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兩會大學堂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3月01日 12:40 來源:

 

人民政協的基本工作  人民政協的提案工作

  人民政協最基本的重要工作之一。政協的參加單位和委員向政協全體會議或常務委員會提出的,經提案委員會審查立案後交付有關單位辦理的書面意見和建議。政協提案是政協的參加單位和委員特有的一項民主權利。每件提案均需經過提案委員會按提案工作條例的有關要求審查立案才能成立,是一種有組織的行為,具有嚴肅性;對所反映的問題需進行科學論證分析,具有科學性;需有可操作的具體建議,具有可行性。提案的辦理有專門的機構負責,有一套規範的工作程序,要求件件有著落、案案有答覆。政協提案有“三不限制”原則,即委員提出提案的時間不限、內容不限、人數不限,就是説委員可以隨時通過提案的形式反映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以往政協參加單位和個人的提案,都是在政協全體會議期間提出的。由於政協提案日益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全國政協六屆二次會議決定,將只在全體會議期間受理提案的提案審查委員會改為常設的提案工作委員會,該委員會隨即提出了“三不限制”原則。把提案工作作為政協的一項經常性工作,極大調動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積極性,提案的數量和質量較之以往都有很大提高。

  根據《政協全國委員會提案工作條例》的規定,提出提案一般有以下四種形式:一是政協委員可以個人或者聯名方式提出提案,二是政協全體會議期間可以小組或者聯組名義提出提案,三是參加政協的各黨派和人民團體,可以本黨派、團體名義提出提案,四是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可以本專門委員會名義提出提案。《政協全國委員會提案工作條例》對政協的參加單位和委員如何提出提案作了明確的規定,主要有以下三條:一是提案應當圍繞國家大政方針、愛國統一戰線內部關係、地方重要事務以及人民群眾關心的重大問題等方面提出;二是提案內容應當簡明扼要,實事求是,做到一事一案。委員聯名提出的提案,發起人簽名應當列于首位。以黨派、團體名義提出的提案,須有該組織負責人簽名並加蓋公章。

  人民政協的視察工作

  人民政協最基本的重要工作之一。政協委員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知情參政、建言獻策的重要途徑,也是委員熟悉情況、了解形勢、拓寬視野、學習提高的重要形式。

  根據《全國政協委員視察簡則》,全國政協委員的視察活動目前大體有三種類型:一種是全國性視察,五年任期內有一次跨省、自治區、直轄市視察;一種是就地視察,即在本省、自治區、直轄市範圍內的視察;一種是特邀視察,即國家有關部門邀請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就某一重大問題或重大項目進行專題視察。地方政協組織委員視察的形式,一般都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自行決定。

  人民政協的專題調查研究工作

  人民政協最基本的重要工作之一。1982年12月修訂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的工作總則第七條、第八條都對此工作作了規定。第七條規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地方委員會堅持發展科學、繁榮文化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密切聯絡國家機關和其他有關組織,在政治、法律、經濟、教育、科學技術、文化藝術、醫藥衛生、體育等方面開展調查研究等活動,廣開言路,廣開才路,充分發揮委員的專長和作用。”第八條規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地方委員會組織委員視察、參觀和調查,了解情況,就各項事業和群眾生活的重要問題進行研究,向國家機關和其他有關組織提山建議和批評。”這項工作能夠發揮政協委員之所長,針對國家或地方建設事業中的重大問題,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提出切實的意見和建議,推動各項建設事業順利發展。

  人民政協的反映社情民意工作

  人民政協最基本的重要工作之一。李瑞環在政協第八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上指出: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是政協履行職能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環節。開展這項工作,是人民群眾的願望,因為群眾中確有許多意見亟待反映,許多建議希望引起重視;是執政黨和政府的需要,因為黨和政府確實應當把握社會各方面的情況,及時了解群眾的意願;也是人民政協的職責,因為政協委員聯絡著各個界別、各個階層的群眾,可以多渠道地匯集群眾的意見,直接反映給黨政決策部門。同時,這樣做也有利於更好地履行職能,使協商更加切實,監督更加有效,參政議政更加富有成果。人民政協加強同各級政協組織、各個參加單位及廣大政協委員的聯絡,運用會議、視察、調查、座談、專訪等方式,利用簡報、提案、發言、信件等材料,可以廣辟信息來源,使政協的各項工作、各種活動都含有反映社情民意的意義。人民政協反映社情民意的工作,使基層的許多重要情況和群眾的情緒、意願快捷地反映到領導機關,為領導機關正確決策提供了實情和依據,促進了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人民政協的學習工作

  人民政協最基本的重要工作之一。政協的學習工作是適應形勢的發展和各民主黨派、各界人土的要求開展起來的。新中國成立後,各民主黨派成員、無黨派民主人士和各界人士都深切感到需要用新的觀點來認識問題,使自己的思想跟上時代的發展,提高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因此迫切要求學習政治理論、時事政策,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 1950年4月,在各民主黨派總部發起和提議下,政協全國委員會決定成立學習座談會,依據自願報名原則,組織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全國政協、中央人民政府及政務院五個方面的高級人員進行學習,並設立學習座談會幹事會負責學習工作。1954年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制定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把學習工作列為人民政協的重要任務。1955年4月全國政協設立學習委員會取代學習座談會幹事會。學習委員會的成立,對人民政協的學習工作起到了全面推動和組織的作用;各級地方政協也普遍設立學習工作機構。為適應高級民主人士和高級知識分子系統學習政治理論的需要,全國政協于 1956年在北京創辦了社會主義學院,後改稱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一些大城市的政協也相繼創辦了政治學校,有的改稱社會主義學院。在“文化大革命”期間,人民政協和民主黨派被迫停止了活動,學習工作也隨之停頓。粉碎“四人幫”後,政協的學習工作重新走上正確軌道。隨著階級狀況的根本變化和工作重點的轉移,我國進入了以實現四個現代化為中心任務的新的歷史時期。1982年修訂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規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地方委員會組織和推動委員在自願的基礎上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學習時事政治,學習和交流業務和科學技術知識,增強為祖國服務的才能。”為了加強對新時期學習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認識,加強對學習工作的組織領導,明確新時期學習工作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原則,全國政協于1985年 6月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學習工作會議,這次會議使人民政協的學習工作有了新的進步。政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取消了學習委員會,學習工作通過各種會議、專門委員會組織的學習報告會、繼續編印學習資料和其他輔助材料等多種方式開展。

  人民政協的祖國統一和海外聯誼工作

  人民政協最基本的重要工作之一。1979年6月15日,鄧小平在政協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所作的開幕詞中強調指出:“人民政協應當積極開展工作,發展愛國統一戰線,促進台灣早日歸回祖國,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政協委員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不少人與臺港澳和海外有著深厚關係和歷史淵源,在促進祖國統一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政協促進祖國統一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宣傳貫徹有關祖國統一的方針政策;開展對臺宣傳工作;了解和研究有關臺港澳的政治、經濟、社會及海外華人社會的重要情況;了解和反映臺港澳僑各方代表人士對四化建設和祖國統一的看法和意見;開展對臺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華人聯絡工作,廣交朋友;促進海峽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交流。人民政協促進祖國統一工作的主要渠道有: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方式擴大與“三胞”的友好接觸,如組織有代表性人物出訪,邀請“三胞”中知名人士來訪等;邀請“三胞”中有關人士參加各種重大的紀念活動,如紀念民主革命先驅人物和著名愛國人士誕辰、逝世的集會,紀唸有關國共合作事件的集會,紀唸有關台灣重大事件的集會等;邀請“三胞”中的代表人士參加政協舉辦的各種聯誼活動,如新年聯誼會、新春同鄉會、中秋茶話會、國慶聯歡會、書畫聯誼活動等;向臺港澳和海外徵集和交流文史資料等。

  人民政協的文史資料工作

  人民政協最基本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周恩來在擔任政協全國委員會主席期間倡導並組織開展起來的。1959年4月29日,周恩來在招待60歲以上全國政協委員茶話會上指出,戊戌變法以來是中國社會變更極大的時期,有關這個時期的歷史資料要從各個方面記載下來。他希望過了60歲的委員都能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留下來,作為對社會的貢獻,並指示政協全國委員會成立工作組時,其中要有收集歷史資料的組。根據周恩來主席的指示,政協全國委員會于 1959年7月20日成立了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8年4月改稱文史資料委員會)。隨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協也相繼成立了文史資料工作機構。政協文史資料工作遵循“親歷、親見、親聞”的原則。經過 30多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截至 1995年底,全國各級政協已徵集和出版了文史資料16.6億字,內容包括政治、軍事、工商、經濟、科學、文化、教育、民族、宗教、華僑、社會等方面。這些史料,在存史、資政、團結、育人方面發揮了特有的作用,因而深受社會各界的重視和歡迎。文史資料具有代表性的出版物是《中華文史資料文庫》。這套大型叢書是從全國各級政協業已出版的文史資料選輯11600多輯、專輯資料4400多種,共計16億字文史資料中薈萃的精華,共3000萬字。《文庫》的出版,既是對30多年文史資料工作成果的總結和檢閱,也是人民政協奉獻給社會的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人民政協的對外交往工作

  人民政協最基本的重要工作之一。人民政協自成立起,就根據國家的外交方針政策,積極參與國家的外事活動。黨和國家領導人、歷屆全國政協主席都十分重視這項工作。50年代初期,一屆全國政協主席毛澤東曾把“協商國際問題”作為人民政協五大任務的第一項。接著,周恩來副主席再次強調這是政協的“第一大任務”。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五屆全國政協主席鄧小平總結以往的經驗,明確指出:人民政協要積極主動地開展人民外交活動,加強同各國朋友的友好往來。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1984年底,六屆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指出:政協的外事工作不要只限于對口組織,對其他友好國家也可以組成代表團、參觀團、學習團進行友好訪問。人民政協的性質決定了其對外交往的最大特點是,融官方外交與民間外交于一體,靈活多樣。這一特點使人民政協對外交往的對象和範圍,一般側重於高層以及有代表性、有影響的人士和組織。截至1997年底,全國政協已同68個國家的98個機構和4個國際組織建立了聯絡並開展了友好交往。八屆全國政協李瑞環主席對一些國家進行的正式友好訪問,提高了人民政協對外交往的層次,産生了重大影響。有關經濟、文化、學術等專業代表團的國際來往,使政協的對外交往靈活多樣。政協的對外交往既介紹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就,闡述了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宣傳了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和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情況,增進了友誼,促進了合作,廣交了朋友,為改善我國的國際環境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3/10頁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