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主持人》成功嗎?
|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作為綜藝 競技類欄目,請問四位嘉賓,《挑戰主持人》算是成功的欄目嗎?如果是,成功的因素在哪? 【特邀嘉賓:遊潔】應該是成功的欄目,因為它的收視排名很靠前,成功的因素在於這個選題。它非常迎合年輕人和願意出名的人的需求,做一個電視人,而且是一個露臉的電視人是絕大多數人的願望。 【講文明除四害】我覺得不是成功欄目,只是一個剛學會走平道的孩子。 【特邀嘉賓:馬東】這恐怕要由觀眾來回答。我們盡力還原現場的真實效果,模擬觀眾的收視狀態,營造輕鬆的氛圍。 【特邀嘉賓:吳鬱】比較成功,有特定的收視群,有穩定的收視率。成功因素:欄目定位、目標觀眾定位都比較準確,能滿足相當一部分年輕觀眾的收視需求;欄目因抓住當代許多青年的“主持夢”,使他們有展示自己、挑戰自己、檢驗自己的機會;有讓世人認識自己的平臺,有實現“主持人理想”的捷徑,有“一鳴驚人”“一夜出名”的可能;當然還有欄目組製片人、策劃、主持、嘉賓、編導、製片等一乾人馬的全力投入、精心打造。
【崔磊】遊老師,您好!您能不能簡單談談您對《挑戰主持人》以及現在其他的電視文藝節目的現狀的總體看法呢? 【特邀嘉賓:遊潔】目前我們電視文藝節目和10年以前的電視文藝節目有很大的不同,以前是以藝術欣賞和藝術教育為目標,不太重視接受者的需求。而今天的文藝節目,更多考慮如何有更多的人來接受,於是價值觀轉變了,連對文藝節目的界定都不一樣了。現在的文藝節目和“娛樂”這個詞聯絡更緊密,不是很重視“藝術價值”,而更重視“觀賞價值”。所以在不同人的眼裏,對電視文藝的現狀有不同的評價。觀念相對傳統的人,認為現在的電視文藝是在退步,或者質量在下降。而從現在的最廣大的觀眾來看,認為電視文藝更接近普通人、更親切、更具有服務性。《挑戰主持人》就是這樣的一個新形勢下、新觀念下的一個欄目。不知道這樣的回答你是否滿意? 【崔磊】謝謝您!我覺得現在許多的所謂的文藝節目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是徹底娛樂,一是藝術化,當然還有一些節目在二者之間,屬於這類的節目比例比較大,我認為好的節目就要選其一從之,但目前的一些節目做不到,您覺得呢? 【特邀嘉賓:遊潔】電視自己很難做,從中國的古話上一直在追求“中庸”。兩頭都沾的經常是我們的追求,例如老少皆宜、雅俗共賞,大家追求慣了。很多人以為這是收視率的基本追求辦法,而不是所謂現在應當進行的觀眾分層次、分群體進行專門設計的辦法。我贊成你的辦法,但實踐當中絕大部分人都認識不到這一點。“內容為王”應當是一個根本的出發點,而內容為王的基礎就是服從觀眾的最根本的追求,從知音型的觀眾那裏得到節目的基本支撐點。
【靈魂的瘀痕】《挑戰主持人》為何要改版?為何電視欄目的改版之風這麼重?我認為欄目建設重在內容建設,形式應為內容服務,不要總是把形式看得過分重要。 【特邀嘉賓:馬東】《挑戰主持人》是一個內容大於形式的節目。但是形式如果不能更好的表達內容,就有改進的必要。所謂改版,也是形式和內容上的調整。節目理念和定位不會有變化。 【講文明除四害】兩位嘉賓會改嗎?我希望常換常新,畢竟一個人的文化知識是有限的,推崇的主持風格是單一的,不知東東怎麼看? 【hulunbeir】以前好像是有不同的嘉賓在點評吧,不過不記得從什麼時候起就比較固定了。 【特邀嘉賓:張紹剛】我就不走!我就要當嘉賓!! 【藍輝穎君】拜託!老師我真想當面理論理論,還有叮噹。 【流動的彩雲】支持紹剛老師:)如果説話再含蓄一些就更好了。 【hulunbeir】支持!支持!!嚴重支持!! 【特邀嘉賓:張紹剛】我也支持你和流動的彩雲。 【hulunbeir】沒辦法,誰讓《今日説法》和《挑戰主持人》都是我喜歡的節目呢。 【講文明除四害】哈哈,走了再回來嘛,哪能一直幹介個呀,您説捏?
【@小丫頭@】二位老師好?請你們幫挑戰主持人節目找一找缺點,我感覺這個節目是一年不如一年了,二位老師同意我的看法嗎? 【藍輝穎君】我不同意。 【特邀嘉賓:吳鬱】選手類型單一,背景趨同,太年輕化,水平有限;缺少考察選手與人溝通、能力的環節;選手訓練得有點兒模式化,缺少個性空間;現場觀眾基本不參與,氣氛有點沉悶。有的對思維語言的判斷跟不上趟,或不感興趣;基本是語言的挑戰,從畫面看,都是主持人直立姿態,缺動態的更活一些的東西。 【Rainbow**】這個節目早就該改朝換代了。
【我是麥麥】馬東你能不能談談你自己對《挑戰》滿意還有不太滿意的地方? 【特邀嘉賓:馬東】我滿意挑戰的理念和提倡真實比賽,我不太滿意現在的表現方式不夠開放、不夠多樣化,這也是明年改版的方向。
【half an hour】張紹剛,你為什麼不自己主持一檔娛樂節目?你比馬東有親和力。 【特邀嘉賓:張紹剛】我不適合主持娛樂節目,每個人都應該非常清楚自己的長項,以及短處。主持人尤其如此,決不可以去主持自己沒把握的節目。 【藍輝穎君】紹剛老師喜歡主持有關道德倫理方面的節目。 【特邀嘉賓:遊潔】其實張紹剛是一個特別好的主持人,他曾經有所嘗試,也許他不喜歡吧。 【特邀嘉賓:張紹剛】看來我在場上劈你還劈得比較輕! 【藍輝穎君】我也希望再來一次,因為我有信心成為主角了,可是他們説除非你已經成為主持人! 【流動的彩雲】給我們山東老鄉點面子好麼?謝謝!
【牧言再生】嘉賓教師們請注意:在我所能看到的一些電視節目中,國內的主持人和國外的主持人在質量上應該説是不分伯仲的,可是為什麼有些國內的主持人感覺上流於形式,要麼鬆弛得過度,要麼正經得呆板,要麼煽情得摻假,要麼做作得無聊,當然,也有不少超一流的,但也是鳳毛麟角,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是整個傳媒土壤還是整個社會環境? 【特邀嘉賓:吳鬱】你判斷的挺對的,傳媒土壤方面,比如節目形態不行,現在節目幾乎都叫主持人節目,但是缺乏真正的傳播特色,主持人經常也就是背詞串連,再好的素質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社會環境,社會環境是對主持人的認知,更多的是看中表面的一些東西,比如年輕,也會影響到一些主持人的自我判斷和提升,也影響到年輕一代把主持作為理想的人目標的設定。 【牧言再生】在央視做節目的時候有無想過改變呢?比如讓《電視批判》的幾位斑竹妹妹去客串一下:)
【林美倩1】怎樣找到最初被吸引的感覺?三月份時看的,總希望選手心平氣和,不要把冠軍看的太重,可總是覺得不對勁,主持人説話一定要快麼?以前從每期節目裏能夠從嘉賓那裏得到很多問題以外的東西,喜歡張老師的點評,可最近沒有了,説些無關痛癢的,選手高了矮了,象不象梁咏棋了什麼的。可能是希望氛圍不要那麼緊張吧,但大家還是希望能從你那學點什麼,畢竟願意聽你説話啊。 【流動的彩雲】投上一票! 【特邀嘉賓:張紹剛】首先感謝你的説法,這也是我在考慮的問題。一方面想要去説一些話題引申方面的內容;另外一方面在具體的節目錄製過程當中,又要考慮到現場的氛圍,所以在有限的時間內怎麼調整這二者之間的關係,是我現在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謝謝你的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