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九八年一次中央電視臺一套節目播出的專題片所介紹的“中日學生野外生存夏令營對抗賽”,引起了社會的強烈反響。中國學生急待進行“素質教育”的社會大討論終於爆發了……這件事也引起了我們深深的思考……記得有一位教育家説過: “創造力是一個國家進步的必要條件,沒有想象力和創造力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
本劇生動地描寫了一群可愛的中學生,表現了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劇中處處以孩子的視角來觀察校園生活和成人世界,揭示了當代少年複雜多變、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忠實地記錄了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煩惱和歡樂。
劇中的幾位少年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被分到了“重點班”。學校的“因材施教”觸動了他們敏感的神經,他們的懷疑和反抗一度給關愛他們的老師和家長帶來了無窮的煩惱。他們躁動的青春在迷茫和抗爭中痛苦地掙扎著,在度過了艱難的陣痛之後,他們終於在老師的幫助下尋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那一對翅膀,他們的理想掙脫了種種桎梏飛向更加廣闊的藍天。用劇中人吳桐雨的話説,他們每一個人都有一條自己的青春軌跡,也許他們的互不重疊的軌跡更像一條條不規則的拋物線。他們有理由珍惜青春的這一段坎坷難忘的經歷,不僅在於挫折本身就是一筆財富,更由於他們在戰勝挫折的同時,學會了把握自己的命運,獲得了大膽選擇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自信,他們不再把自己的前途和命運完全交給家長和學校,他們對自由的追求和不受壓抑的激情在平靜的校園中顯得那麼“另類”和富有活力。在應試教育正 在向素質教育轉軌的今天,這些帶有濃烈的時代特色的故事,必將啟迪觀眾,特別是關注青少年成長的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反思應試教育的種種弊病,認識實行素質教育的迫切性,引起全社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和如何全面發展的重視。
本劇獨特的題材、新穎的創意、積極向上的基調、令青少年信服的故事情節,具有突破意識的表現手法,必將給孩子們帶來前所未有的新鮮感,引起千千萬萬家庭的關注,甚至有可能引起巨大的社會反響。身為中國的獨生子女,這一代的孩子是幸運的,因為他們的父母給了他們比任何國度和時代的父母更多的關愛,但是他們同時也是“不幸”的,因為他們的身上也肩負著更多的期待和壓力。不管怎樣,他們的幸福和命運,無疑會牽動著每一個家庭的視線,成為每一個家庭關注的焦點。通過對幾個中學生家庭和大量的校外活動的描寫,劇中展示的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它所包容的巨大的信息量和它的深刻內涵以及對不同年齡觀眾的衝擊力是以往的校園劇所難以具備的。本劇成功塑造的一批有思想、有理想、有自信,有個性的孩子的形象,極易得到孩子們的認同,他們身上的真善美以及他們的價值取向將深 刻地影響和啟迪著廣大的少年觀眾。
作者運用大量真實可信的情節和富於生活氣息的細節,塑造了在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兩種教育方式的衝突中,在平凡而偉大的教學生涯裏可敬可愛的“新一代”老師的群像。他們不僅嘔心瀝血、對教育事業鞠躬盡瘁,還具有先進的教學思想和能夠贏得孩子衷心擁戴的作風,他們盡職敬業,富有愛心,和孩子們交朋友,從不以管教者的身份向學生發號施令。作者在歌頌老師“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奉獻精神的同時,突出了他們全新的教學思想和深受孩子們歡迎的新的教學方式。這是在以往的校園劇中很少看到的。
本劇借何老師之口,提出了學校教育不僅包含知識教育,還包含以人性的因素為前提的人文教育,知識是人的生命之外的東西,而人性是人的生命之內的東西。用教師的人格魅力喚醒學生的良知,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培養他們確立健全而高尚的人格和精神,是一切教育的根本價值所在,何老師這一形象,成為新時代老師的典範而贏得廣大師生的尊敬和愛戴。她的教學方法甚至有可能為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提供了一種參考和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