的山東壽光市,供銷社系統原來佔據著整個農資市場70%的份額。為了保住自己的市場,當地供銷社與德農超市之間展開了短兵相接的競爭。

  經濟信息聯播記者:“在我身後是德農農資超市在壽光的第一家連鎖店,在它的兩邊各有一家供銷社的門店,如今他們都有了一個共同的名字——豐源農資超市。”

  這兩家店舖顯然是剛剛換上豐源農資超市的招牌,開業大吉的橫幅還沒有摘去。走進店舖,記者看到店裏仍然是傳統的格局,消費者不能自行挑選,大部分貨品也沒有明碼標價。壽光市供銷社職工説:“就是加盟,我們都是供銷社的職工,所以聯社把我們統一加盟。”

  豐源農資超市由壽光市供銷聯社的龍頭企業組建,它已經發展了80家連鎖店,超過了德農在壽光的開店數。按計劃,3年內豐源的連鎖店還將增加到300家。記者了解到,加盟後的門市仍由供銷社的職工個人承包經營,但化肥等主要農資必須從豐源農資公司統一進貨。壽光市供銷聯社還專門出臺了連鎖經營辦法,對每家加盟店收取3000元的押金,以保證商品的質量,維護超市的信譽。壽光市供銷聯社副主任王時國介紹:“通過這個連鎖,我們供銷社整體上社會形象有了提高,原來是分散的,現在管理集中,比較規範了,農民比較喜歡。”

  山東德農農資超市有限公司總裁袁志斌:“他們這種仿傚呢,和我們有非常大的差別,我們主要以直營店為主,這種加盟的方式很難控制商品質量。我們幾年內現在不考慮用加盟方式進行擴張。”

  

農資市場:亟待規範整合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長期以來,由供銷社一統農資市場的經營格局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打破,農資市場在今天出現了供銷社、個體工商戶等主體多頭經營的局面。由於缺乏有效的監管,農資市場的無序競爭正在演變為新的矛盾。

  這裡是北京郊區通縣的胡各莊,當地農民告訴記者,除了化肥以外,其他的農業生産資料都在各種各樣的專業農資經銷點購買。通州區種子公司門市部負責人王連輝:“現在的經營老實説比較亂,過去都是國家統購統銷,現在市場放開了,基本上不出什麼大問題,誰都可以進。”

  在山東壽光,總共有1100家農資經營店在經銷各類農業生産資料,而供銷社以外的個體工商戶佔到了600多家。但是由於監管不力,農資産品的質量經常發生問題。

  為了改變農資市場上的混亂局面,專家指出,必須引進大的投資主體,用連鎖經營、加盟店等現代流通方式改造傳統的農資經營模式。全國供銷合作總社農資局局長李佔海:“德農的出現是一件好事,德農不進來,其他企業也會進來。德農進來以後,國際上的大公司也會進來。”

  

以農資為支點 撬動農村大市場


  內需不旺現在已成為影響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其中,農村市場的活力不足又是其中的最大的難題。專家指出,我國農資消費已超過1000億元,以農資産品的消費為突破口,可能為解決這一難題找到辦法。

  記者在山東壽光調查時發現,農民對生産資料的消費佔其消費總量的近一半。山東省壽光市副市長馬金濤:“壽光市有86萬農民,農資佔毛收入40%到45%,人均2000多塊,壽光共16億到17億元。”

  我國農業生産資料市場很大。以種子為例,去年全國種子市場交易額300多億元,專家預測未來幾年,種子市場容量將達到800億元。加上其他農資産品的需求,預計我國每年農資市場的需求總量在1500億元左右。由於農資産品是農民的必備消費,所以這塊市場不僅穩定,而且每年都在增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宏觀室主任肖俊彥:“國家應該出臺一些政策,鼓勵農民發展,比如小額貸款,互助,鼓勵龍頭企業,幫助解決農民農資市場資金瓶頸問題。”

  近年來,農民對彩電、洗衣機等生活品的消費方面雖然沒有較大的起色,但是對生産資料的消費卻一直在上升,預計未來幾年農資消費將達到農村消費總量的80%,面對潛力巨大的農資市場,國家已經做出部署,在農村逐步發展農業生産資料和日用工業品的連鎖經營,用現代流通方式改造傳統經營網絡。專家指出,一旦這些措施真正到位,農村消費市場的長期疲弱將可能得到根本的改觀。

(編輯:楓聆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