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 中國財經報道

空調第二季:東邊日出西邊雨

央視國際 2003年06月04日 20:37


  主持人:“非典”疫情突發,空調市場轉冷。每年的“五一”黃金周對於空調廠家和商家來説都是“流金”的歲月,廠家和商家都會在此間賺得盤滿缽滿。然而,今年的“非典”,使得躊躇滿志的空調業遭遇了“寒流”。那麼,今年空調的賣點是什麼?空調行業的“後非典時代”如何?今天我們就和陳淮先生一起來關注這個話題。

  最近本欄目記者陸續走訪了國內的一些空調企業和商家,了解到空調行業最新的生存狀態,下面我們看看記者報道。

  往年的“五一”黃金周,可以説是各大空調廠商和銷售商日進鬥金的日子,黃金周空調的銷量通常是全年銷量的30%。往往一個品牌一天就能熱銷上百台,空調安裝更是排成長隊。然而,今年春季的“非典”,卻讓空調的生産商和銷售商初嘗“門前冷落鞍馬稀”的滋味。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銷售分公司經理王勇:今年由於“非典”的影響,全國空調市場需求量與去年同期相比較減少了50%。

  經過統計,“五一”期間,北京地區空調銷量較去年下滑了將近一半,有的品牌甚至不到去年同期的30%。在北京蘇寧電器連鎖店幾千平米的電器城內,記者看到,空蕩蕩的大廳只有幾十個顧客,其中詢問空調的不過三成。眼見空調銷售旺季過半,生産商和銷售商們如坐針氈。

  廣東格蘭仕集團副總經理俞堯昌:我們也感覺到我們的壓力確實是非常大的。

  TCL集團空調事業部銷售中心總經理張鑄:如果銷售規模不能夠達到這個目標的話,整個預算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從五月中旬開始,國內的空調廠商紛紛各施手段,或者聯手展開大規模促銷,或者轉型出口,以期在今年夏季,將市場的“積壓消費”釋放出來,最大限度地“救市”。

  廣東格蘭仕集團副總經理俞堯昌:由於銷量銳減,我們迅速調整策略,加大出口的份額。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銷售分公司經理王勇: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也在想一些其他辦法 ,包括800免費電話訂購和加強集團消費的市場開發力度。

  一些空調銷售巨頭相繼提前舉辦空調節,“降價”吸引顧客,通過一系列的禮品贈送,刺激市民的消費熱情。一些空調廠家和商家還把“殺菌換氣,健康呼吸” 的標誌打在空調上,根據市場的變化適時推出“有氧空調”“健康空調”。由此一些業內人士推測,中國空調業內外近3000萬台的年銷量中,有近2000萬台空調因不具備殺菌健康功能而面臨市場考驗。

  蘇寧電器連鎖店李成剛:一些品牌機,健康、消毒、殺菌的空調,比較好賣,佔了銷售額的80%。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銷售分公司經理王勇:“非典”對於雜牌空調機是一場災難,對於名牌産品來説,我們認為是救星,因為中國的空調行業已經走到了深淵的邊緣。

  主持人:現在有人士就認為中國空調業走到今年,可能是遇到了最困難的一個時刻了。天氣一直不太劇烈的這種變化,又遭遇突發的“非典”疫情,再加上我們空調生産企業的産能不斷擴大、庫存不斷增加,有人士就對今年空調業的發展持非常悲觀的態度。您怎麼看待中國空調業的發展和市場的發展?

  陳淮:你要説市場的發展,我對市場需求的前景是非常是樂觀的。我認為你剛才説的三個理由或者四個理由都不構成我們對市場前景看淡的原因,恰好相反,我堅信今年的空調銷售量比去年要明顯增長。在今後幾年,中國的空調市場還會持續地放大,應該説我對這個還是有一定的判斷依據的。

  主持人:那麼您以什麼為判斷依據,認為今後的空調市場還會不斷擴大呢?

  陳淮:我們有一個大致的説法,我們説中國老百姓普通人家用空調最長不超過十年時間,大多數人們普遍地用空調不超過五年時間,僅僅這麼一個週期,我們就説中國的空調市場都已經飽和或者面臨寒冬了,我不可能相信這麼一個事實,而且在過去兩到三年中,中國的城市化才剛剛來拉開序幕而已。我們十五計劃以來,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柱就是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空調量的需求增長是必然聯絡在一塊的。你剛才説了個短期因素,説“非典”可能對人們用空調構成了一定的影響。在一個很短的週期內,也許人們在重新思考我需要什麼樣的空調,但是“非典”是個什麼問題?是人和自然界之間的矛盾激化了。空調是幹嗎的呢?空調就是解決人和自然界之間矛盾的一種工具。現在就看這個工具能不能解決得好這些矛盾,解決得好,你的市場只會大不會小,我想這是顯然的道理。

  主持人:那您覺得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我們的生産企業該如何來適應這種市場變化?

  陳淮:我舉個例子,你剛才説到“非典”,“非典”就暴露了我們今年城市化過程中一個新的缺陷,什麼缺陷呢?新型寫字樓是密閉式的,中央空調可能存在著不安全系數。那麼至少在一個臨時性、過渡性措施上,我們能不能推出一個替代型的方案、補救措施。我的空調就拿過去的窗機改的,架在辦公室窗戶上就能臨時替代中央空調,“非典”疫情到現在兩個多月了,我們這麼多空調廠家,有誰拿出一個合理的替代方案來?我相信在技術上一點都不難,它不過是窗機的延伸而已,像這樣的需求市場應該説是非常迫切的,我們廠家和這個市場的距離我覺得還有不夠貼近之處。

  主持人:從您的分析來看,我們生産企業目前之所以感受到這種競爭的壓力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是産品創新能不能跟上市場的需要,針對不同地區做有針對性的這種産品。第二個就是你能能夠儘快地適應市場的波動,遭遇到“非典”疫情的時候趕快推出一個産品或者拿出一個補救的措施。除了這兩點之外,對於空調企業,以及他們所組成的龐大的空調生産行業而言,還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陳淮:應該説我們現在空調行業的生産能力、規模、成本已經比最初起步的時候有非常明顯的進步了。比如説我們的質量相對來説已經比較穩定,成本在市場上也有一定的競爭力,這些都比過去有很大進步。但是品牌優勢樹立的還不充分,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改進的也不快,我們説不出這個品牌和那個品牌之間究竟它的優勢何在,只是耳熟和不耳熟的區別。我們市場有一句話,不怕千招會,就怕一招絕,我們的空調廠家很多都沒有自己突出的特色。我也非常相信,我們的空調業實際上正面臨著一個産品的技術構成,品牌快速升級的過程。不過有些廠家在那兒叫苦,它是有些內在的蓄積力量還沒釋放出來。

  主持人:記者從中國家電協會了解,由於氣候原因,2002年空調銷量已經遠低於廠家預測,造成了歷史上最大的庫存積壓,總共有接近1000萬台庫存等待在未來兩個月中消化,在這樣的前提下遭遇“非典”,空調企業該做出怎樣的戰略調整呢?

  巨大的庫存壓力、原材料漲價、變頻標準之爭,以及前段時間的自爆“成本內幕”,無論是否有“非典”,今年的空調市場的競爭已經是險象環生。在這種局面下,空調廠家們怎樣盤算自己未來的日子呢?

  5月29日,國內空調主力軍之一的科龍空調爆出新聞,科龍的大股東格林柯爾出資2.07億元,正式戰略控股合肥美菱集團。此前市場一度傳聞的國內幾家空調巨頭在安徽較勁的消息暫時告一段落。

  “與格林柯爾激烈較勁的國內企業不下五家”,科龍副總裁嚴有松進一步向我們證實收購美菱背後的激烈競爭。雖然在美菱目前的業務中,空調業務和冰箱、洗衣機相比是小巫見大巫,但並購之後,科龍在空調領域的戰略佈局當然會隨之調整。

  在收購美菱的幾天后,6月4日,ST科龍順利摘帽,公司股票簡稱恢復為“科龍電器”,至此,格林柯爾控股的上市公司已經達到了3家:科龍電器、美菱電器和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格林柯爾科技。科龍董事長顧雛軍表示,目前仍然在與其他製冷企業接觸,後面的並購並未結束。

  科龍集團副總裁嚴有松:今年整體行業平均單價下降是比較大的,而且一線品牌和三線品牌的價格趨同,所以今年出現了洗牌格局,就是銷量本身向大品牌集中。

  實際上,類似的企業整合不止科龍一家。近期樂華空調也傳出消息,公司與TCL空調高層秘密接觸商務合作,聯手進攻市場。

  TCL集團空調事業部銷售中心總經理張鑄:我們跟樂華更多是在信用方面的合作,作為TCL冰箱、洗衣機、空調業務,跟國內的一些著名的廠家進行一些相關的接觸,比較順利。

  其實,空調行業雖然還未爆發大面積的企業收購,但大多數空調企業在産量和價格上的淘汰競爭一直沒有中斷過,今年突發的“非典”疫情中,這種競爭只是加重了。大廠商紛紛推出“規模最大化前提下追求合理的利潤空間”的市場戰略,把規模放在第一位,利潤放在第二位。粵美的董事局主席何享健預言,經過這樣的整合,三五年內國內只會剩下不超過10家大型家電集團。

  TCL集團空調事業部銷售中心總經理張鑄:希望這種洗牌的力度越大,可能就對我們越有好處。因為洗牌到最後,無非是憑實力説話。

  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銷售分公司經理王勇:“非典”充當了行業洗牌的催化劑。

  廣東格蘭仕集團副總經理俞堯昌:實際上是一個資本的運營質量以及企業的運營質量和經營質量的較量,是一種綜合實力的較量。

  主持人:實際上我們回過頭來看這幾年,當人們認為空調行業的企業應當進行兼併、重組、提高集中度的時候,市場裏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兼併、收購、重組的情況,是不是我們的判斷出現了偏差?

  陳淮:我們先説個一般的規律,市場競爭非常激烈的時候,就是造就優秀的企業、優秀的品牌、優秀産品的好時候,我們國家的市場經濟和世界各國的市場經濟都證明了這一點。至於説競爭一定導致産能的兼併、重組,這就要看各個行業的不同特點了。空調行業在它的資産中,固定資産所佔的比重是比較小的,固定資産裏除去在廠房、設備、土地,一條流水線所值不多,如果我兼併你的流水線還不如自己買一條流水線,可能成本更低,組織起來更靈活。而且我們空調的叫整機廠,整機廠實際上就是一條組裝線,在我們很多地方比如浙江和廣東,所有的配件、部件都可以就地採購,我沒有必要把你這個生産線買過來,我就地組織一個生産線就可以滿足要求了。這是在空調這個特定行業,産權兼併、重組並不像其他行業那麼激烈。但這並不等於沒有,因為這個兼併還有一個品牌問題,主要意義就在於賣這個品牌和這個品牌附屬的相關市場份額,固定資産方面是相當有限的。

  主持人:那麼有人也這麼認為,在未來的情況下,不管是兼併收購某一個空調企業的資産,還是兼併收購他的品牌,還是進行營銷方面的整合,在這種劇烈的競爭下,國內的空調行業有可能會逐漸地形成三到五家的核心龍頭企業,對這樣一個格局的發展的預測您怎麼看?

  陳淮:我想有一半是對的。我們的市場會高度地集中到若干大企業手裏,這是像空調這種市場話程度非常高的産業的一個共同特點,它不可避免的要走到這麼一個程度。但是不至於説只剩下三到五家或七家八家,就是自然壟斷性很強的領域也可以剩下一百家二百家,也可能一百家企業在生産空調,但是70%、80%甚至90%的市場份額都在前十家手裏頭,但是不等於後面的85家或者90家小兄弟將來不會出現前十家的競爭對手,而且這種情況會長期維持。美國是計算機的壟斷大國,那麼就在是矽谷裏,也有很多成百上千的小公司在那裏做組裝機,一樣賣得很好。

  “非典”、庫存、並購這些字眼對於靠天吃飯的空調業來説,其影響是顯而易見的。然而,這種衝擊也許能夠喚醒企業的市場意識,能夠促進空調産業的技術升級和産品換代,鍛鍊企業靈活地應變能力,使價格戰變為技術戰和更高層次的營銷戰。對於空調領域的諸多變化,我們也將持續予以關注。

(編輯:楓聆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