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發行改革對基金影響幾何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01日 10:37
上海證券報:新股發行將全面引入詢價制度了。在新股發行中吃過苦(申購有上限,影響大基金單位收益),受過益(直接提升了基金的無風險收益),違過規(超比例申購)的基金公司到底會受到多少影響呢?作為目前市場最大的機構投資者群體,他們又是如何來看待這個話語權所賦予的內涵的呢?
專業化強度進一步提升
富國基金管理公司投資總監陳繼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開門見山地指出,這對基金的整體要求、專業判斷能力是個極大的考驗,未來基金公司的專業化強度將會進一步提升。
陳繼武認為,在新的發行機制下,基金公司的綜合實力將得到體現。這其中不僅包括了對公司基本面的判斷,還結合了市場波動,發行環境等諸多相關影響當期價格的綜合因素,可以説是研究、投資一體化實力的反映。從某種角度來説,基金公司的壓力增加了。因為,基金公司在面對機遇的同時,挑戰和風險也明顯增大了。不同的公司在不斷的判斷結果下,選擇結果出現背離都不是稀奇之事。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新發行機制下,基金公司專業化強度提升的另一方面將體現在術業有專攻方面。目前,多只債券型基金的契約中包括了股票投資、尤其是新股申購的條款,這在過去的市場體制環境下的確為基金的收益帶來了實在的效果。然而,暫時的不合理畢竟不能代表應有的趨勢。在打破了這塊"無風險收益"之後,未來將有助於低風險基金更多地回歸本源,從業務中去挖掘風險對應的回報,而不再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了。
體現機構話語權
根據擬議中的發行改革計劃,基金公司一個很直接的感受是,機構在定價機制中的話語權從此有望得到真正體現。
據悉,目前正在廣泛徵求意見的新發行方式中,包括基金公司、QFII等眾多專業機構的價格判斷將會對最終的發行價確定起關鍵作用。這其中,目前市場最活躍的機構投資者------基金公司顯然是最主要的代表。
之所以向機構投資者傾斜話語權,在於相比較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顯然有資源和能力去研究和判斷。而有別於原先在大盤股發行中已經採用的詢價定價模式,基金公司由於有望確保摘得其中的一塊而成為較密切的挂鉤群體,從而在主觀上加強專業定價的職責。這也可能是基金公司受到特定"照顧"的一個重要考慮。
對於新股發行的最新改革,基金總體還是持歡迎態度的。因為,這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基金只是被動選擇的境況。滬上一基金公司的資深基金經理表示,雖然不能説基金公司提供的定價一定是最合理的,但相對而言能做出更職業的判斷,這是由於這個行業的職業特點和賴以生存的環境所決定。
未必一定就是"香餑餑"
儘管有望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獲得新股,但基金公司並不簡單認為這一定就是一個"香餑餑"。理由很簡單,既然新股的無風險收益已經被打破,那麼,由此取得的配售權在理論上就存在著風險。
一位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經理表示,鋻於討論稿中還有3個月禁售期的安排,更增加了風險度。按他理解,改革的目的並不是要給基金公司一個"特權",而是希望借助日漸強大的機構投資者的力量,逐步地引入國際市場的發行機制安排。不僅如此,他同時指出,牛市和熊市的反映不一。在新的發行機制下,如果市場偏弱的話,一般而言,機構投資者的判斷仍會比較謹慎,同時跌破發行價的風險也會上升。
事實上,無論是目前的機制,還是改革後的模式,基金公司都有著自己的發言權。並非所有的新股都跌破發行價就很説明問題,而之所以給予基金公司更大的話語權,是期待目前市場上最大的主流投資群體能在取得權利的同時更大限度地發揮其監督和激勵作用。
基金公司增加新股定價發言權並不在制度上確保了其繼續穩收一級市場的勝利果實。幾乎所有的基金經理都表示,按質論價應該是新機制下的核心。好股票賣高價,差股票賣低價格是市場化定價模式下的結果。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新的發行方式的確讓基金公司更多地增加了一些主動性,但並未能從根本上解決存在已久的上市公司優質資源匱乏的本質問題。要從根本上解決目前基金公司投資中的諸多困擾,需要解開的結還有很多很多。(王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