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為了真愛-追憶陳逸飛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4月20日 19:52 來源:

  


  記得陳逸飛曾經這樣評價自己到美國後取得初步成功的原因,他剛到美國時,以修復古舊名畫謀生。他手巧心細,活幹得好,1年後,古董商要增加工資留他,但他堅決辭工不幹。“這1年裏,我積夠了下1年生活的錢,我要去畫畫了,因為我清楚自己真正愛的是畫畫。”於是,他用賺來的錢去週游歐洲,觀摩寫生,回到美國埋頭創作了數十幅大畫。後來,就是憑這些畫博得了哈默畫廊的青睞。

  不是所有的畫家都是真的愛畫畫的。而陳逸飛是真的愛畫畫,不管後來陳逸飛的事業做得有多廣。即使再忙亂,他總盡可能在夜晚到畫室去畫畫。畫畫的時候,那個衣冠楚楚的陳逸飛就不見了,成了一個不修邊幅的人。

  在當代中國畫壇,像陳逸飛那樣一生創作出那麼多在公眾中具有廣泛影響的代表作的畫家是不多的。陳逸飛的作品大致可分為4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他出國前。在當時的政治氛圍下,這個年輕的畫家和他的同道們一樣,創作政治題材作品是唯一的出路。他選擇了場面宏大、氣勢開闊的軍事題材,如《開路先鋒》、《黃河頌》、《佔領總統府》等。然而,陳逸飛心中的“唯美”傾向,使其在創作這些軍事題材時,也盡可能巧妙地在裏面經營自己喜歡的色彩、人物個性以及情感表達。在那個人性、個性和真實情感被抹殺的時代,他如此在“革命題材”中夾帶自己的“私貨”,是會讓一些警惕性高的人感到不安的。

  第二階段非常短暫,“文革”結束後至出國前。他的代表作是《踱步》。灰灰的調子,透出反思、痛苦和困惑。他所表達的,恰與那時興起的“傷痕文學”相呼應,也是那個時代許多人的共同情緒。

  第三階段是赴美國後。長期被壓抑的對美的追求和表達的慾望,剎那間得到前所未有的釋放。陳逸飛盡情地,也可以説是逆反地表達著他過去無法也不敢表達的對美的夢想。他畫的樂手、旗袍仕女以及幽雅的周莊,是人們最為熟悉的細膩、柔美的陳氏典型風格。陳逸飛繪畫的“小資情調”中,蘊藏著的卻是一個時代中國人的渴望。

  第四階段是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後。他曾説:“我現在可以想怎麼畫就怎麼畫了。”“我想畫得更大氣。”“畫最重要的是氣韻。”反觀其2000年前後直至他去世前的作品,無論海上舊夢還是西藏題材系列,他的筆觸剛柔相濟、圓渾厚實,畫面也瀰漫著一股張力。即使他的舊題材周莊系列也與過去大不一樣了,整個畫面往往都以鮮明而飽含力度的筆觸糾結而成一種大境界,一改以往的清秀、空靈和幽雅,表現出他晚期的藝術追求——壯。

  在陳逸飛那略顯短促的人生中,若無飽滿的激情,若非對藝術炙熱的愛,怎能燃燒出如此的輝煌?

  

來源:《新民晚報》

責編:雍莉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