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網友原創] “學士後”悄然走來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9日 16:00 來源:
專題:網評天下精華版

  人民網8月8日“今日要聞”載文説:過去大學畢業生找工作呈現“老三態”:找到工作的春風得意;沒找到的,則馬不停蹄地參加各種面試;準備考研的則絲毫不敢懈怠地復習。現在,在這“老三態”之後,又出現了第四種狀態:進入“學士後”狀態。特別是IT專業畢業生,本科4年出來只會修電腦,面對企業高門檻,只能推遲就業去考證。

  剛看到“學士後”這個詞,我覺得很新鮮,這無疑是個新名詞。我想,“學士後”應該是從“博士後”借鑒演變而來。據介紹,“博士後”,是對英文postdoctoral的直譯,根據《現代漢語詞典》(2002年增補本)下的定義,“博士後”是指“獲得博士學位後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機構從事研究工作並繼續深造的階段。也指博士後研究人員。”但“學士後”的定義是什麼呢?根據上文的意思,似乎就是獲得學士學位之後的“考證”和充電,為就業做好準備。它既不是馬上就業,也不同於考研。因此被稱為“老三態”之後的第四態。

  每年進入8月,大學畢業生們就紛紛為就業而奔波,而煩惱。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困擾公眾的一大難題。大學就業難裏面有一個門檻,那就是工作經驗。這道門檻擋住了多少學子渴望就業的步伐。以IT專業為例,參加面試的學生除了被問及工作經驗外,那就是關於“MCSE 、CCNA 、SCJP ”這“三證”的詢問了。站在用人單位立場上考慮問題,這似乎也是可以理解的。據一位人力資源總監説:“大多數IT企業最想要的是來了就能用的人。對於應屆畢業生,在條件相同的情況下,肯定會優先考慮擁有各種資質認證者。”這應該是有代表性的意見。但學生們卻很抱屈,他們訴苦道:我們剛畢業,哪會有工作經驗,這不是為難我們嗎?

  這真是各有各的道理。學生有學生的道理,用人單位有用人單位的道理。其實,這不過是各類人才供大於求的反映,也體現了人力市場上“買方市場”的強勢邏輯罷了。假如,人才非常緊缺,就像當年憑糧票供糧一樣艱難,用人單位還敢挑三揀四嗎?他們的毛病都是慣出來的。

  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我們在責備用人單位抬高門檻的同時,也應該從畢業生自身找原因。比如“IT專業畢業生,本科4年出來只會修電腦,面對企業高門檻,只能推遲就業去考證”,也不是空穴來風。讓他們在“學士後”狀態多學點技能,多積累點經驗,多考幾個“證”,其實也不是什麼壞事。再比如,我們單位的某本科生,分配到了車間就不知道A3鋼不能淬火,也不知道精加工和超精加工應該安排在熱處理之後進行。車間裏工人都知道的常識,他們卻茫然不知。如果有機械製造專業的“學士後”,恐怕他們就應該重點學習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否則,用人單位怎能實現招人“來了就能發揮作用的”的目的呢?

  面對“學士後”向我們走來,拋開用人單位盲目“抬高用人門檻”的不理智行為不論,從繼續教育角度看問題,“學士後”應該也有其積極意義的。

  繼續教育作為一種區別於傳統教育的新型教育,最早出現于經濟比較發達的歐美國家。據介紹,繼續教育的定義有多種,比如1.繼續教育是指“在正規教育以後進行的一種範圍很廣的教育,使成人不斷獲得有關自己職業的新知識、新技能,同時增長對別的職業的了解。”(美國);2.所謂繼續教育是指“人們為獲得和完善知識、技能和技巧,在普通學校和專業學校或通過自學途徑進行的和有目的的實踐活動。”(俄羅斯)。等等,等等。

  “學士後”雖然是因大學畢業生就業難而派生的産物,但它比失業積極,比考研門檻低、成本也低。其本質是一種自覺的繼續教育。對這一新生事物,我們還是應該給予寬容和理解,讓它在人力市場上發揮自動調節的作用才對。 (作者:華瑩山農夫)

  

本欄目所載評論純係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央視國際立場

  點擊原帖 發表高見>>

  進入論壇 建言立論>>

責編:柳博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