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故事首頁
電視.幕後
人物.故事
網友.原創
線上互動
網友投稿
 版權聲明
央視國際“線上故事”欄目的獨家專訪文章,版權歸央視國際網絡所有,任何網站、報刊、電臺、電視臺未經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聯絡電話:
010-68508764轉309
010-68508381轉616
電視.幕後  
《2003站在第三極》特別報道之二
 
四年磨一劍

發佈時間:2003年04月14日 10:56 作者:CCTV.com記者 戴昕 張敏



    一千多萬年前,印度板塊與歐亞大陸板塊碰撞,世界最大的山系——喜馬拉雅山脈橫空出世。在大自然的雕琢中,一座山峰亭亭玉立,被藏民喚做“珠穆朗瑪”,譯為“女神第三”。由於戴着世界第一高峰的桂冠,自20世紀初,無數人為了一睹女神的芳容鋌而走險。直到1953年5月29日,英國登山隊登頂珠穆朗瑪峰,人類首次站在地球第三極。

    轉眼50年過去了,全世界的登山愛好者不約而同地以再攀珠峰的方式紀念登頂珠峰這一人類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件。中國登山協會、西藏自治區體育局也將率隊出征珠穆朗瑪峰。此次中央電視臺派出了精銳部隊,全程直播登頂過程,屆時將推出《2003,站在第三極》大型直播節目。他們是專業電視人,但並非專業登山家,那麼他們是如何想到要與珠峰相約的呢?又將如何應對海拔5000米以上的諸多未知數呢?帶着問題,我們走訪了此次直播活動的節目總攝像、策劃吳琦。

    一本書觸發靈感

    其實,這檔有關登山運動的節目已經孕育四年了,這一切則緣於擔當此次節目總編導的趙淑靜四年前偶然看到的一本書——《進入空氣稀薄地帶》。這本書是美國人喬恩科萊考爾所著,描寫了1996年的珠峰山難。一本書讓趙淑靜對登山有了興趣,笑稱自己“人傻膽大”的她開始與登山結緣。吳琦回憶起與趙淑靜並肩作戰的那段歲月:

    “當初我們是想拍一部系列紀錄片。在策劃階段,我們結識了登山隊王勇峰隊長、登山協會前主席曾曙生、以及眾多山友。我們還通過台灣和日本的朋友採訪了很多登山活動,有一個攝製組還去珠峰拍了一些膠片的素材。當初只是想做一個長一點的紀錄片,但是在策劃過程中,我們對山的了解越來越深,覺得光是做一個紀錄片,影響力可能不夠。因為紀錄片的觀眾面相對較窄,播出時段也不佔優勢。”

    近幾年來的幾次山難,使登山運動蒙上了陰影,更遭到了眾多非議。然而,吳琦則依舊記得兒時中國隊登頂珠峰成功時,全國人民感受到的那種振奮。

    “我們小的時候,1975那次,中國隊登上珠穆朗瑪峰的時候,全民都很振奮。《人民日報》還出了一期號外,可見那是一件特別重大的事。但是後來登山這事好像大家就比較淡漠了,成為少數人的愛好。特別是北大山難,爭議很多。我們現在的觀念是:探險不冒險——在有充分的準備和科學的理念指導下去登山。我們覺得很有必要通過電視手段讓大家更了解登山運動。”

    這次是個“三八隊”

    登山這種玩命的事,好像是男人們的專利。然而,此次直播隊伍中卻有七名女將,可謂“巾幗不讓鬚眉”。吳琦因此戲稱“這次是個‘三八隊’”,他掰着手指頭為我們介紹了七員女將:

    “總導演趙淑靜、導播喬艷玲、主持人李小萌、編輯劉婕明、製片李文,還有個女隊員——深圳著名山友梁群,她是名大學老師,也是正式攀登隊員裏惟一的女性。還有一名女協助人員在海拔6500米的營地,她叫辛凌,畢業於武漢體育學院畢業,是國家登山隊的工作人員。”

    問起隊伍中的女性是否會讓男士們感到不便,吳琦爽快地答道:“不會,他們還嫌女的少呢。”引來我們一陣大笑。

    在海拔5140米的地區進行電視直播,為何找來個女主持人獨當一面呢?吳琦又忍不住開起玩笑來:

    “就是因為男的太多了。李小萌剛出道的時候在《半邊天》,那時候趙老師(趙淑靜)是《半邊天》的總製片人,對她非常了解,我們都覺得她是一個運動型的主持人。她腦袋大,容量比較大,在缺氧的情況下估計運轉的可能性比其他腦袋小的人大。”

    這次直播是中央電視臺的一個重點,因此可謂匯聚了各路精英,社教中心、播送中心、製作中心、體育中心、新聞中心都派出了精兵強將。
下一頁>>
相關文章:
  • 陳琦:我屬於愛山的人
  • 《2003,站在第三極》專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