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大學生談電視北師大篇》精華輯錄
發佈時間: 2002-11-20 13:17:14



    11月16日下午1:30—5:30,央視國際劉連喜主任帶領《電視批判》欄目“大學生談電視”論壇有關人員來到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與四位特邀專家: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黃會林教授,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周星教授,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博士生導師王一川教授,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博士生導師張同道教授及一百多位學生共聚何思敬講堂,通過網絡這個平臺共同探討電視文化。

【央視國際:劉連喜主任】開場白: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下午好!非常高興央視國際網絡《電視批判》欄目“大學生談電視”論壇能夠走進北師大的校園,首先讓我代表中央電視臺央視國際網絡對我們北師大領導和同學給予的幫助與合作表示衷心的感謝。大家知道CCTV是中央電視臺,CCTV.com是中央電視臺網站,是中國六大重點新聞網站之一。下面我簡要的把央視國際網絡和《電視批判》欄目的背景情況給大家作一個簡要介紹,以便於大家更好的參與我們的活動,更好的進行電視文化的交流。

【特邀專家:黃會林教授】開場白:我覺得我們很榮幸被央視國際挑選作為開展《電視批判》的重要場所,既是央視網站對我們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的關心,也是央視網站對於我們的一種關照,我們學院還是很年輕,但是因為它年輕所以有活力,因為年輕所以才有幹勁,同時因為它年輕才有宏大的目標,我希望我們通過這次央視網站的活動,能夠結交更多的、更廣泛的青年朋友,大家都來幫助我們藝術與傳媒學院的建設,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和央視網站結下深厚的友誼,今後我們會有更廣闊的合作空間,謝謝大家!

【特邀專家:周 星教授】開場白:為了發展完善電視,需要建設性的研討“批判”。電視發展的現實決定研討的背景,即:1、電視從藝術表現觀念向傳播媒介本質觀念的轉化。這是從表現機制向客觀傳播機制變化,務實再現傳達成為時尚,這從新聞報道到深度新聞的變化,從專題片籠罩一切到紀錄片佔據重要位置,從舞臺表現到現場直播時興等可以得到旁證。2、社會文化從偏重教化到交流與信息共享的變化。改革時代的迅疾萬變,使文化的開放性日漸明顯,教化儘管還在名分上佔據中心位置,但民間邊緣文化的滲透已不可阻擋,人們早已從改革時代學到了兼容並蓄的方法,注重信息捕獲和尋求交流成為不期然的時代要求,作為最為重要的媒體,電視自然成為人們渴求交流的途徑。3、人們從被動接受到溝通參與的迫切需求。電視表面是決定觀眾視聽權的媒體,實際上已經成為默認觀眾時尚和要求的被動對象,這種主次的關係,觀眾對參與的熱情造就了目前中國電視從文藝(遊戲節目)到體育(競猜)到經濟(股評)到生活(家居)等節目的設置取向。 
    總之,電視這一現實難以離開的角色有許多可以暢談的話題,而大學生的關注使非常重要重要的。希望我們的探討會使人們對電視的認識有進一步深入的可能。 


【特邀專家:王一川教授】開場白:網絡與電視,彼此各有特點,各有優勢。網絡以快捷和雙向互動見長,而電視可以有縱深挖掘。 電視要與網絡競爭,確實需要不斷想些新招數。例如,1)現場直播,形成富有社會儀式效果的、由廣大人群參與的媒介事件。這是網絡尤其難與電視匹敵的。2)媒介事件的縱深報道。3)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的專題訪談等。説到電視,它也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主要傳播大眾文化。但是我個人認為,電視也有一個文化,這種大眾文化裏面傳播主導文化、高雅文化、民間文化,其他文化也要滲透到電視文化裏面來。

【特邀專家:張同道教授】開場白:所有的藝術都是媒介,電視是一種媒介,但並不是所有的媒介都是藝術。人體也是媒介,但人體並不是藝術。電視可以傳播藝術,但更多是傳播資訊,藝術僅僅是電視媒介的一項傳播內容。因此,電視並不是藝術,而是一種媒介。


劉連喜主任論述“電視批判”論壇的由來


【現場同學】問劉連喜主任:電視批判為什麼起“批判”這樣的名字?開辦的《電視批判》欄目會不會遇到一些話語特權?
【央視國際:劉連喜主任】首先感謝這位同學給我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今天來到北師大,跟四位專家和同學們一起交流,是希望聽到大家更多的對電視的意見和建議。那我們為什麼要起“電視批判”這個名字呢?
    從中央電視臺來説,每天播出240個小時的電視節目,就是説看電視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當中一個很重要的生活方式,或者成為我們生活的一個部分。不管你承認不承認,你喜歡不承歡它都是一個存在。但是電視播出後的效果是什麼?收看者和收聽者有什麼樣的反映?我們希望通過網絡強大的互動功能,使更多的人參與對電視節目的反饋,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過去反饋的意見是打電話和寫信,現在有了網絡,我們是想多傾聽一下網友和觀眾對中央電視臺播出節目的意見。 
    “批”是批評,“判”是判斷,批判是一種判斷。《電視批判》實際上是借用這個詞對電視文化、電視現象進行分析和理性的思考,進而來尋找到我們大家所需要的電視文化。
    特別是今天,在我們中國還有一部分人們看不到電視,或者説那些看到電視的人們想表達它們的觀點;另外對我們來説,央視國際網絡是中央電視臺的互聯網站,是中央電視臺的一部分。從一定意義上講,我們也是媒體工作者,所以我們一直也在進行自我反思,當然,我們自省和反思不夠透徹和冷靜,我們的思考不能僅僅停留在電視技巧的使用上,我們應該更全面的提升電視的整體品味、電視的文化含量,以及提高我們電視媒體工作者的文化修養。
    因為電視是面向大眾的,所以我們就應該面向受眾,我們製作節目之前首先就應該了解清楚受眾想看什麼樣的節目,他們想知道什麼樣的內容。電視是單向傳播,無法和觀眾進行互動,而互聯網可以進行雙向交流,具有互動功能,是一個非常好的渠道。因此,可以從受眾那獲得更多的反饋、意見、建議和有益的、建設性的見解和提醒,是進行電視判斷和電視文化現象分析的一種非常好的通道和方式。
    大家知道,近20年來中國電視發展得非常迅猛,從數量上來説,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的電視大國,目前有幾千個電視頻道。中國電視發展得非常快,但是有一個問題,電視節目的數量和質量發展不成比例,從這個角度來説,我們要探討一下中國人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電視,電視作為最受矚目的媒體,不同層次的人都有表達自己願望的權利,他們都可以發表對電視的看法,贊同的或者是不贊同的,所以我們開辦《電視批判》論壇,是想通過互聯網這個現代開放的、平等的、交流的平臺,聽到更多有益的、建設性的、有利於電視健康發展的聲音和建設性的意見,讓更多的人有參與的權利,有發言的機會,來共同建設我們健康的電視文化,來共同探討我們這個時代每個人真正想看到的,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電視節目。
    另外一點,我們也想使《電視批判》成為一個聯絡電視和觀眾、電視和網友、電視和專家學者、電視和社會各界聯絡及進行平等交流、對話的通道和平臺,以此來吸收和聽到更多有益於電視發展的見解,來提高電視的文化含量,把電視文化建設得更好。批評和批判不是破壞,不是對人和節目的攻擊,而是善意的幫助,理性的分析和思考,重在健康的電視文化的建設。


責編:青葉、詩曼編輯整理

 共7頁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