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世博:新媒體引領的百姓盛宴 "自媒體"時代已到來

 

CCTV.com  2010年11月02日 14:57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日報  

製圖:王舒懷

  不管你是否意識到,當新媒體照進世博會,分享和互動中,普通觀者依靠強大的網絡,以個人視角傳遞信息的“自媒體”時代已經到來

  潘先生拿出手機,敲下幾行字“中國館的預約券毫無懸念地在10多分鐘內發放一空,西班牙、法國、比利時、日本、沙特的場館,排隊人數時刻保持在3000到6000人。”拇指一按,開心網上便有了新的更新,幾分鐘過後,便有好友前來圍觀。

  “火爆。”一位好友評價。

  “一會兒傳照片和視頻,更火爆。”潘先生回復。

  一條消息,若干照片和視頻,33條評論……

  這一天是5月1日,上海世博會對觀眾正式開放的第一天,沒有長槍短炮,沒有報道團隊,一個人,一部手機,潘先生的好友們通過他的直播,也感受到了世博的首日盛況。

  如今,歷時半年的上海世博會剛剛落下帷幕,累計參觀人數達到7300萬人次。

  世博園內園外,網絡論壇、博客、微視頻、無線終端加上新興的微博客,使得這次盛會的公眾參與程度空前。

  不管你是否意識到,當新媒體照進世博會,分享和互動中,普通觀者依靠強大的網絡,以個人視角傳遞信息的“自媒體”時代已經到來。

  人人皆是發佈者

  邊走邊“織圍脖”,邊看邊在SNS社交網站上曬心情,用手機即時“推”送所見所感的世博觀者並不鮮見,那一端,則是在粉絲、好友關係中通過評價、轉帖不斷疊加並擴大的群落。在世博信息傳遞上,第一來源可能不是官方,不是新聞,而是自己在網絡上關注的某人的分享。

  某網站10月31日的世博微博專區中,有微博3萬多條,有對正在進行的閉幕式的討論,有對參觀的滿足,有對後世博的展望。

  “在世博會這樣的大型公共事件中,新媒體的浸入讓發佈的通道和信息都變得更豐富、立體、多元。觀者通過個人視角捕捉個人感興趣的點,在多個個體的多層次信息傳遞中,勾勒出一個更加全面的圖景。”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胡泳表示,“原本被認定的一些受眾成為了發佈者,眾聲喧嘩中展示著一個‘自媒體’時代。”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分析師單學剛介紹説,據該室統計,世博會期間人民網“我的世博日記”共有網民微博留言3700余條。僅新浪一家,博客中與“世博”相關的博文就有87萬餘篇,微博上,關於“世博”的條目更是達到了117萬多條。

  同時,城市光網,被稱為準4G的TD-LTE的即攝即傳技術等一系列國際先進信息服務技術在世博中的運用,個人的直播變得更加紮實,媒介和人的界線也越來越模糊。

  10月1日上午,中國國家館日的現場,盛大的慶祝活動正在進行,而採用TD-LTE即攝即傳業務進行的活動直播也在同步,憑藉最高傳輸速率可以達到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的技術支持,二者之間的延時只在1秒之內。如果你剛巧有一部可以支持即攝即傳業務的手機,這樣的直播做起來也絕不會遜色于專業媒體。

  “新技術不僅讓受眾成為發佈者,還能對發佈者形成有效的道德約束。”胡泳説,“由於群落中充分的互動和分享,如果有人發佈了假消息,很容易被拆穿。”

  我不在上海,我在世博

  在北京CBD工作的楊小姐,一直工作繁重,去上海現場看世博計劃了好幾次都未得,不過,她有自己的辦法。

  “你看,我可以這樣觀世博,雖然我不在上海。”楊小姐邊説邊打開上海世博會的官方網站,網上觀博的指引就跳了出來。

  網上世博,開了100多年來世博會的先河,國際展覽局已經決定今後的世博會都要建立網上世博會,並以上海的經驗作為典範。

  移動鼠標,根據片區選擇要去的場館,然後選擇進入,可以選擇自動瀏覽或是手動瀏覽,在瀏覽方式上,根據個人要求,還提供了快捷介紹、動態穿越、實境暢遊三種方式,其中在實境暢遊中,惟妙惟肖的3D技術應用,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穿梭的人流、茉莉花的背景音樂、回廊間的婉轉徘徊……

  據上海世博局副局長朱咏雷介紹,截至10月26日,網上入園人次累計超過8100萬,頁面瀏覽量累計達7億。

  單學剛告訴記者,Alexa世界網站排名中,“網上世博”目前已經位居第2363位。

  “當然,肯定沒有現場的體現更豐富,比如,網上遊覽下來的感覺有些碎片化,缺少宏觀情境的把握。”對網上觀博,楊小姐也有一些不適。

  對於未來的大型展會表現形式,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杜駿飛認為,從長遠看,虛擬技術在會展業領域是有前途的,不過從現實應用角度來看,虛擬技術在大型展會中的應用還處在啟蒙時期,要想獲得更大的發展,還受到用戶習慣、用戶規模以及題材稀缺性、公司專業化程度等因素的制約。

  分享,讓世博更精彩

  在百度輸入“世博攻略”4個字,搜索結果多達2600多萬條,各種牛人攻略被點擊爆棚,一個名為“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3日遊攻略”的帖子,涉及參觀路線、內容、餐飲和交通等多項內容,風靡時曾被數以10萬計的網友瀏覽。此外,還有各式的拍客小組、世博標簽群落,在各自的網絡空間裏活躍。

  “分享和互動,將成為未來大型公共活動的必然趨勢。”胡泳表示。

  在長達半年的世博歷程中,很多觀眾不斷用手機記錄下自己和親友們在世博園內的美好瞬間,併發送到視頻網站上與大家分享。

  根據單學剛的統計,至11月1日,在百度視頻搜索中,世博會相關視頻總數量達到186268個,而SOSO視頻搜索有673500個,搜狗視頻搜索有210995個,世博會開幕式、中國館等題材都成為網民發佈視頻的熱點。我們還監測到,優酷網、土豆網、酷6網等主要視頻網站關於世博會的原創視頻片段都超過1萬段,土豆網更是有2.7萬多段,新浪視頻也有近9000段。

  不僅是民間的自發“圍觀”,此次世博會中來自官方的發佈也更加注重信息的有效到達與互動的效果。

  手機作為新一代的互聯網終端迅速普及。世博官方和移動通信企業也及時地通過短信等多種方式為遊覽者提供信息,4月3日,中國移動與新華社在上海聯合推出《世博手機報》,約4000萬中國移動《新聞早晚報》用戶成為首批讀者。

  在上海,公交上、地鐵上、水上巴士上、出租車上,世博的信息會隨時通過終端推送到你面前;世博園內,各類的LED屏、信息牌流動著你想尋找的信息,天氣狀況、排隊人數、演出活動等等;官方網站的訊息提示隨時更新,每位手機用戶在入園後都會收到兩三條排隊、天氣、交通等方面的短信提示,世博志願者、山東館、上海館等都開通了微博專區,積極與網友互動;每週末,手機報也會自動發送給用戶,不論你在何地,世博看點、明日焦點、由遊客上傳的世博故事都近在眼前。

  “新媒體的廣泛應用,特別是微博、SNS的參與,為世博信息的傳遞提供了一個更廣泛的平臺和表達方式,如果事件營銷等方式也能在官方大型活動中良好運用,將會産生更大的傳播效果。”杜駿飛説。

責編:郭筱紫

1/1

相關熱詞搜索: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網民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