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台灣缺乏“第三勢力”的形成空間

 

CCTV.com  2007年11月08日 13:47  來源:  

    自“倒扁運動”爆發後,有關李登輝欲通過分化國、民兩黨形成以“清廉本土”為號召的“第三勢力”的傳聞不斷。但在島內藍綠二元分化結構短期內難以打破,李本人影響力有限以及國、民兩黨重量級政治人物不會輕易出走等因素的影響下,所謂“第三勢力”基本沒有空間。

     李登輝意在防堵國民黨重新執政

    陳水扁親信及家人弊案接二連三爆發,民進黨長期標舉的“清廉、改革”形象徹底破産,支持度直線下滑,為國民黨2008年重新奪回執政權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這令以“終結外來政權”、實現“台獨”為此生目標的李登輝極為焦慮。李拋出要聯合國、民兩黨本土派籌組“第三勢力”的信息的主要目的有:

    一是重新凝聚本土力量。“高雄捷運弊案”、“臺開案”以及“國務機要費案”相繼爆發,尤其是陳水扁被檢方認定涉嫌貪瀆,引起島內民眾甚至是民進黨支持者的強烈不滿,綠營內部要求陳水扁下臺的聲浪此起彼伏。親綠學者、民進黨青壯派、“獨派”大老高志明、陳師孟以及陳水扁2000年“國政顧問團”成員李遠哲等人紛紛以各種方式呼籲陳辭職下臺。面對綠色選民對陳水扁的失望、不滿,尤其是淺綠與中間選民快速流失,為避免其在2008年“總統”大選轉向國民黨,李登輝意圖打著“清廉本土”旗號接收這股力量,並拓展自身政治能量。

    二是繼續裂解國民黨。李登輝在國民黨主席任內的主要“業績”就是將國民黨一分為三,並終結了其眼中所謂的“國民黨外來政權”。近年來,隨著泛藍三黨的快速整合,尤其是馬英九擔任國民黨主席後,該黨聲勢提振、支持度穩定上升,高居各黨之首,民進黨身陷弊案泥淖更為國民黨重新執政創造了有利條件。李登輝不斷拋出“呂秀蓮上臺、王金平組閣”、“王謝(長廷)共組新本土政黨”等話題,就是意圖挑動馬英九與王金平之間的矛盾與心結,繼續分化國民黨,以達到防堵其重新執政的目的。

    “第三勢力”空間不大

    李登輝宣稱要推動“超越藍綠、超越族群”的第三勢力的主要手法:一方面是通過拉攏謝長廷、王金平等國、民兩黨重量級政治人物,由上而下帶動政黨重組;另一方面是重操當年籌組臺聯黨的故伎,通過在2007年“立委”選舉時網羅國、民兩黨的初選落敗者在選舉中由下而上自然形成,但這兩種方式都難成氣候。

    一是島內藍綠對決的二元結構短期內難以打破。經過近二十年的選舉動員,島內逐步形成穩定的以統“獨”立場為坐標的藍綠兩大陣營,雙方基本盤實力相當。台灣選民大多非藍即綠,真正稱得上超越藍綠的中間選民不多,缺乏滋養第三勢力的政治土壤。如宋楚瑜2000年成立親民黨時,曾宣稱“要走出國、民兩黨之外的第三條路線”,爭取“對民進黨不放心、對國民黨沒信心”的中間選民的支持,但最後卻被歸類為深藍;李登輝2001年成立臺聯黨也積極吸納國、民兩黨的散兵遊勇,最後卻淪為“急獨鐵衛軍”。此外,島內不少政治人物為走出藍綠二元對立的局面,也曾籌組過號稱要走“第三條路線”的“泛紫聯盟”、“山盟”、“民主行動聯盟”、“台灣民主學校”等社會團體,但最後都難以形成氣候。由施明德領導“百萬人反貪腐倒扁運動”雖號稱是一場超越藍綠、統獨與族群的社會動員,但有高達80-90%的參與者為泛藍支持者,始終無法全面超越藍綠對抗的傳統政治格局。

    二是新“立委”選制不利於“第三勢力”的發展。將於2007年底舉行的第七屆“立委”選舉,不僅席次將由現行的225席減為113席,也將採取“單一選區兩票制”的新選制。該選制的主要特點是每個選區只産生1名“立委”,由得票多者宣告當選,這對資源雄厚、組織動員力強的大黨有利,不利於小黨的生存。在國、民兩黨的夾擊下,“第三勢力”難以通過選舉的檢驗。

    三是李登輝的政治影響力有限。李自卸任後一直退而不休、不甘寂寞,除借成立臺聯黨染指島內政壇,更變身為“台獨教主”拼命鼓吹“急獨”。隨著臺聯黨日漸走向泡沫化,李則意圖借“倒扁”風暴另組所謂“第三勢力”與民進黨搶奪綠色選民,以繼續保持政治能量。但李已是一個年逾八旬老人,政治聲望快速衰退,除一小撮“深綠”選民外,不僅對民進黨支持者缺乏號召力,甚至連其一手扶植的臺聯黨也難以掌控,如日前李表態要跟進國親發動的第三次“罷免案”卻被黨內挺扁“立委”硬生生推翻就是明證。

    四是王金平不會輕易與李結盟。王金平是國民黨本土派領袖級人物,李登輝一直寄望王帶領本土派人物出走,以達到完全搞垮國民黨的目的,但不易成功。其一,具有30年黨齡的王對國民黨懷有深厚感情,一向以“最忠貞的國民黨員”自許,也深知其在政壇上左右逢源的政治能量來源於國民黨,不會自刨根基;其二,歷經兩次“總統”選舉敗選的重挫,泛藍選民凝聚力日益強化,唯一目標就是于2008年重新奪回政權,根本不容許重量級政治人物有分裂的空間。此外,國民黨目前聲勢不斷上揚,尤其是陳水扁當局深陷弊案風暴,增加了該黨2008年奪回政權的機會。因而,除非王金平在國民黨內被逼得無路可退,否則不可能輕易離開國民黨,與李登輝結盟。就如朱立倫所説“王金平怎麼可能放著第一勢力不作,去作什麼第三勢力”。

    五是民進黨很難出現大的分裂。民進黨因弊案風暴陷入空前的執政危機,黨內也因“棄扁與挺扁”發生嚴重分歧,尤其是新潮流係“立委”林濁水、李文忠因不滿黨中央“一味挺扁”憤而辭職,使該黨面臨嚴峻的分裂危機,但不會發生大的分裂。其一,民進黨支持者向以政黨認同度高、凝聚力強著稱,自“黨外”以來並未因重量級政治人物的出走而出現分化。其最高目標就是延續本土政權,雖對陳水扁政權爆發連串弊案極度不滿,但更擔心民進黨崩盤、本土政權倒塌,很難因“棄扁與挺扁”而分裂。其二,從歷史上看,從民進黨內出走的政治人物大多下場不好,如以許世楷為首的“急獨分子”1996年出走另組“建國黨”很快就泡沫化,前主席許信良、施明德退黨出走後影響力快速衰退,在選舉中背叛民進黨的候選人更悉數都被支持者拋棄等,這讓該黨公職人員出現“出走恐懼症”。蘇貞昌、謝長廷、呂秀蓮等“四大天王”為自己的政治生命算計,不會輕易選擇出走與李登輝結盟。

     “第三勢力”傳聞仍將對國、民兩黨産生衝擊

    據透露,李登輝籌組“第三勢力”的時機一是在國、民兩黨針對2007年“立委”選舉初選提名後;二是在國、民兩黨提出“總統”參選人後,雖然李所提的“第三勢力”難成氣候,但這些傳聞卻將對國、民兩黨産生影響。

    一是增大馬英九處理與王金平關係的壓力。王金平在“倒扁運動”中充分展現了自己善協調的長處,政壇地位與政治分量得到提升。TVBS最新民調更顯示,王的滿意度高達56%,超過馬英九的52%,位居島內政治人物榜首。李登輝拋出的“第三勢力”説進一步加重了王的政治籌碼,增加了馬英九如何處理與王的互動關係的壓力。馬英九已越來越看清楚王金平在島內的政治份量與在黨內的重要性,今後與王互動將會更加細膩,也會更妥當安排王的政治角色。馬日前已不再堅持勸王接受2007年“立委”選舉中不分區“立委”第一名的安排,釋出不排除在2008年推出“馬王配”的信息,就是對王示好的表現。

    二是民進黨“四大天王”之間利益交換與權力爭鬥更加複雜。雖然蘇貞昌被綠色選民視為在2008年一役中延續本土政權、力抗馬英九的唯一人選,接班優勢明顯。但謝長廷、呂秀蓮等人仍在積極爭取對自己有利的局面,或增加自身與可能接班人選進行利益交換的籌碼。為避免初選失利者因不滿初選或權力交換的不公,公然與李登輝結盟,勝選者將不得不釋出一些權力與落敗者進行利益交換。

    三是影響國、民兩黨對2007年“立委”選舉的提名安排。由於“立委”席次減半,面對“僧多粥少”局面,國、民兩黨的黨內初選競爭將極為慘烈,勢必刷下不少有地方實力的政治人物。李登輝若網羅這些初選落敗者另組新勢力,必將對國、民黨的“立委”選情造成衝擊,起到攪局的作用,增加了選舉的複雜性。兩黨在提名時不得不考慮這一因素,不僅要在初選時儘量做到公平公正,更要對失利者曉以大義,防止其因不滿初選的不公倒向李登輝。               

來源:中國網 2006-11-21

責編:劉莉岩

1/1

更多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