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社區頻道 > 正文

十七大“網絡宣講團”第五講:建設創新型國家

CCTV.com  2007年12月20日 18:47  來源:  

  訪談概要:12月20日10:00—11:00,科技部新聞發言人,黨組成員、副部長尚勇來到央視國際網站,和網友就 “促進國民經濟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話題進行了在線交流。進入在線訪談頁面

  在線實況

  主持人:您覺得國家為什麼這麼強調我們應該重視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呢?

  尚勇:首先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使我國的發展融入了國際大背景,從世界上講,科技創新成為當今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的驅動力,在很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知識經濟蓬勃發展,成為它們經濟的一個主流,而且創新型經濟在世界上也呈現了方興未艾的發展勢頭。

  再一個,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競爭的核心是創新能力,也就是創新能力它是一個核心競爭力。對我們國內來講,現在我們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破解未來發展的難題關鍵要靠科技創新特別是自主創新。現在提出來,實現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很多矛盾要去解決,解決這些矛盾的“金鑰匙”就是要自主創新。

  十七大特別強調要改善民生,我們現在民生涉及人民健康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生態環境的問題、生産安全問題、社會安全等等,這些都離不開自主創新。現在我們的自主創新能力成為制約下一步發展的很大的瓶頸問題,特別是在産業結構上,我們雖然是製造業大國,但是我們産業結構層次比較低,很多的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尚缺乏自主知識産權,所以在整個全球化的分工中,我們的很多産業處於産業鏈、價值鏈的低端部分。這樣的話,我們的競爭力也很薄弱,現在靠低成本勞動力或者高能源資源的消耗,這種發展模式已經不可以持續下去了。我們的能源、資源比較緊張,其他的礦産資源也比較緊張,現在環境的壓力很大,解決這些問題,創新能力不夠,技術水平比較低,這就制約了我們的發展。到2020年我們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這種情況下,必須在我們這個經濟發展的列車上加上一個新的“發動機”,這個“發動機”就是自主創新。

  主持人:自主創新在科研方面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您覺得在近階段科研上有什麼比較好的保證?

  尚勇:我們國家自然資源人均比世界水平要低,但是我們最大的優勢是人才的優勢和整個創新能力的優勢。現在我們國家有科技人員3500萬人,在世界上是第一位的,有研究開發的全時制人員150萬人/年,排在美國之後,排在第二位;還有強大的後備軍,現在在校大學生2000多萬人,每年畢業400多萬人,我們人力資源非常豐富,而且我們中國人本身有很強的創新精神,我們民族文化裏面就包括這個內涵。

  再一個,我們國家通過幾十年的發展,重點奠定了很好的科學技術的基礎,我們現在有200多個國家實驗室,200多個工程技術開發中心,有一千多所大學,還有幾百所高水平的研究所。現在科研設施、科研條件都有很大的改善,整個國家的其他基礎建設,也給創新奠定了非常好的物質條件。這些年來,我們國家科技發展取得了重大的進步,我們在很多世界前沿技術領域,在我們國民經濟亟須的重大技術領域,取得了一批突破性的大成果,這帶動了創新能力的提高,也提高了我們企業的競爭力和産品的競爭力。這些方面,都是我們創新很好的基礎。

  我們國家隨著經濟的發展,物質條件越來越豐富,科技的支持強度越來越大,科技投入增長也很快,還有一個很好的條件,就是我們未來市場的需求很大,這對促進自主創新是非常有利的因素,另外我們還有社會主義制度本身的優勢,我們現在到了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時候了,我們也有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紮實的基礎和非常好的優勢。


  主持人:在提到自主創新企業和技術兩方面的關係中,如何保證知識創新結果向技術的轉化,破除企業與科研機構之間的“兩張皮”現象,説白了就是理論跟實踐的相結合問題,您在這方面怎麼看?

  尚勇:這個是我們舊體製造成的弊端,實際上從八五年開始我們科技體制改革的核心就是要促進科技經濟的結合來破除這“兩張皮”,應該説二十多年來取得很大的成就,現在十七大的精神有一個明確的表述,下一步,我們要做好成果轉化,真正實現科技與經濟的結合,關鍵是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産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企業是市場的主體,當然也要成為自主創新的主體,他們直接面對市場,科研機構、大學就應該更好地按照企業的需求來進行研究開發。

  要注重市場導向,企業的需求導向,國家的需求導向。這種情況就企業本身來講,創新能力、自身的創新資源不足,這時候就需要大學和科研院所的力量來幫助企業提高它的創新能力,所以國家的科學計劃也是為引導大學、科研機構來和企業的結合,為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開發企業所需求的産品和技術服務。政府搭建這個平臺,使産學研結合。再一個政府通過計劃來引導,要通過政府的支持來為中小企業的公共的技術需求提供各種服務。

  主持人:您認為怎樣才能全面提高我們民族工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尚勇:首先我們民族工業這些年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我剛才説了,自身的能力還是不足,這種情況下,我看最關鍵的因素還是在企業,這對政府來講就應該有很好的政策,想辦法去引導企業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對企業來講,它必須把它的科技創新作為企業主要的經營活動,現在大多數企業的研究開發投入很低,我們國家規模以上的企業只有四分之一有研究開發機構,還有大量的沒有研究開發機構,就是要鼓勵他們建立研究開發機構。同時在投入方面,我們企業和國際上的科技企業比起來講差距非常大,我們企業平均起來研究開發的投入包括大企業佔他們銷售額的比例不到1%,在發達國家是什麼情況?一般的傳統産業就是製造産業,要佔3%,高技術企業它的研發投入佔它的銷售額的比例10%以上。我們的差距很大。

  另外,我們很多企業還要大量的引進技術,像日本、韓國他們的成功經驗就是企業在起飛階段需要技術,但是必須注意消化吸收。日本和韓國的經驗是,他們的企業用於引進資金與消化吸收的比例是1:5到8,就是引進1元錢的技術要拿出5到8元進行消化吸收。可是我們國家的這個比例是1:0.18,就是我們引進1塊錢的技術,才能拿出來1毛8分錢去消化吸收,所以我們引進了很多的先進技術和裝備卻沒有形成自身的創新能力,過一段時間引進技術落後了,落後了又得再引進,這樣造成了惡性循環。還有企業應該成為聚集人才的主體,十七大提出來優秀的科技資源、人才資源要向企業聚集,企業要創造這個條件,每年我們四百多萬大學畢業生,大量的優秀人才應該到企業去。再一個,企業主要是知識産權産生的主體,但我們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企業,大小企業都算上,僅佔企業的萬分之三,很多特別是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並沒有自己特別核心的自主知識産權,完全用別人的專利來生産,這種情況等於給別人“打工”。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要提高我們的民族工業的自主創新能力,首先提高我們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當然了,我們現在加入WTO,實行“國民待遇”,我們對所有的企業,像外資企業,我們自己的企業,包括什麼所有制的企業都採取“國民待遇”,但是我們很多高技術企業非常薄弱,我們的政府應該創造很好的政策環境來鼓勵他們創新。

  主持人:調動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很重要,我們國家在這方面對他們有什麼優惠的政策嗎?

1/2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