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最盛大的開幕式

 

CCTV.com  2007年10月29日 08:55  來源:CCTV.com  


     這是一個以舉辦奧運會為踏板,從而實現經濟騰飛的國家。這個國家的首都因舉辦奧運會而成為世界知名都會。第24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這裡成功舉辦,這一屆賽事成為奧林匹克運動實現轉折,通向繁榮的標誌。1981年,國際奧委會將1988年奧運會的舉辦權授予了最後一個提出申辦請求的韓國漢城。
  當時,漢城的對手是日本名古屋。日本具有舉辦夏季和冬季奧運會的經驗,呼聲最高。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地處東北亞朝鮮半島,仍與北方處在緊張對峙狀態下、經濟尚欠發達的國家,竟會突然間以出人意料的勇氣提出申辦請求。漢城提出了兩個頗具説服力的觀點:奧運會不是發達國家的專利。奧林匹克的根本精神是和平,只要有能力展示這一主題和理想,發展中國家也應該舉辦奧運會。韓國將為此做出榜樣。這一口號贏得了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支持。而且,在朝鮮半島分裂的情況下,舉辦奧運會能緩解緊張對峙的局勢,維持和平。
  1981年9月30日,國際奧委會的投票結果出來了,韓國漢城以52:27的絕對優勢戰勝了日本名古屋。歡欣鼓舞過後,人們開始憂心忡忡,當時韓國仍然與朝鮮處於緊張對峙狀態,沿著北緯38度線劃出的停戰區,距離漢城只有50公里,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容易引發變故的地區。連薩馬蘭奇也不認為漢城是最好的選擇。他在回憶錄裏這樣寫道:“我想,國際奧委會給自己惹上了麻煩,對於我來説則可能要背上一副枷鎖。我們已經選擇了一個有問題的國家,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未建立外交關係而受到孤立”。
  為了能給漢城奧運會一個安定的環境,1985年,薩馬蘭奇提出一個極富政治智慧的建議。他決定邀請朝鮮與韓國共同承辦這屆奧運會。對於這個大膽的舉措,朝韓雙方都表示出相當的興趣,併為此進行了長達兩年的談判。雖然朝鮮最終選擇了自願放棄,但是薩馬蘭奇仍在與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不停地進行會晤,以消除抵制的威脅。
  與上一屆奧運會大不相同的是,整個東歐在1984年的洛杉磯集體缺席之後,要求參加1988年奧運會的呼聲很高,在回憶錄中,薩馬蘭奇説到“為了打破這種局面,我們做了許多工作。老實説,那時的民主德國主席昂納克發表的聲明顯然幫了我們一個忙。他明確表示:民主德國決定參加漢城奧運會”,這時,還未與韓國建交的中國向漢城奧運會提供了巨大的支持:為了方便奧運代表團的旅行,中國政府同意向韓國運送歐洲各國運動員的航班飛越自己的領空。改革開放的中國在繼洛杉磯奧運後,同意組團參加韓國漢城第二十四屆奧運會。
  奧林匹克運動終於在東西方的共同意願下,實現了真正的大團圓。國際奧委會承認的160個國家和地區的奧委會成員中有159個參加了本屆奧運會, 8465名運動員雲集漢城,參賽規模大大超過以往各界,奧運會終於跨越了政治,全球不同膚色、種族、國家的運動員實現了空前的大聚會。從1976到1988,對於被人為抵制而分裂了12年的奧林匹克世界而言,“到漢城去!”成為最令各國運動員激動的口號。
  1988年9月17日,漢城奧運會在蠶室體育場正式拉開序幕。52年前的奧運會馬拉松冠軍──76歲的孫基禎老人是奧運聖火傳遞的最後一棒,在1936年柏林奧運會上,他成為了在馬拉松賽場上奪冠的第一個亞洲人。但由於當時朝鮮半島已經淪為日本殖民地,因此,孫基楨只能代表日本隊參賽,並且只能是用日文名字“孫龜齡”。 如今他在祖國75000名觀眾地動山搖的歡呼聲中跑進了主會場。
  從漢江古老船隊開始的前奏,到旋轉得如同花朵一般的韓國長裙舞,蠶室體育場裏充滿了東方文化氣息的表演,為世界呈現了一場驚艷絕倫的開幕式。
  開幕式的最後,韓國高麗亞納合唱隊四名男女歌星用四重唱的形式,演唱了漢城奧運會的主題歌“手拉手”。這首歌深深地打動著戰勝兩次大規模抵制後,終於在漢城團圓的奧林匹克大家庭的成員們。當時有記者用詩一般的語言寫到,“無數不同膚色,不同年齡,不同種族和信仰的人們熱淚盈眶。此時,漢城的天空萬里無雲,似乎昭示著籠罩奧林匹克的陰雲終於散去,遠離了政治喧囂的奧林匹克的未來,將會一片陽光燦爛。”
  《手拉手》之所以廣為流傳,是因為它象徵著團結與友誼,迎合了全球化的趨勢。薩馬蘭奇甚至建議將《手拉手》作為奧運會永久會歌。《手拉手》迅速風靡全世界,被廣泛用在體育比賽、選美大賽、畢業典禮、年會、電視體育節目中,甚至教會也把它當成聖歌來演唱。它成為至今為止最成功的奧運會主題曲。

責編:沙嘉蕊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