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化頻道 > 《麻花》系列 > 正文

審視和思考:《麻花》CCTV.com在線精華錄之批判篇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23日 00:01)


《麻花》四大金剛: 音樂總監伍洲彤,導演邵澤輝,執筆編劇熊原,編劇之一趙大河(從右至左)

  (CCTV.com張俊華主持、整理報道)2003年剛誕生的《麻花》,繼2004《想吃麻花現給你擰》火爆話劇市場之後,2005《麻花2 情流感》以搞笑其外、深情其內的特有魅力備受觀眾歡迎,紅紅火火溫暖了京城的料峭初春。熱鬧過後,我們一起來沉潛自己的目光和思想,靜靜地審視和思考曾經讓我們大笑至流淚的話劇《麻花》……

  3月22日,《麻花》四大主創人員導演邵澤輝、執筆編劇熊原、音樂總監伍洲彤、編劇之一趙大河到CCTV.com真誠面對網友的質疑和批判。

  1、不介意“專業”人士用“噁心”來形容麻花,“我們是非常嚴肅非常用心的”

  【河南商報石彤】有所謂的專業人士,認為你們這個東西太淺,表演也不到位啊,等等,國家話劇院一個資深演員評價:一個不成立的故事,加上一群不成立的演員,形成了一處不成立的話劇。故事根本講不通,能算成立嗎?演員連表演起碼的abc都不懂能,算演員嗎?也不成立!一群烏合之眾在臺上極盡活寶,能算話劇嗎?你們怎麼看這些嚴肅的人兒的觀點?導演請講話

  【導演:邵澤輝】故事、演員、包括表演是否成立不是一個專業的資深演員就能夠評價的,真正能評價一部作品的是最普通的觀眾。如果所有的戲都演給所謂資深所謂專業的演員、導演等業內人士看的話,那話劇告別大家的日子也就不遠了。戲劇不是一個小圈子裏面的自娛自樂,而更多的是和整個社會所有觀眾的交流。嚴肅觀點對我們肯定有鞭策的力量,但是什麼是戲劇的abc?我想只有在真正的創作和演出的過程中我們才能了解。如果它在北京的舞臺上演了35場,大家都覺得他不成立的話,不僅是對創作方和演員的否定,也是對觀眾的否定。我想這樣的評價就有點自説自話了。

  【執筆編劇 :熊原】首先我們這個戲的定位是什麼人看的,我們是給專業人士看的,還是給大眾看的?成立與否,我想不是由專業人士來評判,而是由觀眾來評判。

  【河南商報石彤】這位“專業”人士用“噁心”來形容麻花,你們是否介意?

  【執筆編劇 :熊原】不介意!我從很多媒體上看到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大家對於賀歲話劇市場的一些關注和爭論。應該説,有些提法我個人理解是中肯的,比如説市場魚目混珠、良莠混雜,但我可以很負責任地説,我們是非常嚴肅非常用心地來做我們應該做的一些東西。

  對比《麻花1》和《麻花2》,大家可以發現它的表達方式是迥異的。在策劃《麻花2》的時候,有人曾經建議我們,保留原《麻花1》的劇情,添加2004年所發現的社會熱點與社會時尚。應該説這是一條非常容易的路,但是我們堅決不這麼做。在策劃《麻花2》的時候,我和我的同伴們圍繞著其中的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起承轉合,都展開了非常仔細的討論。最後出品的東西是我們集體智慧的結晶。應該説,我們對自己做出的作品是滿意的。我相信,如果用心去做一件事情,和不去用心做一件事情,出來的作品是不一樣的。

  【yiduhui】除了好玩之外,説實話,這個話劇能給我的思考空間太少了。我的整體感覺這個話劇和它的創作者一樣太年輕了!

  【執筆編劇 :熊原】非常高興你的讚揚,如果你仔細看我們的簡歷的話,我們的年齡已經是中年人了。我覺得你的帖子是對我們的讚揚!

  2、關於中途退場的觀眾:“那不是因為我們的戲不好玩”

  【網絡主持人】因為劇情加進了很多最新電影大片的經典內容和一些都市年輕人的專用新新語言,一些年紀比較大的對流行文化不了解的人看不大懂而中途退場,你們怎麼看這種現象?

  【編劇:趙大河】 退場是很個別的,更多的觀眾都看的很愉快,這樣的話劇主體觀眾是青年人,沒有哪一個東西能讓所有人都滿意,絕大多數人滿意就不錯了。

  【導演:邵澤輝】這是很正常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美學標準,也有自己的欣賞口味,但是在這個戲裏面中途退場的人是非常非常少的。這不是我自誇,而是海淀劇院的經理告訴我的。他説,這個戲演出的過程中連出來上廁所的人很少。退場的也許有他的原因,但我天真的以為,那不是因為我們的戲不好玩。

  【執筆編劇 :熊原】一部戲不可能討好所有的觀眾,至於説年紀大的對流行文化不了解,看不懂而中途退場的那些人,我在劇場的時候很少看到。

  3、關於經典橋段的運用:原創太少?理解困難?可否更荒誕更反叛?

  【等待戈多!】這個本子裏集合了N個電影、小品的經典之處,是這些情節啟發了你,還是你借用它們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導演:邵澤輝】你是愛爾蘭人吧?這個名字我很熟悉啊。。。回答你的問題,並不是這些情節啟發了我們的創作,而是在排練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有很多情節段落在我們這個戲中也很適用,而且我們對一些經典的電影、小品的模倣也是能夠和觀眾更好地交流的一種途徑。通過這些情節肯定表達了我們的觀點,同時也能吸引觀眾,何樂不為?

  【執筆編劇 :熊原】借他人之酒杯,澆心中之快壘而已。

  【網絡主持人】糅合了大量電影大片的經典劇情或對白之後,會不會覺得原創的東西太少,沒有屬於自己的特有的亮點呢?

  【執筆編劇 :熊原】對於電影大片經典劇情,或者對白我們沒有簡單地挪用或照搬,它是經過我們的理解和思考之後,認為符合我們的表現才使用的。也就是説,我們的使用是經過了自己的理解和處理的。

  【白色巨塔】我想問,如果觀眾沒有看到劇中涉及的經典橋段,那麼對理解話劇會不會有困難?

  【編劇:趙大河】應該説不會有太大的困難,如果了解一些我們經典的東西,可能更有助於理解,如果不了解,也能看懂,也同樣能夠得到快樂。我覺得一個話劇可能為不同層面的觀眾都提供快樂,它本身的內容是豐富的,觀眾可以各取所需。

  【執筆編劇 :熊原】不會。相信有一句話大家都很理解,所有的故事在古希臘戲劇裏都寫過了,但是我們現在還是在做。經典橋段只是我們使用的一種工具,它與整個劇情是嚴密地聯絡在一起的。如果觀眾沒有看過那些經典的橋段,這並不妨礙他們理解我們的戲劇。如果看過了,那麼他們也許會得到雙重的快樂,因為對所有經典橋段的使用,我們都是加上了自己的理解。可以看到,這與原來的經典裏所講述的是不一樣的。

  【明月夜!】麻花2我是從頭笑到尾看完的,感覺這個編劇雜糅與拼接的功夫了得,要是再荒誕反叛些就更好了,呵呵,不知道編劇大人咋想的?

  【執筆編劇 :熊原】 我們會更加努力的!

  【編劇:趙大河】我們也希望再荒誕一些,再反叛一些,前期做話劇,我們還在試探階段,沒有太放得開。我想在以後的劇中,可能會更自由一些,也更荒誕和更反叛一些,畢竟説藝術的內在精神都是自由和反叛的。

  4、捐款海嘯:拯救苦難?商業宣傳?

  【網絡主持人】據説《麻花Ⅱ》首場演出的一部分演出收入捐給了海嘯災區,請問是出於怎樣的考慮,拯救苦難?商業宣傳?

  【編劇:趙大河】出於人道主義精神,為受難者捐獻是理所當然的,不僅我們,社會上很多很多人都捐獻了,我們捐的也算不得什麼。

  5、演員不專業,不得不把舞臺撐滿?

  【網絡主持人】戲劇家戈羅道夫斯基曾經提出過一個“質樸的戲劇”的概念,認為戲劇的空間應該是人性的空間,最重要的是演員的表演,舞臺的空間則不必太滿。“麻花”選用了非專業的明星演員,是否因此不得不把舞臺撐滿?

  【導演:邵澤輝】質樸的戲劇並不是説舞臺上東西一定要少,而是交流的方式一定是最真誠的、最直接的,也許很多觀眾會認為非專業的演員的表演並不是很完美的,但是他們的真誠和熱情卻是舞臺上最有魅力的。我不知道“把舞臺撐滿”是不是説我們的舞美設計太過複雜?如果是這個原因的話,我解釋一下,那是因為我們的故事的時空變化跨越性比較大,所以需要更多的有特徵性的標誌物的出現,可能就會顯得太滿。

  >>>>>>>>>>>>進入文化論壇,發表評論        >>>>>>>>>>>>返回文化頻道首頁

責編:木鐸金聲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