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  電視指南頻道 >  央視動態


《走進新時代》拍攝花絮之一:一片丹心獻給黨

    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國家廣電總局、中央電視臺5部門聯合攝製的10集大型理論文獻電視片《走進新時代》近日在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間播出了。在10多個月的創作過程中,《走進新時代》攝製組全體人員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工作當中,撰稿者夜以繼日地推敲修改腳本,拍攝人員馳騁數萬里,跑遍了20多個省區,拍攝了近百小時的素材,採訪六七十位人物,上至黨和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百姓。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黨的十六大獻上了一份厚禮。

    六進人民大會堂

    4月30日下午4點,濛濛春雨中,《走進新時代》攝製組的第一個鏡頭對準了人民大會堂南門的迎客松。總導演閻東和總撰稿張琦已經提前看好了場地,目標非常明確。攝影師張世君雙手把握著大搖臂,攝像機在大廳空中上下起伏,一組組理想畫面收入鏡頭。

    按照計劃,當天晚上7點鐘開始拍攝香港廳。香港廳佈置得光彩奪目,一張香港的市景畫壁毯作為背景,大廳裏剛剛搞完一個活動,鮮花還沒來得及撤掉,花香四溢。閻東和張世君選取拍攝角度的同時,其他成員開始鋪設軌道。半小時過後,鋁合金軌道裹住了大廳中央會議區的大半,可架上軌道車和攝像機一試,由於純毛地毯太軟,攝像機不穩固,沒法用軌道,只好放棄。大家趕緊拆軌道,攝影師改用斯坦尼康拍攝。一直拍到夜裏12點鐘,大會堂工作人員催了數次,攝製組人員雖然很累,但興致勃勃,都覺得這是個難得的機會,拍攝完成後還輪流在壁毯前拍照留念。

    攝製組還選取了人民大會堂的主會場、澳門廳、台灣廳和人大常委會會議廳等多個場景,先後6次進入大會堂拍攝。最後一項是拍攝朝陽中的人民大會堂東門。五月的北京,5點多鐘天就放亮,6點左右天安門廣場上升國旗。攝製組為了能夠捕捉到太陽初升時那一瞬間人民大會堂的光輝形象,早晨4點半鐘,在晨光曦微中來到大會堂東大門,提前架好大搖臂,固定好攝像機,等火紅的太陽一從中國歷史博物館的東面露出笑臉,攝像機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前就像一隻銀燕,在空中畫著各種各樣的弧線,一組組精美的鏡頭就這樣進入《走進新時代》的資料帶中。

    四登天安門城樓

    攝製組第六次進入人民大會堂是為了拍攝天安門城樓。一行5人獲許從人民大會堂北門進入,通過大會堂的內部通道來到大會堂5層樓的樓頂上。那是6月30日下午6點鐘,也就是建黨81週年的前一天。攝製組提前得知天安門城樓可能會挂燈籠,為了從高角度拍攝到張燈結綵的天安門城樓,他們在大會堂的樓頂上把鏡頭對準天安門。

    為了從多角度拍攝天安門城樓和天安門廣場,攝製組4次登上天安門城樓,5次進入天安門廣場。

    拍攝天安門城樓和廣場時已經是炎熱的夏天,北京的雨季已經來臨,這給拍攝帶來了許多困難。7月12日早晨,攝製組成員4點半鐘就把大搖臂、配重、軌道等器材從天安門城樓的東樓梯搬了上去,耐心地等著太陽出來。天氣預報説是晴天,但不想一大早就陰了,天剛亮時雲彩還不厚,越是接近太陽初升的時間,雲彩越厚,還下起了小雨。攝製組全體人員趕緊搶著收拾器材,幾十公斤重的配重閻東一手一個,還樂呵呵地説:這倒減肥了!兩天后,天倒是晴了,可天安門城樓有活動,沒法拍攝,只好再等時機,一等就是一個星期,但天公依然不作美,攝製組耐心地等著,隨時待命。7月22日雨下了一個上午,到中午時,天突然放晴了,大朵大朵的雲彩飄在藍藍的天上,空氣能見度非常好,閻東當機立斷,馬上讓製片李濟安通知各工種到劇組集合,同時與天安門管理處聯絡。半小時後,軌道和搖臂就上了天安門城樓,全體人員一齊動手,把軌道鋪設在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走過的觀禮臺上,在燦爛的陽光下,在清新的空氣中,順利地完成了天安門廣場和天安門城樓的大部分拍攝內容。由於要通過天安門城樓和廣場的鏡頭表現好多內容,後來攝製組又兩次登上天安門城樓。為了把最新內容也在片中表現出來,9月30日,攝製組還專門拍攝了天安門廣場上的國慶花壇和迎接黨的十六大的巨幅標語。

    數易其稿勤修改

    劇本是一劇之本。《走進新時代》是一部政治性極強又極富理論色彩的文獻專題片,在撰稿方面難度很大。撰稿組早在2001年10月已經開始了資料準備工作。2002年2月4日,撰稿組進入北京西郊的中宣部幹部培訓中心,首先進行腳本提綱的策劃和討論,在原來中央黨史研究室4集初稿構思的基礎上,將該片的規模擴大到10集,涵蓋黨中央第三代領導集體領導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科教、文化、法制、統一、黨建等各方面的工作;並明確了該片的主題,既要反映第三代領導集體與第一二代領導集體之間的繼承關係,又要凸顯第三代領導集體近十多年來在理論和實踐上對有中國特色偉大事業的重大發展和取得的輝煌成就。然後進行了分工,將寫作任務落實到分別來自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聯、軍事科學院、北京師範大學的8位撰稿人身上。

    經過50多天的前期採訪和艱苦寫作,撰稿組寫出了10集近10萬字的腳本初稿,送中宣部領導審閱。得到的總體評價是:基本達到中宣部的要求,比較全面、系統、生動地反映了所需表現的重大主題,資料翔實豐富,具有電視藝術的表現力;同時也對某些集的框架提出調整意見,對某些理論觀點的闡述和典型事例的選擇提出具體修改意見。此後,在中宣部副部長雒樹剛同志的直接指導下,反復審讀,十多次修改。

    編輯成片後,中央宣傳部、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央黨史研究室、國家廣電總局、中央電視臺5部門領導分別於9月11日和10月10日進行了兩輪審片,還多次邀請各有關部委參與審片。每次審片後,總撰稿張琦都根據領導和專家們的意見認真修改腳本,每一集雒樹剛部長都明確提出修改意見,有時親自執筆修改,片子改完後又逐集審看,細緻到每句話,每個畫面。兩輪審片後,又根據中宣部主要領導同志的建議,把10集片子分送給7位常委和中央、國務院各職能部門審看。意見反饋後,再組織修改。

    在編輯和修改的最後階段,攝製組從《走進新時代》解説詞中摘出“久經磨難而不衰,百煉千錘更堅強”的警語貼在劇組門上,相互鼓勵。這樣前前後後稿子和片子分別修改了十多次,直到成為一部熱情謳歌“三個代表”和迎接十六大的精品力作。(來源:中國電視報 《走進新時代》攝製組)

  相關鏈結  

中央電視臺近日播出大型理論文獻電視片《走進新時代》

電視專題片《走進新時代》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