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大學生談電視北師大篇》精華輯錄
發佈時間: 2002-11-20 13:17:14



王一川教授:大眾文化與高雅文化的關係


【特邀專家:王一川教授】主題發言:我覺得央視國際走到大學校園在網上談電視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我們大學生與電視有一種密切的關係,這種關係可以概括為雙重角色:
    第一重角色:我們大學生是電視生活的體驗者。無論大學生具體的時間多少,他都是電視生活的親身體驗者參與者,他有這樣那樣的方式感受電視生活在自己生活的間接作用,無論他是喜歡還是不喜歡,電視都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重角色:大學生是電視生活自覺的反思者。我個人認為處於這種雙重角色,大學生有理由也有條件提出自己獨特的電視觀,加入對電視生活的探討中去,加入到電視批判中去。
    所以希望大學生能夠從我們整體的文化建設的高度來思考電視在日常生活和文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對此提出一些建設性的意見。過去我們可能覺得電視離我們既近又遠,今天央視走到我們校園中我想是一個大家發表自己意見一個很好的機會,所以我覺得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大學生直接參與到電視文化的發展進程中,比如説我們需要電視建構起來什麼樣的文化—主導文化、高雅文化,大眾文化等等,哪些電視節目是我們喜歡或者厭惡的,電視節目應該怎麼辦才能滿足人民多方面的文化需要,我覺得我們今天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尤其是我們大學師生可以直接交流。所以我覺得今天的活動是非常有意義的,謝謝! 

【特邀專家:王一川教授】親近網絡的“新新人類”只是社會人群的一部分,不可能代表全部,因此電視人群仍然相當龐大。同時,新新人類也有“老”的一天,他們到那時也可能離不開電視了,正像今天離不開網絡一樣。
【技術幻想】對!説得對!暫時現在看來網絡是不可能勝過電視媒體的!但是我想知道的是電視將用何種方式來同迅猛發展的網絡競爭,這才是關鍵所在!如果電視不變革,終究有一天會被網絡起代,也或者被其它媒體! 
【開往春天的地鐵82】對,網絡的普及程度在中國還是不大的。地域性很強。
【技術幻想】地域性很強是存在的,但是社會會進步,這不可能永遠存在,當有一天網絡在中國真的很強大的時候,那時的技術足於讓電視這種媒體望其項背,我想知道的就是電視這種媒體將怎樣使自己不至於掉到那種境地。

【現場主持人:張文娟】我們有請王一川老師,你作為文化研究專家,有人説電視沒文化,你覺得電視到底有沒有文化?
【特邀專家:王一川教授】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因為我們的文化觀唸有一個發展的過程,説電視沒有文化,他往往把文化看成是高雅的,有充分的個性才能夠體現的文化概念,但是這種概念只是今天多種多樣文化概念的一種。我個人認為有:第一、主導文化,它的主要特點是教化,把社會人群整合起來形成一個有序的社會;第二、高雅文化。文化應該是高雅的,電視通俗叫文化嗎?但是高雅文化只是我們現在多樣豐富的文化中的一種,它代表的少數文化群體,他們社會關懷、個性化的追求等等,但這是社會的一小部分,他們的文化觀念不能涵蓋全部;第三、大眾文化。主要滿足人們日常感性愉悅的文化需要,這種文化很難用剛才提問的概念回答,其實電視主要是為滿足普通市民的日常需要,這種文化是大眾、日常的、娛樂的,很難用單純的高雅來形容;第四、民間文化。在我們中國的鄉村還生活著許許多多的民眾,他們有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自我娛樂的民間文化,主要是口傳的方式延續下來,不一定要用大眾媒介,所以這些頁式文化的一部分,我們許多優秀的藝術家,吸取了文化修養。

【現場同學】中文系02級的張小麗同學的提問:現在經常有這樣的現象,把一部小説改成電視劇是否喪失了文學的魅力?作為過去曾經有的核心媒體逐漸的推到邊緣,確實沒有過去那樣輝煌。但是我覺得不令人遺憾,為什麼呢?
【特邀專家:王一川教授】過去文學部曾經有的輝煌在一定的時間裏,在今天看來是一種歷史,但是由於我們的電視媒體還沒有真正的發達,所以文學主要是由媒體轉播,所以過去的歷史條件下曾經有過輝煌,同時它的輝煌也給當時80年代的社會文化語境是有關的。所以那個輝煌已經過去了,今天在多種媒體相互爭鳴當中文學退居邊緣也是正常的。但是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悲觀,為什麼呢?因為很多影視劇改變是建立在小説的基礎上,等於説很多影視的輝煌站在作家的肩膀上,所以文學在今天的文化運程中有它的一席之地。第二,我們中國這麼多觀眾除了看電視圖象和聽它的聲音,也時候也願意閱讀文字的東西,所以我們的文學就有理由繼續的生存和發展下去,也繼續有它的廣闊的天地。謝謝!

【技術幻想】請問王老師,我看了你的背景資料,你是中文出身,你在漢語文學和社會心理學方面頗有研究!但現在電視上這方面的節目為什麼會這麼的缺乏呢?
【特邀專家:王一川教授】電視上優秀的節目缺乏,是大家都看到的。我原來不願意參與電視的事情,但現在改變了看法:我希望中文專業以及其他專業的人們,能夠有更多的機會參與電視建設,從而有可能促進電視文化的發展。你覺得呢?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呵呵:)王教授很寬厚哦!
【技術幻想】是的,電視建設不是一個兩個人的事,需要我們大家來共同建設!

【現場同學】您覺得今天的電視要發展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特邀專家:王一川教授】大家對電視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意見這非常正常。其實,電視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讚揚電視、厭惡電視、批評電視其實也是在批評我們自己的生活。我們看電視,電視臺是“最聯絡群眾”的媒體。為什麼呢?它要通過廣告的收入來“豐富”自己,它就要貼近群眾,就要拍攝大家喜歡的節目、廣告,起碼要錄製自以為公眾喜歡的節目。所以介入電視其實就是介入日常生活,我們對電視的喜愛和厭惡都是和我們的生活聯絡在一起。也就是説,與其説我們看電視,不如説體驗電視、體驗我們自己的生活。電視其實在我們生活中,就是我們生活的一種轉換器,或者説一種形態。我們對電視有很多不滿意,其實也是我們對我們自己的現實生活不滿意的一部分。所以生活給電視提供的可能性和限度,就像生活本身一樣,隨著電視空間的發展,有待於我們結合我們生活體驗開拓它,認識它、發掘它。讓更多的人參與電視,來對電視提出要求,讓它滿足不同文化層面的需要,我個人認為這是非常需要。
    可能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我希望我們的電視節目能夠充分尊重多元文化的特點,主導文化、高雅文化、大眾文化、民間文化都有自己的特點。不能忽略他的特徵和規律,你如果做一個大眾文化你做成高雅文化的東西他觀眾就距它于千里之外。所以我一個建議我們的節目按照不同的文化形態的要求來製作,滿足他的不同需要。第二,要看到我們中國今天的現實,不同的文化形態相互滲透在一起溝通的起作用,滲透的經常性超過其他國家電視節目,所以我覺得既要分清楚,也要看到它的相互滲透、相互結合。我覺得我們電視節目製作者尊重電視文化的多元化,同時尊重它們的相互滲透,有意識地這樣做,觀眾對電視的滿意可能會多一些。謝謝!

【現場同學】中文系碩研02級張小麗:《橘子紅了》這樣境界單薄的電視劇何以存在這樣的形勢?或者大眾文化這樣的文化就是滿足觀眾的新鮮感為目的還是從內容方面來考慮?
【特邀專家:王一川教授】很好,這個問題很好,比較老倒的利用了一些高雅文化的東西來包裝自己,華麗的服裝、語言,它的美工、畫面、語言都體現了高雅文化的一些效果一些追求。但是現在把它放在大使這種大眾媒體上。記得在春節期間熱播的時候,很多觀眾另可不去串親訪友,坐在電視前看《橘子紅了》,這樣的形勢是很有意思的大眾文化景觀。我想形勢的東西存在的是內容,經過包裝以後粉沫登場,成功賺取觀眾的眼淚。我是希望大眾文化不斷地也寫新的創造,因為大眾文化並不是沒有文化的,真正的大眾文化應該是一種原創性的,真正原創性能夠給我們生活打開一個新的局面。所以這一點上我覺得這個橘子紅了有很多遺憾,確實大眾文化裏還需要認真的加以總結。

【現場同學】現今將魯迅的文學作品改編成影視作品是對魯迅文化的保護還是其他?
【特邀專家:王一川教授】因為魯迅的改編在我個人看來一直是個問題,過去我看到改編的作品《阿Q正傳》我個人覺得不是很理想。就是説大眾文化在把高雅文化變成自身的同時它也丟掉很多東西,魯迅的作品在今天的改編當中是一個困難的事情,魯迅充滿個性的思考,在今天的大眾媒體可能有些有排斥的地方,比如説魯迅《狂人日記》裏面的名言:“這歷史沒有年代”。我們的大眾媒介有宣揚我們優秀文化産品,可能像陸續這樣的以他的獨特的聲音傳播到大眾文化當中比較困難。所以今天陸續的改編是一個問題,怎麼樣解決這些問題,可能需要我們電視界的專家們探討這些具體的路子。從過去的經典和高雅文化轉播到電視大眾文化的時候,有很多問題需要改變。再有一個例子:《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我當時看了以後我覺得非常好,我覺得張大民所謂的幸福是黑色的幽默感。後來改編成同名的電視劇以後,它一下子發行量飛升。但是在改編的過程中我注意到改編增加了日常感性愉悅的內容,而小説黑色幽默的內容已經被稀釋了。小説原來有的讓人沉重的思考就逐漸地揮灑掉了、蒸發掉了,這也是以印刷媒介為主的文學轉換到電視媒介上的時候不得不有變形和損失。我覺得我們在看待他們的關係時應該充分地看到這一點,謝謝!

【現場同學】 影視專業02級張義毅:如何在影視作品創作中體現作者自身的文化底蘊,請你將特暢銷小説改編成影視作品,如何有很好的文化底蘊?文字功底深是否就能寫出好的影視作品來? 
【特邀專家:王一川教授】 但是我想,有好的文化底蘊,什麼叫好的文化底蘊,這個是值得思考的,你提出的問題我覺得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我剛才説了,我們今天的文化是多元的,不同的文化可能依賴於不同的生活體驗,以及對這種生活體驗的分析闡述描繪的才能。所以你如果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可能太深厚了,要轉換成大的文化就有困難。但是如果換一種寫作寫一些讀者比較小的小説,一個作家寫順了某種東西如果寫成另一種東西比較困難,不同的文化形態有不同的文化特徵、規律、內涵,所以要求有不同的生活體驗,不同的才能加以表達,所以不存在籠統的好的文化底蘊這樣的詞。這樣“好”的詞有的比較表面,比較簡單。我就簡單的這樣説一下,謝謝。

【現場同學】前幾年有一個學者上電視的話題,我注意到師大的老師也拼命上電視,不知道你怎麼看學者和電視的關係?如果有合適的機會你們是不是有願意參加類似的節目?
【特邀專家:王一川教授】學者上電視確實有很多,我這幾年一直在躲,有好幾個機會上電臺侃,但是我不願意上電視露面。要敢於利用電視這種大眾媒體來批判電視,你經常被大眾文化淹沒,你沒有機會批判大眾文化,現在央視國際自己批判自己,設置了“批判”欄目找到我。之前中央電視臺也有《12演播室》也找過我,由於各種原因我沒有去,所以推動今天的電視批判我也不怕了,從這一點來批判其他的文化形態,我覺得這是學者應該做的事情,我個人認為,電視是我們多種文化的轉換器,我們的主導文化等等不同的文化形態往往是通過電視加以轉換,過去高雅的轉換成大眾的,過去是大眾的明天給你轉換成高雅的。

【現場同學】這幾年的金庸小説被反復改編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特邀專家:王一川教授】隨著《射雕英雄傳》的改編,金庸作品好像有無限開拓的空間。他們覺得金庸已經在很多的讀者圈內獲得好評,所以想把它轉換成電視載體,可能會帶來商業的成功。所以電視人很看好這一點。金庸今天已經和正在成為當前高雅文化的一部分。通過電視媒體把過去被認為低級的大眾文化轉換成新的高雅文化,電視正在起自己的不可取代的作用。我舉一個例子:改編雖然有無限的可能性但也是一種陷阱。去年的《笑傲江湖》的改編從一開始到收視的結束不斷的受到批評,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醒,《笑傲江湖》的觀賞事件非常好,好就好在它構成了中國電視公眾的一個狂歡節,人人都可以批判電視劇,人人都覺得自己比導演製片演員高明,證明自己的批判能力,所以我覺得《笑傲江湖》好就好在它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公眾的電視狂歡節。今天隨著人們研究的開展,人們也看到了大眾文化有多種多樣的可能性。所以我覺得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來,不能簡單地把大眾文化看成個性的墳墓,而是具有多種可能性。

【特邀專家:王一川教授】結束語:我覺得今天在這個北師大的現場借助互聯網談電視,給我帶來一個新的生活衝擊:我自己是一方,現場的大學生朋友是第二方,不在現場的遠方網友是第三方。我不得不承受三方互動或三向交流生活方式的衝擊。所以對我來説帶來一種新的生活狀態,所以央視國際就是到大學校園接觸互聯網到現場和大學生談電視,開了一個很好的媒介互動形式,我覺得這個形式為大學校園的師生與遠方不知名的朋友共同談電視,提供了一個新的可能性。我覺得這種新的可能性,為我們今後認識我們的生活,設計我們的生活,建設我們的生活,打開了一種多方互動的美妙前景,所以我覺得這樣一種前景是值得期待的。


責編:青葉、詩曼編輯整理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