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校長

南開大學校長侯自新

央視國際 2004年06月08日 17:56

  

  侯自新,南開大學校長。1941年8月出生,1964年于南開大學數學系師從嚴志達院士攻讀研究生,1967年畢業。主要從事李群、李代數及齊性空間微分幾何等方面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如:明確給出了實半單李代數的Weyl群的結構,圓滿地解決了這個長期未能解決的課題;對半單齊性流形上復結構及凱勒結構問題的研究也做出重要貢獻。在《中國科學》、《Lectures in mathematics》等國內外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近30篇。先後赴美國、日本、意大利、香港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學術訪問、講學及參加學術會議,被美國及德國的“數學評論”聘為評論員。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李群及其表示理論”的項目負責人,也是國內這一學科方向的主要學術&&人。

  八十年代中期,與河北大學張知學教授合作,系統地研究了實半單李代數的結構,得到了其分類,這一結果獲1990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八十年代末期,他領導的課題組首先在國內展開了李群無限維表示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了國內第一個討論班,該討論班的成員大多成為了國內該方向的研究骨幹。他們關於拉格朗茲(Langlands)參數的分類,幾何軌道方面的一系列工作頗具中國特色,深受國內外同行的好評,産生了較大的影響。他從九十年代起,與日本學者合作,在齊性倣凱勒流形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深刻的成果,他們給出了緊致齊性倣凱勒流形的完全分類和半單齊性倣凱勒流行的代數分類,日本學者數次在日本數學年會上介紹這些成果,該成果獲1998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現為博士生導師,已培養博士7人、碩士6人,在學博士3人、碩士1人。曾任天津市數學學會副秘書長、秘書長、副理事長。被授予“天津市李群專家”稱號。

  除專業工作外,還先後擔任過南開數學所所長助理、數學系主任、校長助理、副校長等行政領導職務。

  相關鏈結

  

學府北辰: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校園風光

  

  共和國總理周恩來、數學大師陳省身、戲劇大師曹禺、物理大師吳大猷……他們都曾就讀于——南開大學

  1919年,由愛國教育家張伯苓和嚴修創辦的南開大學在“五四”運動波濤洶湧的革命浪潮中誕生,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最負盛名的高等學府之一,也是中國的愛國人士基於教育救國的思想、由中國人自己出資創辦的私立大學中最成功的典範。

  南開大學本著“文以治國,理以強國,商以富國”的理念,設立文、理、商三個學院。初創時期的南開大學規模雖小,但精良的學術和崇尚務實的精神,博得了社會的普遍讚譽。

  抗日戰爭伊始,出於對南開愛國精神的嫉恨和報復的心理,日本侵略軍在佔領天津以後炮轟南開大學,將美麗的南開園夷為平地。張伯苓校長當即向新聞界發表講話:“被毀者為南開之物質,而南開的精神,將因此挫折,而愈益奮勵”。

  八年抗戰時期,南開與北大、清華三校南遷,組成舉世聞名的西南聯大,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弦歌不輟,培養了大批舉世公認的革命志士和科學人才,譜寫了中國現代教育史的光輝篇章。抗戰勝利後,三校復員北歸,南開于1946年返回天津,在一片廢墟中重續學脈。

  1949年,新中國成立,南開大學獲得新生,成為國家的重點大學之一,受到了包括毛主席和周總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和讚譽。

  改革開放以來,南開大學以“三個面向”為方針,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學校規模由9個係、2個研究所發展到今天的17個專業學院(係),90多個研究所和研究中心,覆蓋文、史、哲、經、法、教育、管理、理、工、農和醫學等11個學科門類,還設有研究生院、成人教育學院、職業技術學院、現代遠程教育學院、軟體學院、泰達學院、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深圳金融工程學院及體育教學部;全校共擁有61個本科專業,116個碩士點,75個博士點,1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0個一級學科授權點,18個國家重點學科、13個省市級重點學科,8個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研基地以及1個文化素質教育基地,4個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在校學生由3000人發展到20000余人。發展速度、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均居全國高校前列。

  近年來,南開大學在辦學模式和體制改革方面多有創舉:將原天津外貿學院整體併入形成了“走學科融合道路”的成功經驗;與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共同創辦南開大學泰達學院,被稱為“大學裏的特區”、“南開-泰達模式”;他們首創的“南開-約克”模式更加成熟,形成了MBA教育的鮮明特色;與天津大學實行“獨立辦學,緊密合作”,建立了與天津大學跨校合作的“光電子研究中心”和“南開大學、天津大學劉徽應用數學中心”,得到李嵐清副總理的充分肯定。

  在科學研究方面,南開大學既注重充分發揮基礎科學研究優勢,又高度重視應用研究。在自然科學方面取得了一批國內外公認的研究成果,其中在有機化學、農藥化學、基礎數學、應用數學和光學等領域的部分研究成果都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多年來,南開大學科學研究立足國家和天津,積極為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服務,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該校APEC研究中心與全國高校和研究機構合作,連續六年為國家領導人參加APEC高峰會議提供諮詢報告,受到外交部、外經貿部、教育部多次表揚。2002年10月28日江澤民同志《在亞太經合組織第十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講話》專門介紹了設在南開大學的中國亞太經合組織研究院。該校設立的“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在體制上“獨樹一幟”,不僅為地方、政府部門和企業提供諮詢服務,還“孵化”新學科,培養高級人才,進行地區交流,目前該院設置的“區域經濟和物流經濟與管理”學科方向,開始招收研究生,並與香港、台灣的物流研究機構和經濟實體展開了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必將為大中華經濟圈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八十多年的辦學實踐中,南開人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發揚了“愛國、敬業、創新、樂群”的傳統,形成了“基礎紮實,強調能力,注重實踐,學風嚴謹”的辦學特色和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贏得了廣泛的讚譽。愛國敬業的優良傳統、自強不息的創業精神,是南開人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南開前進的不竭源泉。

  進入二十一世紀,南開大學按照教育部與天津市政府在重點共建協議中提出的“獨立辦學、緊密合作,建設國內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學”的要求,堅持超常規、跨越式發展戰略和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發展原則,鞏固重點學科的優勢,加大基礎學科建設的力度,合理調整學科佈局和學科內部結構,瞄準前沿學科和社會發展需要的關鍵領域,形成基礎寬厚、優勢明顯的學科群體。力爭經過十年左右的努力,把南開大學建設成為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特色鮮明、國內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學。在教育質量、學術水平和整體辦學實力上有明顯提高,某些優勢學科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成為我國高層次創造性人才培養和知識創新的主要基地。再經過若干年的艱苦奮鬥,步入世界一流大學行列。

  目前,南開大學建設國內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學工程已全面啟動,師資隊伍結構有所改善,龍以明、張偉平、陳永川、許京軍等一批中青年學術&&人已經擔綱,成為學科建設的主力軍。學科結構進一步優化,趨於完善合理,物流、應用數學、生物信息等一批應用型、交叉型性文科專業和高新科技類理科專業得到快速發展。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並以優異成績通過教育部本科優秀教學單位評價。科學研究經費快速增長,並涌現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為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明顯增強。辦學條件有了大幅度的改善。辦學空間大大拓展,新增了設施一流的迎水道校區和泰達學院;2002年11月,與深圳人民市政府合作的南開大學深圳金融工程學院成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歐元之父”羅伯特蒙代爾受聘為名譽院長。校園內,一批包括世界一流的數學研究中心大樓在內的總面積近20萬平方米的教學科研建築正在興建,學校的硬體設施將有根本性的改觀。經過“211工程”和“振興行動計劃”的建設,南開大學已蓄積了跨越式發展的能量。

  新紀騰驤,全體南開人正同心同德、淬礪奮發,朝著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大步邁進。

  南開大學基本概況

  南開大學校內基礎設施建設精良,處處體現著以人為本的精神,給同學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提供了最好的條件。

  學校現有教室建築面積54527M2,在校生均教室建築面積3.4M2,教學樓25座,在校生均閱覽座位0.2座,教室寬敞明亮,自習條件良好。另外,學校計算機中心及各院係都配有現代化的機房,學生可以方便快速地上網、查閱資料,獲取信息。圖書館備有豐富的圖書資源,館藏書刊總量達到290萬冊,學生人均館藏文獻114冊,種類豐富,更新頻率高,最快最新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源泉使同學們流連忘返。圖書館還配備先進的圖書查詢系統,可以方便快捷地找到需要的圖書。學校現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4個,學校用於購買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的資金達已34357萬元。

  學校在學生生活上也盡力提供最好的。現有學生宿舍建築面積117888M2,僅在校本部就有二十多棟宿舍樓,人均宿舍建築面積達4.63M2,使同學享有充足的個人空間。宿舍內整潔明亮,設計合理,配備有電話、電視、網絡接口、熱水器等,極大地方便了同學的生活。除了住好,營養膳食更是必不可少。學校在學生宿舍區建有學生食堂四個,食堂各有特色,環境幽雅,南北菜係種類齊全,滿足來自不同地區學生的需要和要求。食堂的飯菜全部採用新鮮原料,精心烹制,營養全面,色香味俱全,很受同學們的歡迎和好評。另外各種正規經營、價廉物美的小飯館、飯店等為同學們的聚餐提供了好去處。課餘還有學生活動中心、活動室、體育館、乒乓球中心等等為同學的休閒和運動提供方便,極大地豐富同學的課餘生活。

  一、學生情況

  1、在校生27869人

  其中 本科生11859人 專科生573人

  博士生1956人 碩士生5623人.

  2、在職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1262人

  3、遠程教育學生4408人

  4、成人教育學生7858人

  5、在校留學生859人 

  二、教職工情況

  1、學校教職工總數4033人 

  其中 正高職稱689人,副高職稱1090人

  2、專任教師1527人

  其中 教授544人 副教授610人

  博士學位641人

  3、研究生指導教師1012人

  其中 博士生導師401人,碩士生導師611人

  三、學科

  1、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2個:

  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光學工程、環境科學工程、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工商管理、哲學

  博士點98個 碩士點158個 

  2、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7個:

  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光學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植物保護、控制科學與工程、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外國語言文學、電子科學與技術、社會學、哲學

  3、專業學院(係)18個

  4、本科專業68個 專科專業9個

  5、國家級重點學科18個:

  政治經濟學、經濟史、世界經濟、區域經濟學、金融學、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基礎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應用數學、有機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農藥學、微生物學、光學工程、環境科學、企業管理

  天津市重點學科13個

  6、國家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8個:

  數學、物理、化學、中文、歷史、哲學、經濟學、生命科學與技術

  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1個

  7、全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4個:

  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跨國公司研究中心、中國APEC研究中心

  四、資産

  1、學校固定資産總值129303萬元 

  其中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38283萬元,當年新增5596萬元

  圖書303.9萬冊,當年新增5萬冊

  擁有教學用計算機4202台

  2、學校佔地面積1480194平方米 

  其中綠化用地455000平方米 運動場地75139平方米

  3、建築面積992276平方米,當年新增107579平方米

  其中教學及輔助用房257357平方米

  行政辦公用房34413平方米

  學生宿舍191053平方米

  教工住宅384396平方米

  五、科研

  1、基地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

  吸附分離功能高分子材料實驗室、元素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工程中心1個 

  農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省部級重點實驗室5個

  其中教育部重點實驗室4個

  光學信息技術科學開放研究實驗室 

  生物活性材料研究實驗室 

  組合數學與核心數學實驗室

  弱光非線性光子學材料及其先進製備技術實驗室

  科技部重點實驗室1個

  科技部"863"機器人網點實驗室

  2、2003年科研經費16540萬元

  其中 自然科學經費15000萬元

  社會科學經費1540萬元

  3、科研成果

  2002年,我校科技論文被《SCI》收錄486篇,居全國第10位;化學學院劉育教授和宋禮成教授個人被引論文篇數分別居全國第2名(34篇/127次)和第5名(30篇/58次)

  六、人才

  1、院士8人 

  2、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0人

  3、長江學者特聘講座教授2人

  4、天津市特聘教授5人 

  5、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基金28人

  6、國家傑出人才基金12人

  7、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11人

  8、獲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9人

  9、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劃”資助者32人

  10、教育部首屆高校教學名師獎2人

  11、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層次22人

(編輯:蘭華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