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回眸 > 挑戰主持人精華 > 正文

電視節目主持人的個性與風格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楊瀾在《主持無藝術》中曾對美國談話類主持人奧普拉雯費瑞女士有過這樣的評價:“我反復看她的節目,其實成功的秘訣非常簡單,那就是與觀眾真誠地交流,敞開自己的心扉,設身處地的體會人與人的苦樂。”請問嘉賓,主持人的坦誠有那麼重要嗎?我們現在的主持人做的怎麼樣?在挑戰主持人的選手競技中,你們是否也把“真誠”作為重要的評判條件?
  【特邀嘉賓:馬東】如果“真誠”不是最重要的,還有什麼更重要呢?所有來參加《挑戰主持人》的選手都知道,“真誠”是我們要求選手的第一原則,但是要做到很不容易,因為很多人受教育的過程中忽視了對“自我”的培養,共性使“真誠”顯得很可疑。
  【特邀嘉賓:張紹剛】與人交流過程當中的“真誠”是一個主持人必須具備的心態,因為觀眾可以非常強烈地感受到主持人的情緒。所以真誠與否是無法隱藏的,也是觀眾對一個主持人做評判的首要的心理依據。
  【特邀嘉賓:吳鬱】主持人的坦誠非常重要,我非常看重這一點,我相信觀眾也十分在乎主持人是否真誠。理由如下:其一,主持人不是演員,除了角色化主持人如金龜子,都是以真實身份、真實的自我出現在觀眾面前的,不是在扮演一個主持人,雖然主持人要借鑒一些表演元素,節目中也不是生活自我的照搬,他要強化與欄目相符合的東西,淡化與欄目不合的東西,但這些調整都屬於社會學範疇的社會角色的調節,與戲劇中扮演一個特定的角色是兩碼事;其二,觀眾是把主持人當作在媒體工作的朋友看待的,“個性化”“人格化”是主持人的重要傳播特色,況且主持人節目給了主持人與觀眾溝通交流的空間,觀眾不希望主持人總是説着社論的話、文件的話、教科書的話,總之是正確的廢話,與其那樣不如直接看書看文件了。主持人不僅僅是觀眾的審美客體,更是傳播主體和交流對象;其三,觀眾是能夠從節目中,從他們對嘉賓主持人的態度上,從他們現場的應對內容上,看出哪些主持人是真誠的,哪些是做作的、敷衍的,哪些是虛偽的,帶了職業面具的。
  現在的主持人有的做得很好,越是生活閱歷深,有文化底蘊,不大在意屏幕形象,自信而謙遜、懂得尊重觀眾和嘉賓的主持人越真誠。有些主持人根底淺,心裏發虛,擔心自己的主持人位子,怕觀眾不喜歡自己,又把標準和力氣定在外部的、表面的親切、彬彬有禮的作秀上。

  【我是麥麥】吳老師,那你比較喜歡和欣賞主持人有誰呢?
  【特邀嘉賓:吳鬱】挺多的。各種類型的都有,新聞類型中的白岩松,敬一丹,水均益,崔永元;綜藝類的朱軍,董卿;社教類的:張越,王雪純;益智類的李佳明,李咏,王小丫;這次雅典奧運直播中的張斌多棒啊!還有……不能要求他們十全十美,他們都是有特點的,都是認真的,真誠的,有個性的。
  【我的真心話】這裡面本人最喜歡王小丫、水均益、李佳明、張越。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兩位專家談談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電視節目主持人和《挑戰主持人》欄目?
  【特邀嘉賓:游潔】這個問題很大,我們需要理解電視的現狀,不同的節目類型需要不同的節目主持人,所以很難對主持人界定一個統一的標準。比如王小丫,有很多人喜歡她,也有人很不喜歡她,李咏更是這樣的情況。在今天這個多元化的時代,我們可以肯定多元化的風格和形象。我一直覺得作為一個電視欄目既要能夠選拔主持人,又要使選拔主持人成為“可看的電視節目”。其實這兩點本來是矛盾的,因為我們真正選拔主持人的過程跟這個節目進程是不一樣的。所以探討它們二者的結合,我覺得是這個欄目在較長一段時間內需要解決的問題。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請嘉賓老師具體談談,培養“專業化、個性化”的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看法,《挑戰主持人》對培養優秀主持人是否起到後備軍的作用?
  【特邀嘉賓:馬東】我們不想承擔這個責任,如果順道幫了忙,我們很高興。
  【特邀嘉賓:吳鬱】“專業化”是在分眾時代到來,頻道專業化、欄目個性化的今天才有的提法,是指主持人與所主持欄目的學科領域的的專業的契合,不是指主持的基本技能、技巧,那是主持人“職業化”的部分內涵,因此“專業化”是指複合型主持人才,對電視傳播、對主持人節目傳播的專業知識+與欄目相應的專業背景,如法律、經濟、社會學、醫學、體育、音樂……,這種素質的培養,起碼從知識結構的角度應有大學教育背景,本科、雙學位乃至研究生,有的是在工作中不脫産完成另一專業的學習。
  “個性化”是個人綜合素質、、信息佔有、思維方式、語言包裝、個人的悟性、靈氣等等東西的整合、提取和外化,有個人追求、自覺修煉的功夫,也有客觀提出要求,進行指導,強化訓練或在工作中孜孜以求的過程。《挑戰主持人》對培養優秀主持人能發現一些有做主持人潛質的孩子,但是很難説起到後備軍作用,因為節目容量有限,不可能把對主持人的素質要求全部在節目中展現,也不可能在訓練的幾天過程中解決綜合素質的問題。

  【中國吉祥0】您們覺得《挑戰主持人》是否有“真人秀”因素?
  【藍輝穎君】我覺得有,但是不佔主要的部分!
  【特邀嘉賓:張紹剛】有。其實就是設定情境的一個很特別的真人秀,每個人都有願望在超過自己生活經驗之外的領域內生活,或者生存一段時間,所以以主持人的狀態來生存應該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特邀嘉賓:馬東】有!儘量追求真實是我們的原則。目前還做的不夠。

  【sun moon sart】游潔老師,《挑戰主持人》為什麼沒有《開心辭典》那麼大的影響力,喜歡看《開心辭典》觀眾也特別多。你覺得原因何在。
  【特邀嘉賓:游潔】因為《開心辭典》針對的受眾面更廣,你可以想象這個想象這個社會是需要知識的人多還是想當名人的人多。還有《開心辭典》的環節簡單明了,更容易讓人記住。

  【網絡主持人:邢立雙】電視事業的發展需要個性化的主持人,但個性化不是傳播的目的,而是優化傳播的手段,主持人的個性風格必須與欄目融為一體,請嘉賓談談欄目化對節目主持人的影響?《挑戰主持人》中挑戰者是否也要與具體挑戰的欄目相結合?
  【特邀嘉賓:馬東】“個性化不是傳播的目的,而是優化傳播的手段,主持人的個性風格必須與欄目融為一體”這句話的前提就是欄目和主持人是兩張皮,如何粘在一起?要我説只有個性化的欄目才能産生個性化的主持人,主持人的個性不是相對於欄目獨立存在的,他們本身是一個整體。瞿秋白論靈魂與肉體時説:“人有了靈魂,還要肉體幹什麼?可是沒有肉體,靈魂又有什麼用?”套用這句話可以説:“有了個性化的主持人,還要欄目幹什麼?可是沒有欄目,個性化的主持人又有什麼用?”
  【特邀嘉賓:吳鬱】主持人的個性發揮當然要與欄目的定位、風格乃至觀眾的收視心理和諧,否則會變成主持人的自我炫耀,讓人討厭;要麼就成了耍寶,讓人覺得可笑。現在有挑戰者挑戰某欄目的環節嗎?好像沒有。如果有倒可以異想天開,但必須能自圓其説,意即只保留欄目名稱,把欄目風格也變了,不過去重復畢福鑒的“欄目改版”也不行。

 

<<上一頁下一頁>>
第5頁
(編輯:張青葉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