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人士:試點應遵循三大原則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4日 09:30)
明確試點方案的方向性問題;由大股東和流通股股東共同博弈得出一個合理價格;讓流通股股東有更多的選擇機會
□本報記者夏炎
編者按:證券市場自2001年7月調整至今,歷時近四載,期間雖國民經濟欣欣向榮,依舊蹣跚難前。究其因固多,股權分置問題的懸而未決,堪稱“重中之重”。如今,監管層已決意摘下這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市場為之一振,四年苦悶有望揮之而去。本報從即日起推出“聚焦股權分置大破題”系列報道,旨在聚業界智慧,為試點獻計獻策,並一同見證這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敬請垂注。
近日,中國證監會負責人答記者問時表示,按照國務院《關於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所明確的基本原則,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目前已經具備啟動試點的條件。消息一齣來,在市場上立即引起廣泛關注。
眾所週知,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既不同於英美式的股權分散模式,也不同於德日式的法人間交叉持股的股權集中模式,而是“一股獨大”式的股權高度集中模式。由於歷史原因,使得非流通股成為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主要成分,造成現在資本市場三分之一流通、三分之二不流通的現狀,同股不同權,既不符合國際慣例,也不利於我國證券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從而影響資本市場定價功能的正常發揮,不能有效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
股市經過幾年熊市的煎熬,行情下跌到目前階段,可以説已經影響到金融改革、影響到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在這種情況下,解決股權分置的確正當其時。權威人士告訴記者,解決股權分置和全流通問題的大思路已經明確:即分散決策、分類表決、向流通股股東傾斜,以點帶面,逐步實施。而從改革試點具體原則來看,該權威人士表示改革試點應遵循三個方面原則:
首先,明確試點方案的方向性問題。管理層的職責應該定位在制定股權分置改革試點的規則上,而不是具體方案的制定上。中國1300家上市公司,凈資産不同、盈利狀況不同、行業不同、股東持股比例不同、股東減持願望不同,所以不可能有同一模式,應該讓企業與仲介機構在目前法律框架下,研究制定符合企業實際情況,拿出被流通股股東所接受的方案。試點方案由上市公司向證監會遞交,中國證監會在試點工作中扮演的應該是裁判的角色,既不能替國資委做主,也不能替投資者做主。
第二,應該讓交易雙方,即大股東和流通股股東共同博弈來得出一個合理價格。制定方案的具體順序可以先由大股東制定減持方案,確定減持價格,然後召開類別股東大會,大股東回避,對方案進行表決,如果有三分之二的流通股股東同意該方案,就完全可以實施。合理的價格確定應該不必堅持“按凈資産減持”的提法,目前100多家上市公司股價已跌破了凈資産,顯然失去了按凈資産減持的最佳時機。
第三,讓流通股股東有更多的選擇機會。《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在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上,要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這就要求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時要充分考慮流通股股東的權益,增加流通股股東的保護措施。如果一個股權分置改革方案獲得了三分之二的流通股股東同意,但畢竟還會有個別流通股股東不同意,因此,可以在股權分置改革試點中給流通股股東二次選擇機會,即所謂的“同意還是不同意、參加還是不參加”,讓流通股股東能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
該權威人士表示,對於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管理層要大膽地試,而且應只爭朝夕。相信只要股權分置改革試點啟動,在市場推動下,其方案一定會不斷優化,最終完全被市場接受和認同。
證券時報
責編:劉科研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