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  電視指南頻道 >  主持人

周濤的西部情緣

    我沒見過真正的西部,見的只是匆匆路過時躍入眼簾的那一隅風景,但我卻很神往西部,神往那粗獷的、神秘的甚至是有些原始的土地。

    大概是在都市裏呆久了,還有腦海裏殘留的那些有關西部的記憶,所以,不知不覺中我竟然擁有了一種彌足珍貴的西部情結,而且愈積愈深。漸漸地,我開始摒棄掉滿腦子的流行時尚,開始了漫無邊際的對西部的遐想,並衝動地想去真正的西部美美地感受上一次。但我卻苦惱於時間的安排,無奈於工作的冗繁和身心的慵懶。唉!真想像小溪一樣輕輕地蔓延出去呵!裹挾着夢,裹挾着心情,裹挾着所有的思緒,出行,去西部!積存下西部的風景碎片,並用手、用腳、用耳、用眼、用心,用身體的每一個部分參與閱讀、體味意蘊,感受西部博大的情懷和無盡的神秘。

    實際上,我所指的西部並不是那些狹義上的西部,不是戈壁,不是大漠,不是黃土高坡,不是風沙肆虐,而是滋生於斯、繁衍於斯的風土民情、人文環境,甚至是西部的一人一物一草一木,我都會覺得像在閱讀一本好書一樣滋養我的心靈。

    海原就是在我渴盼、焦灼又無奈的期待中,呈現在我眼前的。海原位於寧夏的西南山區,是有名的貧困縣。它隸屬於寧夏西海固地區,並蒂根於六盤山余脈,距塞上明珠銀川僅數百里之遙,但這裡方圓百里卻儘是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山和一覽無余的溝壑。由於自然條件惡劣,再加上常年久旱無雨,所以這裡的水資源尤其顯得匱乏,可以説是全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方之一。

    海原人常年飲用的雖是蓄存於地窖的雨水,但他們純樸、剛強、憨厚,甚至是樂觀、上進的精神卻讓人振奮,並深受鼓舞。他們重視教育,重視與自然抗爭,並且積極、大力地治理惡劣的環境。海原人渴望綠色,渴望自己的家鄉也能綠樹成蔭,他們要用雙手綠化自己的家園。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他們知道孩子是未來,是希望,為了讓孩子們從小樹立保護環境的意識,他們在學校裏提出一個口號“要綠家園,先綠校園”。離海原縣城50公里有一所蒿川鄉中心小學,在這偏遠的山村,學校是村裏的一道風景,也是鄉親們的全部希望。為了讓校園綠樹成蔭,圓祖祖輩輩鄉親們的一個綠色夢,學校師生們為了種活一棵棵小樹付出了無數的艱辛和汗水。在這裡種一棵樹不難,難的是怎樣讓樹成活,成活就需要水,而水又是這裡最缺的東西。蒿川鄉十年九旱,水資源極其匱乏。在這裡人們喝的用的都是天上的雨水,雨天人們把雨水蓄存在水窖裏。平時的生活全靠這點水,為了綠化就要省下自己吃的用的水來澆樹。

    馬娟是我們《真情無限》前去學校採訪時遇到的。但不知怎的,見到馬娟,我腦海裏突然閃現出十年前就出現在希望工程宣傳畫上的現已被大家熟悉了的大眼睛蘇明娟,但與蘇明娟不同的是,馬娟卻有一種説不出來的乖巧和聰穎,並且生性有些活潑。今年已經12歲的馬娟儼然一副大孩子的模樣,短短的頭髮,大大的眼睛,圓圓的臉龐,説起話來眼睛還一眨一眨的,笑起來呢,兩個好看的虎牙就露了出來,特別的可愛。但初見我時,馬娟卻顯得格外的拘謹,低着頭,有一句沒一句地回答着我的詢問。直至後來,在《真情無限》的錄製現場,穿戴整潔的馬娟才顯得格外的從容,而且説起自己的家鄉和對北京的感受,她居然是滔滔不絕,給人一種不緊不慢、有張有弛的印象,我想這大概就是西北人特有的秉性吧!馬娟從10歲起就每天跑三里多山路為家裏挑水、放羊、做家務,聽了馬娟的故事,我的眼睛濕潤了,是啊!10歲該是一個多麼好的年齡啊!在城裏,這麼大的孩子應該正是無憂無慮天真浪漫的時候啊!然而,對於馬娟對於許多偏遠山區的孩子,他們卻要勇敢地面對貧窮,面對許多提前到達的人生磨難,我終於有點了解西部了,就在我們這期《真情無限》六一特別節目結束時,小馬娟大方地融入到合唱隊伍中的那一刻。

    現在,孩子們稚嫩的歌聲已經漸漸地淡去了,但西部、海原、馬娟所帶給我的悸動,不,是振奮,卻漸漸地漸漸地在我心中澎湃了,澎湃了……

    文/周濤

    2002年5月於北京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