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電視批判
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指南首頁
電視批判
問題聚焦----------
特邀專家----------
電視書刊----------
電視批判論壇------
大學生談電視論壇--
節目預告
央視動態
主持人
央視互動
編導手記
電視時間表
意見箱

《電視批判》版權聲明

  《電視批判》係我網站獨家創辦的探索電視文化的欄目。最近某些網站未經許可,大量非法使用我網站獨家資源,擅自轉載、抄襲《電視批判》的專欄文章,嚴重侵害了我網站的版權權益,特此提出嚴重警告,並保留追究其法律責任的權利。

  如需轉載《電視批判》的相關作品,必須經央視國際網絡的書面特別授權。
  聯絡電話:(010)68508381-780。

 

電視文化的自覺意向
作者:張子揚 發佈時間: 2002-9-20 18:15:10



    電視文化類專題片的引進,在中央電視臺國際部已經積累了一些成熟的經驗,這其中包括我們一播再播的《失落的文明》等等。在我們電視發展過程中的20世紀90年代,我和我的同事們共同感覺到,一部非常優秀的電視文化專題片的引進、審片、譯配、推出過程固然是一個非常嚴謹和有活力的再創作,但是,作為一種對人類所共有的文化的認知和認同,僅僅簡單地“拿來”已經不夠。因為作為受眾者,更需要在傳媒的品牌上標有一種收視人文化心理得以平衡的標識。
    20世紀最具形象和最具速度的電視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東方與西方古遠的文化傳統和現代的技術文明碰撞、互補、結合。人類都有一個共同的認識: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們已是一個“村落”的村民。所以,便有了英國的人類行為學家莫裏斯的電視專題片《人這種動物》,也有了英國的考古學家漢考克自己主持的電視專題片《尋找失落的文明》——這兩位專家的電視作品有著非常鮮明的個性和特殊的魅力。但是,它的局限性也非常明顯——比如,莫裏斯把所有的動物行為歸納提煉之後,附會在人類的行為現象中,忽略了文化背景、時代約束、政治體制的不同,忽略了人的社會性。這樣竟使得一部非常有研究特點的專題片顯得過於偏頗、過於簡化了——他把社會行為的人類特性機械、抽象地等同於“動物性”。
    再比如,漢考克的專題片執著和專注解釋埃及的金字塔、柬埔寨的吳哥石窟等等歷史古跡和文化古跡的生成原因,把它們與宇宙中的星相星座的圖表緊密聯絡起來,如此便失去了一種對人文景觀豐富淵源的尊重和思考而陷於神秘的固執與偏頗之中。如果簡單地把這樣的一些有個性、有見地、有特色的電視節目進行譯配,呈現在電視觀眾的面前,可能對我們文化傳統的基本觀點,以及科學地認知今日世界的來龍去脈會造成不應有的困惑。
    在《失落的文明》編譯過程中,我們已經意識到引進的電視節目在向大眾傳播時,應更具有學術的價值。我的同事們將原作基本思路作了認真梳理、旁徵博引、尋邏輯、找差異。同時也聘請了國內在社會科學、自然科學頗具權威且有建樹的學者和專家,在屏幕後面對這部片子所闡述的觀點進行了帶有本土文化特色的評判。這些特別的專訪,促使我們有理有力地重新調整與增刪相關的解説詞與主要觀點,從而豐富了我們引進節目的不足,校正了一些不符合本土文化需求的部分,使它在中國的傳播成為一種更新鮮、更生動、更有權威性的文化專題節目。
    同樣的意識影響與作用於我們的工作:在外派攝製組的時候,更注重與儘早、儘快、全面地和我國文化學者、科技專家進行接觸,用他們本人的現身説法,用他們本人對電視觀眾的闡述,來溝通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例如,我們專程去英國採訪了漢考克這位考古學家,還有“克隆”技術的首批實驗者的代表人物維爾穆特及歐美著名音樂劇的創始人之一韋伯等等。他們接受中國記者採訪,根據我們有針對性的提問,認真回答,也顯示出了他們對中國觀眾特別的重視,使我們的節目更突出地體現了在開放的中國的今天,文化交流的必須、必要和必然。
    面對一個嶄新的21世紀,網絡技術將人類的思考與交流跨越了時空的距離,正在向同步同聲邁進,而專題類的文化節目仍將是我們引進和交流的主要信息資源。我們的編導意識到:本土文化的傳統有著豐富的營養和價值,以此為基石,就會有比較和鑒別地選擇、組織我們所引進的電視節目,就會用電視的特殊語匯,通過對我們本土學者、專家的採訪,對節目的重新組合,使得探討人類文明文化歷程的專題節目更為深入人心地進入億萬電視觀眾的視野。
    有人説,未來世紀的競爭是軍事的、高科技的,亦還會是宗教的——其實,在這一切的角逐沒有變成衝突的前提下,所有的競爭應該統稱是文化的。而文化的競爭不是靠排斥和對峙來實現的,而需要運用各種藝術手段和方法,使得在不同的區域、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進行比較、溝通和理解。這是一種跨文化的交流,亦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文化版圖”的戰爭,也惟有這樣,和平與發展的大主題,才能在未來的世界裏延續和發展,這也是引進電視節目的必然前提。
    電視與世界對話,也是與時尚對話,與現代化對話,更是與我們自己對話。如果我們簡單地、盲目地、被動地認為外面的世界就是惟一的精彩,而迷茫了我們本土電視文化的自覺意向,那麼,我們所擁有的豐厚的傳統文化便會因自己的無奈而窒息和失色。
    所以,惟有具備一種宏觀本土文化的開放與捍衛同在的精神,方能使我們擁有的媒體張揚出本民族的時代精神與文化氣質。


(來源:中央電視臺國際部)
責編:青葉

 共1頁  第1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