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25日 13:55 來源:
■一部關於學生如何讀書、老師如何育人的電視劇
■一群沒有走向偉人道路以前求學儲能的生活
■一部充滿真誠與青春的歷史青春偶像片
記者:《恰》劇主要是講述1913的至1918年這5年半時間,毛澤東和蔡和森、楊開慧、向警予、陶斯咏這批年輕人求學生涯的故事。能否簡單説説你們創作的初衷和該劇的主題思想?
龔若飛導演:(以下稱龔導)創作的初衷是我們(湖南衛視)臺長歐陽常林想拍一部學生如何讀書、老師如何教書育人的電視劇。因為每個家庭都有孩子,孩子在求學過程中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事情,怎樣對待並解決,是每個家庭、每個老師的關注所在。後經過長時間考慮,決定將目光對準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的這段歷史,歷經兩年打磨,才有了《恰同學少年》這部劇。我們知道,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個性突出、富於挑戰、有些偏科,但因為他碰到了學貫中西的好老師,如楊昌濟、孔昭綏等,才一步一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所以這部劇的主題思想就是求學、育人這四個字,再詳細點就是怎樣求學、怎樣育人這兩個問題。
嘉娜導演:(以下稱嘉導)説起教育,這個問題十分大,不是一部劇就能解決的,我們力所能做到的是:通過這部劇引發大家對那個時代的教育風氣、教育方式的一種關注、探討,實際上,現有許多人都從不同角度在提這個問題。
記者:看了劇本,覺得《恰》劇青春氣息肆意洋溢,書卷味濃郁,這深深打動了我。但在當今這個強調物質享受的時代,拍這種題材的電視劇基於何種考慮?
龔導:《恰同學少年》一劇的題材決定了它肯定不同於一般商業劇的運作與炒作。你提到在今天崇尚物質享受的時代,做這部精神形式上或者説烏托邦式的電視劇,確實有蠻大壓力和風險的。面臨好萊塢的大片、面臨著韓劇日劇,那麼中國電視劇如何發展?這是我們電視人應該思考的問題!《恰同學少年》一劇中無論是出品人、還是導演和編劇,身上肩負的使命就不再是完成一部作品的壓力,而是肩負著民族的國家的甚至整個中國電視劇走向的這麼一個重任。
《恰同學少年》在影視劇中是第一次表現這段歷史,毛澤東自己説過:“沒有湖南一師的五年半,就沒有現在的毛澤東”。但當時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的五年中,他是怎樣求學的、他跟老師和同學關係怎樣,跟這所學校的關係怎樣,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尤其是現在的年輕人。
嘉導:我們在給演員試戲的時候,其中有一段是要他們試演蔡和森和向警予,有些年輕演員竟然不知道他們是男是女,問道:“我是念蔡和森還是向警予”。
記者:該劇的定位為青春大片、文化大片,歷史的注視著當年就讀于湖南第一師範的毛澤東和他的同學們。請問,導演對將如何體現劇本中那充滿詩意的畫面,比如説白衣勝雪的學子、高遠的藍天、激情燃燒的校歌等?整劇的藝術風格是怎樣的呢?
龔導:內容決定形式。這麼唯美的一個劇本,藝術風格如果不跟內容和諧統一的話,必然要失去觀眾。所以,在拍攝過程中,我們將遵循在真實歷史的基礎上的力求唯美,歷史、校園、青春、文化是我們意在凸現的元素。內容則著重講述一群非常純樸的青年,有血有肉的青年是如何在那個年代胸懷國家民族命運的同時,有自己的小我和情感世界。
嘉導:整個片子的藝術風格將會是青春、純真、向上。緊緊抓住一個氣場,爭取把劇本打動我們的元素全方位表現出來,這就要求演員的表演狀態及導演對今後對戲的把握上,要緊扣青春氣息和真摯這兩個要素。故無論是在前期選景,到我們挑選的演員,直至最後的成品,我們都會力求整個畫面充滿真誠與青春。
■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心大、心高
■羨慕湖南歷史上文采飛揚的武將去當兵
記者: 導演作為這部劇的核心人物,對該劇中的人物個性十分熟悉,從你們個人的角度來看,青年時代的毛澤東是個什麼樣的人?
龔導:毛澤東的一生都富於挑戰,與周圍的環境,與周圍的人。他認為一個人能文能武,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故在他看完曾國藩的書後,看到湖南歷史上出現了許多有文采飛揚的武將,他就去當兵。還有一個例子是他一直自覺強身健體,一來他個人經歷決定,毛澤東從小就體弱多病,不得不強身健體,後來是有意識的這樣做,包括洗冷水澡。他曾舉例説:中國歷史上很多有才的人都因為身體不夠健壯,沒有完成自己訂立的人生目標,沒有達到自己的高峰而夭折,很是可惜,他用這個觀點來影響周圍的朋友。他是一個不斷挑戰自己,不斷的製造機會歷煉自己的人。
嘉導:開機之前,我們都會不斷地豐富這些人物。從我個人角度來看,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心大、心高。心高是指他對自己訂立的目標不是一個很簡單的短期目標,他敢於把自己的個人命運和社會、民族、國家聯絡在一起。當時他的老師楊昌濟、校長孔昭綏就已經看到這一點,感覺到了這個孩子不一般。有一個細節,當年的毛澤東看報紙,永遠是拿著字典與地圖,此時正值一戰剛剛開始,毛澤東通過看報紙和地圖上那些國家地名去研究當時的歐洲地圖,並對當時的形勢有自己的看法。那麼遠的一個地方,看起來和他毫無關係,他卻一直關注,這就是心大。
現在我們身邊有大多這樣的情況,我身邊與我有關的,與我有關,其它的東西一概與我無關,把自己局限在一個很有限的地方。
■毛澤東碰到了對他一生産生很大影響的老師
■湖南第一師範像一塊磁鐵
記者:毛澤東本人曾表示:“沒有第一師範的五年半,就沒有後來的毛澤東。”劇中表現出來的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的5年生活,是否真如他所説是他一生中最為關鍵的起點?
嘉導:是的。從兩個方面來説,第一,在湖南第一師範他碰到了對他一生産生很大影響的老師,他開闊了眼界、拓展了視野。比如楊昌濟、孔昭綏、袁吉六和其它老師。第二,任何一個在大學讀過書的同學都應有同感,那就是同學之間互相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那時湖南第一師範像一塊磁鐵,把一批非常優秀的青年吸引至自己身邊,這批佼佼學子之間互相交流、推動、啟發和彼此之間不服輸的“比勁”氛圍給了他印證自己、挑戰自己、戰勝自己、突破自己的機會,使走出湖南第一師範的毛澤東更成熟。
龔導:湖南第一師範在當年並不是一個傳統的封建式學堂,師資力量更是雄厚,楊昌濟留學十餘年,孔昭綏是兩度留學日本,他們把西方先進的教學理念帶到了湖南一師。
■湖南第一師範尊重學生個性的教育值得關注
■他們是那個時代是時尚青年
■當下的年輕人追求自我價值是可取的
記者:《恰》劇講述一段讀書育人的故事,事實上那段時期的千年古城----長沙的校園裏是出了不少名人。今日再將這段歷史重提,肯定對現實生活尤其是教育、求學方面有著強烈的對照性,你們認為這種對照性的意義在哪?
嘉導:意義在於提出一個問題,大家共同來面對,共同來思考,是不是有可借鑒之處。從歷史的結果來看,湖南第一師範的教育是成功的、輝煌的。湖南第一師範出了多少名人,他們對中國近代史有著深遠的影響。這個現象是否值得關注?一旦關注後,每一個人是否都能從這個現象得出自己的結論?説到湖南第一師範的教育,那就是尊重一個學生的個性,再加以正確的引導和培養,發揮他最大的優勢,而不是説壓制和裁短他的優勢,去遷就一般的標準。我想這是任何一個時代都應遵循的。
龔導:毛澤東當年在湖南第一師範偏科,錢鐘書當年考清華時數學得15分,但這無礙于他們成為有著無限影響力之人。這是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結果,才讓他們走向成功。
記者:你們認為那群年輕人身上最優秀的品質是什麼?而當下的青少年身上最優秀的地方是什麼?最缺乏的是什麼?
嘉導:最優秀的地方,就是當下的年輕人開始認識追求自我,作為個人價值方面,我認為是可取的,特別好。最缺乏的是,為自己訂立的目標不夠長遠,為了完善自己,所付出的努力太少。而那群年輕人,他們有著非凡的膽量與氣魄,敢於把小我與國家大的命運與社會的走向聯絡起來。這種胸懷我覺得在任何一個時代提出來,都不會過時,任何一個時代都需要。毛澤東、蔡和森、陶斯咏、向警予他們在那個時代是時尚青年,他們接受最新觀點,追求最新的東西,把自己和最新最好最完美聯絡一起,他們是那個時代是時尚青年。但同時,每個人對自己的要求是非常高,每個人都立志自己成為棟樑之材,對自己的要求和為了達到這個要求而付出的努力,我覺得放在任何時代對任何人都有激勵作用。其實這些東西是本質是根,是最重要的魂,是支柱。
龔導:志存高遠,永不鬆懈,是每個時代的青年所應具備的優秀品質。
■演員全部啟用新人
■尋找清澈見底的氣質和眼神
■拒絕世俗和表演痕跡
記者:為什麼劇組全部啟用新人?包括毛澤東的扮演者谷智鑫、楊開慧的扮演者錢芳,他們各自憑什麼勝出?新人是否會有市場號召力?
龔導:首先,這個年齡段的演員,我們去找有市場號召力的演員,從年齡上就不可能在19歲到20歲之間。我們覺得這群年輕人扮演者就應該找和過去這群人年齡相倣的演員,通過導演的指導,通過對那段歷史的了解學習,除了本色表演外,能更好的表演齣劇本賦予的個性。他的表演一定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這就要求他們的那雙眼睛非常清澈見底,沒有一點世俗和不乾淨的東西,甚至不能有表演痕跡。
谷智鑫正因為他身上那種純樸、憨厚與倔犟與青年時代的毛澤東相符,而錢芳則是我們“眾裏尋它千百度”裏挑選出來的。因為楊開慧在這個劇開始的年齡很小,才12歲,要求演員能把一個12歲至17歲少女的純真演出來,而錢芳的氣質與眼神恰好相宜。
嘉導:我堅信新人會有號召力。第一,這些角色寫得很可愛,第二我們對自己選的演員很有信心。
■一群充滿智慧且深諳市場規則的人
■一個的完美結合的創作班子
記者:這部劇由《還珠格格》與《雍正王朝》的原幫人馬首次合作,真正稱得上強強聯手。這讓人很是關注。是什麼樣的吸引力讓雙方走到了一起?
龔導:《還珠格格》由湖南衛視出品,《雍正王朝》是長沙電視臺得意之作。這兩個媒體的決策層都是一群充滿智慧且深諳市場規則的人,故這兩家媒體的高層策劃人員同時投拍這部劇,早已考慮過如何把一個非常正統的、一個政治題材創作班底和一個打造娛樂片的班底完美結合起來。
嘉導:其實無論是《還珠格格》還是《雍正王朝》,都是在自己那個類型的電視劇中佔了先。現在許多臺都還在播放兩部劇。
記者:嘉娜導演,我想問的是,是什麼決定你接拍《恰同學少年》一劇?因我知道,龔導是這部劇的發起人,而你不是。
嘉導:感動,就兩個字。沒有人讀過劇本後能逃離當時湖南第一師範那種濃濃的求學氛圍。我也沒能例外。
■和中央電視臺達成了首播協議
■做成20—24集
■這部劇就有市場
記者:《恰》劇是否已預先發行?現整個劇進行到哪一步了?拍攝地主要在哪?
龔導:12月26日,毛主席誕辰之日,在偉人故里韶山就要正式開機啟鏡。外景基本選定,主要演員已經簽了合同並做好一切準備。拍攝在全部在湖南。該劇是預先發行的性質,但不是面對全國三十一家省級電視臺和五十幾個城市電視臺,而是和中央電視臺達成了意向。目前中央電視臺派出的責任編導、責任製片已到達劇組。整個劇的長度在20集到24集之間。
記者:有沒有考慮到它的市場性?
龔導:有一件很有趣的事,那就是許多人剛一聽到要拍這類題材的電視劇時,第一反應是:這有人看嗎?這好看嗎?這就是代價、風險。但當他們看完劇本時,告訴我們的是:“這部劇拍出來一定好看”,這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當然,劇沒出來之前,説任何話都有點假,
嘉導:我懷著比較拒絕的心情看這個本子時,發現自己在看的過程中有許多次激動,看完後覺得這個劇本裏寫了一群很可愛的孩子,他們很多人後來成了對中國近代史有影響的人物,如毛澤東成了開國領袖,也有的人30多歲,正是應該發揮自己力量對社會有很好的影響的時候英年早逝,為他們自己追求的理想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就覺得這部劇就有市場,因為它體現的內容能打動每一個人,原因是:大家都年輕過!
責編:淩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