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油畫人物志•張冬峰》

 

——點醒丘陵的風景

CCTV.com  2007年10月15日 14:19  來源:《藝術品投資》  

張冬峰作品賞析

廣西藝術學院,1989年盛夏的一段日子裏,一位青年教師幾乎每天在這棵挺拔高聳的植物周圍觀察和寫生。這是生長在亞熱帶的一個樹種,名叫“菠蘿蜜”。而來此進行觀察、寫生的青年教師,名叫張冬峰,他剛從中央美術學院油畫助教班畢業、回到學院藝術系任教。此時,他正在構思自己的一幅新作,他把題材鎖定為這棵菠蘿蜜。

 

廣西藝術學院教授張冬峰:菠蘿蜜在我們廣西是一種比較有特點的植物,這種果它特別大,甚至有的時候長在根部,樹的根部,而且就在這個其它地方不多見,所以它對我的刺激,視覺上的刺激還是比較明顯的,當時也有個自行車的棚,在樹蔭底下,夏天的時候就有一種很好的一種感覺,很想表現它一下。

 

張冬峰《菠蘿蜜》

 

不久畫布上的《菠蘿蜜》誕生了,它使名不見經傳的張冬峰在油畫界嶄露頭角,人們開始注意到了這位廣西籍的青年畫家。在這幅作品裏,一貫以寫實畫法為主的張冬峰,沒有繼續原有的風格。

 

廣西藝術學院教授張冬峰:我原來畫的一直都是很寫實的,所以《菠蘿蜜》這個更強調寫意,確實是給當時繪畫評論界,對我是有種新的評論和看法。就是説這個藝術思想上,就是視覺繪畫的探索上有大的突破。

 

這幅作品入選了1989年第七屆全國美展,引起廣泛關注。這是張冬峰的作品第一次參加全國美展。畫面中的強烈對比與反差以及寫意性,在張冬峰以往的作品中從未出現過。評論家認為,《菠蘿蜜》的畫風深受前蘇聯畫家謝裏延科的影響。

 

廣西藝術學院教授張冬峰:採訪張冬峰:我很喜歡他的黑白的那種節奏和反差給人帶來那種衝擊力,所以我的畫裏面也帶有這個痕跡,而且這個畫裏面很重要一點,我所畫的那裏面的女生它完全是使用一種超前的,在當時是比較新穎的一種畫法,就是人的臉部、眼睛是用陰線勾出來的,就是擺脫了那種刻板的痕跡,那種傳統的視覺表現形式。

 

《菠蘿蜜》,是張冬峰進行新嘗試的一個開始,而這次嘗試也讓他感受到了一種接近成功的滋味。此後,他創作的一些作品又參加了“中國首屆風景油畫邀請大賽”“中國油畫年展”等重要展覽,但再沒有産生像《菠蘿蜜》那樣的反響。初露鋒芒的張冬峰很快歸於沉默,而此後的五年多裏,他幾乎完全淡出了人們的視野。在這段沉寂的日子裏,張冬峰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中,但他最後還是沒有改變初衷。

 

除了上課、作畫之外,張冬峰大量的時間是在南寧周邊的鄉村間往返。

 

廣西藝術學院教授張冬峰:採訪張冬峰:在這五年時間裏面,我一直堅持風景繪畫的這個探索,一直堅持。就是説當時經濟條件限制呢,我就騎單車了,就以騎單車為主。去到南寧郊區,就是我所在的這個學校的城市的郊區,就收集素材,去采風。經常出去。

 

1994年春季的一天,張冬峰像往常一樣跑出幾十里的山路寫生,在經過一條小河的時候,陽光輝映下的水面與山林迷人的景色,留住了他的腳步。這種過去也很常見,但往往被忽略的自然景象,今天卻讓張冬峰十分地眷戀。

 

廣西藝術學院教授張冬峰:當時太陽光大概是四點多鐘的情況下,它有個雲層,薄雲透過山林的逆光照到這個小河上。這小河上,靜靜的小河上有點兒陽光,然後金色的陽光閃爍,像金子一樣閃爍,靜靜的好像跟我在對話一樣,透過山林跟我在對話,我有這種感覺,當時我迅速畫了一個草圖,回來就創作了。

 

張冬峰《這裡的山林靜悄悄》

 

不久,在全國第八屆美術作品展覽上,出現了南方畫家的一幅風景油畫——《這裡的山林靜悄悄》,它贏得了美術界同行的較高評價,獲得優秀作品獎。這幅作品使沉默已久的張冬峰聲名再起。接著張冬峰以家鄉司空見慣的丘陵、水塘、村舍為題材,創作了一系列風景作品。評論家説,在這些油畫所展現的清新迷人的田園景象裏,充滿著中國山水畫的一種筆墨意韻。

 

廣西藝術學院教授張冬峰:我開始就是説把自己多年來積累的對中國繪畫那種理念、那種藝術觀點,那種技法,大面積的、很自然地引用到油畫裏面。因為我早期學畫畫,那個時候也是小學,最早接觸的就是我們國家最偉大的畫家齊白石、吳昌碩等等這些畫家。

 

張冬峰的童年和少年時光,是在廣西南部的東興市度過的。那時他的家鄉還只是一個小鎮。八歲那年,張冬峰參加了當地文化館舉辦的一個美術班,開始學習畫畫。在小鎮,他讀完了小學和中學。畢業後,度過兩年插隊生活的張冬峰,成為廣西欽州地區新華書店的一名職員。

 

廣西藝術學院教授張冬峰:在新華書店工作了四年,售書,當時兼顧了一點兒櫥窗的宣傳工作,我搞宣傳也在繪畫方面也要畫點兒宣傳畫,寫點兒美術字、板報,這也對我實際上也是一種訓練。

 

張冬峰開始接受專業的油畫訓練,是在1980年,這一年他考入了廣西藝術學院。這一時期,張冬峰接受的主要是前蘇聯繪畫技法的訓練。畫家涅威塔的一些經典寫實油畫,是張冬峰非常喜歡的。受到這樣的影響,早期他創作了一系列寫實性作品。

 

張冬峰《馬車》

 

廣西藝術學院教授張冬峰:比如《馬車》這張油畫就受到了好評。所以這個寫實功夫對於我今天也起了很好的作用。所以我給我的研究生上課的時候,我也要求他們就是寫實功夫也要有。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張冬峰開始著手一個新的創作命題:就是“畫出具有個人風格的南方風景”。圍繞這一命題,他在北京推出了自己的首個個人畫展。這幅《公園》作為代表性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這對張冬峰是一個極大地鼓舞。沿著這樣的創作思路,他不斷尋找著理想的表現題材。

 

張冬峰《公園》

 

廣西藝術學院教授張冬峰:這種不間斷地去收集素材已經是我的職業本能。就是一有空、上完課,就去探索、就去找。所以呢,這個我就對周邊的環境非常熟悉,非常熟悉。

 

在熟悉的鄉間,張冬峰通過自己的視角,觀察著自然景觀和人們的生存狀態。靜謐的山林、溫馨的田園、以及隨處可見的農家勞作場面等,都不斷地被他轉化為畫布上的美好瞬間。而類似的情景每次進入他的視線,都會激發起他新的創作慾望。在1998年春天的一次寫生中,張冬峰又被一個普通的勞動場面所感染。

 

廣西藝術學院教授張冬峰:看到三幾個農戶,挑著水,附近的水塘挑著水在那淋菜,澆水淋菜,透過竹林。我心裏想這個東西,平時老是抓其它的風景,這個如果表現出來也應該是很不錯的。他就一心一意地弄他的菜,這個時候給我感覺他們很知足,給我感覺他們很幸福。

 

張冬峰《知足者》

 

根據這樣的感覺,張冬峰創作了油畫《知足者》。這幅作品入選了1998年全國風景油畫展。它以詩意的亞熱帶風景樣式以及裏面所表達的人文情感,被評論家譽為:遠遠超出了一般風景畫的界限。

 

廣西藝術學院教授張冬峰:評論界還是認可這幅畫,就是説表現了一種很抒情的這個農村的一個風光。整個畫面比較協調,用筆使用的中國畫的很多(技法)進去。

 

在張冬峰的藝術創作裏,有一種對家鄉故土的深深眷戀之情。早在他開始學習繪畫的孩提時代,就産生了這樣的情結。

 

廣西藝術學院教授張冬峰:當時也就八、九歲,我就最早畫的也就是我們家門口附近的一個田園風光,因為當時是小鎮嘛,旁邊是農村的農田,就畫了這樣的一幅畫。

 

17歲那年,張冬峰來在家鄉附近的農村插隊期間,一次到山上幹活,從山頂眺望時,他被映入眼簾的家鄉景色所打動。

 

廣西藝術學院教授張冬峰:我們住的村莊,和田園全部可以看到,全部收在眼下。所以我心裏面有一個非常美好的感覺,這個美好的感覺呢很想變成繪畫形式,來表現出來。

 

當時由於受到繪畫能力的限制,張冬峰沒能把自己心目中的家園描繪出來。時隔二十多年後,他又遇到了自己熟悉的一方家園。這是南寧的一個鄉間,農舍、水塘和植被覆蓋下的紅土丘陵,構成了這裡的生態景觀。

 

廣西藝術學院教授張冬峰:丘陵有一條農民收工回來常走的、牽著牛、或者趕著鴨子的小路。這些環境小圍欄,這個養雞或者什麼。我覺得這種非常有代表性的田園風光的,給人一種感覺,一種很溫馨的感覺,這個有一种家園,回到家的那種感覺。

 

張冬峰《家園》

 

丘陵下面的小村落,使張冬峰獲得了描繪家園的最好體驗。兩個多月以後,他在這個《家園》裏,如願地表達出了自己的真實體驗和情感,當時他對這幅作品寄予了厚望。1999年,《家園》在第九屆全國美展上露面後,美術評論家有這樣的評價:説張冬峰在他的《家園》裏出色地培育了融合中西的新品種;《家園》一眼望去是典型的西洋風景的透視模式。不過繪畫技法卻是中國傳統的水墨寫生加水彩寫生。在本次全國美展中,這幅作品摘取了銀獎。

 

這一時期張冬峰以一批爐火純青的南方風景畫,在油畫界産生了很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被譽為完全變成了私人風格的,已經無法套用任何西方油畫的模式,而且有著極為鮮明的中國文化品味。

 

張冬峰説,實際上,這些作品都是源自於一種真實的情景,並融入了自己的特殊感受。這些年來,他始終持續了這樣的創作。2004年,入畫的這個《山鎮》,同樣源自這樣的感受。畫面中所表現的,是當地以種植苦瓜聞名的一個小鎮。

 

張冬峰《山鎮》

 

廣西藝術學院教授張冬峰:它那個苦瓜甚至銷往全國各地,北京啊、山東啊、上海啊大城市它都供給,我有一次寫生經過他們的鎮啊,這個滿街都是苦瓜,堆成小山堆。連汽車過去都受影響。堆成小山堆這樣的一堆堆的苦瓜在那兒過磅啊、運輸啊、包裝啊,所以現在我表現的風景不是純粹是個人的各種喜愛,是對這個土地養育這幫人,養育這裡的人的一種肯定、一種讚揚,帶有這種思想在裏面。

 

後來,《山鎮》出現在了2004年的第十屆全國美展上,獲得優秀獎。這是繼第八屆全國美展以來,張冬峰的作品連續三屆在全國美展中獲得獎項。

 

這一時期,張冬峰作為風景畫創作方面的成功個案,受到了美術界的關注。評論家評價説:經過多年的油畫探索,張冬峰終於把南方丘陵地區這一平時被人們熟視無睹的、完全不成風景的風景畫出了一個新天地。

 

在這個新天地裏,有張冬峰熟悉的丘陵的風景,有張冬峰深深摯愛和眷戀的鄉村、家園;

 

在這個新天地裏,他品嘗著收穫的喜悅,也享受著繼續耕耘的快樂。

 

 

 

責編:張曦健

1/1

更多相關新聞