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 > cctv調研區頻道 > 管理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人民日報評電視相親節目:媒體絕不可見利忘義

CCTV.com  2010年06月23日 20:03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觀眾的批評,同行的質疑,主管部門的整頓,使某些格調不高的電視相親節目退出了熒屏。

  或許有人不解,這些相親節目不是很有看客嗎?曾幾何時,收視排行榜上稱王的儘是“相親一族”。不是也很賺錢嗎?《非誠勿擾》一年的欄目冠名要1億多元,一個季度的口播要1000多萬元。如此“火牛”,怎麼還是栽了跟頭?

  有人把電視臺比作餐館,把節目比作飯菜,把觀眾比作食客。本來,餐館開門迎客,電視臺面向社會,都盼著食客和觀眾越扎堆越好,但不論做什麼總要有章法:食物要衛生安全,節目要健康向上。否則,經營慘澹就是遲早的事。

  在低俗相親節目的真人秀場上,幸福被分解成“有錢”和“沒錢”兩個選項,愛情被驅趕到擠滿寶馬香車的“金光大道”上,純真被引入精心設計的輕薄和嘲諷。在“拜金女”的坦露中,在“炫富男”的利誘中,在主持人和嘉賓會心的大笑中,一些正確的價值觀被顛覆。對此,一位文化界人士痛心疾首:“一場經濟危機,會影響三五年;而一場文化危機,會影響一代人!”話雖重,憂也深。

  大眾傳媒時代,媒體是放大器。經由媒體傳播,一個好人的真善美,會感動千家萬戶;一些錯誤觀點的假惡醜,也會污染無數心靈。當通俗成了庸俗,娛樂成了“愚樂”,相親成了“相金”,這將對公眾的價值觀帶來怎樣的衝擊和影響?將給社會風氣注入怎樣的不良傾向?在一項大型網絡調查中,90%的網民認為,相親節目的拜金之風不可長,這會扭曲國人的婚戀觀念,尤其是誤導年輕人。媒體的責任意識,任何時候都不可淡化。

  一些相親節目靠低俗瘋狂逐利的“豪賭”中,到底誰是贏家?從表面上看,某些媒體暫時贏得了好看的收視數字,也賺了些錢,卻丟了公信,損了形象,更要命的是觀眾已經開始用遙控器投票表達不滿,其前景不妙。而從其傳播效果看,背離了核心價值觀,宣揚了不健康思想,造成惡劣社會影響,既對自身長遠發展不利,又使社會為之付出代價,相形之下,媒體靠低俗榨得的那點甜頭,不過是蠅頭小利,可謂“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教訓警示我們,媒體的生存發展,要講經濟效益,更要講社會效益。在保障社會效益的基礎上謀求經濟效益,使二者和諧共生,相得益彰,這樣的媒體才真正有市場、有希望。反之,靠犧牲社會效益來攫取經濟利益,不得人心,也不可持續,勢必招致受眾和市場的雙重淘汰。從“紙餡包子”到低俗相親,一系列媒體“栽跟頭”的事實中,我們應有痛切而長久的思考,這就是,媒體絕不可見利忘義,樹立和秉持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比什麼都更為重要。

責編:郭筱紫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