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大學生談電視人大篇》精華輯錄
發佈時間: 2003-12-15 10:56:33



高鋼教授:互聯網帶來的挑戰

 

  【特邀嘉賓:高 鋼】主題發言:央視國際的劉連喜主任,央視國際網絡的同仁們,還有在座的同學們和老師們,大家下午好!這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機會,如果作為課堂的話,這課堂本身展示的設備,已經足夠我們去思考。大家看看央視國際網絡在我們前面支起了八台筆記本電腦,上面都配置了無線網線,利用這些設備,在為它的母體來進行有深度的民意調查,我覺得無論是技術方式,還是工作方式,都值得我們這些目前在學校學習新聞專業的同學們,包括我們這些教師們去思考面對我們面對的挑戰局面。
    我們怎麼描繪這個挑戰局面?從社會環境來講,社會變化頻率越來越快,相互聯絡日益深刻,這就導致一個區域內的變動對受眾的影響越來越廣泛。受眾的環境也在變化,傳播覆蓋的受眾數量越來越大,中國的網民數量每天24小時有5萬網民增長,它所覆蓋的受眾成分越來越複雜。受眾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最新信息,精確地獲取深度信息,並且要在接受住處傳播中擁有主動權。從媒體的市場環境來看,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市場化已經是中國所有新聞媒體面對的大趨勢,剛才劉夏陽教授講了電視方面的情況,如果我們把印刷媒體、廣播都加進來的話,我們就可以看到中國這片土地上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正在投入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那麼我們從技術環境上來看,媒體的新技術已經超出我們想象。包括我們大家現在利用的傳播手段,國際互聯網,能夠讓我們感受到物理世界上的空間和時間概念在怎樣改變。所有這一切,對我們今天的新聞從業者和明天即將投入這個行業的專業新聞人士提出尖銳挑戰。
    今天我想是一個非常寶貴的機會,我想談一個我的希望,央視國際網絡的同仁們到這個現場,是為了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生活。他們一定想聽到更多同學的聲音。下面有一個問題,他問我對電視的期待以及我的旗幟是什麼?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旗幟,我想我的旗幟應該就是人民的旗幟。

  【人大現場同學】高鋼教授,究竟什麼樣的電視節目是優秀的節目?你對電視有什麼期待?
    【特邀嘉賓:高 鋼】我的回答是這樣的:我沒有什麼特別的期待。如同中央的高層領導,對於中國新聞界的渴望一樣,他們曾經提到一定要建設起我們日益改革開放大國相承的現代媒體,這樣一個傳媒在整個新聞的構造理念也應該與時俱進,最重要應該引入目前國際上主流的新聞操作理念和操作方式,最重要的是要把我們極具變化的中文客觀環境報道給我們的人民。我覺得我們的電視新聞,目前在追求速度情況之下,在新聞本身要多下工夫。更多的可能是通過評論,專家的訪談完成,我指的是新聞報道本身要加強,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受眾從中央電視臺準確地看到這些重大事件。

    人大現場同學】新聞學院同學:我想問高鋼教授,媒介機制的變遷歸根到底是政治和市場的反復博弈的結果,現在中國市場化的節奏非常快,但是好像會走入一些誤區,比如片面追逐收視率和廣告;第二個誤區是政策性干預下進行一種大躍進的市場化,它不是以真正的市場為指導和調控,比如前兩年全國範圍電視臺細分化專業化頻道的熱潮,事實上很多地方檯,過多的專業頻道的設置成為一種新的資源浪費,就像地方檯也開了很多很多的專業臺,但其實從能力來説和需要來説是不需要那麼多臺的。我就想問高鋼教授,首先如何處理好市場化傳媒的角色,是政治工具的媒介還是市場的媒介還是其他什麼樣的角色,還有市場化應該遵循什麼樣的節奏和步驟?
  【特邀嘉賓:高 鋼】我覺得這是非常富有思考的問題,也是中國媒介在新世紀完成改革的重要選擇。市場化是一個大的趨勢進程,我贊成中國媒體走向市場,因為惟有市場,能夠使我們的媒體更加趨利於我們自己的本性。當然,在這個過程當中就如同我們各個領域實施的改革一樣,一定會泥沙俱下,帶來各種問題。不知道大家是不是關注到今年10月份舉辦的“2003年中國網絡媒體的論壇”,這是我們的最高論壇,也是由央視國際主辦的,這次論壇的主題是“中國網絡媒體的社會責任”。我覺得在市場化的進程當中,你剛才提到的所有問題都是存在的,我們應該警覺,並且找出方式來克服背離我們媒體的職業責任發展的趨向。在這裡面,我想一些新聞媒體正在尋找這種道路,也有了很多值得借鑒的經驗。
  我覺得你剛才講的兩個問題,你只給了我兩個選擇,媒體是做政治的工具還是市場的工具,我覺得這一切應該有一個更高的標準,就是它最終是為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指標去衡量他的得失利益,正是在這樣的一個問題之下,我覺得媒體有這個責任,他在傳播贏得受眾的同時,又提高了受眾,這是一個不可推卸的責任,尤其在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媒體這個責任是不可推卸的。就是新聞來講,大家可能都愛看青春劇,愛看一些邊邊角角的新聞,但那只是一時的需求。我覺得新聞作為客觀環境的直接的體現,他們在重量度上還是有區分的,我們還是要報道那些能夠反映客觀環境變動本質狀態和本質狀態的新聞,我覺得這些新聞與受眾的切身關係最為關注,因此我覺得受眾最為關注這個。
  我們恰恰是在這個領域中報道的不夠專業化,不夠職業,對人們實際生活非常重要的新聞,認為與自己相隔得過遠,比如説中國共産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完善社會社會主義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我至今沒有看到來自我們中央級新聞機構的用新聞手段對它的解讀,而這個決定我覺得太重要了,這裡面前夕到很多關於中國未來的重大走向,像如此重大的方式,意義是什麼,意味著什麼,我們,包括剛才大家講的新聞評論,這些關係到中國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重大走向裏面,在我們評論裏面很少解釋和評論、質疑,甚至説我們對他的這種預測。我想在真正的市場化進程當中,中國媒體也會經過一番洗練,達到一種境界。


責編:張青葉、邢立雙

 共11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