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透過《大家》看世界、讀歷史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3月29日 14:35 來源:CCTV.com

 


開場問候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各位網友大家下午好,今天我們邀請到了《大家》製片人李向東、中國農業大學人文發展學院徐曉村副教授做客CCTV.com《電視批判》欄目,與網友暢談欄目《大家》——透過《大家》看世界、讀歷史,歡迎網友們暢所欲言。
  【特邀嘉賓:徐曉村】 開場白:我也是個《大家》的熱心觀眾,希望和大家一起來討論討論《大家》。
  【《大家》製片人:李向東】開場白:《大家》欄目向網上的大家問好,非常高興有這樣的機會跟大家交流,歡迎把您的意見和建議告訴我們。謝謝!

 

《大家》肩負文化傳承和社會教育重任

    【小猴想小羊】為什麼會説可以透過《大家》看世界、讀歷史呢?
   
【特邀嘉賓:徐曉村】 看世界前面已經説過了,據我看過的《大家》的節目,他們所採訪的人年紀都比較大,他們每一個人都可以説是歷史的見證人,同時他們的經歷也融入了中國現當代的歷史,更重要的是他們是創造這一段歷史中所不可缺少的人,正是由於他們的努力,中國的歷史才會變得如此豐富多彩。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大家》欄目迄今已訪談了100多位各學科泰斗級人物,目前已有陳省身、王朝聞、啟功等9位曾接受採訪的“大家”辭世,欄目主創和觀眾都曾説,《大家》同時肩負著資料搶救、文化傳承與社會教育等任務。兩位嘉賓如何看?
  【特邀嘉賓:徐曉村】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重要,你把這些人物的圖像拍下來,不能説展示他全部的精神世界,而是展示他精神世界的一個角落。通過這些角落我們去理解他這個全人,不僅僅理解他們的學術,理解他們那種精神的魅力,理解他們那種情懷,理解他們的追求,理解他們的人格,這都是非常重要的財富。此前,做這個工作的人就不是很多,我記得也一個部門的負責人就説“很多文物鑒定專家我們沒有來得及留下他們的圖像,後來就留下了永久的遺憾”。從這個角度來説大家確實是在搶救文化材料的工作,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我在上學的時候就見過很多北大著名的學者,肯定都是“大家”,但是他們已經死了,我們只能別人的文字理解他們,跟聽到他們自己的聲音理解他們總還是不一樣。我覺得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上學的時候系主任孫老師就説“我們這代人,個性不是很鮮明,但是我們前輩的導師個性都非常鮮明。”這個跟他們經歷了中國特別他生活這個年代波瀾壯闊的歷史,有非常大的關係。他們的人格和他們的成就都跟這段歷史有關係,我們從他們身上不僅僅看到一個人,也看到了一個逝去的時代。所以我覺得從教育的角度上來説,價值就更不用説了。《大家》的光盤應該買到大學、中學裏面去。看看人家是怎麼張揚個性的。比如説錢偉長當過全國政協副主席,他接受採訪的時候他非常得意的是他上海大學的校長是終身制的,通過這個“得意”你可以看到他的天真。如果沒有電視的採訪,你是看不到他這種天真的。
 
    【斗轉星移8】欄目主創認為,除史料價值外,節目的最大價值來自其所面對的人物本身——堅持真理、民族氣節、愛國情結,這些名詞在他們身上不再是單純的概念:74歲的傳染病專家姜素椿在抗擊非典的一線經歷生死考驗,為人類戰勝非典摸索出寶貴經驗;大氣物理學家葉篤正放棄國外優厚待遇毅然回國,為中國氣象事業奉獻一生;美籍華裔科學家丁肇中第一次讓漢語致辭聲在諾貝爾獎頒獎典禮大廳響起……我對此深受震撼,多謝你們的節目,徐老師,你是否有這樣的感受?
  【特邀嘉賓:徐曉村】 當然有這樣的感受,但又不僅僅是這些感受。不只是史料和愛國主義,《大家》的價值是多方面的,例如她對人物個性的揭示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特邀嘉賓:徐曉村】《大家》的選題,我覺得雖然介紹的都是中國的優秀知識分子,但是她重點我覺得不是説他們的成就,我覺得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一種人格,一種揭示。這些人對於我們中華民族來説都是一些寶貴的財富,是一筆非常重要的精神資源。我認為《大家》可以讓很多年輕人更深入的理解什麼是真正的個性,真正的性格,比如説葉篤正已經80多歲了,他在學術上取得那麼大的成就,人生經歷非常複雜,他對人生、對世界的理解非常深層,但同時他又非常單純、非常真摯,所以你覺得這個人物非常好玩。我們上學的時候經常説,“人必有非常之性情方有非常之成就”。其實,我覺得從這個角度來看,就是在揭示人物性格這個方面的欄目也不是太多。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徐老師,北大曾經有一句話——人必有非常之性情才有非常之成就,您認為《大家》在採訪這些“有非常之成就”的大師的時候體現出他們的“非常之性情”了嗎?
  【特邀嘉賓:徐曉村】 當然體現了,而且我覺得有時候體現的還比較巧妙,比如説彭桓武那集,不僅僅拍攝了他在中國原子彈兩彈研究過程當中做出的貢獻,關鍵是這個人物是個性非常鮮明的人物,我覺得主持人採訪結束的時候,主持人説了一句話“我們找物理所所長聯絡的時候,所長説你們説話一定要注意,弄不好彭老會轟你們。”非常個性,他參與了研究兩彈研究,他得了一筆獎金,但是他想到的是那些參加兩彈研究的默默無聞的科技工作者,他就把那個錢給了這些人。再比如,彭桓武也讀中國的古書,但是不讀秦漢以下的書,非常有自己的眼光和尺度,就是跟別人不一樣,我覺得這些就是真正的個性。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一點,也可能年輕人不大容易理解,比如説錢偉長那集,我覺得他一生做了無數的領域,對於他所從事的專業來説這肯定是一個損失,但是他是讓他做什麼領域節努力做好,更重要的是他不僅僅是搞科研,他到首鋼勞動都非常好。我們在學校的時候,大學者朱德熙教授當過北大的副校長,他誇獎裘錫圭,説他打掃廁所都比別人打掃的乾淨,過去我也不懂。後來覺得這麼大的學者淪落到打掃廁所的地步,但是他仍然保持高度認真負責的態度。我覺得《大家》的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他選擇的人物一個個元氣淋漓,氣韻生動,這是他成功和有魅力的重要因素。

  【中國吉祥0】從《大家》嘉賓中看,成功的人自我實現的個性特徵都有哪些?
  【特邀嘉賓:徐曉村】 第一,就是志存高遠。幾乎每個“大家”,他們年輕的時候都立了一個非常偉大的志向。第二,就是堅持不懈。他們對自己所從事的領域、所從事的工作都非常的執著。第三,淡薄名利。比較典型的比如説啟功,他是個著名的書法家,當過中國書法家協會的主席,寫字是非常掙錢的,這麼大的書法家,他給北師大“寫”了一棟樓,但是你看自己的生活環境非常儉樸。一個人要做一點事情,沒有這種精神恐怕是很難的。當然我也不是説,人不要錢。人不僅要錢,而且還要生活的比較好,但這絕不是人生唯一的最高目標。只有認識了這一點,一個人才可能更好的去實現自己、完成自己。
  【《大家》製片人:李向東】這也是一直吸引我們不斷探索的一個問題。每個成功的人其原因可能多種多樣,但是我感覺有一些個性特徵是共同的,比如執著、認真、良好的習慣等等。他們在年輕的時候選擇了自己的事業方向,往往也就選擇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他們不會輕易地改變與動搖,不論是面對物質生活的誘惑,還是遭遇巨大的挫折,他們始終堅持自己的方向。做《大家》的節目很快就讓我們意識到,也許我們自己這輩子都不會成為大家,但是我們能從大家身上學到很多有價值的東西。這是我們節目之外極為寶貴的收穫。

  【營養型玉米】徐老師,看到您以往的演講和文章,覺得您是追求自我品格,並有激情和受學生歡迎的人,您對學生的培養是什麼樣的目標?培養大師還是培養社會的工匠?您覺得能成為大家有什麼標準?
  【特邀嘉賓:徐曉村】 我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不僅僅是學習合格,更重要的是使他們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格健全、精神自由發展的人,或者説是一個完整的人!並不是每個人都一定要去當大師,學校也不可能要求每個學生都成為大師,我也不會天真到希望我的學生都成為大師,事實上是不可能的。我覺得《大家》這個欄目事實上主要的不是介紹了這些“大家”們的成果,而是展現了他們一個一個的人的精神世界,而且是一種非常富有魅力的深邃而清澈的一種精神世界。這種精神世界是值得我們去從中汲取營養的,值得我們去向他們學習的。我覺得我的學生當然要從大師那裏、從大師的精神生活中獲得他們所需要的東西。能成為“大家”有兩個標準:一個是他對於整個世界都發生了影響,例如馬克思,他的理論創造了一個社會主義陣營。一個是在某一個領域發生重要影響。

  【芒果檸檬水蜜桃】徐老師,您被學生稱為是中國農業大學的唯一,您個人的追求是什麼?為什麼學生會這樣説您?您想成為大家嗎?
  【特邀嘉賓:徐曉村】 成為一個好老師,好作家。想成為大家,但成不了。一個是學養不夠,一個是努力不夠,一個是天分不夠。

    【芒果檸檬水蜜桃】徐老師,我覺得您個人就是一個文化和娛樂相結合的好例子吧,因為您是講文化的,而您又因為您的睿智和幽默贏得了很多學生的愛戴,文化欄目是不是完全可以和您一樣既有品味,又有受眾歡迎?
    【特邀嘉賓:徐曉村】 我沒有這麼高的水平,文化欄目應該做的比我的水平高的多才行。

  【大紅棗兒】徐曉村副教授眼中的大學校園文化:大學須提供“精英文化”而非功利化教育,您對《大家》讚譽有加的原因嗎?是不是您覺得它是精英文化?
  【特邀嘉賓:徐曉村】 當然是。

    【太陽灼人】《大家》欄目要觀眾通過大師們講述人生經歷,“分享過去,分享光榮”,請問兩位嘉賓,《大家》欄目的歷史價值體現在哪?
    【特邀嘉賓:徐曉村】 我們就這樣設想一下:如果《大家》欄目採訪的這些人,根本就不存在。中華民族會變成什麼樣?我們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很可能就沒有兩彈。這就是它的歷史價值、這就是它的文化價值。

 

《大家》的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是其生命力所在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大家》欄目剛剛在中央電視臺2005年度優秀欄目評選中獲得一等獎,有的學者認為這樣的評獎能夠體現央視這個大臺的風範,因為不僅考慮了收視率,也考慮了社會價值和文化價值,兩位嘉賓認為呢?
    【特邀嘉賓:徐曉村】 首先,我要為中央電視臺授予《大家》欄目這個獎而鼓掌!這是我完全沒有想到的。因為在現在電視節目非常追求收視率的情況下,那些收視率很高的節目應該是比較容易得獎的,但是他卻授予了《大家》這個獎。這表現了中央電視臺的一種眼光,一種很高的文化品位,一種社會責任感。同時,《大家》獲得這個獎也是當之無愧的。
    【《大家》製片人:李向東】很榮幸,我們獲得了中央電視臺優秀欄目的一等獎。我們深知,僅從收視率的指標來看,我們還有不足。能夠獲獎,包括2005年9月臺領導決定將《大家》欄目放到一套精品時段播出,是對我們所做的節目的價值,也就是“大家”的價值的充分肯定,也的確體現了央視的大颱風范。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像《大家》這樣的文化欄目因為收視率有限,所以經常有欄目被淘汰,您覺得能夠使文化欄目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方法有哪些?
  【特邀嘉賓:徐曉村】我覺得無非是兩個:一個是趣味性。一個是審美性。現在的電視欄目裏,一做文化類的東西都做的比較沉悶,當然我説的“趣味性”也不僅僅是獵奇。事實上《大家》就做的挺好。當然也跟它的選題有關係,跟這些人物本身經歷的傳奇性有關係。所以看起來還比較有意思。另外,我們現在這樣的欄目,審美的成份都不大。當然我説這個“審美”也並不是在電視節目裏面煽情,比如説《大家》裏面有一集做的程莘農,結尾的時候主持人説“程老告訴我們,他叫程Xin農,而不是程Shen農,因為他的家鄉就叫做Xin,是一個古國的名字”。這個結尾就讓人引發了很多的聯想,例如我們首先想到了程莘農所從事的工作是非常古老的,針灸,是我們中國非常故落得東西,有悠久的傳承。他的故鄉又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地方,他正是自己用一生從事了這樣一個非常古老的有非常悠久歷史的專業,他自己年輕又很大,所有的這些共同構成了給人一種歷史的悠遠的美感。我覺得這樣的結尾非常有意味,片子能做成這樣或許會更好一些。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徐老師,您認為《大家》將採訪對象圈定在科教文衛領域有局限性嗎?
  【特邀嘉賓:徐曉村】 我覺得可以擴大,現在《大家》欄目所做的範圍從文化的角度上説,更有價值。我最近在報紙上看,北京青年報上看,幾乎每一期介紹一個將軍,他們這些將軍們寫的也非常有性格。他們的生活也豐富多彩,我覺得也非常值得介紹。

  【節日慶典!】但是,我覺得節目應該更加大眾化些,現在就做得很好啊,如果能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看就更好了啊,那為何年輕人不太接受呢?是不喜歡,還是他們理解不了呢。
  【特邀嘉賓:徐曉村】 據我所知,我問過我們學校的學生大多數都知道《大家》這個欄目,也都看過。不能簡單的説年輕人不喜歡,可能是一部分年輕人不喜歡。作為一個電視欄目,當然觀眾越多越好。但是也不能僅僅為了吸引觀眾而放棄自己的追求。《大家》在堅持目前定位的情況下,如果有可能的話,想更多的辦法讓更多的人來看當然更好。

  【營養型玉米】清華大學前校長梅貽琦曾説,“所謂大學者,非謂有高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您覺得是不是應當大學生都該去看《大家》?
  【特邀嘉賓:徐曉村】 也不能説都該去看。我覺得值得去看,而且看比不看好。

  【小猴想小羊】徐老師,您對《大家》哪期節目印象深刻?為什麼?
  【特邀嘉賓:徐曉村】 印象深刻的一個是《彭桓武》那集,一個是《錢偉長》那集。這兩集都給人感覺意猶未盡,看完了還想看。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都説電視媒介是大眾文化,為了贏得或者説迎合受眾,電視節目越來越娛樂化,兩位嘉賓認為娛樂節目所佔比重多大合適?像《大家》這樣的文化欄目保持多大的比重合適?
  【特邀嘉賓:徐曉村】 像《大家》這樣的欄目在大眾傳媒中絕對不可能佔到一半。但是目前類似的欄目,我覺得還是少了一些,有些節目其實意義不大,但是它也佔據了寶貴的媒介資源,我覺得倒不如做一點類似于《大家》這樣的節目,至少對我們的社會發展更有意義,對於培養年輕人更有好處。

  【小猴想小羊】其實我們不能將電視節目的娛樂化看成洪水猛獸,因為文化節目的娛樂化,我認為無非是擺脫扳起面孔説教的方式方法,用各種手段生動有趣地去體現文化精神,我覺得這樣的娛樂化是可行的,嘉賓認為呢?
  【特邀嘉賓:徐曉村】 從原則上説是這樣的,我們盡可能地使節目便的更好看一點、更吸引人一點。但是這裡面也一個本身表現內容的問題,有些東西是允許你把它諧謔化,有些內容是不允許的,你比如説我們把《大家》欄目採訪的那些“大家”弄的跟《春光燦爛豬八戒》那樣的感覺,就不大象話了。至少,在這樣的欄目裏,我們應該表現出對於我們民族的這些精英,應該有一種尊重的態度,不能完全用娛樂的態度去做這種片子。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以往電視節目報道大家通常會塑造一個“高、大、全”的形象,《大家》很注重從細節去刻畫人物,描繪了一個個生動的大師形象,但是“專題片”的印記還是有的,應該如何去改變?
  【特邀嘉賓:徐曉村】 第一,不能完全否定專題片。專題片也有它的價值,也有它存在的理由。第二,到底怎麼去改變?我現在還沒有想好。這個恐怕就涉及到片子的整體藝術追求的問題,這個問題要問李向東老師。

  【摯友青蔥】可以談談大家與藝術人生麼?總覺得是相似的欄目,可越看越覺得大家還是要好一些。請問嘉賓和製片人怎麼看?
  【特邀嘉賓:徐曉村】外在形式上有相似性,但本質上還是不一樣的。《大家》可能更注重對人物的刻劃,更注重一種精神追求,而且整個欄目從風格上説,也有一種從容、自然的特點,這和《藝術人生》是不同的。
  【《大家》製片人:李向東】謝謝你對《大家》的喜愛,這兩個欄目的相似之處都是人物訪談類的節目。但是還有很多的不同,與《藝術人生》相比,《大家》所採訪的人群更有社會知名度偏低、年齡往往偏大、他們所從事的行業專業化距大眾較遠等特點,這也是我們提高收視的障礙。

  【等待戈多!】徐教授,您覺得《大家》還有哪些不足應該改進的呢?
  【特邀嘉賓:徐曉村】 我覺得《大家》也許就是我剛才説的那個問題,就是趣味性上做一點工夫。另外,也不是每一集都有《程莘農》、《彭桓武》那兩集那樣意味深長的結尾。有些時候,覺得被採訪人有些東西還沒有完全被挖掘出來,不知道是不是前期的工作做的不夠充分?我覺得在這些方面還可以下點工夫。

  【小猴想小羊】徐老師,您覺得適合一位資深學者去主持《大家》欄目嗎?
  【特邀嘉賓:徐曉村】 我覺得不適合。學者一般地説,他是某一個領域的專家,他不是所有領域的專家,《大家》的重點也不在於向觀眾們傳達具體的專業知識。第二,一般的學者比較要求科學、嚴謹,可能採訪起來就沒有那麼生動、活潑。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面對這樣有著突出貢獻的大師,欄目主持人應當如何定位自己?做一個傾聽者、一個交流者還是一個質疑者?
  【特邀嘉賓:徐曉村】 我覺得做《大家》欄目像完全的探求者的語氣是不好的,但是要有一個探求者的態度,因為每一個“大家”我們都可以説他的精神世界都是非常廣闊的、非常深邃的、非常豐富多彩的世界。你沒有一個探求者的精神不可能把他的精神世界展現出來,所以你必須要有探求者的態度,至於具體怎麼操作起來。我看現在曲向東這個主持人做的就很好。第一,他非常自然;第二,非常從容;第三,他既有探求者的態度,但是他又沒有把自己擺在學生的很高的地位上,我覺得甚至可以説已經多少地構成了《大家》欄目的風格。當然在具體的採訪上,我覺得有些時候還是可以例如前面我説的“趣味性”,有意地介紹一點,也可以採訪,也可以通過其他的方式,介紹一些他們生活裏面有趣的事情。例如,有人寫宗白華,就寫他跟那些家庭婦女們在商店裏討論哪種點心更好吃,那麼大的一個美學家討論這樣的生活瑣碎的事,這個就很好,使這個人變得非常有趣,我覺得應該在這個方面稍微注意一下。

 

《大家》應該網羅天下“大家”

  【牛奶吐司】既然是透過《大家》看世界,是不是也有一些有成就的大師們是在海外生活的,有沒有想到去把這部分人採訪一下?
  【《大家》製片人:李向東】 我們已經做了不少海外的大家,比如物理學家丁肇中、畫家朱德群等等,我們目前正在聯絡在海外的傑出華人知識分子,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海外大家出現在我們的節目裏。

  【參娃】《大家》有沒有對逝去的大家進行過報道?
  【《大家》製片人:李向東】 逝去的大家我們進行過報道,比如啟功先生去世之後的一週我們就推出了特別節目——《永遠的啟功》。黃昆先生去世之後,我們也做了紀念節目。總的來説,逝去的大家在我們過去所做的120期左右的節目裏佔的比例不多。讓我們感到痛心和遺憾的是,我們採訪過的大家現在已經有9位逝去。關於逝去的大家,我們將推出系列節目。

  【節日慶典!】《大家》欄目至今已經採訪了多少位嘉賓?播出了多少?有沒有採訪製作好但是卻不能播出的人物呢?呵呵
  【《大家》製片人:李向東】 已經採訪了130多位嘉賓,除了正在進行後期製作的,全部播出了。

  【黛玉葬花花飛落】透過《大家》如何去看世界?我感覺好像是在看中國啊?
  【《大家》製片人:李向東】 我們曾經採訪過一位外國的大家,就是歐元之父蒙戴爾。我們希望報道更多的外國大家,但是我們一年只有52期節目的播出容量,而中國的大家還有很多沒有採訪,我們希望將來我們再做一個欄目,專門來採訪外國的大家。
  【特邀嘉賓:徐曉村】第一,他們採訪的這些人有些是有國外的教育背景,通過他們人生道路的展現我們也了解了世界。第二,他們的學術成就,不僅僅是留洋的,對世界也産生了影響。例如葉篤正對世界氣象學界都有影響,這是一個角度的看世界。另一個角度,我理解這個“看世界”是指看我們的社會生活。通過《大家》我們當然看到我們的社會生活,比如説錢偉長,我們也看到了一位學者在五七年被打成右派,到粉碎四人幫以後,被鄧小平親自任命為上海大學的校長,這就是一種社會生活。

    【s秋水伊人s】感覺《大家》中播出的女性比較少,請問有沒有拍攝傑出女性的計劃啊?
   
【《大家》製片人:李向東】 《大家》從開播至今,已經播出了8位女性大家,我們希望採訪到更多的女性大家。也歡迎你給我們提供線索。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如何讓《大家》在注重以收視率為衡量標準的電視節目競爭中保持教育品格和文化品位?
  【《大家》製片人:李向東】 關於收視率,我們一直有這樣的態度,我們重視收視率,但收視率不是衡量我們節目的唯一標準。做《大家》這樣的節目,我想首先展示給觀眾的就是它的高品位和巨大的價值。我們目前要探索的是如何讓更多的觀眾看我們的節目,也就是提高我們的收視率。我們始終認為,電視作為大眾媒體的屬性是不變的,《大家》這樣的欄目能夠,而且應該成為大眾化的欄目。首先,“大家”們的人生經歷與智慧的回顧是觀眾需要的,也是社會需要的;其次,節目製作者應該選擇具有廣泛關注度的內容;同時,我們要尋找更吸引觀眾的節目表現方式。

  【中國吉祥0】《大家》的受眾定位是怎樣的?從中央臺第10頻道到一套的七檔精品節目之一,她有什麼變化?
  【《大家》製片人:李向東】 在中國做電視的人都希望自己的節目人人愛看,但這是一個不可能完全的任務。根據有關公司的調查,《大家》欄目目前的主要觀眾群是35歲到64歲的觀眾。但是其他年齡段的觀眾也有相當的比例。我們希望我們的觀眾群越來越大,尤其是在青少年觀眾中。

  【節日慶典!】《大家》會對採訪過的人物進行跟蹤報道嗎?
  【《大家》製片人:李向東】 會,而且我們還會密切跟蹤。《大家》欄目值得總結的一點就是我們希望通過自己的節目與嘉賓建立密切的聯絡,我們視嘉賓不僅僅是採訪對象,更是寶貴的社會資源。我們也從來沒想過,這些人物我們只是做一期節目,而是希望把他們的價值充分地體現出來。比如2004年春天我們採訪了紅學家馮其庸先生,去年9月份馮先生以83歲的高齡再登帕米爾高原,穿行羅布泊荒原,我們都隨行做了節目。播出後,引起了很好的反響。

    【等待戈多!】採訪一個人物的製作週期要多久啊,為了播出的45分鐘,你們剪掉了多少?
    【《大家》製片人:李向東】 一般來説,一期節目,編導從拿到選題到製作完成,需要一個半月左右的時間。但這不包括我們前期聯絡嘉賓的時間。有的嘉賓,從欄目開播開始我們就聯絡,直到現在。2月份我們播出了光學家王大珩,前期聯絡我們用了兩年多的時間。觀眾在電視裏看到的節目是45分鐘,的確還有一些素材因時間所限,不能放在節目裏,但是所有的素材我們都保留著,我們相信這些素材將來不論是做節目,還是出書,都是極為珍貴的。

    【s秋水伊人s】《大家》今年會有什麼大型活動或者什麼特別節目嗎?製片人可不可以先透露一點點啊?
    【《大家》製片人:李向東】 今年《大家》將推出一系列的特別節目,5月18號是《大家》三歲的生日,我們準備推出一檔特別節目,題目是《克裏夫蘭總統號》,講述的是建國初期,以錢學森為代表的一批科學家回國的故事。我們將故事的載體放在一條在中美兩國之間航行的船上,揭示了這段故事背後鮮為人知的歷史真相。另外我們正在籌劃製作特別節目《錢偉長》,以及“逝去的大家”系列節目。
    【《大家》製片人:李向東】活動方面,我們在去年成功地舉辦了“醫學大家校園行”活動,邀請十幾位醫學大家到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瀋陽的十所醫學院校舉行報告會,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得到了高校師生的熱烈歡迎,也得到了衛生部、教育部的支持與肯定,以及新聞媒體的關注。今年,我們將繼續開展大家進校園活動,具體的方案正在策劃之中,我們希望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活動讓更多的青年學生面對面地感受大家的風範,從大家的身上得到啟迪,將大家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

 

結束語

  【網絡主持人:羅石曼】論壇即將結束,請兩位老師談談今天在線的感受,並對《大家》欄目未來的發展做一個展望,兩位嘉賓和網友們簡單告個別吧?
  【特邀嘉賓:徐曉村】結束語:這是我第一次在網上聊天,我也上網,但是從來不發言,今天是個例外。説的話肯定有很多是不對的,也不過就是我的一點看法而已,我希望《大家》欄目:第一,能夠繼續做下去。現在她得了中央電視臺的一等獎,估計做下去是不成問題的。第二,希望她能夠堅持自己的文化追求和藝術追求。要做到這一點,在現在是很不容易的。第三,希望《大家》能夠做的更好。最後,希望大家和我一樣,能夠關注《大家》!
  【《大家》製片人:李向東】 結束語:很抱歉,還有很多網友的問題我沒有來得及回答,大家可以通過EMAIL與我聯絡,郵箱地址是:dajia2003@263.net,我會認真回答大家的問題,與朋友們一塊交流。最後希望看過《大家》節目的網友繼續支持,沒有看過《大家》節目的抽空看看,相信您會有收穫。謝謝!

 

責編:羅詩曼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