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本劇以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五年半的讀書生活為主要表現背景,展現了二十世紀以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咏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青年風華正茂的學習生活和他們之間純真美麗的愛情故事,同時塑造了楊昌濟、孔昭綏等一批優秀教師形象,深刻揭示了“學生應該怎樣讀書,教師應該怎樣育人”這個與當今社會緊密相關的現實主題。
故事梗概
1913年,湖南長沙,具有現代民主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孔昭綏出任省第一師範校長,在他的主持下,第一師範大力開展新式教育改革,聘請了以楊昌濟為代表的一批優秀中外教師,學校面貌煥然一新。
嶄新的第一師範吸引了蔡和森、蕭子升等眾多青年才俊前來報考,在招生考試中,19歲的毛澤東脫穎而出,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這所湖湘千年學府。“衡山西、岳麓東……男兒努力蔚為萬夫雄”。雄壯的第一師範校歌聲中,白衣勝雪的青年們齊聚在校旗下,五年的師範生生涯就此拉開了序幕。
毛澤東的勤奮好學與不凡天賦,深深打動了學貫中國的導師楊昌濟,在他的關懷與教導下,毛澤東如饑似渴地學習著自己感興趣的社會學知識,並成為一個教育救國論的非暴力改良主義的信仰者。然而,過於崢嶸的個性與嚴重的偏科現象也使他一再觸犯校規,在對待如何處理毛澤東的偏科行為引發的教師爭執中,惜才如命的孔校長最終選擇了尊重其個性,放手讓其發展,毛澤東成了校長特許的“特殊學生”。
共同的學習生活中,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等優秀青年結下了友誼,周南女子中學的陶斯咏、向警予、楊開慧等女學生也和他們因共同的志趣走到了一起,一個先進青年學生組成的讀書會組織成了他們學習、交流與情感發展的紐帶。
然而,動蕩的時局卻不斷打破學生們純凈的校園生活——在反對袁世凱簽訂21條與復辟稱帝的鬥爭中,湖南軍閥湯薌銘以武力逼走了孔校長,毛澤東也險遭逮捕——殘酷的現實使毛澤東對教育救國與改良主義信仰産生了動搖。新任校長張幹僵化的教育理念和禁止學生參與社會活動的規章更激發了毛澤東與他之間的矛盾,張幹下令將在“驅張運動”中為首的毛澤東開除出校,幸得楊昌濟等教師據理力爭,使張幹被迫收回了成命。
隨著袁世凱的倒臺,孔校長又回到了一師,在他的主持下,一師開展了全面的學生自治運動,毛澤東也當選為學友會負責人,一師上下又迎來了朝氣蓬勃的時代。徒步遊湖南、組建學生軍、開辦工人夜校……一系列社會 實踐極大地豐富了毛澤東的書本以外的知識,鍛鍊了他的社會活動能力,也使他更認識到,靠教育、靠改良救不了中國。
與此同時,情感的波瀾也悄悄在男女青年間泛起,陶斯咏暗戀上了毛澤東,向警予與蔡和森心心相映,而毛澤東卻發現自己對一直視其為小妹妹的楊開慧其實有著産不同於兄妹之情的一份牽掛,愛情給這群風華正茂的青年們帶來了一份份剪不斷、理還亂的喜悅、痛苦……
就在此時,長沙城突遇一場大禍——1917年底,在護法戰爭中被擊潰的三千北洋兵敗往長沙,意欲洗劫全城,城中卻空無一兵可資防守。危急時刻,毛澤東以驚人的膽略,率領二百名赤手空拳的一師學生軍,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空城記”,一舉將三千潰兵全部繳槍。長沙城保住了,生死較量中,青年們也各自找到了自己真正的感情歸屬。
1918年,毛澤東、蔡和森等從一師畢業了,楊昌濟也受聘于北大任教,他告訴孔昭綏,自己已完成了在一師的使命,為中國的未來培養了蔡、毛二位“海內人才”。
隨著楊昌濟北動的列車啟動中,師生依依揮別中,“衡山西,岳麓東……男兒努力蔚為萬夫雄。”第一師範雄壯的校歌聲中再度響起,仿佛正預示著這批優秀青年們即將迎接的更廣闊的天地和更波瀾壯闊的人生……
責編:淩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