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如何解決新的養老難點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1日 10:35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由於獨生或雙生子女一代的成家立業以及老人群體增長迅猛,導致多數老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家庭規模的縮小,核心家庭的增多,分戶速度的加快,在鬆懈著原有的家庭供養關係的同時也在削弱著家庭的養老功能。所以 “空巢”、“獨居”老人大量産生,導致多數老人的精神需求得不到滿足,精神養老成為新的養老難點。(《南方日報》  精神饑渴,新的養老難點)

    我曾在《中國老齡事業的發展》白皮書中讀到這樣一段話:“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如何在老年人口基數增大、人口老齡化加快而且發展不平衡的條件下,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促進老齡事業的發展,是社會發展中面臨的重大問題。”我覺得國家在這方面已經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力爭讓老年人的晚年過得幸福而舒適一些,但是,我覺得僅靠國家的政策或措施都是不夠的,因為老年人不僅需要物質上的供給,而且更重要的是需要精神上的撫慰,精神上的撫慰會讓他們感覺開心而幸福,會讓他們産生幸福感,這種幸福感是任何物質都不能代替的。説到此,我就想起我們同一樓道裏的三樓有一對老年夫婦,他們的兒子大學畢業後在深圳工作,後來家也安在深圳,老倆口都是退休職工,每個月兩個人都有不菲的退休金,但是他們對他們的兒子有個規定,就是每個月他們的兒子一定得寄50塊錢給他們。老倆口每次一起到郵局去取錢時,都會很開心。小區裏的年輕人不明白他們這是圖什麼呢?老倆口就説話了:“我們不圖他寄來的50塊錢,我們倆的退休金加起來有3000多塊,就是想讓他們時刻想著老家還有一雙父母啊。”從這裡可以看出,老人向兒子要的其實是另一筆贍養費——“精神贍養費”。所以,我們不能一提到養老,就簡單地理解為物質或經濟上的供給,把滿足老人衣食住行作為“養老”的全部,覺得這樣就算盡到了贍養的義務,而對老人精神方面的需求忽略掉了。我們應該看到,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老人們對“精神贍養”的需求其實比物質或經濟更為迫切。記得前幾年央視播放《咱爸咱媽》那個電視劇時,我的父母竟抱頭痛哭(我們家六個人,四個孩子都考上了大學,後畢業工作、結婚,都不在老人身邊,偶而回家探望也是匆匆往返)。後來我們知道後,就內疚得很,我們姐妹幾個兌錢給家裏裝了一部電話(那時候我們家是我們村第一個裝電話的人家),每個星期,無論多忙都給他們打個電話問候一下,從此,一直生病的母親居然奇跡般地好了起來,原來盤居在母親心頭的是失落孤單的“心病”!還有那首《常回家看看》其實也道出了千千萬萬老人心頭的渴望!

    所以我認為居家養老應是我們的首選。儘管現在有什麼托老所或養老院,但是我認為這終不足以解決實際性的問題。因為子女出錢為父母買服務,只是關愛老人的權宜之舉,如果有時間,還是儘量多與老人在一起,畢竟親情不是別人的服務所能完全取代的,而常回家看看,同老人多聊聊天,這是贍養老人過程中其他人所永遠不能被代替的。正是由於我們缺少與老人的精神交流和溝通,所以現在出現的“陪床保姆”也就見怪不怪了。我們只看到了“陪床保姆”不道德的一面,我們是否想到過另一面?即孩子不在身邊工作的‘空巢老人’,他們一方面在生活上需要照顧,另一方面,他們也渴望得到精神上生活的撫慰?所以“陪睡保姆”現象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講,見證的並非是一個道德風化問題,而是一個老年人尤其是時下“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況問題,從側面折射了他們在精神生活上的“空心”困境。

    心理專家指出:“老年人心理素質逐漸弱化,進取心和風險承受能力降低、害怕孤寂、情感脆弱、容易灰心等。這些心理症狀比病痛本身更折磨人,如果得不到親人、朋友、社會的排解和撫慰,必然會導致一系列心理和生理疾病”。我們都該捫心自問一下:人生在世誰不會老?我相信只要我們心中有愛,只要我們時刻不忘盡為人子女者的本分,那麼,解決新的養老難問題就不是問題,而且我們也一定會做得更好!作者:齊君睿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瀏覽原帖全文 發表不群高見

  →→進入"網評天下",發現更多話題!


  

責編:羅潔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