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黑龍江日報]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留在農民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4日 20:43 來源:

  “CCTV2006年度三農人物”候選人2006年12月23日走進北京大學校園,我省惟一入選23強候選人,省農委副主任、省農科院院長韓貴清以《論文寫在大地上成果留在農民家》為題,講述了我省科技合作共建,科技引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驗,深深打動了北京大學在場學子。

  此次“CCTV年度三農人物”評選活動是第二屆。23名候選人從全國各地推薦的300多名中遴選産生。2007年1月21日,在“CCTV2006年度三農人物頒獎典禮”上,將最終評選出10個“年度人物獎”,以及“年度創新獎”、“年度公益獎”、“年度人物大獎”。此次“三農人物”走進北大是“三農人物走進高校面對面”系列活動的第二場,年度三農人物走進高校目的是讓對遠離“三農”一線的高校學子增強對“三農”的理解,同時讓“三農人物”成為明星。

  我省近年來,充分發揮科技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在全省各縣市廣泛開展農業科技合作共建活動,走出了一條依靠科技進步有效破解“三農”問題,加速新農村建設的新路子。據統計,我省通過開展農業科技合作共建使全省大部分地區農業生産的科技成果普及率和到位率達到98%,農業綜合生産能力顯著提高,近三年時間就實現了糧食産量127億公斤的增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曾做出重要批示,要求農業部對我省農科院的做法予以了解和總結。

  精彩片段回放

  韓貴清:在這個美好的時節,我第一次走近高校,來圓我的北大之夢,非常感謝中央電視臺給我們三農人物提供這麼一個舞臺,作為黑龍江農民的代表,我倍感榮幸。北大是學者的聖殿,這裡集合了當代中國最優秀的青年學子,有最寬鬆的學術氛圍,有科學進步的優良傳統,站在這個講臺上,我就仿佛回到了大學時代,感受到了蓬勃的書生氣息。我的家鄉在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現在我想給大家演唱一首我們家鄉的歌曲……

  韓貴清: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小學和中學都在農村度過,大學又是上的甘肅農業大學,現在我雖然離開了農村,但我從事的事業一直和農村、農業、農民息息相關,我的生命之根在農村,我血肉相聯的是農民,我一輩子孜孜以求的就是農業,而且對農民渴望科技之切,有著非常深刻的體會。

  韓貴清:2005年4月,省委現場辦公會決定,總結推廣省農科院幫扶十弱縣的經驗,並在當年啟動了25個農業科技合作單位,黑龍江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視省農科院,我想這不是對我自己的重視。今年5月份省長張左己主持了省政府科教領導小組會議,啟動了31個縣的農業科技合作共建,黑龍江省從此開展了66個縣的科技共建活動。我們農業部的副部長危朝安20天內三次去黑龍江省農科院,他説,我是南方人,到黑龍江省以後,令我改變了對東北的看法。他説,中國的農業現代化首先要從東北抓起。

  韓貴清:過去我們是在黑板上進行學習,我覺得現在已經不靈了,現在如何地讓我們的農民摸得著科技,這是我們當今政府應該重視的問題。過去農民到大專院校是不允許的,但是我現在已經全方位地為農民開放,我們黑龍江省農科院黨組提出了這樣一個思想,我們要面向全省、全國開放,重點是面向農民開放。我看,我們的農民太窮,太苦,如果我們的戰略構想,指導思想不圍繞我們的農民實施,我們中國的農業現代化永遠也實現不了。所以,現在已有350多萬人次到我們的園區參觀,我想我們通過園區的展示,起到了給農民做示範的作用。

  韓貴清:黑龍江省主管農業的副省長他有一次下鄉回來以後,非常深情地跟我説,他説,我剛從農民那兒回來,我問他專家來沒來,他説來了,給沒給你們講課,他説講了,那麼聽沒聽懂?他説沒聽懂。抓緊問呢?專家走了。這個事對我是一個沉重的包袱,一個嚴肅的批評,我發現,我們的農民還沒有看到科技的作用。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在全省的各個市縣建立了35處科技專家大院,我當時提出我們的農業專家要手把手,心對心的指導農民,使農民真正看得見,現在參觀專家大院的農民每年能達到5萬人次。這項工作使全省每年就減少損失5億多元。

  韓貴清:現在由於科技的注入,使全省的糧食産量達到了2006年的756億斤,創造了歷史新高,我們覺得這是政策好,靠科技,人努力,天幫忙的結果。另外我們轉變了農業的增長方式,農業的標準化程度由2003年的35%提高到2006年的78%。我們還規範了市場的經濟秩序,不僅展示了農業新品種和新技術,而且還有效的遏制假種子。現在他們都到我們農科院,因為他們知道我們的種子是真的。現在農民最需要的是良種,最需要的是技術。我們帶著一種對農民的深厚感情,帶著一種良知,我覺得農民就會走向富裕的道路。

  面對發問從容對答

  嘉賓:我是一名大學生,我想問您一個問題,科技轉化成果提高了70%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科研成果轉化到底難在哪兒?

  韓貴清:您問的問題非常好,我們現在全國的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據我們統計只有20-30%,但是發達國家已經到了70%、80%。那麼我們為什麼轉化不了?我們現在很多的專家很注重寫他的論文,我給你舉一個例子,我們過去是在紙上寫字,現在是在網上鏈結,過去我們叫“十個秀才九個抄”,這就是我們現在的科技成果為什麼轉化不了的原因。我們覺得不應該這麼幹,我們的科技成果很多都評了國家一等獎,但是成果卻鎖在了抽屜裏,不能走出去,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專家應該把成果留在農民的家裏,我們農科院在共建的每個村都派了30多個專家,去幫助農民種糧。農民現在都反映農科院的專家把良種帶來了,給農民帶來了很大的效益。過去我們的科研成果轉化只是寫在紙上,現在的科技成果的統計是實在地來自於農村。

  嘉賓:您剛才説您的論文是寫在大地上,而不是寫在紙上的,可是我們現在的很多論文都是寫在紙上,因為這樣這些教授就可以評上職稱,那麼如果您的論文只是寫在大地上,農民只是給您殺頭豬,只是這麼一點利益,那麼在這種利益的角度上,您怎麼保證一些普通的工作者,他們能夠像您一樣懷有這樣的熱心腸,而且你們的農科院怎麼做到良性的發展,我覺得你們是一個中樞的傳導機構,所以如果這個中樞斷了,那可能就不會把成果轉化為效益了。

  韓貴清:現在我們的人事部門是管職稱的評選,我想如果是這樣像這個學生説的,那麼我們哪個專家能夠下鄉去蹲點呢!我們現在已經有12個專家因為把成果轉化成了效益,已經破格地被提升為正研究員。

  專家現場深刻點評

  程序(農業部科技入戶工程專家組組長):韓貴清院長本人不是做研究的,我認識他已經有十幾年了,我本人是在北京農業大學畢業,從事農業科研工作41年了。小平同志講過農業要發展,要靠科技,要靠政策。前幾年在農業科技戰略上面出現了一些分歧,那麼在這種情況下,農業科研人員本身就不能安居,還談什麼樂業呢!而韓院長在政策上面起到的作用在全國都是一個很好的榜樣,他敢於為全省的農業科研人員請命。現在大家可以看到所有的省一級的農科院都已經改成像韓院長他們那樣了。

  大家都説科技興農,科技是第一生産力,但是我們從事科技的人都知道,我覺得科技必須加上行政才能等於生産力,因為中國的條件是農民的素質比較低,如果沒有相當有力的行政作用,科學技術很難深入到千家萬戶,大家可以想想我們全國24000萬農戶,我們哪兒有這麼大的能力呢?所以這裡我們要解決一個方法的問題,形式的問題,所以我們要在這裡通過韓院長提出的資源的整合,通過他提出的項目和專家大院等等這樣的活動,像剛才他講到的幾百萬的農民參觀,我覺得這一點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責編:程振宏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