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專家:高曉虹教授】談電視人才培養
【特邀專家:高曉虹教授】主題發言: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在網上和現場跟廣播學院的同學有這麼交流。比如説像我們現在畢業的很多同學,包括廣播學院電視係的很多同學,他們現在耕耘在各自的崗位上。他們會經常想著母校,經常給這些師弟師妹提供一個學習的平臺,所以我們非常感謝他們。今天,我們的電視節目,有著非常明顯的變化。我們需要好看的電視,那這種好看的電視依託于我們所有電視從業人員做出來的,這種好看的電視前提應該是人才的培養。現在的電視,迅速及時地做得越來越好了,原來並不覺得很大的事情都在直播,而且大家會覺得非常好看。 現在很多都是現場的直播,這些都要求我們的記者越來越高。作為我們培養記者素質的搖籃,我們的培養方式也要做一些調整,比如今天我們很多記者在現場,不僅要採訪,而且要善於發現問題,你發現什麼了,然後你是不是善於順著這個東西去挖掘,好比你發現了一個點,你是不是善於挖掘,在挖掘的過程中是不是能夠提出一些非常好的很有深度的很有思念性的問題,在現場是不是能夠提出這樣的問題。一個訓練有素的記者就會提出有深度的問題,比如説,説到怎麼做出好看的節目呢?比如電視是要以視覺為主,你要善於捕捉到很有意義的內容。比如在現場這麼多內容,我拿這個鏡頭拍到什麼最能説明問題,而且就能把最重要的信息捕捉到。所以我們鏡頭要善於捕捉最有表現力的視覺內容,那麼這樣是一個節目好看的基礎,如果沒有拍到什麼有意思的內容,我覺得從某種意義上講,不是更好聽,不是更好看,所以我非常倡導大家拿著攝像頭在現場捕捉到特別有意思的鏡頭。 另外比如説,同樣在很緊張的條件下,可能你的圖片處理好,你的構圖也會非常漂亮,所以你要每個畫面拍得好看。那麼這個畫面拍得好看,提供給觀眾在視覺上就是賞心悅目。此外,比如説你做節目的時候,整個處理形式要好看,片頭、包括片子中間的組接等等,這些都是構成好看的基礎條件,所以這些我想都跟“好看”是聯絡在一起的。我就説這麼多,謝謝!
【特邀專家:高曉虹教授】現在每年廣播學院招生的時候,很多中學同學都喜歡報一些比如主持人,或者這樣相關專業,那麼我想問問網友,你在平時看電視的時候喜歡什麼樣的電視記者和主持人? 【失敬失敬】不喜歡自戀型的。 【開往春天的地鐵82】我覺得歡樂總動員的‘李冰’同志就是個這樣類型的主持人!!!他的主持,好濫! 【特邀專家:高曉虹教授】不選自戀型的,我覺得很有意思,説明我們現在的電視觀眾,已經從原來的比較注重外在的這種東西更偏向於內涵的轉變。無論學者型的也好,還是資深記者型也好。説明我們現在的電視觀眾逐漸的喜歡很有內涵的主持人,那麼我們最近有在本科生中開辦一個新的方向,出鏡記者更注重培養的是記者型主持人,或者是出鏡的記者。這個專業將來應該有一個很好的發展勢頭,也能更好地適應電視發展的需要。 【高正奎】未來的新聞評論性節目主持人我想應該是采編播一體的。 【圈圈沈】我認為每個主持人都應該是全能的。我喜歡有自己觀點,有親和力,有資格成為主持人的主持人。 【s秋水伊人s】我喜歡的新聞主播是那種資深記者出身的,有實踐經驗的,不喜歡只會念稿子,擺姿勢的漂亮臉蛋。 【yunyun006】我們喜歡自然、大方、有智慧的主持人。 【樹樹梧桐】但湖南臺許多主持人最典型的滿口“港味”普通話讓人難以忍受。好象不大著舌頭就不會説話了。 【erwanan】個人文化含量要高,語言要符合專業要求和行業規範,人文氣質上,我偏愛儒雅秀氣的男主持人和活潑略帶男子氣概的女主持人。外形是重要的,很重要!
【現場同學】未來的電視是什麼樣的? 【特邀專家:高曉虹教授】對未來電視是什麼樣的,我覺得我很難預測,因為電視一定是隨著技術手段的進步不斷地在發展。我們中國的電視事業,這20幾年技術手段的飛躍式調整,我們節目就立刻發生特別大的變化。比如説我們以前,82年以前的時候,因為我們是用攝影機拍東西,所以那個時候聲音處理很困難,得配解説詞,加音樂。有了攝像機以後,同期聲就非常方便。我們的技術手段提高了,我們可以製作直播以後,馬上現場直播上了很多。而且從新聞現場向我們傳送就變得非常方便,所以我們每一次技術的進步,為我們的變化提供特別好的平臺和基礎,那麼對於我們電視人有什麼樣要求?我看到剛才主持人有一個問題——談關於電視人培養的一些想法,所以等一下這個問題提出來的時候我們一起回答這個問題。謝謝! 【大S杉菜就是我 】現在衣服是潮流,娛樂是潮流,電視節目越來越多,我們的品位也越來越高了。
【現場同學】現在在電視教學中,你們有沒有加設電視批評這堂課?課程的設置需要教育部規定,作為一個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在場合合適的時候,要闡述他的看法。 【特邀專家:高曉虹教授】今天第一次裏作為一個參加者我特別高興,因為我覺得在很多年前,我看國外研究生課程和他們的一些的書的時候,經常會有這一類的單詞出現,所以我們這個欄目出現是一個很國際化,很符合當今世界發展潮流欄目的名字,而且像這種課程在國外有研究生的課程,所以我覺得很值得我們現在國內各個從事這個領域教學的高校學習和借鑒。謝謝!
【現場同學】如何把握我們影視教育的方式與方向? 【特邀專家:高曉虹教授】我想説電視學院是要向電視媒體輸送優秀合格的人才,實際上隨著電視的普及合身如家庭,和它的發展勢頭,觀眾對電視節目的要求其實越來越高了,那麼對電視從業人員的素質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但同時對於我們培養電視從業人員的學校要求也就越來越高了,那麼適應這樣一種變化,我們也會有我們的一些思考。比如説從廣播學院包括其他電視專業的人才,有些基本要求是不變,對人在政治上、在素質上、在品格上的要求,首先你應該作黨的新聞工作者,你要有各個方面的錘煉,他不是一空句,怎麼做好選擇工作是我們從今天開始每個人需要思考的。做電視實際上需要是有團隊精神的,如果這個沒有團隊精神,我説他能做出非常好的電視作品,好的電視作品産品是很多環節的共同努力結果。很多人獲大獎的人,他們最後在事業上的成功,不僅僅是業務上他是人品上的成功,所以電視製作要求善於與人合作的精神。 另外,做電視節目要有敬業精神的這樣一種工作。比如説為了拍到一個什麼東西,可能跟一個漁民在一個小船上住了20天,最後拍成電視,實際上很需要吃苦的精神,為了做好這個節目就是這樣。第四條就是要有創新精神。我們每個人希望做得比別人好,同時希望今天做的節目比以前做得好。那就是希望你有不斷地創新精神,如果沒有創新精神就是死了。而且在這個在創新上,比如説剛才我們討論模倣的時候,實際上這個模倣不是簡單的詞。首先是模倣,你先在巨人的肩膀上學會這一套然後再創新。所以模倣我覺得不是一個簡單的詞實際上先學會你該學會的東西,然後再具有創新精神。接著就是剛才談到的本土文化,模倣是一種形式,但是你要給它注入一個內容,比如説你什麼欄目是不是從國外COPY過來的等等。所以即使他不是間的模倣,他也是結合中國的本土文化,和風俗,和各種各樣的東西再創作,當然這兩者還是要結合起來談。這是從整體政治上、品格上才能具備好的記者條件。比如説剛才我們這位同學提得問題很尖銳,特別他説廣播學院這麼多人好像不太多人成功,這句話刺痛了我.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很多成功的人,大家要是仔細看中國走過來20年的歷史,你會發現這麼多獲國際大獎的人有可能他就是廣播學院某一屆的學生。
【高正奎】網絡對電視節目改進上有什麼幫助? 【高曉紅】我是第一次參加我們這個節目,我忠心地祝願我們這個“電視批判”節目越辦越好,我覺得“理性的思考、建設性的批判”這話挺好。參與話題討論的嘉賓還是同學,實際上都遵循這樣的理念,比如説他要求我們是理性的思考,那就是説不要是一種感性的思考。不管是我們提出一個問題,還是評價一個問題都不能片面、感性,或者是比較意氣用事,應該是理性的思考。比如最近我們在學生開《社會學》,我也去認真聽過,在他講課過程中,一個特別重要的理論是:一種道德中立。不管是我們記者愛這個國家,還是不愛這個國家,你喜歡這個事還是不喜歡這個事,我們記者在提問的時候應該是道德中立。另外,他舉了一個特有意思的例子:説一個小孩在山崖上放羊。放羊蓋房子,蓋房子是為了結婚,結婚為了生娃,生娃就是為了放羊.那麼這個問題就不能問他“你有沒有更高的想法?”。不是感性的,是理性地思考。那句:“建設性的批評”我們的議論不是消極性,那麼我們希望這個節目會越辦越好。謝謝!
【現場同學】作為電視學院的院長及從事電視研究的學者,您喜歡看什麼樣的電視節目?作為一名女性觀眾,您喜歡看什麼節目? 【特邀專家:高曉虹教授】這個問題我覺得提問非常有意思,其實我看電視節目的時候我有不同的角色,我要是覺得我現在需要給同學找點什麼素材的時候,我就使勁的錄新聞之類,很累的時候我回家就看特別輕鬆的電視劇,而且以前看台灣電視劇,後來看日劇、韓劇,覺得非常的休閒,我覺得人其實是有不同角色的,非常感謝同學提得問題。
責編:青葉、立雙編輯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