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博客 論壇 播客 社區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手機MP4
>> 主持人作品

《另岸的風景》:紀念格裏高裏派克(非小説)

------作者:梁艷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22日 19:45

  6月11日,當我播完《新聞30分》的國內新聞時,靜靜地聽著同事郎永淳播國際部分,一個熟悉而又久違了的名字,出現在他念的新聞導語中,好萊塢影星格裏高裏派克去逝,享年87歲。

  緊接著播出介紹派克的成長歷程和曾演出過的影片。

  我不由自主地對小郎説,格裏高裏派克是我的偶像。(這時的話筒是關著的)

  我曾經看過許多部他主演的影片,像《愛德華醫生》、《太陽浴血記》、《百萬英鎊》、《羅馬假日》、《乞力馬扎羅山上的雪》等等。

  記不清是從哪部影片開始,由衷地欣賞他不落痕跡的表演,他的大智若愚,他毫不張揚的灑脫,他謙和的君子形象,並篤定,這就是他——躲在一個個不同身份、姓名之後的真實的自己。

  派克的奪目不僅在於他出色地塑造了許多銀幕形象,生活中的他,更被人稱道。他擁有許多“頭銜”,比如“上流社會的紳士英雄”,

  “銀幕上下純粹的好男人”,“最有教養的公民”等等。

  1987年,派克帶著他出演的五部影片訪華,我第一次從新聞中看到他的形象,仍然是從容的微笑、握手、致意,仍然穿著有筆挺褲線的西褲,乾淨、整潔卻沒有絲毫奢華之氣,儘管已是白髮蒼蒼,他的舉手投足間依舊充滿魅力,

  或許就是格裏高裏派克的形象,左右了我日後的擇偶標準,我對這一點的領悟卻姍姍來遲,好像就是在聽到他的噩耗,重溫他的銀幕形象之際。

  在紀念他的各種文章中,大家提及的最多的一個影片,就是他與奧黛利赫本主演的《羅馬假日》。

  我也不例外,這部影片,超越他很多的銀幕形象,仍鮮活地存在於頭腦之中。但我與大家的記憶略有不同之外在於,那時卻並沒有完全領略到赫本的美麗,而是全神貫注于不動聲色,甘當綠葉的派克身上。

  據介紹,當時派克在拍攝這部影片時,已經是好萊塢的大牌明星,而赫本卻是初出茅廬、寂寂無名的小字輩。所以在赫本與派克初次見面時,赫本也是用崇敬的目光看著派克,派克則在拍攝過程中儘量讓赫本放鬆下來,毫不懈怠、盡職盡責地做好赫本的陪襯。最終,赫本憑藉這部影片奪得了第26屆奧斯卡女主角獎。

  當《羅馬假日》中男女主角悠閒地徜徉于羅馬街道,公主在盡享平民的快樂,樂不思蜀時,觀眾並不知道,那年拍攝時的羅馬,驕陽似火,悶熱難耐,氣溫達到羅馬那幾年的最高;攝製組每到一處,都吸引了眾人圍觀;羅馬城內治安狀況不佳,恐怖事件頻發——《羅馬假日》就是在這樣不作美的客觀環境中完成一個輕鬆、愉快、感人的故事的拍攝,也是在這樣一個條件下,推出了一顆新星,同時也使派克的形象更趨完美。

  有一位澳洲女演員在派克去世後自稱,曾與派克産生過真摯的感情,但考慮到自己的事業在澳洲,兩人只能友好得分手,但後來她為自己當初的選擇而深深懊悔,因為再也沒有遇到像派克這樣的人了。據説,他們的這段感情也和《羅馬假日》一樣純潔。

  派克在1962年由於出演《殺死一隻知更鳥》而獲得當年的奧斯卡男主角,美國電影協會在派克逝世前一週評選出“100名銀幕英雄與惡人”,派克名列“英雄”第一位。

  《殺死一隻知更鳥》是個溫婉的故事,故事發生在美國小鎮梅崗城,人近中年的律師芬奇接手了一個為黑人辯護的案子。影片並沒有在案子本身著色太多,而從一開始就以芬奇小女兒的視角,把故事層層剝開。派克飾演的父親、律師形象,在孩子的眼中高大起來。在這部影片中,時年43歲的派克戴了一幅黑邊眼鏡,遮掩住《羅馬假日》的英俊外貌,脊背也不總挺得筆直,而有些微駝,入木三分得刻畫了一個沒有振臂高呼,沒有發表慷慨激昂、旗幟鮮明的演説來進行抗爭,而只是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富有正義感的普通律師的形象。

  派克塑造的芬奇,可能在影片剛開始時會讓人誤以為其軟弱可欺,但當人們看到他涓涓細流般耐心卻又是非分明的法庭辯護之後,全體起立,崇敬地目送著他離開。

  雖敗猶榮的悲壯,就在這悄無聲息中傳播。

  看到這裡,淚盈滿眼眶。

  派克曾説,“《羅馬假日》是他最喜歡的片子,但只有《殺死一隻知更鳥》才最接近我的內心,是我演藝生活中的高峰。”“我覺得我有很多地方與芬奇相似,他像真實生活中的我。”有評論説,“派克和芬奇是一個完美的混合體”,“一部偉大的影片,剛好與一個偉大的時代同生,那確實是一個演員的大幸!”

  更值得慶倖的是,當演員年老時,他青春年少的時光不會衰老,當演員告別人世時,他生前的形象不會泯滅。所以儘管如今派克已經遠離我們,但銀幕上的他依然伴隨我們左右,就像從未老去、從未離開。

  真希望自己能成為像派克那樣的人。

(編輯:李恩泉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